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17 20:2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会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平面镜所成的像。?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3)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活动以及平面镜的应用。
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像的位置以及对虚像概念的理解。
教学仪器
每个实验小组同样大小(长短、粗细)的蜡烛2支、小蜡烛和大蜡烛各一支、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火柴、支架、细线、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游戏吗?现在老师有两个跟今天这节课学习有关的谜语请大家猜一猜。(课件显示谜语:平又平,亮又亮,平平亮亮桌上放.
它会告诉你,脸上脏不脏.
(打一生活用具)
 学生猜出谜底:镜子。我们每天都会照镜子,它的面是平的,我们把它叫做平面镜。在自然界中也有平面镜,如水中的倒影,同学们平时观察过这些美景吗?当我们面对平面镜时,我们能够看到什么?生答:自己的像。
(二)、??
进行新课
1、进行猜想:
 同学们,我们经常使用平面镜,对平面镜成像问题有许多感性的认识,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呢?(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学生讨论、归纳:
 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的猜想)
(1)像与物等大;
(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平面镜中成像时,像的大小、形状、及位置与物体的大小、形状及位置有什么关系?平面镜所成像能否呈现在光屏上?
2、设计实验:
如何来探究像与物体的大小是否相等呢?(明确探究目的)。老师给学生思考空间,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
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体是否大小相等呢?学生自由回答。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明确探究方法)。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与像比较。(替代物)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同学们6人为一小组,用桌子上的平面镜和其它器材做实验试试看,行不行。(玻璃板暂不取出)
同学们成功了吗?有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
我们只能在平面镜的前面看见物体的像,在背面看不见像了,没办法把“替代物”放到平面镜背面的像的位置上。老师引导:大家在后面放一张白纸(作光屏),屏上会出现物体的像吗?为什么像不见了呢?(学生思考、讨论)
平面镜成的像不是真实存在的。镜子后面的漆挡住了光线,无法透过。(学生自由发言)
师问:怎样才能同时看见像和“替代物”?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寻找像的位置?用什么办法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得出解决办法)
学生纷纷换用平板玻璃继续完成实验。教师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学生主动积极探索实验,并采集实验数据,完成探究报告单。
4、分析和论证:
学生分析有关数据,讨论观察的实验现象,归纳结论。师小结:可认为像与物体是关于镜面对称。
生活中,我们看了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产生的美景,现在能不能用我们刚才探究的规律解释一下,水中的美景为什么看上去是倒立的呢?讨论、分析形成的原因。要点主要是:水面相当一平面镜;物体在水中的每一个像点都与物点“等距”;从水面上看是倒的了。引导学生分析所成的像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是虚像。
平面镜成的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物理学把这种像叫虚像,而把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叫实像。(小黑板显示: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叫实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就是虚像。)那么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生:虚像。
5、评估与交流:
实验操作中有什么不足之处?测量的结果是不是可靠?各组的探究结果是否相同?对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还有哪些猜想?课后同学们自己探究一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左右是相反的吗?
课堂小结:由小组交流、小结本节学的主要内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等距、垂直;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只能用眼睛观察。
板书设计: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一、平面镜:
铜镜,
平静的水面,
玻璃板
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与物大小相等
(等大)
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等距)
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对称)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虚像)
三、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潜望镜、自行车尾灯
万花筒、牙医内窥镜
四、平面镜的作用
改变光路
成像
教学反思
我在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从问题-实验-问题-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所以,我一方面要正确引导,防止出现学生盲目探究,;另一方面要避免直接告诉学生“要怎么样”、“应该这样”,学生遇到问题时,我在思考的方向上给以启发、点拨,最后还是要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决。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随堂小测
班级:
姓名:
得分:____________
1、
身高1.7m的人站在高1m的竖直平面镜前3m处,他在镜中的像是______m,像和他相距_________m,若他向平面镜移1m,则他和像的距离是_________m。
2、
检查视力时,可以通过平面镜间接看视力表,若视力表与平面镜相距3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镜中的像与视力表本身的大小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3、
汽车、摩托车上有许多地方要利用到镜子,例如观后镜,车头灯内的反射镜,其中观后镜应为__________,车头灯内的反射镜应为_________。(选填“平面镜”、“凸面镜”或“凹面镜”)
4、
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挂在墙上的平面镜,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将(

A.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
D.不变
5、
下列事例中观察到的是物体虚像的是(

A.看电影
B.看湖水中船的倒影
C.小孔成像
D.太阳下物体的影子
6、
小猴子在水中捞不到月亮,这是由于水中的“月亮”是(

A.光的直线传播所成的实像
B.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C.光的漫反射所成的实像
D.光的折射所成的虚像
7、
平面镜成像时,若像与物之间距离减小了12cm,则物体(

A.向镜面靠近6
cm
B.远离镜面6
cm
C.向镜面靠近12
cm
D.远离镜面12
cm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