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2011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能根据上述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使学生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
难点:研究并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法与学法:
教法:观察法、游戏法、启发法、发现法。
学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但3的倍数的特征与2、5的倍数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学生不能仅从一个数的个位加以观察、归纳得出结论,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讲如何探索得出这个特征就较有难度,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能够正确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加以正确运用都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针对学生的这一认知难点,我在设计教学时更加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是学生在观察——猜想——推翻猜想——再观察——再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概括出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具准备:计算器、计数器、百数表、实验表格、0--9数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项特殊的本领,想见识一下吗?你只要任意报一个数,我就能
很快判断出它是不是3的倍数,谁想报数?
(1)生报数,师判断。(板书:学生报的数,并打“√”“×”我判断的到底对不对,请同学们现场用计算器快速来验证!)
师:都正确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生2:(说不出)其实也没什么,老师只是掌握了3的倍数的特征)
想学吗?好,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一)初探:研究百数表内已知的3的倍数。
1、3的倍数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3的倍数可能有什么特征?(点课件)
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师:刚才,很多同学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研究新的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但是否正确还需要进一步来验证!
2、圈出百数表中3的倍数。
师:请同学们拿出百数表,圈出所有3的倍数!
生圈,师巡视!
3、核对。
师:老师也圈了3的倍数,看和你们圈的一样吗?(课件出示:圈出的100以内的3的倍数)
4、验证猜想。
师:现在我们来仔细观察这些3的倍数!(课件:隐去不是3倍数的数)
师:看和你们的猜想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哪儿不一样?
生:个位上是0、1、2、4、5、7、8的数也有3的倍数。(说两三个)
师:是啊,看来,仅仅看个位上是不是3、6、9,已经不能判断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样的特征呢?我们得换个角度来思考。
(二)深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探究百数表中3的倍数的特征。
师:我们就从这些3的倍数中任意选择一些并借助计数器来研究!
(1)每个小组任选一些100以内3的倍数。
(2)在计数器上拨出选的数,在表格中记录下拨这些数所用珠子的总颗数。
(3)观察珠子的颗数,在组内交流你的发现,并记录下来!
生:拨珠、交流。师下去转,并铺垫汇报内容!
2、汇报并板书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发现?
(1)第一组汇报:珠子的总个数都是3的倍数。
你很善于观察,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第二组汇报:十位和个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
等等,老师把你们的发现记下来。你们选的数是:42,十位4加个位2,和是6。再举几个数。
(3)师:是不是这样?其他小组也看看你们选的3的倍数的十位和个位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他们的发现真了不起,掌声送给他们
!
3、师小结。
师:刚才,有的同学发现珠子的总颗数是3的倍数,还有的发现十位和个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适时点击课件
2、探究100以外3的倍数。
(1)现在想一想,开始的时候老师并没有拨珠判断,那老师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手指着黑板上的3的倍数)谁来说一说!
(2)那如果数位更多,数更大呢?(指名回答)
(板书: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课件出示3倍数的特征,齐读!
(3)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个位上数的和会是3的倍数吗?(举例验证)
3、快速判断。(依次出现)
现在老师给你一些数,你能不能快速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
问:是不是3的倍数,理由!
三、巩固练习。
刚才我们判断了一些数,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算式。
2、出示:
48÷3????????
57÷3?????
?342÷3?????
567÷3????
802÷3
(1)这几道除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2)你怎么理解“结果有余数”?
(3)哪道算式有余数?你怎样判断的?
3、练习
师:刚才我们圈了3的倍数,现在你能找出9的倍数吗?
生:说9的倍数。
师:9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吗?为什么?
生:一定。
师:3的倍数一定是9的倍数吗?
生:不一定!
师:“不一定”,为什么?
4、组数游戏
师:我们学累了,来玩一个游戏好吗?
师:
7□????
师出7,哪些同学卡片上的数和我卡片上的数组成的数是3的倍数?请起立!学生起立(2、5、8)验证一下。
是3的倍数吗?理由!
师:
72□,现在谁卡片上的数字和我们俩的,组成的数是3的倍数?起立(0、3、6、9)
师:现在我们有3张卡片,用这些卡片你能组成哪些不同的三位数?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吗?你们没有一个一个判断,怎么就知道它们都是3的倍数?
师:看来,同学们的本领越来越大啦!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板书设计:??
