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20张ppt)(新版)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20张ppt)(新版)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17 16:0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前准备
教学分析
1.会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虚实、倒正、大小像所满足的条件。
学习目标
课前准备
教学分析
学习重点: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学习难点: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学习方法:本节以分组实验为主,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来进行学习。
学具准备: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放大镜、光具座、金鱼缸、小金鱼1条、水。
教学内容
01
情景引入
02
互动新授
03
巩固扩展
04
课堂小结
点我喔
情景引入
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照相机和投影仪都成倒立的实像,所不同的是: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
情景引入
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
情景引入
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情景引入
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有关系。
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呢?
思考:
情景引入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探究问题:
  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呢?
光屏
f
F
O
凸透镜
物体
互动新授
物距(u)
像距(v)
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用一支蜡烛作为发光物体,一块白色的硬纸板作为屏,研究烛焰的成像情况。
互动新授
1.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
2.调整凸透镜,烛焰、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要求:
互动新授
提出问题,进行探讨:
1.如何使物体所成的像呈现于光屏上?
调整物体,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2.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数据?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像的大小,倒立或正立,像的虚、实。
互动新授
学生每2人一组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探究:
(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2f>u>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互动新授
(3)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在光屏上还能得到蜡烛的像吗?怎样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估测出像距。
互动新授
按上述步骤操作,把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下表中.
透镜焦距f=   cm。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实虚
大小
正倒
像距v/cm
u>2f
u=2f
2f>u>f
u=f
u互动新授
归纳和总结
(1)u>f时成实像,u<f时成虚像,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3)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2)u>2f时成缩小实像,u<2f时成放大实像,二
倍焦距点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互动新授
(4)成实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同侧。
(5)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用光屏承接到,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互动新授
1.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4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40cm    B.30cm    C.20cm    D.10cm
D
巩固扩展
1.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光的折射。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u(1)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