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名言欣赏: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
,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龚自珍
樱花
富士山
名古屋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日本各岛上大多是山岭。这个岛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目标导航
掌握大和统一日本;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年代;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理解中华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
通过日本大化改新的成功,认识先进文化和国际交流对改变落后面貌、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
出现小国
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乐浪海(日本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后汉书?东夷列传》
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共有一百多个小国(其中有些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到了公元3世纪,这些小国逐渐统一……
统一
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公元3世纪以后,日本本州地区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政权——大和国。大和国原来局限于本州岛中部的大和地区。在不断的扩张中,大和国逐渐占领邻近地区,领土越来越大。
起
大
和
兴
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大王依赖中央、地方的氏姓贵族统治全国。大和统治阶级将被征服的部落居民,按照"部"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生产。
“田
部”
“海
部”
大王是日本大和国家首脑,豪族的同族集团叫做氏,有臣、连、君、直、造、首等姓。这种以姓氏表示的政治关系称氏姓制度。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
这一时期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
初唐时期(即贞观年间),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这使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假设你是当时从中国归国的大和国遣唐使,面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你会怎么办?
大化改新
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1.背景(原因):
1)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2)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
(根本因素)
(催化因素)
2.时间:7世纪中期(646年)
3.代表人物:中臣镰足
刺杀贵族权臣苏我入鹿
改革派代表—中臣镰足
①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②经济上:
c.统一赋税。
a.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b.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抑制了土地兼并,减少了剥削,使得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有了保障。
让所有的公民都有田可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民生活有了保障就不会出现部民起义那样的动乱,从而稳固了统治根基。
中央集权的建立有利于统治根基和国内局势的稳定。
不仅充实了国库,也提升了日本政府的综合实力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4.内容:
影响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繁荣奠定了基础。
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及启示。
启示: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想一想
茶道
九世纪日本人的书法作品
唐长安城平面图
平安京平面图
朱雀大街
西市
东市
朱雀大街
西市
东市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开元通宝
和同开珎
寳
(始铸于621年)
(始铸708年)
目标导学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含义
武士: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武士团: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武士
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
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武士集团形成
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经过庄园主之间的斗争联合武士集团最后集中在两大家族——
武士集团之间不断进行争斗,最后形成了源氏和平氏两大武士集团。1185年,平氏政权灭亡。1192年,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镰仓幕府正式建立,开始了日本历史上武士专政的幕府统治时期。
源赖朝
日本平安时代末期至镰仓时代的武将、政治家。镰仓幕府首任征夷大将军,也是日本幕府制度的建立者。1192年,源赖朝正式出任征夷大将军。此后在朝廷之下建立武家政权。源赖朝所建立的武家政权被历史学家称为镰仓幕府。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长达680年的幕府时代的开始,直到明治天皇在1868年颁布王政复古之后才宣告终结。
幕府的地位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2.幕府统治:
时
间:12世纪晚期
人
物:源氏首领源赖朝
地
点:镰仓
镰仓幕府特点: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天皇实际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武士道
精
武
士
道
神
影
响
积极:为理想而不屈的精神,是武士道精神的扩展。
消极:经历了一次畸变,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成为日本右翼的文化土壤。
课堂总结
古代日本
6世纪前的日本
大化改新
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部民制
改革背景
改革时间
重要人物
改革内容
改革意义
庄园制形成
庄园“不输入不入”
武士和武士集团产生
源氏武士集团崛起
幕府统治的特点
武士道思想的形成
武士和武士集团
政治
经济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整理本课知识点
2.完成同步练习题
1.日本幕府统治开始于(
)
A.646年
B.11世纪末
C.12世纪晚期
D.13世纪末
检测目标
C
2.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A.皇帝
B.大王
C.哈里发
D.天皇
检测目标
B
3.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A.天皇
B.国王
C.大王
D.将军
检测目标
C
4.标志着日本开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事件是(
)
A.伯利克里改革
B.梭伦改革
C.大化改新
D.法兰克王国改革
检测目标
C
5.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天皇任命幕府首领,掌握实权
B.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D.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检测目标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