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应用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四:扩展语句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应用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四:扩展语句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18 09:5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应用一轮复习
专题四:扩展语句
一、必备知识
[考卷分析]
1.全国新课标卷就“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单独设题,以“压缩语段”为主。
2.部分自主命题省市高考卷涉及该考点。
[备考指导]
1.“扩展语句”考查的是扩展、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特点是“变简为繁”;“压缩语段”考查的是将一段话按照指定要求进行正确地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特点是“变繁为简”。
2.“扩展语句”考查发散思维能力,注重想象;“压缩语段”考查聚合思维能力,注重严谨。二者分别从演绎和归纳两个角度设置,旨在通过言语操作对考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进行考查。
扩展语句的五种题型
“扩展语句”就是将指定的比较短的语句或者几个词语,合理地扩展为一个比较长的语句或语段,使其内涵更丰富的一种考查形式。完成“扩展”,首先要明确重点,确定扩展的中心,分清主次。完成“扩展”,有时须添加附加成分,如时间、地点、情态状语和描摹性、说明性的定语;有时要增加分句,补充相关内容;有时要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排比等),把抽象的内容表达得更具体、丰满、生动、形象;有时则要用阐释、引申、想象、联想把语句扩展成一个完整的语段。主要题型有以下几种:据词设境、丰富句意、续写扩展、中心扩展、情境演绎。
[题型1] 据词设境
据词设境,就是要求考生根据命题者提供的若干词语,想象在某种语境中可以顺理成章地嵌入这些词语或者是这些词语中某几个词语。关键在“设”。要“设”得巧,“设”得合情理。一段描写,一种心境,一点说明,一番感慨……只要能顺理成章地嵌入指定或选定的词,便符合要求。
[题型2] 丰富句意
丰富句意,就是把一个相对简单的句子扩展为相对复杂的句子或者含意丰富的一段话。解此类题,可以在原句的基础上增加定语、状语、补语等;也可以采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使原句表达的内容生动起来。采用何种方法丰富句意,一定要遵从题干的要求。
[题型3] 续写扩展
既是“续”,命题者必须提供语言环境,“续”的内容必须与命题者提供的语言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主旨要一致,笔调要一致,情感要一致。
[题型4] 中心扩展
中心扩展,就是围绕命题者指定的中心意思写一段话。
[题型5] 情境演绎
情境演绎,就是命题者规定某种情境,或者提供相关信息,要求展开联想或想象,将某种情境生动地再现。有些情境演绎试题与续写扩展型试题类似。
[解题指津]
题型 答题策略
据词设境 ①审清题目要求,尤其要注意那些明确、具体的要求,每一项要求都不能遗漏。
②明确词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寻找解题的突破点(即扩展点),进而组织语言,完善答案。
③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以及恰当的修辞手法,使表达简明、生动、准确。
④检查答案,核对每项要求的落实情况。有两个要求:一是显性要求,二是隐性要求。显性要求指题干中对扩展语段的明确限制,如以什么为重点,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述方式,要补充内容的范围,字数要求等。隐性要求指题干中没有明确指出,但隐含在所提供的具体语境中的要求,如体现什么样的感彩,表现什么样的情、景、理等。
丰富句意 ①在原句的基础上增加恰当的定语、状语、补语。如要求生动,则应重描写;如要求准确,则应重限制,指明时、地等。
②要注重语体色彩,感彩的一致性。
③语意的重心要明确、单一,不能自相矛盾。
续写扩展 ①读懂题目要求,准确把握试题所提供的有效信息。
②仔细分析题目中提供的短语或句子的特点,以此为扩写源头,寻找丰富句子的突破口,合理选择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情境等。
③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想象要合理,主旨要一致,修辞、句式、意境等要符合要求。
中心扩展 ①注意把握中心话题,确定扩展方向。这类题在题干中已限定了扩写句的中心,答题时必须围绕这个中心话题去扩展。
②注意理清思路,确定语段层次。由于扩写是由少到多、由简单到丰富的过程,所以在确定扩展方向之后,应当合理安排段内层次。可以是总分、总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是类比、递进等内在的逻辑关系。
③选用恰当手法,组织语言作答。要严格围绕被扩展的内容,不能另立话题,可以选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可以借助举例、对比、因果推论法等来增强语言表现力。
情境演绎 ①添枝加叶法。给句子主干分别添加限制性或修饰性的词语,可在句子的主语前加定语,在谓语前加状语,在宾语前加定语,使语句丰满起来。
②描写渲染法。有些句子只用补充附加成分的方法,不足以达到题干要求的生动、具体,这就要在简单修饰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描写和渲染。
