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上数学39-40页例2,“试一试”,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摸一摸、描一描)感知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在量一量、围一围的过程中掌握转化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测量周长方法的优化与选择。
教学准备:
师:课件、作业纸。
生:铅笔、文具盒、数学书。
小组:胶带纸中心部分1个、细塑料绳1根、直尺1把、钉子板、方格纸、彩色吸管若干。
教学过程:
1、
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1分钟
1.板报主题剪图形,了解“边线”
师:(师课件出示例题“心形书签图”)板报又要更新了,老师根据主题打印了一个心形图形的画用来装饰,要把这个图形完整的剪下来,可以怎样剪?
生1:沿着心形的一圈剪。
师:对,图形的边沿叫做边线,(师板书“边线”)
一圈边线就是它的一周,在数学上,一周边线的长度又叫做“周长”,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周长”。
师板书:一周边线的长度叫做周长
二、新授
合计26分钟
(一).认一认
合计11分钟
1.物体表面的一周
摸一摸
5分钟
(1)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师:请小朋友拿出数学书,如果我要摸出数学书封面的周长,需要摸哪几条边?
生:(生拿着数学书示范)。
强调摸出四周,顺序和方法。
师:你能摸出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吗?(生独立摸一摸)
(找2个学生边说边指)
师:我们可以说“数学书封面一周的边线长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生跟着老师说
师:课桌面呢?课桌面一周的边线长就是——
生:(齐说)课桌面的周长
师:文具盒面一周的边线长就是——
生:(齐说)文具盒的周长
师:找一找,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说出它的周长?
预设:可能说,黑板面、门面、讲台面、教室地面等。(要求用:“(
)面一周的边线长就是(
)的周长”说)
师:所以,我们可以说,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长是——
生:物体表面的周长。
师在之前的“一周边线长就是物体表面的周长”前加上“物体表面”
2.平面图形的一周
指一指、描一描
(1)周长概念
3分钟
师:(课件出示例题图)除了刚才的心形图,老师还准备了几幅漂亮的画,也打算剪下来作为板报材料,你能分别帮老师指一指,它们一周边线的长在哪里吗?
(分别出示椭圆图、长方形图,找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来指一指,强调“沿着一周指一指,从哪里开始指最后还要回到哪里,起点就是终点”)
师:请拿出作业纸,看第1题,选择一幅图,指出它一周的边线给同桌看。
生生活动
师:请小朋友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指出这幅图一周的边线(师生一起指一指)
师:像这样的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也是它的周长。(课件隐去图片,留下一周的边线)
(在之前的板书前加上:“图形”)
师带生一起读一读(1遍)图形
“图形一周的边线长就是该图形的周长。”
(2)完成练习
3分钟
师:(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你能用彩笔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吗?
师:(展台汇报,讨论不封闭的图形,得出)封闭图形才有周长。(在“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前用红笔补充板书“封闭”)
师带领学生读一读:“封闭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小结
师:所以,除了物体表面的一周边线,我们还可以说,封闭图形一周的边线长也是——
生:它的周长。
师在“物体表面”前板书:“封闭图形”中间加一个“或”
师:好,周长的概念我们已经补充完整了,一起读一读。(师生齐读)
封闭图形或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长就是它的周长。
(二)量一量
合计5分钟
1.规则图形
5分钟
(1)了解量并且会计算
师:(课件出示想想做做题,不出示数字)这些图形你认识吗?怎样得出它们的周长?(单位:厘米)
生:可以用直尺测量。
师:测量结束就可以了吗?
生:还要算。
师:算什么?怎么算?
生:把每条边的长加起来。
(课件出示口答题)
师:你能计算出他们的周长吗?
生独立作业纸上完成。
(2)操作量一量
课件出示作业纸上练习,如下图:
师:想知道这个图形周长怎么办?
生:用直尺测量
师:测量几条边?
生:3条。
生动手测量并计算。得出周长12厘米。
课件接着出示:
师:这个图形呢?测量几条边?
生通过观察,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答案,三条或者一条。
生动手测量并计算。
得出:测量一条边就可以了。
课件出示:
师:这幅图呢?
由前一节基础,很快得出,测量一条长边、一条短边就可以了。
生自己测量并计算。
小结:
师:观察3个图,用直尺测量时是不是每条边都要测量?
生:不是,先观察,有时候只要测量部分就可以了。
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可以用直尺量一量(板书:量一量)
(三)围一围
合计9分钟
1.不规则图形
(1)了解围的方法
尝试
疑惑
结论
3分钟
师:(课件出示树叶形状)这是一片树叶,我们把它的周长留下来,你能用直尺直接测量出它们的周长吗?(课件依次出现爱心图和圆图)在作业纸上试一试,你有其他方法吗?可以和同桌讨论。
生汇报,得出:用线围一围,再把线拉直了,再用直尺测量。
师:(课件出示测量方法过程)是这样吗?想不想动手试一试?
(2)动手实践围一围
5分钟
活动:测量透明胶带中心塑料圆的周长
师:(拿出胶带纸的圆)这是什么,它的周长是多少呢?
看看信封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用上你身边的直尺,也许会帮到你们的忙。
课件出示要求:
目标:,测量圆形的周长。
材料:一把直尺、一根塑料线、一支铅笔、1个透明胶带纸里面的芯。
要求:小组合作,两人测量,一人记录,一人汇报。
学生汇报:
预设可能方法:
胶带纸中心圈:用线围一围;
汇报时强调:我们测量这些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时,是允许我们存在一点小误差的,再加上一个什么词就更好了?(大约)
师:为什么不用直尺量呢?
