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声的利用》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发生灾难时,如果被困在建筑物的废墟中,敲击铁制管道或墙壁是向外求救的一种好方法.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或墙壁能(
)
A.传声
B.导电
C.传热
D.通风
2.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3.俗语说得好:“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某些动物能感觉到地震之前发出的次声波,而人耳却听不见,这主要是因为(
)
A.次声波的响度小于0dB
B.次声波的响度大于0dB
C.次声波的声源振动频率低于20Hz
D.次声波的声源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5.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D.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6.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A.烛焰晃动
B.钢尺振动
C.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D.倒车雷达
7.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
A.减弱声波反射??????????
B.增强声波反射???????
C.增加声音响度??????
D.使墙壁更美丽
8.大象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音”交流.关于这种“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声音”是电磁波
B.这种“声音”人类听不到,因此没有响度
C.每头大象发出的这种“声音”的音色相同
D.这种“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340m/s
B.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不可以传递能量
C.“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歌曲的音调高
D.“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频率高
10.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C.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丁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雷雨天,总是先听到雷声,后看到闪电
B.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传播速度并不发生变化
C.拉奏小提琴时,在不同位置按压琴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D.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12.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
)
A.声音的响度大些
B.声音的音调高些
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
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
二、填空题
13.长时间大音量用耳机听音乐会使耳膜受损,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_____,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_____。
14.地震给人类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地震产生的声波。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______发出声音,及时获救,这是利用声波传递______。
15.如图甲所示,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__(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另外,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如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
16.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活动、觅食,它在飞行时会发出__(填“次声波”或“超声波”),蝙蝠是利用__原理在夜间捕食的.科学家运用这个原理发明了______.
17.如图是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节目现场,主持人正在展示“用锡纸记录声音”的过程.对着纸筒唱歌,纸筒底部的振针在移动的锡纸上留下深浅不同的刻痕从而记录下声音.这说明声音具有_____.复原声音时,振针经过刻痕带动纸筒_____发声重现歌声.
18.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平时说的“B超”也是超声波,可利用它为病人做常规检查,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选填“信息”、“能量”)
19.频率高于20000Hz声音叫________,低于20Hz声音叫________.这两种声音人耳都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
20.盘点2014年世界航空业,各国空难频发.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各国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则需经过_____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发生灾难时,如果被困在建筑物的废墟中,敲击铁制管道或墙壁产生声音后通过铁管和墙壁向外传播声音,引起救援人员注意,从而获得施救.故A符合题意为答案.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2.D
【解析】
心脏的振幅是不变,振幅影响声音的响度,听诊器不能改变心脏的振幅,不能改变心脏的响度,A不符合题意;听诊器不能改变心脏的频率,不能改变心脏的音调B符合不题意;心脏的材料和结构是不变,材料和结构影响声音的音色,听诊器不能改变心脏的结构和材料,不能改变心脏的音色,C不符合题意;,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这样可以清楚的听到心跳声音,易于判断病情,心脏的频率是不变的,频率影响声音的音调,D符合题意.故选D.
3.C
【详解】
人耳的听觉范围在20
Hz~20
000
Hz之间,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
Hz,故人耳听不到,很多的动物能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
4.B
【详解】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超声清洗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特别响亮,快把耳朵震聋了,我们是用响度来表示声音的大小.故B错误。
5.C
【详解】
超声波能在空气中传播,故A错误;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超声波可传递能量,故C正确;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不是因为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故D错误;故选C.
6.A
【详解】
A.图中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符合题意;
B.钢尺振动可以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
C.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后再接收来发现目标的,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后再接收来发现车后物体的,也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点睛】
牢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两个方面的作用在解题中是容易分辨的,传递能量时要伴随能量的转化,而传递信息时只是从声音得到某方面的有用信息,两者是不同的。
7.A
【详解】
大礼堂的四周都做成凹凸不平的、象蜂窝状的墙壁,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
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
8.D
【详解】
A.大象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所以我们人类听不到,故A错误;
B.这种声音是次声波,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人类听不到,但是有振幅,有响度,故B错误;
C.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每头大象发出的这种“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种声音是次声波,次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
9.D
【详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故A错误.
B.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B错误.
C.“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歌曲的响度大,故C错误.
D.“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频率高,音调高,故D正确.
10.D
【详解】
A.当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时,音调越高,故A错误;
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敲鼓时,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C错误;
D.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用到了转换法,故D正确.故选D.
11.D
【解析】
分析:(1)光速要远远大于声速;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和物体振动幅度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辨别不同声音的依据;
(4)声波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
解答:A、雷雨天,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快,故A错误;
B、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传播速度变慢,故B错误;
C、拉奏小提琴时,在不同位置按压琴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
D、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12.D
【详解】
ABC.开着窗时,部分声波会传出室外,减小了声音的反射,且教室内放有桌椅,声音传播过程中会被桌椅等物质吸收,使声音能量大大减少,所以声音变弱.故ABC不符合题意;
D.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讲话时,声音经墙壁反射,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所以空教室内讲话声音响亮,故D符合题意;
13.能量响度
【详解】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因此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音量太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太大;为此减小声音的音量,需要减小声音的响度。
【点睛】
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
14.次声波
振动
信息
【详解】
[1]地震能够产生次声波,而次声波振动的频率小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故人们感知不到;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敲击物体引起物体的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3]救援人员听到敲击声而知道有人被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5.信息
响度
【详解】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听诊器可以让医生判断病人的状况,所以此时的声音传递的是信息;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响度,以免影响他人.
16.超声波
回声定位
声呐
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从而做出判断。
【详解】
蝙蝠在飞行时能够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碰到蛾子、蚊子等昆虫或其它的障碍物反射回来,蝙蝠根据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就可以对前方的物体做出判断,这叫回声定位,声呐就是根据这个原来制成的。
故答案为:超声波;回声定位;声呐。
【点睛】
此题重点考查了超声波的应用,即回声定位原理的应用,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
17.能量
振动
【详解】
复原声音时,振针经过刻痕带动纸筒振动发声重现歌声,其原理是声波具有能量,响度越大刻痕越深.
【点睛】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18.能量
信息
【解析】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利用超声波的破碎能力除去人体结石,这就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检查人体疾病就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19.超声
次声
不能
【详解】
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人的听觉频率有一定的范围,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这两种声音人耳都不能听到.
20.液体
9
【详解】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超声测位仪”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要想接收到声音信号,声音需要传一个来回,所以通过的路程为s=2×6.75×103m=1.35×104m,所以接受到超声波所用的时间:t=s/v=1.35×104m/1500m/s=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