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应用一轮复习
专题六: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一、必备知识
[考纲要求]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备考指导]
1.夯实基础。熟练掌握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选用句式旨在提醒考生具备句式意识,为仿用、变换句式作铺垫,极少单独命题。
2.不留盲点。把握考试趋势,从上表可以看出,各考点在轮流覆盖,因此全面复习各考点涉及的知识,综合训练,不可偏废。
近几年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都融入到了阅读考查和语言应用考查的试题之中,且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试题中往往或显或隐地要求使用某种修辞手法。
(一)修辞
下面我们将《考试大纲》指定的9种修辞手法一一讲解,希望帮助考生既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某种特定的内容,又能解读修辞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1.比 喻
比喻,即俗称的“打比方”,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甲事物来喻指乙事物。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且必须要有相似点。
一个完整的比喻,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是打比方的事物;比喻词是表示比喻关系的标志用语,如“像”“似”“如同”等等。比喻的主要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易于表达情感。具体分析评价时可以使用“生动形象”“简洁明了”“具体鲜明”“浅显易懂”等短语。
比喻又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明喻有本体、喻体和鲜明的比喻词;暗喻有本体、喻体,但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或“成了”等来联结本体和喻体;借喻没有本体,也没有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博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作喻体来描写同一本体。(强喻、反喻、排喻在此就不详谈了)
2.比 拟
比拟主要有拟人和拟物两种。拟人,即把物当作人来写;拟物,即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比拟的特点是事物“人化”,或者人“物化”,或者此物“彼物化”。
比拟的作用:使事物描写形象化,使情感表达多样化,使句子表意更丰富。
3.借 代
借代的特点是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与其密切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名称来代替。它和借喻的区别在于,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性,两者之间有关联,不能转换为明喻;而借喻强调事物间的相似性,可以转换为明喻。
恰当地使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使形象突出,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具体生动,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练,语言富于变化和富有幽默感。
借代的种类有: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等。
4.夸 张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的性质、特征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手法。
夸张的修辞作用:突出特征,揭示本质,强化思想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加强联想,创造意境。
夸张主要分为三类:扩大夸张,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比原事物大、多、高、强、深等;缩小夸张,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比原事物小、少、低、弱、浅等;超前夸张,即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5.对 偶
对偶必须是由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上下句相同位置的词性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对偶的主要作用:结构工整、严谨,节奏鲜明;内容上词句凝练,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6.排 比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成。
排比的主要作用: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充分表达强烈的感情、阐明复杂的事理。
7.反 复
反复是故意重复某个短语或句子,以强调某种意思、表达某种情感的修辞手法。
反复的作用:一方面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能够表现鲜明的特色和表达强烈的情感;另一方面节奏鲜明,整齐有序,充满音韵美。
8.设 问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回答的修辞手法,其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
