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增殖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②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均不含同源染色体
③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DNA与细胞质DNA平均分配
④二倍体生物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时,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 B
解析 明确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因为没有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现象。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的每一极都有相同的一套染色体,每一套染色体都和体细胞的染色体相同,并且每一极都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质DNA的分配是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可以结合细胞质基因的遗传特点记忆。
2.下列有关无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等生物细胞特有的分裂方式
B.遗传物质也要复制和平均分配
C.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
D.分裂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的变化
答案 A
解析 无丝分裂不是低等生物特有的分裂方式,蛙的红细胞也进行无丝分裂。
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用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为实验材料
B.实验材料需要用醋酸洋红液解离
C.解离后的实验材料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内原生质流动
D.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将减少
答案 D
解析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要用分裂旺盛部位的细胞,而不用洋葱鳞片表皮细胞;实验材料要用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1:1)解离;解离后的细胞已成为死细胞,不可能观察到细胞质流动;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看到的实际面积小了,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会减少。
4.甲图为洋葱根尖生长点连续分裂的细胞在各个时期核内DNA含量的测定结果,乙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丙图是某同学在乙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丙图视野中处于甲图e时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640倍高倍镜观察,正确的镜头组合及操作程序应是( )
A.(1)×(4);左上方 B.(1)×(3);右下方
C.(2)×(3);右下方 D.(2)×(3);左上方
答案 D
解析 首先判断处于甲图e时期的细胞是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从图丙中找到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图,它在视野的左上方。由于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它的像,与实际位置是上下颠倒,左右倒置的,所以其实际的物在右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对于目镜,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对于物镜,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所以选择的组合为(2)和(3)。
5.若果蝇正常进行分裂的细胞内,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体组数、染色单体数之比为16:16:4:0时,则该细胞处于( )
A.有丝分裂间期 B.有丝分裂前期
C.有丝分裂后期 D.有丝分裂末期
答案 C
6.(2010·杭州)某学生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绘制了如下一些染色体行为简图,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 A
解析 图B中的错误在于,移向两极的每一套染色体中应存在同源染色体,即其中的两条染色体的大小、形状等特征完全相同,但图B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图C中的染色体臂的方向画反了,由于纺锤丝牵拉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染色体臂由于受到原生质的阻力而与运动方向相反。图D中的错误是,由一个着丝点分裂而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相同。在细胞分裂间期,每条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到分裂期的后期,由于着丝点一分为二,两条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所以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单体完全相同。
7.(2010·济南)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同学们对细胞周期的概念,分裂间期、分裂期的特征及其关系的理解。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其中分裂间期进行着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经历时间远比分裂期长。如果用抑制剂抑制DNA的复制,则细胞会停留在间期。并非机体内所有的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如红细胞、神经细胞等一旦形成后将不再分裂,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故A、B项错误;人体内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需要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后才进入有丝分裂周期进行细胞增殖。本题正确答案是D项。
8.(2010·烟台)a、b、c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图a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
B.图b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图c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D.图c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同学们对不同细胞的不同分裂方式的认知。题图a有细胞壁,染色体分布于两极,应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故A项是错误的;人的红细胞不分裂,故B项是错误的;题图c表示的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应是动物细胞,其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位置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故C项是错误的。
9.(2010·黄冈)如果将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并提供14N的原料,则该精原细胞产生的四个精子中没有放射性同位素15N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4个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意,复制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个DNA分子中的每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上都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故产生的四个精子均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本题选择A项。
10.(2010·汕头)能在细胞分裂间期起作用的措施是( )
①农作物的诱变育种 ②用秋水仙素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③肿瘤的治疗 ④单倍体育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①农作物的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主要作用在DNA复制时,即分裂间期,而肿瘤的治疗原理是抑制DNA的复制,从而达到抑制其增殖的目的;④单倍体育种就是将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在分裂前期,破坏纺锤体的形成,而导致细胞只复制不分裂,从而达到染色体加倍的目的。
11.(2010·济宁)人的同源染色体有23对。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一极,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子细胞和异常精子细胞的比例和在精巢中精原细胞的增殖方式是( )
A.1:1,有丝分裂 B.1:3,有丝分裂
