《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90-91页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在一年级上册时已经认识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这一节课学生学会从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观察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视图可能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尽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但大部分学生对此缺乏有意识的经验积累,在这节课在实物和实物图与相应视图之间建立联系,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
教材内容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事物出发,有层次地安排观察活动,选择特征比较明显的物体作为观察对象,便于学生辨认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表达自己判断的理由。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初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比较、想象和判断等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在实物与相应视图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
教学难点:能判断从左右两个方位看到的视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毛绒玩具
教学设计
一、出示照片,教学例1
1.大家都喜欢拍照片吗?老师课前拍了两张照片,请大家看一看。
出示教室的前后两张照片,让学生观察提问这两张拍的都是教室,为什么照片不一样?
指名学生回答。
2.揭题:今明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3哪一张是教室前面拍的照片?哪一张是教室后面拍的照片?解释前面拍后面拍的意思
(1)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总结依据桌箱的朝向判断
(2)观察完这两副照片,你有什么感受
师生总结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去拍,拍到的照片不一样。
(从我们熟悉的教室照片入手,让学生体验一种亲近的感觉,使学生容易接受。)
二、观察实物,教学例2
1、定位观察小熊
提出要求:四人一组,围着桌子坐好告诉小熊你坐在它的哪一面,从自己这面能看到小熊的什么?
(1)教师示范,
(2)学生小组内说
(3)指名学生说
2换位观察小熊
请学生左右换位观察物体。
你又看到小熊的什么?
你们现在看到的小熊和刚才一样吗?
教师提问左和右看到的一样吗?指名回答
3辨认小熊照片
老师给小熊也从前后左右四面拍照
课件出示:小熊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图。
(1)让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同时请相应位置上的学生起立。
(2)让学生说说左右看到的图有什么不一样
分析:我采用学生喜爱的熊为素材,通过3个层次的观察活动即本位观察和换位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小熊的样子是不同的。其中左右两个方位看到的视图是教学的难点,我就多花了一些时间,并且让学生着重观察。由实物到照片,形象直观,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
3课本例2?
(1)出示图,图中的小朋友谁看到哪面,帮他们找找。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指名说出左和右两张图是怎么区别出来的。
三巩固练习
1学生想象连线完成第2题
(1)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从前面会看到什么,后面会看到什么,侧面会看到什么?
(2)观察图中小朋友各自站在车的哪一面
(3)学生在书上完成连线
(4)再让学生说一说穿小裙子的女孩,是左面还是右面观察的,如果从左面观察,看到的形状是怎样的。
2观察图片,想象视图完成第3题
出示飞机的一张图片
想象从飞机的前后左右四面观察,分别会看到是什么样子
学生小组内交流想象的结果
指名学生说,左右看到的各是什么样,有什么区别
出示四幅图,连线
分析:这一部分是课后练习。由图片讨论观察者的角度,这是一种逆向思维,在看看,想想,说说中,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是不同的。
3练习想想做做1
学生观察照片,并说明理由
四
小结
今天这节课课学习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
?观察物体
前
后
左
右
里
外苏教版二年级上《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0页例一、例二,第91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换位置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判断从左右两个方位看到的视图。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7个相同的毛绒哆啦A梦。
课前准备,四人一组,围桌而坐,将每组中座位的四个位置编为1、2、3、4号,发给小组长一组哆啦A梦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奇妙图画,激发情趣导入。
谈话:老师今天为小朋友带来一幅奇妙的画,你们想看一看吗?
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同样一幅画,为什么你们看到的却不同呢?看来观察物体还真是一门学问呢,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擦亮自己的眼睛,与老师一起去《观察物体》(
揭题: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观察照片,激活经验。
1.观察教室照片。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师谈话:来,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想象你的大脑是一台相机,那你的眼睛就是......(停顿)对!捕捉画面的镜头。
?
师:现在请将你们的镜头对准教室的前面,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
师:这位同学看到了黑板、讲台、还有课桌椅。大家看得都一样吗?
?
师:这位同学说他没看到课桌椅,为什么?(停顿)哦,原来他坐在第一排,看来同样是朝前看不同的位置看得也不一样。
?
师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转身把镜头对准教室的后面,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
师:唉,这位同学也看到了黑板和课桌椅,那你们觉得和刚才朝前看到的黑板、课桌椅一样吗??
师:嗯,不一样,那你们看老师拍的这两张照片一样吗??
师:你能看出这第一张照片老师是站哪照的吗?照的是什么地方??是的,老师是站在教室后面拍的教室前面,那这第二张呢?
2、练习?
师:拍完了教室,我们到校园里看一看,还记得课前我们观察大门时,从里往外看到的是什么?从外朝里呢??
师:唉,老师这有两张大门口的照片,你知道老师是站在哪照的吗?
?
师:嗯,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通过给教室和校园拍照,你有何体会?
?
师:是的,观察同一物体,如果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会有所不同。
(板书:“位置不同,样子不同”)
?
2.观察学校图片
老师也给我们的学校拍了两张不同的照片。哪一张照片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一张照片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3.“想想做做”第1题。
下面的两张照片,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
你是根据什么做出判断的?
4.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学会从前后、里外这两个相对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了。
三、观察实物,亲身体验。
过渡: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教室和学校,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老师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只哆啦A梦,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它,看到的样子有会怎样呢?