9.反 问
反问是一种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既可以用肯定形式的反问表示否定,也可以用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和设问一样,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不同之处在于设问大多是自问自答,而反问只问不答,寓答于问。
反问的作用:使语气强烈,语意鲜明,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发人深思。
如果对以上9种修辞手法再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三组——
描绘组: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布置组:对偶、排比。
表达组:反复、设问、反问。
以上9种之外的修辞手法,也可以用描绘、布置、表达三大类来区分。
(二)仿用句式的四种题型
“仿用句式”就是依葫芦画瓢,根据给定例句的内容、结构、修辞等特点,另造一个或一组与例句相似的新句子。仿用句式主要指在语言形式、语意情感上“仿”,在具体内容上则应按规定的要求“变”。近年来高考卷的仿写题呈现出两个比较突出的特征:材料上,更加关注现实、人生;内容上,更加关注情感、哲理;修辞上,更加注重语言的生动、形象。
[题型1] 补写式
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补写一个或多个句子,使之与上文构成一段句意完整的文字。要求补写的句子,无论在语段的中间,还是在开头或结尾,都应该与前后语句搭配得当,既要考虑其与前后句子语意、情感的一致性,又要考虑它们句式、修辞的一致性,还需要兼顾其与前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及整个语段的中心意思与情感。
[题型2] 命题式
命题式仿写也称话题式仿写,即给出一个语言材料作为例句,以同一话题或另外提出的新话题,按例句句意、形式进行仿写。这类题不用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问题,但仍需仔细分析例句的隐性要求,力求与例句形神俱似。
[题型3] 对联式
基于对联的相关常识,根据上联写下联或者根据下联写上联。对平仄一般不作严格要求,仅要求拟写的对联上下联结构相同,词性一致,词义相近或相对。
[题型4] 开放式
开放式仿写主要有两种形式:(1)提供一个或几个完整例句,要求按照例句形式仿写,可以自选话题,不限定仿写的内容;(2)提供部分语言材料,要求续写完整,续写句子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要求都隐含在所提供的例句中。
[解题指津]
解答仿用句式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1.审清题意
题目对仿写句的句式、修辞、仿写内容等一般都有明确限定,“例句”含有隐性要求。只有将题干中的要求吃透,才能有的放矢。
2.注意表达
(1)句式一致求“形似”;(2)内容一致求“意合”;(3)情调一致求“神似”。
(三)变换句式的四种题型
变换句式,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和语言表达的需要,在保持原句意思不变的前提下,将句子由一种句式变换成另一种句式。常见的变换句式题型有长短句互换、语体互换、整散句互换和句子重组等,多与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等能力的试题结合起来考查。变换句式,有时是为了增添文采,有时是为了突出内容,有时是为了语言表达的连贯,有时是为了使句子更容易被人理解。
[解题指津]
题 型 答题策略
长短句互换 长句变短句 ①首先要找出长句的主干成分,明确句子的中心意思,把长句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提取出来,分离出附加成分。
②在主干句之外分析并剥离句子的附加成分或修饰成分等,把握附加成分之间的并列、递进、因果等关系,将它们变成按一定顺序(时间、空间、逻辑等)排列的短句。
③按照题干要求,以合理的顺序将分解出的短句进行组合,可加上适当的关联词,使前后句衔接流畅,逻辑关系科学合理。
短句变长句 ①应该明确几个短句的内在联系,即它们所表达的共同话题,从中提炼出或组合出一个句子,作为长句的主干。
②将其他短句中分别与主干句中心词搭配的成分变成主干句的修饰成分,按照一定的语法和语意关系合理地嵌入主干句相应的位置。
③检查变换后的句子是否为一个单句,信息有无遗漏,语意有无改变。为使语句顺畅,互换时可适当增删衔接、过渡、呼应等词、短语。
语体 互换 ①明确表达的场合、领域、对象等。
②根据人物身份特点,所处场合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口语或书面用语。
整散句互换 整句变散句 ①要找出并去掉整句中各分句重复使用的成分,只保留一个。
②要调整句子结构,将去掉共有成分的分句所剩下来的语素并入保留下来的主干句中,使句子长短不一。
③检查删除、合并后的句子,看语意是否连贯,内容是否遗漏。
散句变整句 ①确定一个参照句。
②要仿照参照句式,调整其他句子,在不改变其他句子语意的基础上用增补的办法使参照句重复,从而构成整齐句式。
③理顺句子,把变换完的句子组织成一个排比句或对偶句,检查语意有无改变。
句子 重组 ①弄清原句的句间关系,如因果、递进、并列等。
②分析开头的词语在原句中的地位和作用。
③明确原句结构的调整方向。
④增删字词,衔接语意。
二、关键能力
提问模式:
1.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XX进行简要分析。
2.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的材料续写几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答题思路】
做仿写题,首先,看题目,明确显性要求。有的题目对句式、修辞格、仿句内容等有明确限定,只有将题中的这些要求吃透,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规范句子。其次,审例句,明确隐性要求。有的题目没有明确告知仿写要求,这就要我们仔细分析,这一步是答题的关键。不同的例句隐性要求不同,我们一般可从“形神”两方面去考虑。
