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
中国与日本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在近代,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多事之秋,日本则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的道路。1894年日本挑起了中日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对两国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一段历史。
导入新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时局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加强情感教育。
通过加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学习目标
01
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
爆发
经过
结果
影响
第一课时
目
录
历史背景
1
甲午战争
2
马关条约
3
感悟体会
4
定远号
相关史事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也开始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之路。
大陆政策:征服朝鲜,侵占中国的东北,征服中国,称霸世界。
相关史事
1892年:23万
甲午战争前日本扩军备战概况
1892:41%
1890:31.6%
1881:16.6%
战舰:32艘
(5.9万余吨)
鱼雷艇:24艘
(1400余吨)
军费开支占国家预算
1883—1894年,日本共开支陆海军军费2.69亿日元。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
一、甲午中日战争——背景(日本)
到甲午战争前,日本建立起一支近代化海陆军队伍,并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把中国的海军做为它的“假想敌人”,伺机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战争。
学习新知
①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
目的
材料一: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光绪大婚庆典(1889年),耗费银子500多万两。
材料二:日本……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
清政府国力日趋衰败,军备废弛。
一、甲午中日战争——背景(中国)
材料研读
大清国
日本国
朝
鲜
1894年5月东学党起义
一、甲午中日战争——背景(导火线)
②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到了6月中旬,日本在朝军力已经是清军的2倍,中日战争迫在眉捷。
学习新知
战争爆发的背景
日本:“大陆政策”的出台(根本原因)
中国:积贫积弱,太后和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政策(可乘之机)
朝鲜:东学党起义(直接原因)
日本
中国
台湾
朝鲜
中国东北蒙古
中国
亚洲
世界
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国力渐强,确定大陆政策,很快走上了疯狂向外扩张的道路,把侵略矛头指向了朝鲜和中国
“大陆政策”
学习新知
一、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清政府仍没有认真备战的打算,北洋大臣、驻朝中国军队的真正指挥官李鸿章在国际间四处作揖,每日奔走于俄、英、德、法、美各国驻华公使之间,将和平的希望完全寄托于诸列强的干涉,迟迟不派兵增援前线。但李鸿章的希望一个个破灭。在这期间,日本却在寻找战机。战争最终在丰岛打响——
学习新知
1894年7月25日,清政府派“爱仁”号、“飞鲸”号、“高升”、“操江”号运送武器、士兵、钱款等物资增援牙山,由“济远”号和“广乙”号护航。
“广乙”受伤搁浅后自沉,“高升”号被击沉,清军官兵800余人殉难。“操江”号被俘获。8月1日,中日两国政府宣战,甲午战争开始。
?????
甲午年
1894年7月,日本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湾口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一、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学习新知
战争爆发的经过
(东学党起义)
日本
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殖民地
针对
增兵
朝鲜
中国
求助
支援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4
-1895)
1894年8月1日(光绪二十年七月初一),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高升”号运兵船被日舰击沉
1894年是中国农历甲午年,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学习新知
平壤战役
1894年9月,平壤战役爆发;左宝贵牺牲,统帅叶志超逃跑,平壤陷落。
相关史事
相关史事
左宝贵,山东费县人,回族。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奉命率部进援朝鲜。平壤战役打响后,负责防守城北玄武门一线,带病登城指挥二当部将劝他摘下红缨帽,脱掉黄马褂,以免引起敌人注意时,他却坚定地说:我之所以穿朝服,就是想让士卒们知道我还在,这样他们就会同敌人血战到底。
相关史事
黄海大战
民族英雄邓世昌
时间:1894年9月17日
作战双方:北洋舰队——
联合舰队
中国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结果:
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
相关史事
相关史事
民族英雄邓世昌
致远舰
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牺牲。
相关史事
辽东战役
1894年10月下旬,清军除聂士成部外大部溃逃,日军占领九连城、大连、旅顺。
旅顺全城两万余人,仅为日军清理尸体的36人幸免。美国报纸评论说:『日本国为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
相关史事
1894年11月21日至25日,旅顺,风雪交加,寒意刺骨,尸骨累累,烈焰冲天。两万多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被狂暴的日军无情杀戮,殷红的鲜血、凄厉的哀号……
当清军的龙旗被战火与刺刀烧割得支离破碎时,1894年旅顺的阴霾天空见证了这样一段旷世惨剧——
相关史事
旅顺屠城后,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了下面这段话:“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结合旅顺屠城的史实,分析这段话的含义?