师:请把哆啦A梦放在桌子中间,壶嘴对着
1号座位的同学。
(学生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坐好)
师生小游戏:我说你做。
(1)坐在哆啦A梦左边的小朋友请跟我一起拍拍手;
(2)坐在哆啦A梦前面的小朋友请举手;
(3)坐在哆啦A梦右边的小朋友请起立;
(4)坐在哆啦A梦后面的小朋友请和我打声招呼“嗨”。
谈话:每个同学先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打开你们的相机镜头,对准哆啦A梦,视线与哆啦A梦平视,“咔嚓”看看你拍到了什么?然后从老师给你们的照片中找到自己拍的那一张。
屏幕出示:认真观察,我会说
你坐在这个位置,请问看到的哆啦A梦是什么样子的?(完整地说出位置和看到的样子)
生1:我坐在哆啦A梦的前面,我看到了……
生2:我坐在哆啦A梦的左面,我看到了……
生3:我坐在哆啦A梦的后面,我看到了……
生4:我坐在哆啦A梦的右面,我看到了……
师:咱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
你现在看到的哆啦A梦又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纷纷发言)。
师:我们继续换位置观察,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3号座位的同学到4号座位,……你在这个位置上看到的哆啦A梦又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完毕后,学生再次换位置观察并交流。最后让学生回到原位。)
师: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对哆啦A梦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哆啦A梦是这个样子的?请站起来。
教师边说边出示一张哆啦A梦的照片:
师:××同学,你为什么站起来?
生:因为我在我这个位置上看到了哆啦A梦的背面,而图片上画的也是这个样子。
师:答得真好。大家刚才都换位置观察了,请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生:(齐答)是。
(做法同上)继续出示哆啦A梦的不同照片:
师: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哆啦A梦是这个样子的?
(2号座位和4号座位的同学都站了起来。)
师:他们都站对了吗?
(立即有几个学生坐下)
师:你们几位同学为什么又坐下了?
生1:我看到的哆啦A梦的脸在左边,而图片上是在左边。
生2:我看到的哆啦A梦的脸在右边,而图片上是在左边。
生3:重复生2的说法。
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区分在哆啦A梦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照片。
继续出示照片:(让学生辨认,做法同上。)
师:通过从不同位置对哆啦A梦的观察,你有什么体会?
……
(师生共同肯定:所在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哆啦A梦的样子是不同的。)
四、应用拓展
(一)练习
1.课本第94页小猴题
谈话:书上的四个小朋友也对一只小猴进行了观察,为小猴分别拍了而一张照片,你能把每人拍的照片连一连吗?
(1)
生各自练习。
(2)
指名学生连线。
(3)
说说你是怎样区分从左面和右面拍到的照片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学生在书上完成,指名反馈,集体校对。
(二)我是小小摄影师
(三)图片欣赏
谈话:古时候,有位非常著名的诗人,有一天他来到了庐山,有感叹观察物体的奇妙感受呢!
1、欣赏庐山美景图。
2、出示古诗:题西林壁
3、诗人游览庐山,横看、侧看、从远处看、从近处看,不同的方位,会有不同的美景,不同的印象。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教师小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后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从不同位置去观察,你会有更多不同的发现。同样,以后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加全面、更加准确。
最后,在欣赏庐山美景的视频中结束教学活动。《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让学生基本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的从形状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物体的特征,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使学生理解选择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可能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
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学本节内容时要用实际物体让学生观察,让学生从实践中,从生活中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
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换位置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播放《盲人摸象》的动画片,边看边想,有什么启发?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对,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千万不能象盲人一样,只看到(或感知到)一部分就作出判断,得出结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观察照片,激活经验。
1.观察教室照片。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
(2)拍的是同一个教室。(板书:相同的物体)
为什么拍出来的样子会不一样呢?(板书:不同的样子)
(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这两张照片哪张是在教室前面拍摄的,另一张是在哪里拍摄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4)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拍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说明:根据图片判断观察者所在的前、后位置,学生能够体验到观察者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可能就不同)
2.“想想做做”第1题。
下面的两张照片,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
你是根据什么做出判断的?
三、先教后学,观察实物,亲身体验,感知对错
(出示教材中小猴照片图)你能判断他们是从小猴的哪一面拍的的吗?在书上连线,指名说说。小猴看到有的同学把它的照片弄错了,很着急,想和大家见一面,让大家认真观察观察。
师:请把小猴放在桌子中间,小猴的脸对着一位同学。(学生分前、后、左、
右四个方位坐好)同学们和小猴打个招呼吧!
师:你坐在小猴的哪一面?学生回答。
师:看到的小猴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说说,指名回答。
师: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能看到小猴的一面,要是能看到小猴的全部四个面那才过瘾呢?你能想出好办法吗?(小组讨论后学生回答)
师:换位置或转动小猴。
你现在看到的小猴又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纷纷发言)
师:现在和你之前看到的小猴一样吗?(学生回答)
师:通过从不同位置对小猴的观察,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师生共同肯定:位置不同,看到的小猴的样子是不同的。
小猴说认为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请你们自己纠正书上的错误吧。
(说明:儿童化的语言,激起学生的童心。围绕教学难点,课上分小组开展实际的观察活动,并交换位置或转动小猴,让学生从多方位观察,感受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不同结果。)
四、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2题。
右边的汽车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学生在书上完成,指名反馈。
2、“想想做做”第3题。
右边的飞机模型分别是谁看到的,说一说。
3、图片欣赏,说说是从哪一面拍的?
(说明:有趣的动物图片,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板书:不同的位置)
教师小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后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从不同位置去观察,在思考问题时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加全面、更加准确。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不同的位置
相同的物体
不同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