对点专项训练
【2020·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三期中】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答案】
蚂蚁用弱小身躯扛起生命的重量,那是在启迪我们:弱小并不可怕。
蜜蜂在风吹雨淋中勤奋采蜜,那是在告诉我们:人生需要勤奋。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回顾仿写的要求,然后把握题干的要求,最后根据这些要求进行拟写。仿写的要求如下:仿句式,仿修辞,仿句间关系。从题干来看,作答本题要选用一个对象,使用到拟人修辞,句式和原句相同。“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由例句可知,仿写的句式为“……在……的……,意在……我们:……”;由例句的内容可知,如梅花、昙花都属植物,故考生在选择的时候尽量选择与之相关的东西,同时要思考所选择事物的习性,由其习性联系与人相关的东西;由例句的修辞可知,在仿写时注意拟人要用词贴切,体现出拟人的特点。
【2020·马关县第一中学校高三月考】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教练在赛后分析会上对我在比赛中的表现进行的深入剖析,使我对自己在这次比赛中由于骄傲自大、轻视对手导致的严重失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作出了坚决改正错误,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保证。
【答案】
我在这次比赛中出现了严重失误,赛后分析会上,教练对我比赛中的表现进行了深入剖析,我进一步认识到失误的原因在于我骄傲自大、轻视对手,并保证坚决改正错误,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解析】
此题考查把握变换句式的能力。具体为长句变短句,首先要认清长句的特点。长句的特点一般有三:一是修饰语(定语、状语)多,二是并列成分多,三是某一成分的结构比较复杂。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办法: ①先抓出句子的主干,明确句子的中心意思,然后抽出附加成分,将它们变成按时间先后排列的短句。②抽出句子的主干,让并列的修饰语分别成为分句。③抽出复杂的修饰成分中的一部分,改为复句里的单句,再让其他的修饰成分分别作分句。本题原句成分复杂,我们需要理清头绪,这次批评教育活动的起因是“我在这次比赛中出现了严重失误”,批判教育活动的过程“赛后分析会上,教练对我比赛中的表现进行了深入剖析”,这次活动的效果“我进一步认识到失误的原因在于我骄傲自大、轻视对手,并保证坚决改正错误,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据此分析,再检查短句的结构,补充必要的成分。
【2020·西藏自治区高三一模】下列括号内的句子,与原句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炎热的太阳快要把焦渴的大地烤干了。
(焦渴的大地快要被炎热的太阳烤干了。)
B.自从她外出打工,母亲每时每刻都在担心着她。
(自从她外出打工,母亲无时无刻都在担心着她。)
C.大家一致认为,没有比这更好的主意了。
(大家一致认为,这是最好的主意了。)
D.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难道我们不应该加以制止吗?
(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应该加以制止。)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句式转换的能力。句式转换包括: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B项,“无时无刻不……”是“时时刻刻都……”的意思,表示永远,不间断;“母亲无时无刻都在担心着她”语意是母亲不担心她,应改为“母亲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着她”,才和第一句“母亲每时每刻都在担心着她”意思相同。故选B。
【2020·安徽省六安一中高三零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陪伴观众四周时间的国家大剧院“春天在线”系列音乐会正式落幕。
很多观众说:“明明隔着屏幕,怎么感觉像置身音乐厅一样?”这背后离不开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和录音、摄影、导播等专业团队的协同合作。
为了给观众呈现360度的环绕立体式音效,小小的场地内足足安放了16路话筒,这样的设置让不同声部的演奏音效更加清晰、更具穿透力。在准备过程中,乐手经常就声音的质量问题和录音师________到深夜。不仅线上音乐会带给观众的是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更是震撼心灵的听觉享受。每场音乐会,工作人员都会对拍摄画面进行反复研究。为了拍摄这些画面,国家大剧院除了依靠摄影师们的辛苦付出,还请来了一些“厉害角色”。堪称“自己会动的”遥控轨道机器人摄像机,以极佳的操作灵活性保证了移动画面的平稳流畅;而8米长的摄像机摇臂则大大增强了镜头画面的多元化和空间_________。为了给观众营造更为真实的“池座”体验,拍摄团队首次引入360度VR环绕式镜头。音乐会现场,VR 摄像机架设在指挥身后——相当于第一排观众席的席位,为观众______传递最真实的音乐会现场画面。从外观来看,( ),这也决定了后期的工作人员要处理比一般视频多5~10倍的数据量。接下来,“声如夏花”系列音乐会将接棒登场,管弦乐团总经理任小珑觉得,虽然因为疫情不能________但隔着屏幕看到的大剧院依然是完整而立体的。
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商讨 层次感 实时 身临其境 B.商讨 纵深感 适时 设身处地
C.商量 层次感 适时 设身处地 D.商量 纵深感 实时 身临其境
2.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VR摄像机能够摄录以摄像机为视觉原点的360度影像,是一个球体
B.以摄像机为视觉原点的360度影像,一个球体的VR摄像机都能够摄录