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35、36页“3的倍数的特征”。
教材分析:
3的倍数特征是在学生学习了2和5的倍数特征基础上学习的,2和5的倍数特征主要观察数的个位,3的倍数特征要观察各个数位数字的和是否是3的倍数。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学习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约分和通分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
教学目标:
1.借助计数器和百数表探索3的倍数特征,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猜想、验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通过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活动过程,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准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设疑激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做一个数30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两个人玩,从1开始数,可以数1个数,也可以数2个数,谁先数到30,谁就赢了。谁敢和王老师pk一下?
2.和2、3个孩子pk。
师生做游戏。
3.你们是不是发现点什么了?
(1)谁后数谁就赢了。
(2)数1个,数2个,轮换数数。
(3)老师数的都是3的倍数。
4.老师把我数的出示到这张表上,你们注意看:
你们数1,我就数2、3,你们数1、2,我就数3,
你们数4,我就数5、6,你们数4、5,我就数6,
你们数7,我就数8、9,你们数7、8,我就数9,
接下来,我会数哪个数?(12、15、18、21、24、27、30)
你们看,老师数的数有什么特点?(都是3的倍数)
5.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小游戏,巧妙地引入了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让学生明白,在数的世界里,隐藏着很多的小秘密,等待我们一步步地去发现和探索。】
二、大胆质疑,探究规律。
1.回忆一下: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那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
2.你可以在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注意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你也可以用计数器任意拨出一些两位数,先判断他是不是3的倍数,如果是,把这个数写在这里,把所用的珠子数写在这里。填完后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动手操作。
4.汇报交流:谁是用计数器拨出一些数来做实验的?你们来汇报,我来记录。
老师填表。
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珠子数都是3的倍数。
珠子数等于十位与个位数字的和。
珠子数都是3的倍数,而珠子数又是个位与十位数字的和。所以你们又说:个位与十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观察百数表:
刚才还有一些同学是在百数表中圈出了3的倍数,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么多的数都是3的倍数,这些数有什么特征?你有什么发现?
横着看,每隔两个数就有一个3的倍数。
竖着看,两个数相差30。
斜着看,相差9。
个位与十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小结:原来,这些数还有一个共同点,个位与十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6.大胆猜测:刚才,我们不管拨计数器,还是研究百数表中3的倍数,都有一个共同的发现,只要个位与十位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那你能不能大胆猜测一下,任意一个3的倍数,不管是三位数、四位数、五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
个位上是0、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
十位上是0、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
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什么意思?
那如果是三位数呢?四位数呢?五位数呢?
7.这是你们的猜测,我们可以对这个猜测加以验证。同桌合作,一人报数,计算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另一人算一算是否符合这个规律?
全班这么多同学,找了这么多的数,有没有不符合的?
我们找了这么多的数,都符合这个猜测,没有一个不符合的。说明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在数学上把这种方法叫做不完全归纳法。
我们通过大量数据的验证,得出一个结论: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知道了这个结论,有什么用处?
以后我们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怎样判断?
举例:123,1242,175是不是3的倍数?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我们先通过拨计数器和圈出百数表中3的倍数,对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了猜测,又通过大量数据的验证,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以后,我们也可以用这些方法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研究。
8.探究原因:
学数学,要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3的倍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征?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张小棒图,请同学们3个3个圈一圈,想一想为什么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汇报交流:
十位是1,就会剩一根,和个位接着圈。
十位是几,就会剩下几根,和个位的小棒接着圈。
想一想,100,3个3个圈完后,还剩几根?百位是2呢?4呢?百位是几,就会剩下几根。
千位是1呢?千位是2呢?千位是几,就会剩几根。
举例:123
百位剩几?十位?个位?
1+2+3=6
2136
千位剩几?百位剩几?十位?个位?2+1+3+6=12
你们发现什么了?其实是把每一位剩下的小棒接着圈。
所以说,只要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概念,就需要探索数学本质的东西,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因此,让学生探究为什么3的倍数的特征要把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去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1.数学小魔术。
7□
20□
□12
2.猜年龄:
五一班张欣同学的年龄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他今年(
)岁。王老师女儿上一年级,她的年龄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她今年(
)岁。王老师的年龄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王老师今年(
)岁。
3.小狐狸的工资。
【设计意图:练习分层设计,体现一定的坡度和趣味性,在巩固新知的同时,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从中寻求规律性,进一步品尝成功的快乐。】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PAGE
5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交流、验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理解2、3、5倍数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
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理解2、3、5的倍数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计数器、汇报单
学生准备:小棒(20根)、计算器、数位顺序表
设计理念:
本节课“3的倍数的特征”有规律可循,但容易上成机械刻板、枯燥无味的课,学生死套规律判断,智力得不到开发,能力得不到培养。本课设计旨在点拨学生大胆思考,引导探索发现、归纳验证,提升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具体来说,一是复习导入,自然过渡。二是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探索、合作、交流、验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变为学堂。三是梯度练习,分层优化,给学生搭建广阔的思维空间,在练习中探索,在练习中发现,在练习中发展。四是拓展延伸,深化理解,借助小棒找出2、3、5的倍数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自然过渡?
