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训练: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训练: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16 23:2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
1.
在夏日下午,为了防止自行车被暴晒,学校的四层教学楼边有如图5所示的四个露天停车区,你认为停车的最佳位置是(  )
图5
A.停车区①  
 B.停车区②
C.停车区③
D.停车区④
2.晚上,小明挑着一盏不带光源的工艺品小灯笼在家里玩。当把小灯笼移到发光面较大的吸顶灯正下方时(如图6所示),会在小灯笼正下方的水平白纸上出现一个影子,关于这个影子的形状,图7中表示正确的是(  )
图6
图7
3.(多选)儿童乐园里的哈哈镜表面呈波浪形,使人像变形,会让人发笑,那么(  )
A.表面凸的部分把人像拉长了
B.表面凸的部分把人像变短了
C.表面凹的部分把人像拉长了
D.表面凹的部分把人像变短了
4.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见路面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如图8所示,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如何操作(  )
图8
5.如图9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墙的两边,若要在墙上开一个窗使两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窗的位置应为(  )
图9
A.ac
B.ad
C.bc
D.bd
6.
如图10所示,有一个正方形的不透光的房间,在其中的一面墙上开有一个圆形小孔;在这面墙的对面有一个正方形的平面镜;在房间里有一个人靠在与平面镜垂直的一侧墙面上,当有一束垂直于圆孔的平行光通过圆孔射到平面镜上时,他能看到的是(不考虑空气中的微粒对光的反射)(  )
图10
A.镜面上有一个圆形的亮斑
B.整个正方形镜子的形状
C.整个房间一片黑暗
D.整个房间的各处都是亮的
7.如图11所示,a、b、c三条光线交于一点P,如果在P点前任意放一块平面镜MN,使三条光线皆能照于镜面上,则(  )
图11
A.三条光线的反射光线一定不交于一点
B.三条光线的反射光线交于一点,该点到MN的距离与P点到MN的距离相等
C.三条光线的反射光线交于一点,该点到MN的距离大于P点到MN的距离
D.三条光线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
8.如图12所示,平面坐标系上,平面镜M两端坐标分别为(-1,3)和(0,3),人眼位于坐标为(2,0)的点处,当一发光点S从坐标原点沿x轴负方向运动过程中,经过以下哪个区域,人眼可从平面镜中观察到S的像(  )
图12
A.0到-1区域
B.-1到-2区域
C.0到-∞区域
D.-2到-4区域
9.2017·宁波把两块厚度不计的平面镜OM、ON垂直黏合在一起,并竖立在地面上,俯视图如图13所示。当小科站立在某个位置时,他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个数为m,看到自己完整像的个数为n。下列对小科在不同位置时,m、n值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  )
图13
A.在a点或e点时,m=1,n=0
B.在b点或d点时,m=1,n=1
C.在c点时,m=2,n=2
D.在f点时,m=0,n=0
10.如图14所示,小娟到某餐厅吃饭,站在餐厅门口2
s后,电动玻璃门自动向两侧平移打开,下列关于小娟在左右两侧玻璃门中成像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图14
A.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与原来像的位置重合
B.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不同,两个像的距离等于两侧玻璃门之间的间距
C.在两侧玻璃门中成的像越来越小,直至不成像
D.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11.暑假中小明参加学校的生存夏令营,学到了野外生存的很多知识和技能,其中之一是用影子辨别方向。如图15所示,将一根直杆竖直插在水平地面上的O点。中午前后,用描点的方法在地面上画出杆的影子顶端的运行轨迹,在轨迹上找出其中距O点最近的点A,则OA所指示的方向就是________(选填“东”“西”“南”或“北”),这一判断应用的光学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5
12.小明同学想测出学校操场中旗杆的高度,他设计了一种方案,如图16所示:
图16
(1)其运用的物理知识为______________。
(2)利用同学们的实验数据,计算出旗杆的高度为________m。
13.汽车车头灯是一种特殊的灯,通常称为双头灯。它里面有两个灯丝,可由驾驶室的开关控制转换发光。灯丝前面是透光玻璃罩,灯丝后面有用来反光的凹面镜。如图17所示,它的两个灯丝中,一个称为远聚光灯丝,安装在凹面镜焦点F的位置上,灯丝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反射后集中向前方平行射出,照亮车前方很远的道路;另一个称为近聚光灯丝,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反射后仅照亮车前不远的地方。请你就图中所示情形判断,近聚光灯丝应安装在位置________(选填“a”或“b”)

图17
14.如图18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且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图18
(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______
(选填“虚”或“实”)像。
(2)若A点与水面相距3
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m。
(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0.5
m,说明水位______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了__________cm。
15.如图19所示,平面镜MN上方有一个物体AB,要使人眼在镜前P点看不到物体在镜中所成的像,至少应将平面镜上的哪一部分遮住?要求:在图上留下作图痕迹,将镜面上要遮挡的部分用字母CD表示,并将CD描成粗线条。
图19
16.如图20所示,ABCD是一间不透光的房间,墙AB是平面镜,房中S处有一个正在发光的电灯,CD墙上有一个小孔P,在墙外不远处的另一白墙EF上得到两个亮点。图中已经画出了一个亮点M及其光路,请把另一个亮点N及其光路图画出来。
图20
17.小东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那么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他们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21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实验中,把手电筒正对黑板擦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的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量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
图21
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cm
20
30
40
50
60
70
黑板擦影子高度H/cm
20
17
14.5
13.5
13
12.6
(1)影子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粗略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请你利用表中数据在图乙中绘制影子高度H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变化的图象;根据你所画的图象,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45
cm时,影子的高度H大约是________cm。
(3)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________(选填“快”或“慢”);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大小将________(选填“基本不变”“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

18.某同学用两个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如图22所示。
图22
(1)小孔成像现象说明了光在__________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请在图中作出发光体AB在屏上所成的像A′B′(要求标出A′、B′)。
(3)该同学发现发光体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并将实验结果填在了表格中,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发光体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___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
像到小孔的
距离s/cm
2.0
4.0
6.0
8.0
10.0
像的高度
h/cm
1.0
2.0
3.0
4.0
5.0
(4)如果用不透光的黑纸把圆形小孔蒙起一半,留一个半圆形小孔透光,控制其他条件不变,蒙起后与蒙起前比较像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
19.小科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时,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块较厚的玻璃板M(P、Q两个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进行实验。
图23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他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竖立一块玻璃板;将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点燃蜡烛A,然后将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后面,如图23甲所示,进行实验。
小科按照图乙中的测量方法,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对应数据: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距u/cm
4.2
5.0
6.8
10.0
像距v/cm
3.2
4.0
5.8
9.0
[分析与论证]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像距小于物距。
[交流与评估]
这个结论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符,主要是选择的蜡烛A所成的像到反射面的距离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根据上面数据推算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___cm。蜡烛A所成的像A′和A″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
答案
1.D 2.C 3.BC 4.C 5.D 6.C 7.B 8.D 9.C
10.A 
11.北 
光沿直线传播 
12.(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14
13.b 
14.(1)虚 (2)6 (3)下降 25
15.如图所示
16.如图所示
17.(1)光的直线传播 变小 (2)如图所示 14 (3)慢 基本不变
18.(1)同种均匀介质 (2)如图所示 (3)正比 
(4)亮度减弱
19.不正确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