C.VR摄像机是一个球体,能够摄录以摄像机为视觉原点的360度影像
D.VR摄像机是一个球体,以摄像机为视觉原点的360度影像它都能够摄录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线上音乐会带给观众的,不仅是震撼心灵的听觉盛宴,更是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
B.线上音乐会带给观众的,不仅是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更是震撼心灵的听觉盛宴。
C.不仅线上音乐会带给观众的是震撼心灵的听觉盛宴,更是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
D.不仅线上音乐会带给观众的是美轮美奂的听觉盛宴,更是震撼心灵的视觉享受。
【答案】
1.D
2.C
3.A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为了减少题量,将词语(实词和虚词)和熟语(成语、惯用语等)合并起来考查,结合语境分析是关健。词语的运用要靠平时多积累。熟记其意义和用法。另外还要注意运用范围是否准确,感彩是否得当,与语境是否矛盾或重复,是否有语法错误等,切忌望文生义,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本题中,第①空,商量:着重指交换意见,多指一般事物,用于口语中。商讨:着重指协商讨论,多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较重大、复杂的问题,多用于重要会议。此处乐手和录音师之间的交流,不是较重大、复杂的问题,故应选用“商量”。第②空,层次感:即图案浮雕刻技术,不仅要求有立体感,还要表现出图案的主次、远近、大小、前后等透视关系。纵深感:根据透视原理在画面中表现出的空间深度,它给人以深远的感觉。此处8米长的摄像机摇臂拍摄的画面,应该是强调画面的空间深度,故应选用“纵深感”。第③空,实时:事物发生过程中的实际时间。适时:适合时宜,时间上正合适。此处形容音乐会现场VR摄像机传递最真实的音乐会现场画面,应该是边拍摄边传递,故应选用“实时”。第④空,身临其境:亲自面临那种境地。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设身处地”是想象自己在某种境地。“身临其境”不是想象,是真的到了某种境地。此处说观众不能亲自到场,故应选用“身临其境”。故选D。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抓住7个“是否”来进行判断。(1)看所讲述内容前后是否一致,主要指主旨或观点的统一。(2)看事理是否相承。语段在表达一定的意思时,总会按照某种逻辑顺序或者符合一定的事理,而这种逻辑顺序或者生活事理恰恰就是句子衔接的思路或特征。(3)看前后是否勾连。句子的重点往往在谓语部分,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分句之间一般有明显的顺承、因果、并列等关系。(4)看意境是否协调。文段的画面、环境、情调、氛围、风格应和谐统一。(5)看主语是否一致。主要指主语或陈述对象的统一。(6)看句式是否一致。比如句子结构、关联词语的搭配等,贵在找出对应点。(7)看音节是否和谐。要符合句子在字数、句式、平仄、音韵等格律方面特有的规定。
本题中,前一句是“从外观来看”,所以紧接着应该介绍摄像机的外观,由此排除A、B 两项;D项的后半句与它的前半句衔接不紧密,故应排除D项。故选C。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本题中,此句的主语是“线上音乐会带给观众的”,“不仅……更是……”分句主语一致,关联词应该放在主语的后面,由此排除C、D项。D项还有搭配不当的错误,“美轮美奂”只能修饰“视觉”,“震撼心灵”应该修饰“听觉”。B项,语序不当,应为“不仅是震撼心灵的听觉盛宴,更是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由此排除B项。故选A。
【2020·张家界市民族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黛玉是(红楼梦)众多女性中作者塑造最成功的一个人物,深受读者所喜爱。她出身于姑苏钟鼎世家,( )。林黛玉从小聪明清秀,与诗词相伴,进入京城后,便长住贾府与宝玉相亲相爱。她生性 ,纯洁率真,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她 功名权贵,和宝玉有共同的理想和志向,真心相爱却被王夫人等人残忍地扼杀了。她天生丽质, ,但到头来却在无奈中香消玉殒,留下千古遗憾。
(红楼梦)中另一位封建叛逆者贾宝玉,平日里常做些荒诞之事,说些 ,和林黛玉真诚相爱;宝黛的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前提,而爱情又必须以共同的叛逆思想作基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孤傲 漠视 顾影自怜 不易之论
B.孤傲 藐视 顾盼神飞 不经之谈
C.傲慢 藐视 顾盼神飞 不易之论
D.傲慢 漠视 顾影自怜 不经之谈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林黛玉是《红楼梦》众多女性中塑造最成功的一个人物,深受读者所喜爱。
B.林黛玉是《红楼梦》众多女性中作者塑造最成功的一个人物,为读者所喜爱。
C.林黛玉是《红楼梦》众多女性中作者塑造最成功的一个人物,深受读者喜爱。
D.林黛玉是《红楼梦》众多女性中塑造最成功的一个人物,深受读者喜爱。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母亲去世无人做伴,外祖母接她来荣国府
B.因母亲去世无亲生姐妹兄弟做伴,外祖母接她来荣国府
C.因母亲去世无亲生姐妹兄弟做伴,被外祖母接来荣国府
D.因母亲去世无人做伴,被外祖母接来荣国府
【答案】
1.B
2.D
3.C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