生:因为边不是直直的。
师:我们用转化的方法,先用线围出曲线的长,做上标记,再变曲线为直线,最后去测量线的长度。(板书:转化,化曲为直)我们不仅用到了量一量的方法,还用到了“围一围”的方法。
滚一滚
滚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建议用。
(3)小结
1分钟
(课件出示研究过的几个图形,规则和不规则的放在一起)
师:这些是我们研究过的图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可以直接用直尺量吗?
生:边是直直的图形可以直接测量,边是弯弯的图形需要用线围一围。
3、拓展延伸
运用转化思想计算方格图中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合计11分钟
1.规则图形
缩进去一个阶梯
缩进去两个阶梯
8分钟
活动一:移一移
课件出示方格图。
图1
师:这是什么图形?你能得出它的周长吗?
生数格子计算。要求把各个边长标出来。得出周长12厘米。
课件出示:
图2
师:现在,它的周长是多少?
生独立数,计算,得出周长为12厘米。
课件出示对比图。
师:两幅图周长都是12厘米,观察一下,两幅图的边长有相同的地方吗?能不能小组里讨论下,借助工具,用“移”的方法,不改变吸管的总数,把图2变成图1,怎么变化的?记下移的过程。
小组活动:移一移
活动说明:在已经给定的方格图纸上,移动吸管,把图2变成图1。
小组合作,先思考,再分别由1人进行移动,其他人观察,记录,准备汇报。
2生汇报,预设:先移横着的吸管或者先移竖着的吸管。
汇报结束,动画演示。
课件出示两个阶梯的情况。
图3
师:怎么把这个图形变成图1呢?请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先在移走的线段上画“×”,再把移动后的线段画出来。
生独立完成,汇报。
小结:可以把不规则的图形通过移一移的方式转化成规则图形。周长是12厘米的图形可以有很多种表示方式。
2.想一想
3分钟
师:(课件出示)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其他周长是12厘米的长方形吗?
围成的图形要求:长方形,周长是12厘米。记录下边长分别是几厘米。
生小组合作。
展示汇报,师将不同组的进行板书。
预设可能出现:
长
宽
5
1
4
2
3
3
师:观察,每组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生:长+款=6厘米
师:和周长有什么关系吗?
生:是周长的一半。
师:当长=宽时,是什么图形?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四、小结
2分钟
本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方法?
什么是周长?什么样的图形可以直接测量,什么样的图形需要用线围一圈?
边是直直的图形可以直接测量,边是弯弯的图形需要用线围一围。
还可以把周长相等的图形用移的方式进行转化。
板书:
周长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一周的边线长就是它的周长。
量一量
围一围
转化
化曲为直
长
宽
5
1
4
2
3
3《认识周长》教案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并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
教学准备:课件、圆形实物、绳子、直尺等。
教学流程:
一、观察操作、认识周长。
1.?画一画,初识一周边线
师:同学们,小蜗牛肚子饿了,出来找食物,看他找到了什么?(一片树叶),它打算从树叶边线的一圈开始吃。你能画出树叶一圈的边线吗?
生拿出作业纸画出树叶一圈的边线。
师:画好了吗?这是老师收集的几个同学的作业纸,请同学们认真看。
生介绍
师:你们同意吗?(同意)像这样画的小朋友举手,同学们可真棒啊,准确的画出了树叶一圈的边线。
师:这是另一个小朋友的作业,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里面的线不是边线
师:非常准确。再来看看这一份作业,画的对吗?
生:不是的。它没有画完了。
师总结:是啊,无论是多描还是少描都是不可以的。什么是树叶边线的一圈呢?伸出你的手,让我们从这一点出发,一起来感受一下。
?2.丰富表象,充分感知“一周边线”
师:刚才我们画出的这一圈蓝色的线就是树叶一周边线。(板书一周边线)反问:树叶一周的边线指这里什么线?
找实物一周的边线
师:刚才我们蜗牛吃食物,认识了树叶一周边线。其实在生活当中很多物体也有一周边线,谁来指一指数学书封面一周边线?
师:谁来指一指?你是从哪一点开始的,又回到哪一点?
师:还有不同指法吗?
师:不管是哪一种指法,都必须从一点出发再回到这点,才是一周的边线。
师:你还能找一找教室里其他物体一周边线吗?
师:谁来给大家指一指。
[设计意图:由画树叶边的一圈入手,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明确树叶边的一圈就是什么,树叶边的一圈就是一周边线,再通过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充分感知事物和图形的一周边线,为认识周长做好准备。]
3.多种操作,认识周长
师:刚才我们准确地找到了许多物体一周的边线。如数学书封面,树叶等等物体一周边线,其实啊,这些物体一周边线的长在数学上也就做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周长。
师:你能指一指数学书的周长在哪吗?这块白版面的周长呢?
师:刚才我们找到物体的周长?你能找到这两个平面图形的周长吗?请你瞄一瞄
师:描好了吗?谁来和大家说一说。
[设计意图:对“周长”概念的建立,我设计首先是认识物体表面的周长,进而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让学生去观察、交流,使学生反复体验和理解周长的含义,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周长概念源于生活实际,也为求周长作了铺垫。]
量量算算,理解周长
1.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师:出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谁的长呢?能用眼睛直接看出来吗?不能,那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用小尺量。
追问:量完怎么办呢?
师:是个好办法,老师之前已经量出了这两个图形的边长,你能算出他们的周长吗?
生:我是这样算的
师:指第一个图:他的周长是?你怎样得到的?