③巧用修辞法。巧用修辞,可以将情境演绎得生动具体,语言优美动人,情感丰富感人。
二、关键能力
【答题思路】
扩展句答题方法:
扩展语句是根据题目提供的语言情境,对指定的语言单位(词语或句子)进行扩展,使其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它一般以所提供的情境或词语为基础,要求运用联想、想象等方式,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丰富句子的内容,做到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文句通顺。首先理解“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这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然后根据诗句的理解设计送别 场景,描绘边塞的风光,彰显浪漫奔放又豪迈的情调、氛围。注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对点专项提升训练
1.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5分)
傍晚 雪 天地 美不胜收
答:傍晚,雪仙子在尽情地挥舞着衣袖,向人间播撒着花儿,红梅欢笑漫天雪,顷刻,天地之间,清纯洁净,一片银装素裹,美不胜收。
解析:内容上,不仅要用到所给词语,还应力求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注意字数限制。
2.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的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展现了一幅恬静优美的田园画面。请展开想象,对该联加以描写,表现出诗句的情景和意境。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不超过100字。(5分)
答:看吧,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姿态是那样娴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辋川之夏,积雨天气,整个山野物我相惬,画意盎然。
解析:应在充分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从视听、动静、远近等不同角度描写画面;修辞上,可考虑运用拟人、对偶、比喻、排比等。注意突出诗句的意境。
3.扩展下面一句话,使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100字左右。 (5分)
梅花香自苦寒来,千枝瘦影,漫溢暗香。
答:梅花香自苦寒来,千枝瘦影,漫溢暗香。梅花,俏皮而含羞地开在桥头、小院,傲立在风雪中。含羞的花朵,不时惹得北风吹拂,将那漫天的花香清影,留给踏雪寻梅的墨客,留给追梦寄怀的智者,也留给失落孤独的旅人。
解析:在进行扩展时,可以把原来的语句作为扩展的主体,在适当的地方添加恰当的修饰成分,也可以根据原句的内涵进行续写。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必须使整个语句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并且衔接自然,文脉通畅,还要注意字数的要求。
4.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0个字)
秋雨 庭院 树叶 人
答案:(示例)絮絮叨叨的秋雨把庭院打扮得如同一个柔弱的美人,庭中长满了绿苔,凋落的树叶似乎在给绿苔讲述着自己的经历。窗边的那位女子望着这情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掩面而泣。
解析:解题时,第一步:分析给出的词语的特点,“秋雨”点明季节,也是画面的一个组成要素,“庭院”是地点,“树叶”在秋天凋零,面对如此秋景,“人”会悲秋伤怀。这是一个景与人结合、以景写情(感伤之情)的画面。第二步:根据上述理解,可把这几个词语组成句子:秋雨打落庭院中的树叶,人见此景而伤感。第三步:根据题目要求,运用联想和想象,使第二步中组成的句子丰富起来,创设一种感伤情境,恰当地表达一个主题。最后验证答案。
5.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答案:(示例)洗完衣服的少女们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地打闹着归来。
6.请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
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字。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答案:(示例一)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炼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熔铸成生命的华章。“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二)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梦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着。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他也把痛苦转换为精神的欢乐。这不就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三)大卫·科波菲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历经世俗的狡诈与险恶,但这些不都没有改变他“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生信念吗?