孤傲:孤僻高傲。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文中第一处是形容林黛玉的性格,结合后文“纯洁率真”,此处应填写“孤傲”。藐视:轻视,小看。漠视:冷淡地对待,不注意。文中第二处所填之词,是指对“功名权贵”的轻视,所以应选“藐视”。顾盼神飞:目光流动之间,神采飞扬。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第三处是描写黛玉的天生丽质,容貌美丽,所以应选“顾盼神飞”。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不易之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第四处,前文中形容宝玉“平日里常做些荒诞之事”,所以与之对应的是说荒诞的话,选“不经之谈”。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者会在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难度不大。
通过分析可知,原句共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赘余:“作者”一词赘余,删掉,这样可以排除B、C两项;二是句式杂糅:“深受……所……”句式杂糅,应改为“深受……”或者“为……所……”。据此排除A项。故选D。
3.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在本题中,“无人做伴”表述不准确,因为她还有父亲。排除A、D。根据括号的前后句的主语推断,该处主语应为“林黛玉”,所以应选用被动句式表述,排除B。故选C。
【2020·四川省三台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连续种植,可以将盐碱地改造成为可供普通作物耕种的土地。2017年,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和袁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启动“中华拓荒人计划”,该计划将在我国五大主要盐碱地类型区域或延安南泥湾次生盐碱与退化耕地共六地,在稻作改良技术产业应用方面作出试验,并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种植示范。
海水稻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最初 ,但在科研工作者 的努力下,技术逐步走向成热。特别是袁隆平院士年逾八旬,仍 ,工作在田间地头。通过探索,研究人员建立了海水的区试测试和配套盐地作改良示范技术体系,同时,应用了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实现了土地利用效能的提升。
中国15亿亩盐碱地中,其中约2至3亿亩具备改造为农田的潜力。推广种植“海水稻”,( ),在荒废的盐碱地上实现“中国技、中国粮、中国梦”,将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同时,中国科学家取得的成就令世界 ,2018年1月,阿联酋与中国海水稻队在迪拜开展了项目建设,海水稻种植在国外取得了初步成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
A.步履维艰 艰苦卓绝 身体力行 刮目相看
B.进退维谷 殚精竭虑 以身作则 侧目而视
C.寸步难行 艰苦卓绝 身先士卒 侧目而视
D.寸步难行 坚苦卓绝 身先士卒 刮目相看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该计划将在我国五大主要盐碱地类型区域或延安南泥湾次生盐碱与退化耕地共六地,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种植试验,并在稻作改良技术产业应用方面作出示范。
B.该计划将在我国五大主要盐碱地类型区域或延安南泥湾次生盐碱与退化耕地共六地,在稻作改良技术产业应用方面作出示范,并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种植试验。
C.该计划将在我国五大主要盐碱地类型区域和延安南泥湾次生盐碱与退化耕地共六地,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种植试验,并在稻作改良技术产业应用方面作出示范。
D.该计划将在我国五大主要盐碱地类型区域和延安南泥湾次生盐碱与退化耕地共六地,在稻作改良技术产业应用方面作出试验,并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种植示范。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让亿亩荒滩变粮仓,国内外万亿级产业受到带动
B.让亿亩荒滩变粮仓,在国内外带动万亿级产业
C.亿亩荒滩变粮仓,国内外万亿级产业受到带动
D.亿亩荒滩变粮仓,在国内外带动万亿级产业
【答案】
1.D
2.C
3.B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解答此类题型,第一要逐字解释成语,把握大意;第二要注意成语潜在的感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要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要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第1空,“步履维艰”, 形容行走艰难,强调前进艰难。“进退维谷”,进退两难,形容处境困难,强调无论进退都艰难。“寸步难行”,形容走路、行动困难,也比喻开展某项工作困难重重,强调开始的时候很艰难。这里是形容海水稻研究刚起步时的艰难,侧重于形容“刚开始”,用“寸步难行”更恰当。第2 空,“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了寻常,强调环境。“坚苦卓绝”,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越寻常,强调精神。“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这里是形容科研工作者的努力的精神,用“坚苦卓绝”更恰当。第3空,“身先士卒”,泛指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以身作则”,指用自己的行动作出榜样。“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这里是形容年逾八旬袁隆平所起的带头作用,用“身先士卒”更恰当。第4空,“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憎恨或鄙视的样子。这里是形容中国科学家取得的成就,用“刮目相看”更恰当。故选D。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原句有三处语病:①不合逻辑,“或”应该改为“和”,由此排除A项和B项,②搭配不当,“开展”应与“试验”搭配,“作出”应与“示范”搭配;③语序不当,应先进行试验,进而作出示范。由此排除D项; 故选C。
