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乘法(一) 
第1节 认识乘法(1)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由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 
2.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会读、写乘法算式,会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习乘法的兴趣。 
过程和方法 
通过前面学过的连加知识学习新知识;通过游戏,练习把加法算式改为乘法算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乘法的意义,会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由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去过游乐场吗?游乐场里有碰碰车、小火车等娱乐设施,还可以玩各种各样好玩的小游戏,今天聪聪、亮亮和丫丫来到了游乐园,一起来看看他们发现了什么呢? 
二、新知探究 
1.师: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有12个人在划船,有8个人在玩碰碰车,有15个人在玩钻山洞。) 
2.师:你们观察的真细心,你能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一些用加法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吗? 
小组内讨论并汇报: 
(1)划船的共有多少人?4+4+4=12(人) 
(2)玩碰碰车的有多少人?2+2+2+2=8(人) 
(3)玩钻山洞的一共有多少人?3+3+3+3+3=15(人) 
(师随机板书算式)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 
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数的特点。 
(1)师:现在我们看一看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点?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好吗?(生: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同学的智慧,让他们体会到小组合作成功的喜悦。 
(2)师生共同总结:每个算式中所有的加数都是相同的。(边说边指着黑板上的算式)像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叫它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3)师:那谁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呢?(生:5+5+5=15;6+6+6+6=24……) 
设计意图: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逐步提高。 
师: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还可以写出很多很多,有的加数的个数实在太多,比如15个4,写起来、计算起来都很麻烦,所以我们今天来学一种简便的方法——乘法(板书),同学想学吗? 
4.引导学生认识乘法算式。 
(1)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如:4+4+4=12,像这样3个4连加,就可以写成乘法算式4×3或3×4。(板书) 
(2)师:其中的“×”就是乘号,你们能试着把其他两个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吗?[生互相讨论并汇报:2×4=8或4×2=8;3×5=15或5×3=15(板书)] 
(3)指导学生读乘法算式:4×3读作:4乘3,3×4读作:3乘4。 
(4)学生自己练习:写一个连加算式,并改成乘法算式。(先独立完成,然后把自己的算式展示给大家)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探索、交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相信学生的能力,激发热爱学习的情感。 
(5)引导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 
师总结:看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三、简单应用 
教师出示小棒图并提出问题:每组有8根小棒,有3组,那么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 
(1)生:24根。 
(2)学生交流不同算法:8+8+8=24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把所列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8×3=24或3×8=24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乘法的意义。 
四、巩固练习 
(1)出示题:☆☆☆  ☆☆☆  ☆☆☆ 
加法算式:( )+( )+( )=( ) 
乘法算式:( )×( )=( )或( )×( )=( ) 
(2)教师出示5+2+4问: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学生:不能。)师:必须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3)出示题: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3+3=18 6+6+6=18 4+4=8 
( )×( )=( ) ( )×( )=( ) 
( )×( )=( ) 
设计意图: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来参与学习。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总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