解析:本题从续写的角度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的多种能力。阅读题目可知,首先,要围绕中心来写这一段话,中心就是第一句话;其次,只能从曹雪芹、贝多芬、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来写;再次,要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最后,语言要连贯、生动、鲜明,注意字数要求。
7.阅读《春暖花开》歌词片段,按要求作答。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
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
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你窗台。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将“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这句话扩写为一段散文,限60字内。
答案:带着新翻的泥土气息,风儿吹来,我顿时清醒,新的一年,新的希望……让春风把自己的心声吹向天空——幸福的取得需要努力,这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8.(2018·银川质检)根据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古人的清明节是这样过的。①感受春季“万物生长,皆清洁而明净”的美好;②祭拜先祖:男女扫墓,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以纸钱置坟头;③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尽享生活的乐趣。
根据上面的文字,发挥你的想象,描写一段古人过清明节的场景。要求:以上三个场景任选其一,语言形象生动,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100个字左右。
答案:(示例一)清明时节,草木萌发,如牛毛、如花针、如细丝的好雨悄然而至。在蒙蒙细雨中,小草精神抖擞地绿着,鹅黄的柳枝也更加妩媚,青黑色的粗糙的老树皮,在细雨的滋润下,似乎也平添了几分青春的活力。春日里,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在秋千上荡得很高很高。
(示例二)小草抽芽了,嫩绿;杨柳爆青了,翠绿;林间新发树叶了,碧绿。梨树也在这个时节白了头,点缀了大地,渲染了白色的哀愁。踏着飘落的白色花瓣,带着悲痛、相思,远方的子孙归来。点起火来,一张张纸钱恭敬地放上,熊熊的火燃烧起来。一杯白酒带着悲痛的泪花洒下,冲天的哀愁骤然涌起。
(示例三)在湛蓝的天空下,在绿色的田野上,故乡的春天悠闲宁静得如同一个天然的大花篮,里面盛满了五彩缤纷的春色: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火红的杨树花、碧绿的榆钱……三五成群的人儿,或低吟,或私语,漫步于春光中,享受春日的诗意。
解析:该题给出了三个古人过清明节时的场景,要求考生任选其中一个进行描写。第一个场景依据①,侧重写清明节的自然景色,要抓住“生长”“清洁”“明净”等特点。第二个场景依据②,侧重写清明节祭拜先祖沉重的哀伤。第三个场景依据③,侧重写春天到来,人们闲适、欢愉的状态。在描写的过程中,考生无论选取哪一个场景,都应考虑所表达的主题要与场景相符,不可混淆三个场景的主题。同时考生还要注意,语言要有文采,符合题干中要求的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最后,在拟写答案时还须注意字数的要求。
9.有人说:“有时候拥有善良比拥有真理更重要。”请根据这句话的意思,续写一段文字。要求:续写的话与引文衔接自然,语言通顺。字数在70至90之间。(6分)
答案:(有时候拥有善良比拥有真理更重要。)河南小伙儿魏青刚在滔天大浪中拼死救人,让国人为之感动;河北农妇林秀贞多年义务赡养6位孤寡老人,更是善行善举。我们青年学子也应深知:学习很重要,做人更重要;学识很重要,人品更重要。
解析:主旨已经明确:有时候拥有善良比拥有真理更重要。“有时候”强调是个别情况或特殊情况。“拥有善良”与“拥有真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也就表达了一个意思:在特殊场合下,善良的谎言比诚实的真理更重要!可从生活中举一两个例子。
10.请从以下7个词语中任选4个写一段话,要求语意完整,合乎情理,60个字左右。(6分)
明月 缥缈 遥远 湖光山色 清新 阳光 寂静
答案:(示例)月光如水,风飘云漫,多少个明月夜,寂寞走不出思念的射线。寂静中听你梦中的心跳,轻嗅你唇边的香息,沉醉你缱绻的缠绵,在缥缈的细雨中,衍生了遥远的眷恋。
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在于挑选合适的词语,考生要根据自己的构思将其组合在一段话中,整段话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设想一定的情境。考生在选择词语时应考虑到词语之间的内在关系。如果选“明月”就要考虑与之匹配的词语,如“缥缈”“遥远”“寂静”,它们与“明月”之间就有一种内在的关系,“明月”之下的“寂静”和“遥远”之下的“缥缈”,就会呈现出一种朦胧的意境。选“阳光”就要考虑到阳光的明媚,因此可以选“湖光山色”“清新”“遥远”。当然,选“明月”“阳光”同时出现在一段话中也是可以的,那它们之间就可能会形成一种对立的关系,语句所表现的内容也可能是相互比较的。
