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墨画鱼》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通过观文物、看录像、赏名作及动动手等引导学生尝试用毛笔、中国画颜料、宣纸等表现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热带鱼。本学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造型能力,欣赏理解美术作品的能力正在逐步增强,对于色彩的搭配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水分及墨色多少的掌握出现一定的困难,容易表现成“用中国画工具画儿童画”,缺少彩墨韵味。用笔可用中锋勾线、侧锋晕染,多角度尝试“色破墨”“墨破色”等中国画技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分析鱼的结构特点鱼动态变化,掌握写意画鱼的笔墨技法,以及画面的构图,从中感受、体会到中国画的艺术特色。
难点:墨与色的变化以及画面的整体构图。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鱼的外部特征,初步学习用中国画画鱼的基本方法,尝试运用彩墨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特点。
过程方法:通过学习画鱼的方法和步骤,尝试用国画的方法表现形象生动、色彩艳丽的鱼的形象,提高创作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愉快的实践体验中,进一步认识写意画的形式美感,弘扬我国民族艺术,引导学生热爱中国画,关注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学情分析
本学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造型能力,欣赏理解美术作品的能力正在逐步增强,对于色彩的搭配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水分及墨色多少的掌握出现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桂美版小学美术第七册教材、多媒体教室
学生准备: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笔洗、毛毡、毛巾。
教师准备: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笔洗、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与方法
1、故事引入(鲶鱼与沙丁鱼)
很久以前,在挪威的一个小镇,人们靠捕鱼为生。
小镇紧靠着大海,因产出沙丁鱼而小有名气。在那里,渔船归航抵港时,只要沙丁鱼是活着的,一定会被抢购一空,卖个好价钱。活的沙丁鱼,吃起来味道鲜美极了。
遗憾的是,由于每次出海的时间比较长,等到归来时,沙丁鱼已经死去的死去,烂掉的烂掉。也正因为如此,活着的沙丁鱼才格外惹人垂涎三尺。
人们想尽招儿,尝试着让沙丁鱼存活,但是无人成功。
有一天,一位老渔民照例准备出海打渔。出发前,可爱的小孙子嚷着要他多带些沙丁鱼。小家伙一定是好久没吃上沙丁鱼了,牙根直痒痒的。
忙碌了几日,老渔民捕获了不少的鱼,当然少不了孙子点名要的沙丁鱼。他喜出望外,驾船火速返航。谁知才到半途,沙丁鱼便不再鲜活了,懒洋洋的潜在水中,一动不动。
老渔民一边察看着鱼舱,一边心里暗暗着急。他无计可施,只得按照土办法,挑出那些死去的鱼。他看见一条挺肥美的鲶鱼快要死了,准备捞起来扔掉。突然鱼儿忽地一跃,挣脱他的手掌,掉进了装着沙丁鱼的鱼舱。
老渔民顺利归航了,回到阔别多日的家。到达岸口时,那些沙丁鱼竟然都是蹦蹦跳跳的。他大感意外,仔细地想了想,不停地琢磨,觉得事出有因。经过反复研究,他终于发现了存活沙丁鱼的秘密----鲶鱼救了沙丁鱼!
大家都还没有忘记那条鲶鱼吧,它起先也是躺在自己的舱内的,被老渔民误以为快要死去准备扔了,掉进了沙丁鱼舱。那个时候,大部分沙丁鱼原本是昏昏欲睡的,没想到竟然有异类分子跑了进来。顿时,鱼儿们纷纷骚乱了,它们睁大眼睛,神经绷得紧紧的,快速在舱内游动,打量着外来客。鲶鱼不敢丝毫懈怠,它担心沙丁鱼发起攻击。一路上,两军对峙,沙丁鱼想要驱逐眼前的入侵者,而鲶鱼又苦于无路可退,只得硬着头皮呆在那儿…… 老渔民歪打正着,借鲶鱼救活了沙丁鱼。
鲶鱼救活沙丁鱼的故事,不妨称之为鲶鱼效应。在长期保持固有关系的群体环境中,加入陌生身份的人,会引起群体人员的瞩目,带来刺激性因素,促进环境氛围的活跃与改变,这就是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大有推广应用的实际价值,它能增强组织的生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使用鱼来装饰和美化我们的生活。谁能说说你都见过哪些呢?
