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2课时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一、导入新课
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里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开汽水、啤酒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冒出,以上两个生活现象说明了哪些问题?
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在实验室中我们一般用_________和_________来制取。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
石灰石
稀盐酸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探究1】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台阶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将一个集气瓶中的CO2缓慢地沿烧杯内壁倒入烧杯中(注意:集气瓶上的玻璃片不要拿掉,只需露出瓶口的1/3),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
分析
下层阶梯上的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探究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2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
分析
塑料瓶变瘪了
CO2能溶于水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是否支持燃烧
是否燃烧
CO2
无色
气态
无味
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
于水
不支持
不燃烧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3.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生产汽水等碳酸型饮料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探究3】将塑料瓶中水倒入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石蕊溶液,观察现象并记录,然后加热试管,再次观察现象: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
+
H2O
=
H2CO3
碳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
=
H2O
+
CO2↑
【结论】
操作/现象
结论
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
滴加石蕊后试管中的水变红
加热试管后,红色变淡消失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为什么建筑师称它为“粉刷匠”?
内墙上涂料的主要成分是石灰水
石灰水的主要化学成分是:Ca(OH)2
Ca(OH)2与二氧化碳发生了怎样的反应?
CO2+Ca(OH)2=CaCO3↓+H2O
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为了使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常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更加潮湿了?
此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作制冷剂。如人工降降雨等。
③舞台烟幕(升华时产生大量的烟雾)
①人工降雨(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量)
②保存食物(升华时使周围温度降低)
干冰的作用:
三、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进入久未开启的菜宫或干凋的深井之前,为什么要做灯火试验?
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使人因缺氧而窒息。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使人感到气闷、头晕、心悸
4~5
使人感到气喘、头晕、眩晕
10
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
【提问】在教室里学习时,为什么要保持教室通风?
三、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哪些广泛用途?各利用了它的哪些性质?
灭火
化工原料
气体肥料
制冷剂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性质”决定“用途”
三、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CaCO3。CaCO3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慢慢变成溶于水的Ca(HCO3)2
CaCO3
+
H2O
+CO2
=
Ca(HCO3)2
当受热或压强突然变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会分解,重新变成碳酸钙沉积下来:
Ca(HCO3)2
=
CaCO3
+
H2O
+
CO2
在自然界里不断发生着上述反应,石灰岩渐变成碳酸氢钙而溶解掉,形成溶洞;碳酸氢钙不断分解,生成的碳酸钙逐渐沉积,形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和石柱。
溶洞的形成
四、课堂练习
1.“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
A.
变为红色后颜色不再改变
B.
先变为红色后变为紫色
C.
先变为蓝色后变为紫色
D.
先变无色后变红
2.
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CO2的操作及现象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燃烧更旺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复燃
C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D
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
有气泡逸出
A.
A
B.
B
C.
C
D.
D
B
C
四、课堂练习
D
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B.二氧化碳溶于水是一个物理变化
C.二氧化碳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无色
D.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CO2在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溶于水中
B.溶于石灰水中
C.进行光合作用
D.制成干冰
D
B
5.向一试管中注入5
mL滴有石蕊试液的蒸馏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加热,其中颜色变化正确的是(
)
A.红—紫—无
B.紫—红—紫
C.紫—红—无
D.无—红—无
四、课堂练习
6.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
试液变红的原因是(
)
A.CO2能溶于水
B.CO2在加压降温下变成了干冰
C.CO2跟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D.CO2跟石蕊试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C
D
7.检验某无色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
A.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B.将气体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容器中
C.将点燃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8.鉴别CO2、O2、空气三瓶气体时,最简便且可行的方法是(
)
A.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B.分别加入石灰水并振荡
C.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D.分别加入水并振荡
A
五、课堂小结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无色
气态
无味
比空气密度大
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是否支持燃烧,是否能燃烧
与水的反应现象和方程式
与Ca(OH)2现象和方程式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现象:与水反应后的产物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并且产物不稳定。
现象:有沉淀生成
CO2
+
H2O
=
H2CO3
H2CO3
=
H2O
+
CO2↑
CO2+Ca(OH)2=CaCO3↓+H2O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再
见(共9张PPT)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1课时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一、导入新课
化石燃料作为一种优质能源,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化石燃料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然而近百年来,人类对化石燃料进行的大规模的开采和使用,一方面导致了其储量的急剧减少,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大气中CO?含量的增加。CO2是一种怎样的气体?其含量的增加会对大自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二、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
【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曲线的形状和走势,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1)图中红色曲线反映出的同一年度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是如何变化的?是不是每一年都在重复同样的变化规律?原因是什么?
(2)在不同年度,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呈现了怎样的趋势?
(3)你还能从这幅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①同一年度:冬季高于夏季
②不同年度:逐年递增
二、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
①纵轴表示的是CO2在大气中所占的比例,即每100万升空气中所含的CO2的体积数。横轴是时间,可以读出曲线始于1958年,止于1994年。
②曲线的总体走势是上升的,即随年份推进CO2的含量增长。
③曲线呈锯齿状,锯齿的起伏呈现周期性,总是在冬季达到“峰”,在夏季达到“谷”。
④锯齿形状说明了冬季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夏季,这是因为冬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生活取暖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的CO2。
三、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提问】分析图下图,找出导致不同年度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可能原因。
观察图片,分析二氧化碳产生和消耗的
(1)CO2是怎样循环的?
(2)CO2的循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什么意义?
(3)导致大气中CO2含量逐年升高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三、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氧气
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人和动物的呼吸,煤等燃料的燃烧
三、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三、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提问】如何减少二氧化碳那的排放量?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
①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②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氢能等清洁能源
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四、课堂练习
1.国际冰川专家最近指出:喜马拉雅山上的冰川正在逐渐消融!造成冰川消融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而与之密切相关的气体是(
)
A.N2
B.O2
C.CO
D.CO2
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CO2气体的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为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
)
①开发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D
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