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究立体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重点: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学生趣
上节课我们走进了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
到的样子是不同的。那如果观察的是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又会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这节课我们观察立体图形。
二、延学趣探
(一)教学例2?
1.
观察长方体
(1)课件出示例2
师:看,这3个小朋友正在观察长方体,他们分别是从哪些面观察的呢?
他们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长方体。
(2)微课学习观察方法。
怎样正确观察长方体,只看一个面呢?请看微视频。
(3)本位观察
同学们看明白了吗,正对观察面,眼睛要平视,只看一个面。
我们先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长方体,你们看到了什么图形呢?
先请1号位的同学来说说吧(快速点3人回答)你们都是从正面观察长方体,看到的都是(长方形)。
②2号位的同学来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图形呢?
你们是从侧面观察长方体,看到的也是长方形。
③问还有看到不同的吗?
师:你还看到了正方形,我们来看看,原来这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还能看到正方形。
④3号位、4号位的同学来汇报。
你们看到的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4)换位观察
①如果换位观察,看到的还和刚才一样吗?
②下面请每个小组的同学,顺时针转动一个位置,用刚才的方法再来观察长方体。
③现在你们看到的是什么图形?和刚才看的一样吗?
④看来从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但看到的还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5)观察上面
①如果从上面观察长方体又会看到什么图形呢?全体起立,用刚才微课学习的方法从正上方观察长方体。
②你们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哦,还是长方形。把你看到的长方形用手比划一下。(汇报点同一组的人),横着的,有不一样的吗?
③上传照片,追问,他们观察的是同一个长方体,看到的上面为什么不相同呢?
大家想一想,指名汇报。
④原来位置不同,看到同一个长方体的上面也有所不同。但看到的也还是长方形
⑤小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看到的一般都是长方形,特殊的长方体可以看到的是(正方形)----板书
(6)教学例2
①同学们,你们真会观察!现在你们从他们的位置观察这个长方体,你能知道这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呢?(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②
汇报,课件出示结果
?2.
观察正方体、圆柱、球(课件出示例2)
(1)刚才我们观察了长方体,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刚才的观察方法,依次观察正方体、圆柱、球。(课件出示例2)
(2)明确活动要求:
①组长依次拿出正方体、圆柱、球放在桌子中间。
②按顺时针方向从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
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③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3)交流汇报、展示(手里拿一个实物)
①
正方体:
我们先来看看正方体,你们看到了什么图形?你们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追问:为什么看到的都是相同的正方形?(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相同的正方形)
小结、板书: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正方体,看到的都是相同的正方形。
②
圆柱:
出示圆柱,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汇报,交流
猜一猜。从正面、侧面看到的究竟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老师把从侧面观察的图形拍下来了,你们看看是什么图形呢?
老师有一个小办法,一起来看看
(播放视频)用投影的方法看到了(长方形)。
猜猜还可能是什么图形?接着看
播放视频
哇,原来是----(正方形)
小结、板书: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圆柱,从上面看到的是圆形,从侧面看到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③球:最后来看看球吧,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汇报———看视频------
小结、板书: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球,看到都是圆形
④例2小结
师:刚才我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了这些立体图形,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可能不同。
(二)教学例3?
1.下面我们用刚才学习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3)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2)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想呢?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3)汇报,交流、展示?
追问:不可能是是什么?
(4)同学们分析、推测可能是正方体,也可能是长方体,还可能是圆柱,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一起来看一看,验证一下。(用实物验证)
(5)
单凭一个面能不能确定这是什么物体?
小结:我们在观察物体时要全方位地观察,得出的结论才能比较准确。
2.
继续猜一猜
(课件出示)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圆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三、悟法升趣
今天学到了什么?
四、巧评固趣(数字校园)
1.连一连
刚才我们观察的都是是单个的立体图形,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
们来试试吧!请完成作业单的第一题----连一连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反馈:拍照上传,请同学说
③实物验证
2.填一填
3.画一画《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的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的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方法:
发现法、观察法、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玩具熊猫、照片、学生带的各种玩具。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设疑、引入情境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2)引发问题:刚才盲人都在说同一头大象,为什么他们描述的大象却都不一样呢??
(3)学生交流:因为他们只摸到大象的其中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题、导入新课
我们以后不能根据物体的一部分,就说它是什么,而要全面观
察后才下结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
二、合作探究。
指导观察。
观察教室图。
师:大家都喜欢拍照片吗?老师课前拍了两张照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一张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另一张是在教室的后面拍摄的?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小组交流一下,反馈意见。
观察学校图片。说出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三、观察实物,自主探究。
1.指导“拍照”的方法。
你们想不想自己拍些照片?你有照相机吗?有,我们每个人都
有一架小相机,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对准你要拍摄的物体,看清楚了就“咔嚓”拍下来。今天我们要评出“最佳摄影奖”。
2.给茶杯“拍照”。
每组一只茶杯,放在桌子的中间,(茶杯把子朝讲台的方向)
不能转动茶杯。用“相机”对准茶杯,“相机”的高度要与茶杯一样高,看清楚茶杯的样子,然后拍下来,照片就印在我们的脑子里了。
你们都看清楚了吗?记在脑子里了吗?你能把拍的照片印在纸上吗?把你拍到的样子画下来,你拍到的是什么样子就画成什么样子。
3.展示,评价。
指名出示:和这个同学观察的位置相同的同学请起立,你们看
到的茶杯都是把子朝左的吗?猜猜你们对面的同学看到的茶杯有把
子吗?有,把子朝那边?