11.将“倾听”“小草”“梦想”三个词语连缀扩展成一段话,或描述一种情景,或陈述一种见解。(不少于40个字)(6分)
答案:(示例一)春天,我喜欢在“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水池边,倾听泉眼的声音,在万籁俱静时,水池边的小草们窃窃私语,互相诉说着自己的梦想。
(示例二)在泥土中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小草,伸展着自己的腰身,用孱弱的身躯顶起厚重的泥土,倾听春的信息,急切地向大地报告自己“绿”的梦想。
解析:该题要求将“倾听”“小草”“梦想”三个词语连成一段话,既可以写“情景”,也可以写“见解”。该题并没有要求以哪个词语为重点,所以,考生在扩写时可以任意选择一个词语作为出发点,以一个词语为重点进行扩写。如以“倾听”为出发点,以“小草”为重点进行扩写,可以写倾听小草的声音、倾听小草的梦想、倾听小草私语,当然还可以写倾听小草与自然万物的交流。无论如何扩写,都不应遗漏三个词语中的任意一个。
12.按要求把下面的一句话扩展成一段文字。要求:①运用记叙、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③不少于120个字。(6分)
雷雨中,我与母亲扶植欲倒的向日葵。
答案:(示例)雷雨说来就来,瞬间,夹杂雷声闪电倾盆而下,我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向日葵稚嫩的身躯,在风雨中摇摇欲坠。不顾母亲的阻拦,我冒雨冲了出去,在向日葵的一边用一根木棍支住。这时,母亲也打着伞过来帮忙。母亲用细绳把木棍与向日葵绑好,又重新培了土。在我们的努力下,向日葵终于在急促的风雨中挺直了腰身。
解析:题干提供了需要扩展的语句和具体的扩展要求,扩展务必在这个范围之内进行。考生在解答时,第一步:分析题干中要扩展的语句。“雷雨中”是设置的场景,“我与母亲”是场景中的人物、事件的实施者,“扶植欲倒的向日葵”是事件。第二步:确定记叙、描写的重点。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确定,“我与母亲”的状态、“扶植”的过程应是这段文字记叙、描写的重点。第三步:按要求拟写答案,拟写时要采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20个字。
13.请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把下面一句话扩展成一段话。(不少于80个字)(6分)
美丽总伴随着痛苦。
答案:美丽总伴随着痛苦。芭蕾舞者那种十年如一日将脚趾踮起像踩在刀刃上的日子,流过无数的血与泪,那每一个舞步都是对痛苦的历练。如果你想拥有芭蕾舞者的那份美丽就必须付出日日夜夜的痛苦,破茧才能成蝶。
解析:该题要求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扩展“美丽总伴随着痛苦”,实际上是要求以这句话为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考生在扩展语句时,应抓住“美丽”与“痛苦”之间的关系,在“痛苦”中呈现出“美丽”。
14.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6分)
小路上/有十八级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
答案:(示例)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坐在十八级台阶上,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成人仪式后,他的心空荡荡的,没了着落。月色溶溶,树影婆娑。他瞥见一排蚂蚁慢慢往上爬,俯下身,细细数着这些负重前行的“勇士”,久违的感奋漫过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
解析:此题从扩展语句的角度进行考查。首先要结合题干揣摩诗句的意境和人物的心理,或空寂,或清冷;或落寞,或感奋。然后再展开想象,运用第三人称对诗句描绘的意境和人物心理进行添枝加叶的细致刻画,尽量突出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描写时要灵活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力求使句子表达形象生动。
15.下面的内容是描写“樱花”的,请根据首尾语句,发挥想象,有创意地补写其中一段文字,要求不少于40字。 (6分)
早春时节,那盈盈的湖水、飞舞的细柳枝、泛绿的浅草,十分清新明快。每当熏风拂过,大片大片的樱花树上,__________。那时,来湖边小坐,听遥远的湖对面传来水鸟的鸣叫,像所有花季雨季的少女一样,静谧的湖水往往将人引入一个充满惆怅的心境。
答案:(示例)便会飞起无数吹弹可破的浅色花瓣,好似簌簌飘落的飞雪,在草坪和人行道上落下令人怜惜的碎锦
解析:解答本题,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题干给出的内容表述的主体、描绘的场景、体现的情感等。这一段文字写的是早春时节人们看到的景象,从“清新明快”和“惆怅的心境”来分析,空格处描写的应该是樱花落英缤纷的情景;二是补写内容“不少于40字”的要求。

_21?????????è?????(www.21cnjy.com)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