板书课题《用彩墨画鱼》并齐读课题
欣赏短片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段海底世界的短片
注意短片中的鱼的外形特点; 板书:头部、躯干、尾部和鱼鳍
鱼的游动姿态和它的色彩图案; 板书:五颜六色
鱼的生活环境中还有什么? 板书:珊瑚、水草、虾、螃蟹等
我们欣赏了自然界当中形态各异的鱼,可是用彩墨表现这样的鱼会是什么样的?
勾染画法:用中锋墨线或彩线勾勒出鱼的外形,然后画出鳃、鳍、嘴、眼,再以墨线进行装饰,最后用淡墨或淡色渲染。
没骨画法:侧锋直接用颜色渲染出鱼的外形,然后再用颜色,或者用墨通过点染的方法来进行装饰。
色破墨:即在画中上了墨,在未干时,用彩色点打上去。
墨破色:即在画上点色后,当彩色未干时,墨点打上去,使其在纸上化开。
5、观看图片,让学生来选择哪些是“色破墨”、哪些是“墨破色”?
6、注意观察作品中的鱼,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板书:构图饱满
色彩艳丽
大小远近
遮挡关系
方向不同
大师作品欣赏
中国画是如何用水墨来表现鱼的?
课件演示:齐白石爷爷的《九如图》,九如是佛家用语,这里就是这九条鱼,《九如图》构图别致,看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还有一条也正要加入到鱼群当中,九条鱼有的墨色浓,有的墨色淡,浓的似乎是在水面上游动,看的很清晰,而淡的则是在水下嬉戏,看的比较模糊了。画面的最下端,还画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鱼,给作品增添了几分情趣。
课件演示:韩美林先生作品《鱼》,这幅画先用浓墨勾画鱼的轮廓,再用彩墨渲染的而成,各种墨色因为水相互渗透,使得画面水墨淋漓。中间的鱼比其他两条鱼的色彩要鲜艳丰富,而且三条鱼按不同的方向去画,使得画面和而不同、生动有趣,也使得这些鱼更加可爱。
教师示范
老师示范演示,并讲解绘画方法,提示注意水、墨的运用。
艺术实践
作业要求(播放古典音乐配合环境)
、用彩墨的方法表现鱼 ;
、可以画真实的鱼也可以画想象的鱼;
、作品要体现出墨趣、水趣和情趣。
(教师巡视指导,主要是笔墨的使用和主体物的大小)
10、展示评价
将完成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下面的同学欣赏展示的学生作品,学生谈自己喜爱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通过互相欣赏,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中国画的魅力,培养评价能力,教师总体点评。
七、反思和总结
鱼是一种很漂亮的的动物,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们已经用很多种方法表现过它,用彩墨技法表现鱼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在讲授本课的过程中,我先通过一个小故事和播放一段海底世界的录像,让同学们感受鱼的各种造型、图案、色彩、姿态和生活环境。再欣赏一些大师和学生的作品,感受中国画的水墨趣味,认识中国画的绘画方法。接着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绘画方法。
示范过程中也存在弊端,过于侧重了对画面结构、色彩、图案、环境的表现,削弱了中国画的技法表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引起重视。在激情创作环节,学生在用笔用墨作画上比较大胆。在辅导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水的运用方面还有所欠缺,进行墨色浓淡的表现。在学生基本完成鱼的绘画,将要表现环境时,老师再示范了用笔刷颜色、用手直接洒颜色或直接泼颜色的方法表现背景环境,对此部分学生表现出惊奇的表情,而还有一部分学生仍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没有看教师的示范。
从部分学生的反映看这一环节效果不错,如果在示范鱼的绘画方法时一并演示效果我想会更好。最后,在展示作品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大胆的展示自己的作品,可惜展区太小,不能让更多的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这是课前准备不周到的地方。由于时间关系,全课上完,20分钟的创作时间还是稍显短少,有一部分还未能完成作品,原因我想还是学生对中国画的绘画方法还不太熟悉。此外学生们的作业中还有许多儿童画的影子,但他们都已经有着热爱中国画的情感,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都能在宣纸上进行大胆的尝试,下课的铃声已经想起,他们依然恋恋不舍,想继续完成作品。他们有着这样浓厚的兴趣,我想:他们一定会将我们的国画发扬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