指名出示:你们猜对了吗?
4.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茶杯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上去。
5.
换个观察的位置,再给茶杯拍张照片,请同组的同学做出评价。
四、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1、出示介绍玩具熊猫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2)对照情境图,说说他们看到的是哪一面,为什么他们看到的不一样?再分别到他们的位置看一看。
五、知识运用
1、课堂练习
2、闯关游戏
六、欣赏
师:下面让我们放松一下,走进大自然欣赏一下庐山看到的美丽风景。
七、小结。
庐山的风景真美!“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壮丽景观就是从不同位置欣赏庐山看到的美丽风景,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事物也是不一样的,只要我们认真去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北京版二年级上册
观察物体
指导思想:
随着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化,数学课程标准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强调要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放手给他们一个自行探索的空间和机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在有趣、真实的环境中发现、解决问题,充分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四、教学重点:在实际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五、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六、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演示法、人机交互式学习
七、教具准备:实物玩具熊、课件、电子白板课件、小正方体
八、教学过程:
精彩三分钟展示:曹冲称象的故事(高雪淇)
师述:通过刚才这个小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仔细观察分析,认真思考才能将问题解决。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种精神走进数学课堂,
(一)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1.师述:同学们,你们已经相处了一年多的时间了,相信对班里的同学都了解的差不多吧!好,那我们就一起来玩个游戏:猜猜他是谁?
2.分别出示1位同学的后面、左侧面、右侧面、正面照,指名猜猜是班上的哪位同学?
3.你知道老师是从什么位置给同学拍照的吗?指名回答后,师生演示。使学生明确:以观察者所在的位置就规定为观察的方向,(观察者从左面看到的就是左侧面,观察者从右面看到的就是右侧面)跟被观察者没有关系。
4.通过这个小游戏你发现了什么?(确定一个物体,要从几个面观察才行)
5.师述:是的,在数学中我们往往要从几个面去观察同一个物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位置去“观察物体”,并板书。
(二)观察实物、借助电子白板及动画媒体,初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1.师述:请同学们跟我来到玩具世界,你们看!有4位小朋友对一只可爱的小熊很感兴趣,他们正在仔细的观察它。你知道这4位小朋友分别是从什么位置观察的吗?
2.他们会看到什么样的结果呢?(将图中的人物去掉)如果你是观察者,你会观察到什么样的结果呢?你们想不想实际来观察一下呢?教师和一位同学先进行合作演示,然后同学拿出玩具熊,两人一组,每位同学分别从正面、后面、左面、右面进行观察,记住看到的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3.指名描述一下看到的结果。
4.指名学生到大屏幕上进行操作,全班观察电子白板课件展示的玩具熊的正面、后面、左面、右面的样子,并利用截屏功能将它们保留下来。
5.再次出示主题图,说说图中的每位同学看到的是什么结果,然后利用电子白板的手写功能连线。
6.小结:4位同学都在观察同一个小熊,为什么看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就是不同的,并板书。)
7。利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突出从左面和从右面看的形状,引导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从左面看脸朝右,从右面看脸朝左。)
(三)在游戏中练习,巩固观察的方法。
1.出示杯子图,独立观察思考从上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形状,将其拖到相应的位置,同时说出理由。
2.游戏(站一站):教师拿着一本数学书,屏幕上出示分别从左面、右面、正面的照片,指名学生的到台前来,通过观察你认为是从哪面看到的就站到哪一面,看谁反映最快。
3.游戏(拍一拍):指名1位同学上台,1名同学用ipad在左面、右面、正面给这位同学照相。教师将ipad中的照片拿到实物投影上进行展示,其他同学猜猜是从什么位置拍的,并说出理由。
4.小结:拍出来的照片有什么不同吗?因为他们拍照片的角度不同,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也不一样。
(四)深化对观察物体方法的认识,提升学生思维。
1.出示玩具小汽车,变化小汽车摆放的方向,分别从左面、右面、正面进行观察,说出观察的结果,并利用动画课件展示验证。
2.指名说说为什么都是从左面、右面、正面这几个面观察的,而先后两次的结果却不一样。
3.学生先进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提升学生辨证的看问题的思维能力。(当物体本身的方向改变时,观察的结果就会随之而变)
(五)总结:你觉得这节课有意思吗?学到了什么呢?
板书:
观察物体
从不同的位置
结果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