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真中学九年级化学科上册讲学稿
编稿人:倪平锋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月 日
班级: 姓名:
学习内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习目的:①理解物理变化和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知道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②能区别常见物质的变化;③理解并运用物质的性质。
学习重点:①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②能正确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学习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物质的变化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案:
⒈演示“火柴梗被折断” 、“玻璃破碎” 、“火柴梗的燃烧”等小实验。让同学们思考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
⒉酒精挥发、酒精燃烧这两种变化有何不同?
⒊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物质的变化。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⒈物理变化
活动1:演示实验:水的沸腾、胆矾研碎
〔观察现象〕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1 液态的水 水沸腾后产生蒸汽,洁净玻璃片上有水滴 液态的水 无新物质生成
1-2 蓝色块状的胆矾 蓝色块状变成蓝色粉末状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无新物质生成
〔点拨〕观察物质的变化通常要注意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三个阶段的现象。
〔讲解〕在上述“水的沸腾” 、“胆矾的研碎”的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质状态和和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归纳〉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活动2:〔讨论交流〕请举出生活中物理变化的几个例子。
〈点拨〉生活中物理变化的例子,木头制成课桌、瓷器破碎、车胎爆裂、汽油挥发等。
2、化学变化
活动3:
〔演示实验〕实验1-3“向胆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1-4“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
简单介绍一下图1-3的实验装置。
〔观察现象〕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3 蓝色的胆矾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有新物质生成
1-4 颗粒状石灰石 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等 有新物质生成
〔迁移〕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要了解物质发生的变化,必须从观察入手,在观察中思考,对观察到的变化条件、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和归纳,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
〈讲解〉在上述的变化过程中,胆矾和石灰石在变化中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归纳〉这种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注意〉化学变化即化学反应。
活动4:〔讨论交流〕请举出生活中化学变化的几个例子。
〔点拨〕生活中化学变化的例子:铁生锈、煤气燃烧、燃放鞭炮等。
〔强调〕最能说明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是有新的物质生成。
活动5:〔阅读〕图1-4“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归纳〕反应时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沉淀或气体,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注意〕这些现象是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的现象,但有这些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炮发光发热、水烧开了有汽泡冒出等。
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活动6:〔讲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相互联系的。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蜡烛融化————→物理变化
同时发生
蜡烛燃烧————→化学变化
〔归纳〕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融化,但融化的过程中却有一部分在燃烧。
活动7:
〔小结〕物质的变化虽有千万种,但就其本质而言只有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通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沉淀或气体的现象。
第二课时 物质的性质
一.预习导学:
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有关物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不需加热就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C.物质燃烧时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D.伴有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②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滴水成冰 B.汽油燃烧 C.菜刀生锈 D.酒精挥发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⒈物质的化学性质
汽油燃烧、菜刀生锈,这种性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小结: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举例说明常见的物质哪些性质表现为化学性质。
⒉物质的物理性质
滴水成冰、酒精挥发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
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水溶性等。
⒊正确描述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举例说明)
例如:CO2 和 O2,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别他们。
小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一定具有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也体现了物质的性质。
总 结: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为物质的属性或能力,一般有“能,可以”等;而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则是指一种变化,具有一定的过程
判断是否是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物理性质一般包括:挥发性,吸附性,溶解性,延展性,颜色,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化学性质一般包括: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⒈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将纸撕碎 B.用玻璃刀划割玻璃 C.冰雪融化 D.鸡蛋变臭
⒉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铁铸成锅 B.葡萄酿成酒 C.木柴燃烧 D.面包发霉
⒊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⒋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白玉为床,金做马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⒌物质的下列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可燃性 B.酸碱性 C.氧化性 D.挥发性
⒍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有气体逸出 B.有放热和发光现象产生 C.状态和颜色发生了变化 D.有其他物质生成
⒎纯净的铁是:①银白色;②密度为7.86 g/cm3;③熔点为1535℃ ④在空气中易生锈。在上面叙述中,你认为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⒏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铁铝制作炊具 B.用氢气充气球 C.用酒精作燃料 D.用铜制作导线
⒐下列变化中,前者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牛奶变酸,蜡烛燃烧 B.瓷器破碎,水分蒸发
C.干冰制冷,银器变黑 D.矿石冶炼,空气液化
⒑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后者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铁在空气中生锈,蜡烛熔化 B.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SO2具有刺激性气味
C.液氧是淡蓝色液体,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 D.酒精挥发;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⒒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①分馏液态空气制取氮气②实验室制取氧气③镁条在空气中存放后表面失去金属光泽④块状生石灰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变为粉末⑤湿衣服晾干⑥牛奶变酸⑦铁钉生锈⑧石蜡熔化
A. ②⑥⑦ B. ④⑤⑧ C. ①③⑤ D. ①⑤⑧
12.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玻璃杯被摔碎,米饭变馊 B. 酒精挥发,湿衣服变干
C. 汽油燃烧,轮胎爆炸 D. 菜刀生锈,牛奶变质
13.下列变化中,肯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物质发生爆炸②由铝原子变成铝离子③酒精燃烧④火柴梗蘸一点儿浓硫酸后变黑⑤汽油挥发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④⑤ D. ③④⑤
14、下列变化过程中既发生了物理变化,有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木炭消除冰箱中的异味 B. 用白磷作原料制造烟雾
C. 用木材作原料作家具 D. 用空气作为原料制取氧气
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属于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氢气作为人类理想的能源 B. 氧气用于危重病人的急救
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 熟石灰用于砌砖涂墙
16、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科学研究内容的是( )
A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B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17.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则制造这块板的材料和性质是( )
A.无机材料 透气 B。特殊钢板 耐高温
C.纳米碳板 熔点高 D.有机高分子材料 绝热
18. 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工具的科学家是 ( )
A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 B 瑞典化学舍勒 C 美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 D 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
19、下列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
A.我是紫红色固体 B.我在天然界中硬度最大 C.我在常温下是气体 D.我会生锈
20、选择合适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
①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 ③物理性质 ④化学性质
⑴通常状况下,水是无色的,无味的液体( )
⑵酒精受热变成了酒精蒸汽( )
⑶镁带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 )
⑷石蜡燃烧生成 CO2 和 H2O ( )
二、填空:
1、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将胆矾研碎都属于 变化,因为它们只是 发生改变,并没有 生成;向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都属于 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时都
2、写出下列物质在通常状况下的状态:食盐 ,二氧化碳 ,啤酒 ;将植物油倒入水中,油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水的密度 (填“大于”或“小于”)植物油的密度。
3、高铁酸钾是具有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末,它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咐、凝集、杀菌、灭藻于一体的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以下是稳定的,受热易分解为氧化铁、金属氧化物和氧气。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高铁酸钾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⑵高铁酸钾的用途是:
⑶保存高铁酸钾应注意的事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