指第二图形: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师:确实,将围成围成图形边的长度合起来就是周长。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周长,这还有两个图形,你能指一指这个图形的周长吗?谁上来指一指。
师:同意吗?我们已经能够准确的找出图形的周长,你能快速算出图形的周长吗?
生算一算。在作业纸上算一算。
生汇报算法。
师小结:同学们真厉害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尽管方法不同,我们都是将围成图形每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分使学生明确只要将围成图形各边的长度合起来就是该图形的周长。同时,让学生体验求同一个图形,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2.计算物体面的周长。
师:我们会算图形的周长,你会算书签的周长吗?别急先拿出你的书签,举起来,指一指书签的周长在哪?找到了周长,现在请你算一算,看谁又算得又快有准。(算式写在作业纸背面)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书签的周长的呢?
生:先量出4条边,再将4个边长度合起来。答案是
师:有和他方法不一样的吗?
生:只需量出2个边,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将这2个边长度合起来去乘2.
师:你们喜欢谁的算法,为什么?
师:同学们真棒,不仅掌握了长方形的计算方法,还找到了简便的方法,真厉害。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掌握算长方形周长单位不同方法,并通过比较的过程找到简便的算法,既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也为后面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做好了铺垫。]
3.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师:刚才我们通过量一量,再算一算,得出物体和平面图形的周长。这有一个胶带,你还能通过小尺量算出他的周长吗?
生:不能
师:那有什么好的办法呢?先想一想。想好了吗?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
生:用线圈一圈,再量出线的周长。、
师;你的意思就是先用先圈一圈,再量出线的长就是胶带的周长。真是个好办法啊?
生动手量一量
生汇报。
师:量的时候注意什么啊?
师:你们想到这个好办法吗?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个好办法。(胶带是圆的,小尺不好量,我们可以用线来圈一圈,再量出线的长度就是胶带的周长,这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就叫做画曲为直)点课件
师:有没有同学想出了和这不一样的吗?老师这还有一种方法,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用你的坐姿告诉我。
介绍滚一滚的方法。
师:小蜗牛见小朋友们这么聪明,算出了胶带的长度,想请我们帮忙算一算这片叶子的周长?你打算怎么算?
小结:真的很厉害,一下子就帮小蜗牛解决的问题。
师: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物体和图形周长?
生发言。
师:我们可以通过量一量,圈一圈,滚一滚的方法来算图形的周长,同学们以后可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着合适的方法哦!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测量的活动中,进一步掌握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方法,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的关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激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联系生活,应用周长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周长,周长在我们生活中用处可广泛。如小朋友去买裤子,营业员都会问腰围是多少?你知道腰围的意思吗?
全体小朋友起立,看一看你的腰围在哪?
师:现在小朋友的腰围是60厘米,你觉得买这条裤子合适吗?点课件
师:看来周长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小朋友可要学好,用好哦!
师;我们轻松了解决的这个问题。老师这还有一道难题,还敢挑战吗?
2.抓住本质,分辨周长
出示一个长方形。师:这是一个什么图形?现在把它分成A、B两部分,小蚂蚁打算沿着A图形的周长爬,小瓢虫打算沿着B图形的周长爬,谁爬的远呢?
师;你是怎样想的。非常棒!
师:现在老师变魔术了,仔细看它的周长还相等吗?为什么?
师:什么都难不倒爱动脑筋的同学们,求周长就是将围成图形边的长度合起来,和图形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同学们可要记清楚了。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学生会将面积的大小都等于周长的大小这个“认识易错点”,交流中让学生暴露真实的思维过程,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争辩中深入思考,从而强化学生对“周长”的正确认识,有效地避免了错误。]
巧用平移,比较周长
师:两只小蚂蚁比赛,看看谁跑的远呢?你是怎样想的?
生:数格子
师:除了用数格子的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师或生介绍平移的方法。
四、评价总结,回顾知识。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物体或图形的周长,还在学习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设计意图:小结生动具体,不仅关注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激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板书设计:
认
识
周
长
一周边线的长是周长
量一量、圈一圈、滚一滚
教学反思:《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39-40页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辨、指、描等活动,丰富对周长“形”与
“数”的感知,理解并内化周长的概念。
2、通过量、算、移、拉等操作活动,探索不同图形周长的测量策略,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质疑思辨中,加深对周长概念本质的理解。
3、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渗透变与不变、化曲为直等数学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本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书签、圆片、绳子、直尺、作业纸、打印笔
教学过程:
一、概念引入:情境创设、初步体验一周边线
1、动画情境引入,华老师绕着小区跑一圈。
(1)谈话:同学们,里约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更多人爱上了运动,爱上了跑步。看,华老师也开始了自己的跑步计划---每天绕着小区跑一圈。
(2)设疑:仔细观察,你认为哪一天我是沿着小区跑了一圈?
(3)辨析:从起点开始,还要回到起点,这样才是跑满一圈。一圈在数学上也叫一周。(板书:一周
边线)
(4)引导:这条跑步路线就是小区的一周边线。
二、概念形成:活动感知,建构周长概念
1、认识书签周长
(1)操作:让学生指一指一周边线、打印一周边线。
(2)对比:仔细观察,你认为谁的一周边线最长?谁最短?