C.1:3,减数分裂 D.1:1,减数分裂
答案 A
解析 精巢中精原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一极,则这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两个异常精子,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两个正常精子。本题选择A项。
12.(2010·潍坊)用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B.细胞板出现在分裂期的中期
C.直接用高倍镜找到分生区的细胞进行观察
D.各时期的长短与视野中相应时期细胞的数量成正相关
答案 D
解析 洋葱细胞中无中心体,A错;细胞板出现在细胞分裂末期,B错;先用低倍镜查找再用高倍镜观察,C错。
13.(2010·镇江模拟)有同学在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时,在显微镜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图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取材位置不合适
B.视野选择不合适
C.解离时间不合适
D.取材时间不合适
答案 A
解析 图示细胞形状大多为长方形,不是正方形,是伸长区细胞而不是分生区细胞,因此观察不到细胞的有丝分裂。
14.(2010·济南)下列关于豌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器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间期,核糖体上合成DNA解旋酶
B.在间期,线粒体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能量
C.在前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D.在末期,高尔基体与子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
答案 C
解析 豌豆是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在豌豆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从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15.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视野内可以看到某个细胞分裂的连续变化过程
C.看到的根尖细胞都正在分裂
D.看到的分生区细胞大多具有完整的细胞核
答案 D
解析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正确的制片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时,根尖细胞已被杀死,无法看到细胞分裂的连续变化过程。在细胞周期中,分裂期较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在视野中较少,多数是处于间期,具有完整的细胞核。
二、非选择题
16.下图是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1中的A图表示的是________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此期细胞中有DNA分子________个。
(2)图1中的B图表示的有丝分裂过程相当于图2中曲线的哪一段?____________。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________条。
(3)图2中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曲线是________。
(4)用胰蛋白酶处理染色体后,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________。
答案 (1)动物 中 12 (2)1~2 6
(3)0~3 (4)DNA
解析 此题考查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对于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学习,重点是记住有丝分裂的过程和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明确染色体、DNA在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变化规律,记住教材中各个时期图示中染色体的情况。还得善于把图中的信息转换到曲线上。
17.(2010·宁波)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甲~戊五位同学在剪取洋葱根尖后立即进行的操作步骤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 操作步骤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观察
甲 - + + + +
乙 + - + + +
丙 + + - + +
丁 + + + + +
戊 + + + + +
(1)甲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请从下列序号选择)
A.染色体未着上颜色,无法看清
B.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
C.染色体着上颜色,清晰可见
D.染色体着色很浅,模糊不清
(2)丁同学在进行上述步骤后,直接在高倍镜下观察,长时间未找到有丝分裂的细胞,应采取的正确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戊同学观察到了许多呈长方形的细胞,但未找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教师纠正后,丁同学在视野中找到了有关细胞有丝分裂的图像,但丁同学所看到的细胞图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下一步他应向____________移动装片才能将细胞图像移至视野中央。
答案 (1)B D A (2)先低倍镜观察,找到观察目标后,移到视野正中央,转动转换器用高倍物镜、调节光圈或反光镜、调节细准焦螺旋 (3)未找到分生区细胞 (4)右上方
解析 甲同学做实验时未解离,观察到的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乙同学由于未漂洗就染色,解离液中的酸与染色剂中的碱反应,从而使染色体着色很浅,观察时模糊不清;丙同学未染色,故无法看清染色体。使用显微镜时应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后再用高倍镜观察;戊同学观察到了许多呈长方形的细胞,但未找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像,可能的原因是是观察的区域不对,他观察到的可能是伸长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丁同学必须向右上方移动装片才能在视野中央观察到物像。
18.(2010·杭州)下图中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乙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含量变化;丙呈现的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一种物质变化和形态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分裂的细胞集中在哪一区域?[ ]____________。该区域的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细胞的呼吸速率在各时期是不同的,c阶段后期耗氧量最多,这与分裂期需要大量的____________相适应。
(3)根据诱变育种原理,诱变剂发挥作用的时期是图乙的____________阶段(填图中字母)。
(4)乙图表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较活跃的时期是____________(填字母),这表明在该时期进行了大量的____________的合成。
(5)丙图呈现了一种物质变化和形态变化过程,该过程的物质变化主要是____________;形态变化可描述为____________。
(6)在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我们发现即使操作正确,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③ 分生区 线粒体 (2)ATP(能量)
(3)b (4)a、c 蛋白质 (5)染色体复制(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6)分裂间期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时间
解析 (1)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指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和根冠,只有分生区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细胞内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2)细胞分裂需要大量能量ATP,这些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3)乙图a、b、c分别指G1、S、G2期,诱导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是S期。(4)乙图a、c阶段的RNA合成丰富,核糖体功能较活跃,这与蛋白质合成旺盛有关。(5)丙图所示的是染色体的变化过程,具体说是分裂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在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6)分裂间期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时间,所以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间期细胞远远多于分裂期的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