3.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选择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让亿亩荒滩变粮仓”,与前面“推广种植‘海水稻’”的主语保持一致,由此排除C项和D项;“在国内外带动万亿级产业”,与后面“在荒废的盐碱地上实现……”句式保持一致,由此排除A项。故选B。
【2020·河南省高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从历史到现实,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小家”同“大国”____、紧密相连。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可说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去年,我们举国同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从硝烟弥漫、____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二白、筚路蓝缕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时代,无数先锋模范在国家前行的大势中寻找人生价值、____长坐标。
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在步履匆匆的返乡途中,在“爸妈装的行李箱”中,在难改的口味与乡音中……人们感受家的温暖,体悟家的意义,真诚感叹“有家真好”。但不要忘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每个人孝亲敬长、安居乐业,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才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____成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同声相应 艰苦卓绝 标注 汇聚
B.同日而论 艰苦卓绝 标明 汇聚
C.同声相应 艰难竭蹶 标注 会聚
D.同日而论 艰难竭蹶 标明 会聚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
B.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C.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
D.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
B.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
C.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
D.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
【答案】
1.A
2.C
3.B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本题中,第(1)空,同声相应: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同日而论: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这里形容的是“小家”和“大国”紧密相连的关系,故应选用“同声相应”。第(2)空,艰苦卓绝:形容十分艰难困苦,超乎寻常。艰难竭蹶:形容生活非常困难。这里修饰的是“革命战争年代”,故应选用“艰苦卓绝”。第(3)空,标注:标示并注明。标明:做出记号或写出文字使人知道。这里修饰的是“坐标”,故应选用“标注”第(4)空,汇聚:指会在一处,没有分开的意思。会聚:聚集,有会合后还会分开的意思。这里形容的是“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有不可分开之意,故应选用“汇聚”。故选A。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抓住7个“是否”来进行判断。1.看所讲述内容前后是否一致,主要指主旨或观点的统一。2.看事理是否相承。语段在表达一定的意思时,总会按照某种逻辑顺序或者符合一定的事理,而这种逻辑顺序或者生活事理恰恰就是句子衔接的思路或特征。3.看前后是否勾连。句子的重点往往在谓语部分,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分句之间一般有明显的顺承、因果、并列等关系。4.看意境是否协调。文段的画面、环境、情调、氛围、风格应和谐统一。5.看主语是否一致。主要指主语或陈述对象的统一。6.看句式是否一致。比如句子结构、关联词语的搭配等,贵在找出对应点。7.看音节是否和谐。要符合句子在字数、句式、平仄、音韵等格律方面特有的规定。
本题中,根据前文“去年,我们举国同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去年”是一个时间节点,与之对接最连贯的是B、C项,再由此排除A、D项。按照逻辑顺序,首先要“站在节点”,才能“回望历程”,然后才能“感受到爱国的情愫”,由此排除B项。故选C。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本题中,根据关联词“无论……还是”的固定搭配,由此可排除A、C项。D项中“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成分残缺,应在“所倡导的”后面加上“价值理念”,由此排除D项。故选B。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