(3)揭示:看来一周的边线有的长,有的短,它是有长度的。在数学上我们就把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叫做它的周长。出示课题:认识周长。
2、指一指物体表面周长
(1)操作:指、说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2)引导:你能像这样说一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吗?(学生回答)在你课桌物品上,请你也找一个面,试着说出什么是它的周长。
我们发现其实像这样物体某一个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那如果把摸到的面画下来,
还能得到形状各异的平面图形。
3、描一描平面图形周长
(1)设疑:这些形状各异的平面图形有周长吗?如果有,请你用水彩笔描出它的周长。
(2)引导:3号图形为什么里面不用画?4号图形为什么不用描。
(3)操作:通过补一补使4号图形变成一个有周长的图形。
学到这里,我们已经在物体表面,在平面图形的表面都找到了周长。那他们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想不想知道?
三、概念巩固:操作测量,掌握周长概念
1.量一量,探索计算多边形周长的方法
(1)设疑:这个三角形和正方形周长比,谁的周长长?
(2)计算验证:你能算出它们的周长吗?(板书:量一量
算一算)
(3)组合:现在我们来变一变。chua,三角形爬到正方形上面去了。这个新图形的周长在哪儿呢?谁上来指一指。
(4)总结:通过计算发现,三角形周长是几条边长度和。四边形周长是(四条边长度之和)。那五边形是?六边形呢?任意一个多边形的周长该怎样计算呢?出示多边形各边长度之和就是它的周长。
2.围一围,探索计算曲边图形周长的办法
(1)设疑:这个圆片的周长,能用尺子直接测量吗?
(2)同桌合作,动手操作。
(3)组织汇报
(4)总结:有了毛线的帮忙,我们围一围、量一量就能知道更多物体表面的
3.延伸
聪明的人们又把线与尺合二为一,做成了软尺。还帮助我们解决了更多生活中的问题,这就是数学中的化曲为直。(ppt展示)
四、概念深化:延伸理解,完善周长概念
1.
拉一拉,体会变与不变
(1)设疑:这是一个由5根小棒组成的正五边形,要知道它的周长,需要测量几条边?
(2)演示:拉一拉,变成四边形、三角形,周长是多少?
(3)引导:为什么它的形状一直在变,周长却没有变?
总结:那只要它一周边线的长度不行,我们改变这个图形的形状,周长都不变。
2.
比一比,排除面积干扰
出示方格纸,这里每个小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1)设疑:在方格纸上,红蚂蚁和蓝蚂蚁两兄弟也加入了跑步的行列。请你当一下裁判:他们跑的路线周长一样吗?
(2)总结:形状不一样的图形,周长可能是相等的。
3.画一画,逆向研究
由方格纸演变出点子图,请大家在上面设计一个周长是10厘米的图形
五、总结反思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叫(周长)。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周长有哪些了解?
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周长是什么,我们还知道了怎样求周长。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继续探索生活中的周长问题。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量一量
算一算
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围一围
1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61~6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测量以及计算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并能把对周长的认识应用于现实生活。
2.使学生在认识周长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认识周长的含义,学会测量及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观察操作,感知周长
1.
由动画情景引出周长概念,初步感知周长。
师:一大清早,三只小鸭来到游泳池边,开始早锻炼了(媒体)。第一个出场的是一只可爱的小白鸭(媒体);唉,小黄鸭它也急急忙忙地赶来了(媒体);最后出场的是一只小黑鸭(媒体)。
师:想不想再看一遍?在看第二遍时老师可有个要求:请同学们一边看一边想:这三只小鸭它们锻炼的路线有什么不同?(媒体)
师:是呀,小黄鸭是在游泳池里游的,而小白鸭和小黑鸭都是沿着池口的边线跑的。(板书“边线”
)
师:继续看,同样是沿着游泳池池口的边线来跑,那两只小鸭它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
师:你说得真好。小白鸭没有跑完一圈,而小黑鸭沿着池口跑完了一圈,这一圈我们也可以说“一周”。(板书:一周)
揭示:像这样,游泳池池口一周边线(媒体)的长度,我们就称为池口的周长。(板书:周长)
在图中(多媒体出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并闪动),游泳池池口这条黑色边线的长,就是这个游泳池池口的周长。(齐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周长来交个朋友,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2.
迁移类推,巩固对周长含义的认识。
(1)师: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周长,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漂亮的饼干盒呢,这是一个饼干盒的盒口,谁能指一指盒口的边线?
揭示:饼干盒盒口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饼干盒盒口的周长。
(2)学生活动:
指名指数学书封面的边线,说说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课桌面的边线,并说说什么是课桌面的周长。
(3)出示一个积木,分别让学生指一指积木不同面的周长,
师:这个积木还有其他的面,每个面都有自己的周长,所以:在说周长时,要说清是这个物体哪个面的周长。
二、操作测量,再识周长
1.
认识树叶的周长。
(1)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片漂亮的树叶,什么是这片树叶周长呢?
(刚才这个同学所指的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师:片树叶的周长是多少呢?以前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哪样工具?(直尺)如果用直尺来量树叶的周长,你觉得怎么样?
(树叶的边是弯曲的,用直尺很难直接去测量。)
师:那该怎么办呢?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2)同桌交流。
(3)反馈交流。
师:你们都是这么想的吗?我们借助媒体来看一看。(媒体演示:可以先用线沿着树叶的边线围一周,围到的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再把围到的部分放到直尺上量一量,就可以得到树叶的周长。)
(4)师小结:你们的办法真不错!树叶的边线是弯曲的,用直尺很难直接测量。我们可以借助一根线,把树叶弯曲的边线的长转化成直直的一条段线的长,从而得到了树叶的周长。
2.
