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混合运算(2)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7~50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括号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进行计算。
2.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能综合应用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灵活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初步的比较能力和认真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应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一套。
一、复习导入
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1)9.6÷1.2+2.4×5
=8+1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先算乘除
=20
(2)(480+160)÷40
=640÷40……在有括号的算式中,应先算括号里的。
=16
二、探究新知
1.实物投影出示课本例题3及插图。
丫丫买来一本《童话故事》,计划每天看20页,2周看完。丫丫太喜欢书中的故事啦,第一天就看了28页。照丫丫第一天看的页数计算,看完这本书比计划要少用几天?
(1)想一想,你可以怎样解答?
让学生独立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教师巡视课堂,进行个别指导。
(2)反馈交流结果,老师引导提问。
①先算什么?(先算这本书有多少页)
20×14=280(页)
②后算什么?(后算实际看需要的天数)
280÷28=10(天)
③最后求什么?(最后用计划的天数与实际的天数相减)
14-10=4(天)
④你能不能用综合算式表示上面的计算方法?
如:14-20×14÷28
=14-280÷28
=14-10
=4(天)
答:看完这本书比计划要少用4天。
2.课件出示
一条客船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30千米,12小时到达,返回时,每小时比去时多行6千米。从乙地返回甲地共用几小时?
(1)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让学生说出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生:先求出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应利用公式:路程=速度×时间,即30×12=360(千米),再算实际的速度,用30+6=36(千米),最后用路程除以实际的速度就是从乙地到甲地返回所需要的时间,即360÷36=10(小时)。
(3)尝试列综合算式。
30×12÷(30+6)
=360÷36
=10(小时)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我是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
3.课件出示课本第49页例题5。
某服装厂接到加工660套西服的订单,约定8天完成。前3天平均每天加工75套,剩下的每天至少要加工多少套?
(1)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课堂,启发学生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步解答。
(2)反馈交流,教师进行引导提问。
①你认为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求前3天已经加工了多少套)
75×3=225(套)
②一共是多少套,还剩下多少套?(一共是660套)
660-225=435(套)
③剩下的时间是多少天?每天至少要加工多少套?(剩下5天)
435÷5=87(套)
(3)你能不能用一个综合算式表示以上的计算过程?
综合算式:(660-75×3)÷5
=(660-225)÷5
=435÷5
=87(套)
(4)你怎样验算?
学生独立验算,教师巡视课堂进行个别指导,然后全班学生交流验算方法与结果。
如:剩下的5天一共加工多少套:87×5=435(套)
前3天一共加工多少套:75×3=225(套)
这8天一共加工多少套:435+225=660(套)
三、课堂练习
课本第47页例4。
课本第48页“练一练”第1~3题。
课本第49~50页“练一练”第1~6题。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应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同级运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在带有括号的算式中,应先算括号里的,再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