材料研读
旅顺屠城是在日军高层将领的直接命令和间接煽动下对无辜的普通中国民众的野蛮屠杀。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家家遭殃,血肉遍地,条条街巷血流成河。日军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材料说明这一罪行充分暴露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残暴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的严重践踏。
结果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一、甲午中日战争——结局(威海卫战役)
1895年1月,日军两万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偷袭威海卫炮台。由于李鸿章避战求和,陆上防备亦未加强,威海卫最后失守。北洋海军困守刘公岛之后,广大士兵积极抵抗。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逼海军提督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宁死不降,以身殉国。后英国顾问浩威假托他的名义起草投降书,向日本投降。日舰队开进威海卫港,在刘公岛登陆。至此,威海卫基地完全陷落。
学习新知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威海战役
辽东战役
战争爆发的标志
学习新知
阶
段
战
场
主要战役
战
况
重要人物
开始
仓促应战
丰岛海面
丰岛海战
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第一阶段
(1894.7-9)
希望调停
朝鲜半岛
黄海海域
平壤战役
平壤失守
战火至华
左宝贵
黄海战役
丧失黄海制海权
邓世昌
第二阶段
(1894.10-1895初)
避战自保
辽东地区
山东半岛
辽东战役
旅顺、大连失陷
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
结果:清政府惨败,签订马关条约
战争爆发的经过
课堂小结
启示:
清政府的腐败
甲午中日
战争,清朝为什么战败?
中国制度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在反侵略的同时还要反封建。
五个重要战役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岛战役
威海卫战役
概括
献船投敌
临阵脱逃
避战自保
弃城逃走
被迫迎战
课堂小结
02
《马关条约》的签订
第二课时
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5年4月,日本马关
李鸿章
伊藤博文
学习新知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失去更多领土、台湾的战略地位)
②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加重财政负担)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深入到内陆)
割地
赔款
设厂
通商
时
间
1895年
人
物
李鸿章
内
容
影
响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学习新知
《马关条约》中割让
的领土和开放的商埠
学习新知
内
容
危
害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进一步损害中国领土主权。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增辟(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学习新知
《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比较
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条约
割地
赔款
通商
其它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影响
学习新知
03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三、瓜分中国狂潮——三国干涉还辽
割让辽东半岛的条款损害了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利益,为了防止日本独霸东北,《马关条约》条约签订6天后,在俄国、法国、德国三国的干涉和反对下,日本被迫放弃割让辽东半岛。
三国干涉还辽的根本目的是为中国争取利益么?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学习新知
三、瓜分中国狂潮
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学习新知
熊代表俄国
犬代表英国
蛤蟆代表法国
鹰代表美国
香肠代表德国
代表清政府的三个人物
太阳代表日本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把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示钟的作用。
《时局图》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还有揭露清政府腐败。反映了爱国者呼吁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之情。
原因:《马关条约》损害了俄、德、法三国的侵略权益。
过程:提出照会,武力强迫。
结果: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勒索白银3000万两。
三国干涉还辽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学习新知
美国“门户开放
”
时间:1899年
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享有均等贸易的机会。
影响: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呢?