认识并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
(1)师: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物体表面的周长。如果把物体表面的边线画下来,就可以得到一些平面图形。(媒体)
师:像这样围成四边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图形(媒体),你能指出它的边线吗?请选择你喜欢的两个,用铅笔描出它们的边线。
师:刚才大家所描出的每个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3)师: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又到底是多少呢?刚才测量树叶的周长,同学们用到了线和直尺这两样工具,如果还给你这两样工具,你能不能测量出它们的周长?
师:是不是这里的每一个图形都必须要用到这两样工具?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能具体说说是哪几号图形吗?
(4)师:老师选择其中的两个图形,请你先量一量,再计算周长。
(5)汇报测量与计算的结果。
(6)老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测量与计算,我们发现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就是围成这个图形每条线段长度的总和。
3.
计算多边形的周长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平面图形。(媒体)已经知道每条边的长度,你能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吗?(逐一解答)
师:同学们真聪明,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但不管用什么方法来计算,都只要算这个图形每条边长度的总和。肯动脑的同学更会根据边的特点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
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
基本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多媒体出示)
观察: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多少?方格纸中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抢答: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2.
拓展练习。
师:如果把这样两个图形拼在一起,这个新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师:究竟是不是30厘米呢?谁来指一指出这个新图形一周的边线。(媒体)大家一起来说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齐答,媒体出示数字),一起口算。
在交流中体会:
①这个新图形的周长不能简单地想成原来两个图形的周长之和。
②要知道一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关键是要看围成这个图形一周的边线。
四、全课小结,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和认识了周长。你有什么收获呢?
周长是我们数学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生活当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同学们你知道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吗?课后也可以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想办法去量出自己的腰围,以及大树树干的周长。
PAGE教学内容:认识周长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61—6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测量方法。
2.
通过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建立周长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4.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并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画,树叶等可以描述周长的物体。
学具准备:三角尺,水彩笔,细线,不同形状的树叶。
教学过程:
一、观察操作,认识周长
1、激发热情,感知周长
出示画有彩色图形的纸,谈话:老师画了许多彩色的图形,我打算把它们剪下来送给表现好的同学,要把图形完整的剪下来,你认为应该怎样剪呢?
师:对,沿着图形一周的边线剪。(板书:边线)让学生指一指,老师剪下一个图形送给刚才发言的学生。
2、摸一摸(“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数学课本,你能不能指出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师:同学们都是从左边为起点开始指的,那能不能从右下边为起点指?在指边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独立指出课桌面和三角尺的边线,再在小组和班级中交流。(课件动态演示指出这三样物品的边线。)
3、认识周长
出示游泳池图,你能指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吗?学生指出后,再用动态画面演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
谈话:游泳池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长。(板书:周长)周长的周是一周的意思,长是长度的意思。
请学生举例说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如树叶、文具盒上面、作业本封面等物品的周长。
[设计意图:由实物的边线入手,让学生通过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充分感知事物和图形的边线,为认识周长做好准备。认识周长后再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让学生去观察、交流,使学生反复体验和理解周长的含义,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周长概念源于生活实际,也为求周长作了铺垫。]
二、量量算算,理解周长
1、量树叶的周长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树叶的周长,那有什么办法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小组同学合作动手围一围,量一量,记录在纸上。然后用课件动态演示测量树叶周长的方法,同时强调树叶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先用细线围一围,再把绳子拉直了量出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计算图形的周长(“试一试”)
谈话:把书打开到61页,看试一试,你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吗?你能说说什么叫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周长吗?你能想办法求出它们各自的周长吗?同桌讨论,指名说说自己的办法。
学生独立测量、计算,然后在全班反馈。(反馈时用课件演示。)
总结: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应先量出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后把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相加。下面同学们就来比比谁算的快、算得准。
3、练一练
①做“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指名板演,订正时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②做“想想做做”第5题。
课件出示题目,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打开书看书独立做一做。做好后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交流想法和做法,最后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反馈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师生共同评析。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图形的周长求法,通过围一围、算一算等活动,巩固对周长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在交流中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数学思考。]
三、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说明题目要求是描出图形的边线,让学生说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独立完成。最后课件演示描出边线。
2、实际测量(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拿出几片不同形状的树叶,量出它们的周长大约是多少厘米,在小组里展开测量活动并交流。教师注意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3、解决问题(做“想想做做”第6题)
谈话: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周长,你能找一找吗?(围绕腰一周的长度称为腰围,还有胸围、头围。)先请一名学生为老师测量腰围,再让同桌互相测量腰围长度,学生汇报是怎样量的,腰围是多少。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做衣服时要量一量腰围和胸围,买帽子时用到头围。测量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物品采取不同的方法,师:刚才我们测量了很多物品的周长,说一说,你还想测量什么物体的周长?布置学生课后测量大树树干的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测量的活动中,进一步掌握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方法,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的关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激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总结归纳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什么了?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小结: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物体或图形的周长,还在学习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设计意图:小结生动具体,不仅关注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激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教学反思:
本课以学生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学生观察、操作、计算、感悟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具体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始终贯穿着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也符合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特点,更体现了以活动促进发展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认识周长的知识设计成摸摸、量量、算算等一连串的数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灵活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尊重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作了适当的调整、重组和补充,使教学思路更清晰,教学环节更连贯。比如,引入周长的概念时,没有直接出示课本中的游泳池,而是让学生先指物体面的边线。认识游泳池的周长后,让学生再举例说说其他物体面的周长。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操作的过程直观、清晰的展示给学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学习兴趣。课堂上提供给学生的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结合,量树叶的周长、量腰围等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感觉到的现实,提高了数学的应用意识。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注意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会受到更好的效果。《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分析
对周长的认识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不能仅仅依靠抽象的数学语言来建立。教材先让学生通过对不同形状书签的一周边线的观察,然后让生描一描图形一周的边线,最后明确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书图形的周长;在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基础上,教材又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怎样测量并计算出周长。让学生沿树叶的周边用绳围一围,并把相应的长度量一量,说明量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通过生活中的几个具体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
二、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测量简单图形
的周长。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周长的概念,能指出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
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指出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
四、教法教具:
教法:从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引出周长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含义,学生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具:树叶,毛线,尺子,作业纸,水笔。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或依据
一、激趣导入二、互动新授
大屏播放蚂蚁爬树的动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周长”。师: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蚂蚁一起运动一下吧!师:蚂蚁说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同学们听过周长吗?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周长”。板书:认识周长1、指一指
:
大屏幕出示3个书签,请一生上黑板选择一个最喜欢的书签指出它一周的边线。
板书:一周的边线老师适时引导:从某点开始就要回到那一点,同桌之间指给对方看看。2、描一描:
大屏出示3个图形
师:请描出下面每个图形一周的边线。投影展示,集体交流。
生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互动。一生上黑板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签,指一指它一周的边线。同桌指给对方看一看。生用彩笔描出
趣味导入让学生一下子就进入到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情境中来。并对周长知识充满兴趣。这个指一指的环节,是给生建立初步的周长概念,通过同桌互动,可以让那些不太会的学生搞懂什么是图形一周的边线。巩固生对一周边线的理解与掌握
三、探究周长求法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数学里,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图形的周长。板书: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图形的周长。3、填一填:出示操场图,让生填空:操场(
)就是操场的周长。出示游泳池池口图,让生填空:游泳池吃口(
)就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长。师:那现在同学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图形的周长了吧?师: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大屏幕出示:三个图形周长,让生判断正误。4、说一说:师:其实周长在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周围的物体,找出物体面上的周长。请一生说一说,带全班学生指一指。求规则图形的周长
师:老师这里有2个图形,你们知道这2个图形的名称吗?能想办法求出它们的周长。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齐读,默念2遍,记在脑子里。生踊跃举手回答生: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图形的周长。生独立思考后举手发言生观察后回答生:三角形和四边形学生独立完成。
巩固学生对图形的周长的理解,同时数学课的学习也能锻炼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周长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
师适时引导:有的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一边量一边把量的数据写在图形的旁边。请生说说自己的方法,集体评议。请生总结归纳求出图形周长的方法:先测量出图形各边的长度,然后把各边边长之和求出来,就是图形的周长。2、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图形,你们能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吗?谁来估一估它的周长,生估一估。师:你们课桌上都有一片树叶,你能借助已有的线、直尺等工具求出树叶的周长吗?大家同桌合作完成。请2组学生说说方法,再大屏幕集体评议。师:同学们,收过生日礼物吗?
师:小象也要过生日了,妈妈送给它一个礼物,但它要想拿到礼物盒,必须闯四关,你们
生独立思考后,总结归纳。同桌合作完成任务生:收过。
生观察图形总结知识,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组织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反复体验和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师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求法,引出独创思维,体现“化曲为直”的教学思维。
能帮帮它吗?大屏出示第一关:师出示四个图形,每出示一个,生快速的算出周长,立即站起来抢答,并说出采用的是哪一种方法。小象闯过了第一关,大屏显示小象上一个台阶。2、第二关小象闯过了第二关,大屏显示小象上一个台阶。3、第三关
(抢答)大屏出示: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请生回答,并说出方法,集体交流。小象闯过了第三关,大屏显示小象上一个台阶。4、第四关大屏出示:
生:能生参与比赛,及时抢答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方法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学知识,发散思维在游戏中练习,能更好的巩固新知识,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这道题是一道对周长知识的拓展延伸,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周长的理解与运用。
五、拓展延伸六、课外作业
比一比,A和B哪个图形的周长长?请生回答解题方法,集体交流。小象闯过了第四关,大屏显示小象上一个台阶。礼物盒打开,一束鲜花从礼物盒里出来。学生鼓掌表扬自己。师:其实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生活中的周长吧!出示几幅生活中的周长。请同学们课后完成这道题。师:这2幅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同桌讨论。生课下完成
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的关注,让学生真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激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通过指一指、描一描、填一填、说一说等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实
际,用一些身边常见的物体和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在认识周长的基
础上,学生进一步探究和交流一般平面图形和一些实物的周长计算方法,让生
在活动交流中理解周长。巩固练习环节中,充分运用情境游戏的教学手段,让
生加强对周长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也可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过游戏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让生体会到可以从多种角度思考
问题和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A
B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
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3、
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5、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6、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并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感知周长
1、摸一摸
出示数学书,谈话:同学们,数学课本我们天天都在用,它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好伙伴,现在你能不能很快指出课本封面的边在哪里呢?
