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课件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15 12:4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学习目标
1
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国的兴起和发展状况。
知道古代巴比伦进人早期文明的典型标志:《汉谟拉比法典》。掌握两河流域文明古国的其他文明成就。
理解两河流域对古巴比伦成为文明古国所起的重要作用。
2
3
新课探究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流经区域,基本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两河流域与埃及相似的地方,就是都处于干旱地带,需要利用河水灌溉。两河流域的河谷平原地带最初并不适于农业,甚至不适于住人。公元前5000年,人们开始在山坡上截引溪水浇地,随后逐渐迁到河谷平原。
新课探究
材料一:苏美尔人的诗歌: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希罗多德说,在美索不达米亚,小麦的收成是播下种子的200倍。普林尼说,一年可收获两次小麦,此后还可以长出优质的饲料,棕榈树繁茂,水果种类众多;至于建筑材料,美索不达米亚有一种可以制成砖的黏土。
——H·G·韦尔斯《世界史纲》
新课探究
从材料来看,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什么?
泛滥的洪水带给人们灾难,但是也带给人们可靠的收成和建筑房屋的材料。这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适合定居的地域。
新课探究
新课探究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24世纪
公元前18世纪
(1)文明兴起: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2)初步统一: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新课探究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24世纪
公元前18世纪
(3)空前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两河流域实现了空前的统一。
新课探究
(1)文字的发明: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楔形文字。
归纳古代两河流域取得了哪些文明成果:
(2)天文成就:苏美尔人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定了阴历。
(3)数学成就:两河流域的人们发明了计数法中的60进位制。
新课探究
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新课探究
新课探究
古巴比伦王国
新课探究
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新课探究
汉谟拉比的统治:
①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②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③大兴水利,因“开凿河渠之年”载人史册。
王国的灭亡:
汉谟拉比死后,国内各种矛盾激化,许多地方发生暴动,国力逐渐衰落。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灭亡。
新课探究
《汉谟拉比法典》
内容: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①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②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③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目的: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秩序,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新课探究
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性质:是一部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新课探究
关于《汉谟拉比法典》有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A:法典对奴隶残酷异常,没有给他们应有的人身权利和保障,是一部野蛮落后的法典。
观点B:法典毕竟确定了“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基本原则,是一部成文法典,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新课探究
(1)《汉谟拉比法典》在当时确定了法规原则,系统成文,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2)《汉谟拉比法典》消除了原来各邦的立法,把全国法令统一起来,因此,它是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中央集权强大的标志之一。
新课探究
(3)《汉谟拉比法典》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特定产物,有其局限性。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看,它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工具。
1.两河流域是古代重要的历史舞台,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创造了楔形文字的是(
)
A.雅利安人
B.古埃及人
C.苏美尔人
D.法兰克人
C
随堂练习
2.下列遗址和文物代表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古代文明,其中属于古代中东地区文明成果的是(
)
①金字塔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楔形文字
④象形文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C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