思考:
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设计意图:先复习2、5的倍数的特征,再开门见山点出本节课课题,自然过渡,一举两得。)
二、猜想验证,探索规律
一)猜想: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有的说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有的同学举出反例加以否定)
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上的数不能确定它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共同来研究。
(设计意图:任何结论都是从猜想开始的,有了猜想,就有了探索,就有了分析,就有了否定,就有了归纳,就有了验证。这里猜想,学生很快进入了问题情境,为下面动手探索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摆小棒
1)分别用3根、4根、5根、6根小棒任意摆出4个数,圈出3的倍数,观察有什么发现,
小组合作交流。
2)学生展示,汇报交流
发现:用3根、6根小棒摆出的数全都是3的倍数。
进一步思考:只要小棒根数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都是3的倍数。
举例验证:用9根小棒任意摆出一个数看是不是3的倍数。
得出结论:小棒根数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都是3的倍数。
2、拨计数器
师拨一个数435,观察各个数位拨了几颗珠子?一共拨了几颗珠子?算一算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生任意拨一个数,记录:各个数位拨了几颗珠子?一共拨了几颗珠子?算一算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汇报:师板书
观察:有什么发现?
结论:珠子的颗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归纳总结
根据以上两个活动的结论思考: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小组内交流。
结论:各个数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验证:任意举一个数,观察各个数位数字之和是多少?它是不是3的倍数。
(设计意图:探索、归纳、验证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教师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逐步发现,归纳规律,验证结论,从而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分析、概括、验证、判断等能力。)
三、梯度练习,内化新知
师:我们已经理解了3的倍数的特征,下面请运用特征来检验我们的实践能力吧!
1、
找出3的倍数。
51
43
90
56
75
121
357
1035
3118
2、在
里填一个数使它满足下列条件
4
是2的倍数可以填(
)
是5的倍数可以填(
)
是3的倍数可以填(
)
在
里填一个数使它满足下列条件
5
0
是2的倍数可以填(
)
是5的倍数可以填(
)
是3
的倍数可以填(
)
是2、3、5的倍数可以填(
)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依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在巩固新知的同时,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从中寻求规律性,能熟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拓展延伸。
由牛顿通过苹果落地这样一件看似普通的事情引发学生思考:2、3、5的倍数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
学生先自己思考,用小棒分一分,再小组交流,最后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
(设计意图:学习数学就要探究数学知识的根源,任何知识的由来不是凭空的,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思考为什么?通过思考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真正做数学的主人。)
五、课堂小结
说收获
说说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在学习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个位是0、2、4、6、8的数。
5的倍数:个位是0或5的数。
3的倍数:
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3的倍数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运用3的倍数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3.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归纳举证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研学案。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写出20以内的3的倍数。
2.回顾研究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方法。
【设计意图】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方法,为学习3的倍数特征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小组合作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独立思考,猜想。
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如何验证
发现特征
举例验证
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说自己的探究方法,帮助所有学生明确学习任务,通过学生说自己的探究方法,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归纳特征。
全班交流:3的倍数特征是什么?你们验证了哪几个数?
有没有同学发现反例?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但是这个数却不是3的倍数?
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课本第10页“做一做”。
(1)第一问,独立判断,并说判断方法。
(2)第二问,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再汇报。
2.课本练习三第3题。(由学生圈一圈,检验,并说验证方法)
3.拓展提高:王叔叔家的电话号码是66523697,它是3的倍数吗?你有更快速的方法吗?
4.课本第10页“做一做”。拓展:增加的一张卡片如果不放在后面,还可以怎么放?放在其他位置上得到的这些不同的三位数,还是3的倍数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特征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2题,较大的数,可以先划去3的倍数,再看余下的数字之和。
四、课堂梳理,总结汇报。
1、今天通过探究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2、对于3的倍数的特征,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3、介绍背景材料(课本“你知道吗”)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所得,既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够加深对本节课的所学内容的认识。通过向学生介绍“你知道吗”,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作业布置】教科书P11第4题,P12第9题。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