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谈话:课本封面的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
出示数学作业本,让学生独立摸一摸、找一找作业本封面的周长,再互相看看说说,集体交流。
2、找一找
出示手帕等物品的实物图,让学生指出这些物品的周长。
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观察哪里是儿童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指名说一说。
谈话:游泳池池口黑色的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组织学生先独立指出课桌面、三角板的边线,再在小组、班级中交流,分别指出它们的周长。
让学生举例说一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
3、围一围
学生拿出钉子板,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围的情况,并指出围成的图形的周长,组织学生在班级里反馈做法。从而知道围成的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片树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分组操作,围出树叶的周长,并量一量。
组织学生交流做法。
二、理解周长
1、描一描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各种形状的图形。说明题目要求是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
2、量一量
出示“试一试”中的两个图形,问:你能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吗?学生独立量一量,算一算,做好后在小组中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讨论,明确应先量出每个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后将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
3、算一算
“想想做做”4,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算法,再在班级中说一说,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想想做做”5,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做好后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地交流想法与做法,教师参与交流,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反馈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师生共同评析。
三、计算周长
1、实际测量
“想想做做”3,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树叶,在小组中开展操作活动,量出它们的周长大约各是多少厘米,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了解学生活动情况,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汇报操作的方法及测量结果。
2、解决问题(作业)
“想想做做”6,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选择简便易行的做法,然后让学生在班级中说一说,交流选择不同的但是合理并符合实际的测量方法。让学生互相测量腰围长度,布置学生课后测量大树树干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PAGE
2《认识周长》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问题解决和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探究能力。
重点:建立周长的概念,能指出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
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指出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
课前知识准备
师:待会儿,我们要在这个舞台上共同上一节数学课,王老师特别开心,所以,想在上课之前给每位小朋友送一份小礼物,想看吗?
生:想
师:(课件出示)礼物虽小,但它代表了一片心意。礼物就藏在桌肚里,赶紧拿出来吧。
师:你瞧瞧王老师这记性,图形礼物都没有剪下来,多不美观呀,那这样好不好,就请小朋友们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自己动手剪一剪,好吗?
生:剪纸活动。
师:小巧手,剪一剪,剪出的图形真美观。咦,此时此刻,王老师特别想采访你们,刚才你们是沿着哪里剪的呢?
生:边
师:是的,沿着边线剪的。
师:还能记得是从边线的哪里开始剪的?剪到哪里正好把这个图形剪下来?
生:边指边说
师:一定要从这儿开始剪起吗?
生:也可以从这儿或者这儿,只要回到起点,都可以把这个图形完整的剪下来。
师:谢谢分享。小朋友们善于动手,更会动脑,相信今天的数学课一定会收获多多。
(解读: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剪纸活动,将单一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4人小组,每人剪出一种喜闻乐见的图形礼物–––––?三角尺图片,正方形手帕,绿叶书签,圆形笑脸,作为孩子们认识周长的起点,符合小朋友的认知特点。让小朋友在操作中感知,在动手中体验。一方面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为接下来的新知识的学习作了很好的知识上的孕伏)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王老师是第一次到毓龙路实验学校来,参观之后,觉得校园的环境美极了。王老师的相机一刻也没有听过,咔嚓咔嚓拍了许多的照片,一起来欣赏吧。
(课件)
师:接着往下看,注意了,这5幅图片中,你觉得哪幅最漂亮?
生:中间一幅
师:为什么独独喜欢这一幅
生:镶了一圈花边
师:是的,王老师沿着照片的边缘加了整整一周的花边,这个花边不长也不短,正正好。其实,花边的长度就是图片一周边线的长度。图片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图片的周长。(板书:一周边线的长度)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周长(板书:周长)
(解读:“周长的认识”是一节概念数学课,考虑到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因此课始,精心挑选了几张孩子们熟悉且感兴趣的校园图片,特意设计了给其中一张图片镶花边的情境,帮助学生感知“一周边线”的特点,从而认识周长)
二.活动丰富,直观感知
活动1:指一指,说一说
师:谁也来说说,什么是图片的周长?
生1
生2
师:拿起数学书,谁来边指边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生:指,说
师:和同桌小朋友边指边说,什么是课桌面的周长?
生:互说
师:看,这是什么?
生:树叶
师:一片美丽的大树叶。哪个小朋友边指边说,什么是树叶的周长?
生: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师:树叶新鲜翠绿,把馋嘴的小虫招来了,张大嘴巴,咬了一口,嗯,味道好极了,现在谁能边指边说什么是这片树叶的周长?
生:
(将树叶贴在黑板上)
活动二:描一描
师:如果王老师想请大家沿着图形礼物的边缘,把它画下来,你能行吗?
生:能
师:把图形礼物按在A4纸上,可要按紧哦。
生:描
师:眼睛找到黑板,现在我们把树叶移开,瞧,留下了什么?
生:树叶的边线
师:这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
)?
生:周长
师:这位小朋友描得怎么样?
生:线条很流畅
师:王老师也在下边的小朋友中收集到了2幅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
(小组内互相欣赏作品)
(解读:在学生初步感知“边线”后,让学生指一指数学书封面,桌面等实物一周边线,使学生通过小组内说一说,上台指一指等活动,明确: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再次感受“一周边线”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进行纸上描一描,互相赏一赏的活动,及时拓宽对周长的认识。层层递进,不断感知。)
三·合作探究,内化意义
师:关于图形礼物的边线,小朋友们既会指,又会描,如果再能看算边线的长度那就更棒了。你会用什么工具测量边线的长度呢?
生:直尺,软尺···
师:打开工具袋,看看有你想要的工具吗?根据自己的图形礼物,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开始测量吧。
生:小组活动
师:现在到了汇报测量结果的时间了,首先来看三角形
生:我使用了直尺,量出每条边的长度,然后再把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师:是的,不过要提醒大家,测量边的长度时,我们取整厘米数。
师:正方形一周边线的长度谁会测量?
生:我也使用了直尺,量出4条边的长度,然后相加
师:不错,有简便点儿的办法吗?
生:我只量出一条边的长度,然后乘以4就可以了
师:哦?听听你的想法
生:正方形的4条边长度相等
师:运用了正方形边的特征解决问题,非常巧妙,为你点赞!
