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活动:捡纸片
限时:10s
要求:每次只能捡起一张纸片
保护色: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
两幅图片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可能是什么原因使环境变黑?
哪些因素会使桦尺蛾的数量发生变化?
桦尺蛾
探究:污染环境下桦尺蛾数量变化
阅读卡片说明,补全步骤2
BB、Bb
控制深色体色
bb
控制浅色体色
混匀配子卡
随机抽两张配子卡,记数
随机抽一张事件卡,判定,记录死亡个体数
分类放置卡片(活、死、事件)
重复24次
完成第一代
使用活桦尺蛾配子卡重复上述步骤,完成第二代
使用第二代活桦尺蛾配子卡重复上述步骤,完成第三代
思考并回答
在有污染的环境中,每一代中哪种颜色的桦尺蛾的死亡率更高?
如果增加C卡的数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减少C卡的数量呢?
如果实验中发生的事件是真实发生在自然界中的,那么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后,不同体色的桦尺蛾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资料阅读(教材P62)
1950年的情况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原因是什么?
谁在选择桦尺蛾的生死?
现代长颈鹿
古鹿骨骼化石
(距今1500万年—1200万年)
长颈鹿的长颈是如何形成的?
学以致用
细菌的抗药性是怎么产生的?
学以致用
拉马克学说
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
:
①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古老生物进化来的
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食蚁兽
拉马克认为,器官用得越多就越发达,如食蚁兽的舌头之所以细长,是由于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
鼹鼠
拉马克认为,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如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就萎缩、退化。
关于达尔文
达尔文(1809~1882)出生在英国,祖父和父亲都是有名的医生。他从小就活泼好动,喜欢采集昆虫,特别热衷于打猎和骑马旅行.
16岁时,为了让他将来继承祖业,父亲送他到爱西堡大学学医。但他对医学并不感兴趣,常到海边向人学习采集生物标本,对动物进行解剖、分类和作观察记录。
19岁那年,达尔文又进入剑桥大学学习神学。在这期间,他结识了一些朋友。从他们那里,他学会了如何发掘并鉴定地质矿物标本等,为他将来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22岁那年,经朋友推荐,达尔文以博物学者的身份登上了“贝格尔”号远航考察船,随船进行为期5年的科学考察。那时候,达尔文还相信生物是由上帝创造的。每到一个地方,达尔文都要仔细考察当地动物、植物资源。许多实例引起他的思考,并使他对“上帝造物论”产生了怀疑。
达尔文(1809—1882)
在南美洲,达尔文发现了古犰狳的化石。它们与现代生活的犰狳十分相似,但又有不同。这是否说明现代的动物是由古代的动物发展而来的呢?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达尔文发现,这里不同岛上的地雀各有其特点。这种现象使达尔文想到物种可能在不断地变化着。
“贝格尔号”舰的航行
达尔文及“自然选择学说”
《物种起源》
1809~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