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美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
第十一课壮美的长城教学设计
课题
壮美的长城
课时
1
(共2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了解与长城相关知识。
认知美术一般的表现方法。
技 能
1.能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形式表现长城。2.提高学生自身的造型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长城精神。
2.增强民族自豪感(全节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专业认知
讲授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是现实生活的提炼与凝聚。
学
情
分
析
1.二年级学生想象力、表现能力较好,对美术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
2.由于孩子的年龄理解能力的限制,缺乏对景物刻画的理解需要课堂引导(举例说明、知识导图)。
3.与上一学期初步涉及色彩的冷暖、情感相结合,教师应从孩子们容易理解的方向入手。
4.本次教学活动,在技能方法上教师应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综合分析能力为主;在情感态度上应在讲解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为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教师应进行分别辅导,激发全班学生的表现欲望,为“认知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
学
重
点
1.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学生自我感受到的长城。
2.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怀及建设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
教
学
难
点
1.运用对比反差、色彩情感来处理画面达到预期表现效果。
2.学生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能够总结自己和同学绘画的优点,懂得欣赏自己、更要会赞美他人。
生
活
渗
透
渗透对家乡的热爱,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教学过程
计划用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了解长城4分钟
1.教师出示课件导入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
2.讲解长城又叫万里长城,不是孤立的城墙,而是一套防御体系。
3.春秋战国是长城修建的高潮时期,秦始皇把各国长城连接在一起。
4.今天我们所见的长城多是明朝修建。
5.简介长城之长,举例说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学生听课,了解长城的历史由来及功能。
1.让学生对长城有一个初步的历史认知。
2. 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欣赏长城
4分钟
1.介绍长城主要景观:山海关、嘉峪关、镇北台。
2.介绍我们附近的长城景观:八达岭长城、黄花城水长城、慕田峪长城。
3.介绍这些长城的主要特点。
教师讲解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那一段长城,为什么印象深。
加深学生对长城的印象,跟进一步体会长城的“长”及雄伟壮观。
感受长城
7分钟
1.讲述长城的建造方法,及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聚的中华精神。
2.感受长城的结构,深入体会为什么说他是一个防御体系。
3.听朗诵《长城》
学生观看长城简单结构,自己思考“烽火台、城墙、垛口”的特点。
学生能通过观察图片回答出“瞭望口、垛口、射口”在防御中的作用。
1.让学生深入掌握长城的结构。
2.让学生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及长城建造的艰辛。
表现长城
30分钟
1.观察速写是怎样表现长城的?
2.观察素描作品、水彩作品表现下的长城。
3.观察版画作品。
4.观察油画作品的用色,体会色彩在绘画中表现的含义。
5.回到起点,让学生看看同龄人的画作,看这些举例都表现了什么?
6.布置完成自己的作品《长城》。
7.组织课堂评价,让学生拿着自己的作品说一说优点在哪里?然后学生互评作品。
8.课堂小结,让学生怀着民族自豪感来接受老师布置的下节课绘画表现长城的任务。
1.讲述绘画的观察点不同,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效果。(从低处看,雄伟壮美;从高处看,蜿蜒起伏;从平视看独特结构)
2.通过看版画作品,体会景物对比,带来的画面的变化。
3.学生能够体会,红色、绿色是生命的颜色。
4.学生能够从同龄人的作品中,看出主要表现的内容。
1.让学生感受不同视角带来的绘画作品的视觉冲击。
2.让学生学会用对比的绘画语言来完善自己的作品。
3.初步让学生认识色彩能够表现渲染画家的情感。
4.学生能体会简单色彩带来的情感。
板书设计
壮美的长城
了解长城——2000多年历史,历史全长50000多千米。 长城的壮美
欣赏长城——依山而建,壮美绮丽。 劳动人民的
感受长城——结构复杂,建筑艰辛。 血汗和智慧
表现长城——用对比的方法,加入带有感情的色彩。
教学反思
1.这是一个两课时的课程,我在第一节课注重讲授知识,缺少学生活动的组织。
2.由浅入深,再深入浅出的教学模式能够被大部分学生接受。
3.在今后这节课教学中,应多加注意加入孩子们的课堂评价体系,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体会作品的优缺点。
4.本节课的评价方式,不应该以绘画的美观为主要侧重点,应该以表现的作品完整性、色彩运用是否突出了情感的表达上来主要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