其实质是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使美国在那里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达到“利益均沾”。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学习新知
各国在华强租海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国别
“势力范围”
割占或租借地
德国
山东
强租胶州湾
俄国
长城以北和新疆
强租旅顺、大连
法国
关东,广西和云南
强租广州湾
英国
长江流域
强租“新界”、威海卫
日本
福建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学习新知
经济上:
(资本输出)
政治上:
(瓜分中国)
“门户开放”政策
争做中国债主
抢夺路矿权
抢夺办厂权
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影响
直接控制交通大动脉,便于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
控制铁路沿线地方,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列强:
中国: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影响
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扩大了在华政治势力
列强:大量掠夺中国资源,占领中国市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影响
瓜分中国的狂潮
学习新知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示意图
北京
德国
俄国
英国
日本
法国
资料链接
德国强占胶州湾,并把山东作为他的势力范围。
威海卫
天津
北京
胶州湾
旅顺
大连
山
东
渤
海
黄
海
资料链接
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的“势力范围”
资料链接
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势力范围,又强租旅顺、大连
资料链接
英国的“势力范围”是长江流域,云南、广东。
资料链接
1842年
《南京条约》割占
1860年
《北京条约》割占
1898年
英国租借地
新界
资料链接
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将福建作为他的“势力范围
资料链接
结合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的历史,说说加强海洋防卫的重要性。
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都是从海上开始入侵中国的。中国放弃和丧失了制海权,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战略原因。甲午战争交了学费,为后来的人们提供了前车之鉴。
海洋防卫是国家海洋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抵御来自海上的侵略,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合作探究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背景
(1)爆发
经过
(2)主要战役
①平壤战役
②黄海大战
③辽东半岛战役
④威海卫战役
(3)结果
瓜分中国狂潮
三国干涉还辽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894年(甲午年)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瓜分中国
课堂总结
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清政府是在丧失主权的情况下,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便利了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今天的招商引资则是在中国政府充分行使主权的情况下,主动利用外资来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双赢互惠的。
课后活动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时局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加强情感教育。
通过加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甲午中日战争
导入新课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
中国与日本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在近代,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多事之秋,日本则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的道路。1894年日本挑起了中日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对两国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一段历史。
学习新课
甲午战争的背景
1.日本: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也开始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之路。确立了对外扩张政策,主张以武力“开拓万里波涛”。日本曾制定过一个大陆政策。征服朝鲜;侵占中国的东北;征服中国;称霸世界。大家来看示意图,由此可以看出侵占朝鲜、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是日本政府的既定国策。
为了实现扩张意图,日本积极扩军备战。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
可以说,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并为此做着积极、充分、长久的准备。到甲午战争前,日本建立起一支近代化海陆军队伍,并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把中国的海军做为它的“假想敌人”,伺机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战争。
2.中国:材料一: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光绪大婚庆典(1889年),耗费银子500多万两。
材料二:日本……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
清政府国力日趋衰败,军备废弛。
3.导火线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甲午战争的爆发
清政府仍没有认真备战的打算,北洋大臣、驻朝中国军队的真正指挥官李鸿章在国际间四处作揖,每日奔走于俄、英、德、法、美各国驻华公使之间,将和平的希望完全寄托于诸列强的干涉,迟迟不派兵增援前线。但李鸿章的希望一个个破灭。在这期间,日本却在寻找战机。战争最终在丰岛打响——
1894年7月,日本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湾口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1894年7月25日,清政府派“爱仁”号、“飞鲸”号、“高升”、“操江”号运送武器、士兵、钱款等物资增援牙山,由“济远”号和“广乙”号护航。
“广乙”受伤搁浅后自沉,“高升”号被击沉,清军官兵800余人殉难。“操江”号被俘获。8月1日,中日两国政府宣战,甲午战争开始。
甲午战争的经过
1.平壤战役
1894年9月,平壤战役爆发;左宝贵牺牲,统帅叶志超逃跑,平壤陷落。
左宝贵,山东费县人,回族。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奉命率部进援朝鲜。平壤战役打响后,负责防守城北玄武门一线,带病登城指挥二当部将劝他摘下红缨帽,脱掉黄马褂,以免引起敌人注意时,他却坚定地说:我之所以穿朝服,就是想让士卒们知道我还在,这样他们就会同敌人血战到底。
2.黄海大战
时间:1894年9月17日
作战双方:北洋舰队——
联合舰队,中国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结果;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
播放视频
3.辽东战役
1894年10月下旬,清军除聂士成部外大部溃逃,日军占领九连城、大连、旅顺。旅顺全城两万余人,仅为日军清理尸体的36人幸免。美国报纸评论说:『日本国为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
4.旅顺大屠杀
(1)1894年11月21日至25日,旅顺,风雪交加,寒意刺骨,尸骨累累,烈焰冲天。两万多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被狂暴的日军无情杀戮,殷红的鲜血、凄厉的哀号……
(2)当清军的龙旗被战火与刺刀烧割得支离破碎时,1894年旅顺的阴霾天空见证了这样一段旷世惨剧。
旅顺屠城后,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了下面这段话:“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结合旅顺屠城的史实,分析这段话的含义?