师:刚才,在测量这二种直线图形周长的时候,我们都使用了直尺,量出每条边的长度,然后相加,直接得到他们的周长。
师:那么,现在我们来看看树叶的周长怎么测量呢?
生:我用软尺直接量的
师:是个好办法。不过,树叶的边缘有的地方鼓起来,有的地方凹进去,所以,如果用软尺测量的话,需要大家相互协作,才能测量的比较准确。
生:我是先用毛线沿着树叶边缘围了一圈,然后把多余部分剪掉,用尺子一量就知道了。
(投影展示)
师:认真观察的小朋友肯定能够发现,用毛线围的时候,一定要紧紧贴着图形的边缘。
师:多有创意的想法呀,真棒!
师:那么圆形笑脸呢?
生1:软尺。(投影展示)
生2:毛线。
师:没有办法了?咦,奇怪了,既然是测量周长,怎么不见你们用直尺呀?
生:直尺是直的,笑脸的边线是曲线,当然没法儿测量。
师:很有道理,那真的不能用直尺吗?请看(课件出示)首先在圆形笑脸的边线上点上一点作好标记,把它与直尺的零刻度线对齐,让图片在直尺的边缘滚动,滚到哪里停下来呢?
生:??
师:你发现图形纸片在直尺边缘滚动了——(
)
生:一周。
师:那这一段的长度(手比划)就是——
生:圆形笑脸的周长。
师:如果将圆形笑脸对折一次,会得到什么图形呢?一周边线在哪里?
生1:半圆。
生2:(手指边线)
师:你会测量它的周长吗?怎样测量呢?
生:用软尺量出曲线的长度,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然后相加。
师:回忆这两种曲线图形周长的测量过程,我们发现都是把曲线的长度变成一条直直的线段的长度,多么巧妙呀!这种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应用到呢!
(解读:这一环节的设计前后呼应。是在学生认识周长之后,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探究,用围一围,量一量,滚一滚等方法,发现直线图形可以用尺子量每条边的长度,再把所有边长度加起来就能知道周长;曲边图形可以借助毛线或软尺绕图形一周,测测毛线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既放手让学生探索测量周长的方法,又有利于强化对周长意义的认识。由于给学生提供的素材随机性比较强,测量方法不唯一,使学生感悟到对不同图形周长的测量应该灵活的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并使学生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四·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1.师:请你说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生:?
师:缺少什么?
生:缺少边的长度。
师:现在可以了吗?
生:16厘米
师:那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
生:14厘米
师:它们俩拼成了一个新图形,还能说出它的周长吗?
生:用16+14=30厘米
师:是吗?新图形一周的边线在哪儿?谁来指一指?
师:同学们,注意看。
生:指
师:和你想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中间的这一段,不是新图形边线的一部分
师:是的,(课件出示)所以我们把它隐去(课件出示)
师:这个新图形有几条边?咱们来数一数?
生:6条边
师:6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是这个新图形的(
)
生:周长
师:你们说算式,老师帮你们记录。
师:有更简便的方法了?
师:孩子们,仔细看(课件出示)你发现了什么?
生:新图形的周长和长方形的周长是一样的。
师:是的,经过平移,新图形的周长已经转变成了长方形的周长,算长方形的周长多简单啊!这,也是一种好办法。
(解读: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环节。此处,首先安排了不给边的长度,你能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吗?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明白想求2个平面图形的周长,必须知道每条边的长度。接着将2个图形组合成一个新图形,追问:你能看算出新图形的周长吗?强调:重叠的部分不属于新图形边线的一部分,新图形的周长就是其一周边线的总长度。也可以通过平移的方法,将新图形的周长转化成长方形的周长来看算,体现了转化的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2.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今天,乌龟和兔子准备再赛一场,请你们做小裁判员,看看谁跑的路线长?
(课件)
生1:乌龟
生2:兔子
生3;一样长
师: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4人小组,说说你的想法。
生:小组交流。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
师:这是小兔子跑的路线(课件)这条路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
)?这是乌龟跑的路线(课件)这条路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
)?现在你能确定他们谁跑的路线长吗?
生1:一样长
生:一样长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
师:好的,瞪大眼睛仔细看(课件)多神奇啊!
(解读:由于考虑到部分练习已经渗透到新课教学环节中,所以此处仅仅设计了一道练习题——新龟兔赛跑,比比谁跑的路线长,学生估出了三种答案,意见不一,教师借助于直观的动画演示,学生很快发现它们俩跑的路线一样长。这一情境题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强调无论图形怎样变化,只要一周边线的长度不变,周长也就不变的道理。有机突破了难点,一步步渗透了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
五·畅谈收获,课外延伸
师:孩子们,快乐的时光总是那样短暂,这节课,王老师不仅收获了知识,还倍感幸福,你们呢?
生1:我知道了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生2:我知道要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图形的周长。
·
·
·
师
:竖起的小手告诉我,你们的收获可真多,其实,周长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照片镶边框,给小花园围上栅栏,人们体检时量头围,胸围,腰围,量一量大树有多粗,你看,数学真的就在我们身边。
(解读:欣赏生活中的图片,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课堂学习水到渠成,延续到课外。)
课后实践
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家中桌面和椅子面的周长,并和小伙伴们交流,好吗?
(解读:小课堂,大世界,它包含着学习的机智,合作的智慧,思维的方式,积极的情感。让我们关注学生的体验,让每个孩子体验数学,体验生活,快乐学习,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