旅顺屠城是在日军高层将领的直接命令和间接煽动下对无辜的普通中国民众的野蛮屠杀。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家家遭殃,血肉遍地,条条街巷血流成河。日军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材料说明这一罪行充分暴露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残暴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的严重践踏。
(四)甲午中日战争——结局(威海卫战役)
1895年1月,日军两万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偷袭威海卫炮台。由于李鸿章避战求和,陆上防备亦未加强,威海卫最后失守。北洋海军困守刘公岛之后,广大士兵积极抵抗。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逼海军提督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宁死不降,以身殉国。后英国顾问浩威假托他的名义起草投降书,向日本投降。日舰队开进威海卫港,在刘公岛登陆。至此,威海卫基地完全陷落。
课堂小结
1.甲午战争的经过
2.甲午中日
战争,清朝为什么战败?
中国制度落后,清政府的腐败。
落后就要挨打,在反侵略的同时还要反封建。
第二课时
《马关条约》的签订与瓜分中国的狂潮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在日本马关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在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的时候,同学们对比《南京条约》一起分析。首先请哪位同学来讲讲《马关条约》在“割地”方面的内容和影响?是的,让我们失去了更多的领土。
赔款:这场战争使日本获得战争赔款库白银两亿两,加上日本掠夺的大量舰船、武器、物资,折合日元5.1亿元,相当于日本全国一年财政收入的4.5倍。借这笔巨款,日本进一步发展工业,扩军备战,其中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成为世界级的强国。
通商:外国资本主义对我们的入侵进一步加深,已经深入到中国内陆。
《马关条约》相比《南京条约》新增了“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内容,请同学们结合书本课后活动的问题思考?
是的,允许开设工厂是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一种
新手段,即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更加便利列强最大程度对中国的掠夺,严重阻碍了中国初步建立起来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总之,《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比较
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三国干涉还辽的根本目的是为中国争取利益么?
割让辽东半岛的条款损害了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利益,为了防止日本独霸东北,《马关条约》条约签订6天后,在俄国、法国、德国三国的干涉和反对下,日本被迫放弃割让辽东半岛。
2.读《时局图》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把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示钟的作用。
《时局图》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还有揭露清政府腐败。反映了爱国者呼吁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之情。
3.“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呢?
其实质是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使美国在那里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达到“利益均沾”。
4.各国在华强租海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5.知识梳理
三、合作探究
结合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的历史,说说加强海洋防卫的重要性。
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都是从海上开始入侵中国的。中国放弃和丧失了制海权,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战略原因。甲午战争交了学费,为后来的人们提供了前车之鉴。
海洋防卫是国家海洋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抵御来自海上的侵略,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课堂总结
课后活动
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清政府是在丧失主权的情况下,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便利了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今天的招商引资则是在中国政府充分行使主权的情况下,主动利用外资来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双赢互惠的。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知识点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时间:1894-1895年
3.爆发:丰岛海战: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4.经过:
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叶志超逃跑。
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200名将士殉国。
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牺牲;日军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杀害两万多中国人。
威海卫战役:丁汝昌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清政府战败,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签订《马关条约》。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年,日本马关,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影响:《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瓜分中国狂潮
1.导火线——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向中国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2.表现:列强在中国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时局图);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