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轴对称图形-苏教版 (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轴对称图形-苏教版 (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17 12:37:29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3~86页例3、例4和相应的“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5题,“动手做”及“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并获得轴对称图形基本特征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识别、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剪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用对折、观察的方法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感受获得图形特征的基本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识别、欣赏、制作等活动中.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轴对称蕴含的美,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剪下教材第107页和109页的图形,几张长方形的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思考
谈话:我们的家乡——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尤其是苏州的小桥流水和园林里别具风味的门亭、花窗、亭台、厅堂常为世人所赞叹。如今,新苏州更能凸现苏州独特的美,新建的公交车站台,河边的牌楼……无处不是一景。此外,值得我们骄傲的民间艺术也为苏州增添了不少韵味。(边介绍边投影相应的具有对称特征的图片:桥、园林里的门,窗、亭、厅,以及公交车站台、苏绣、剪纸)这些建筑、工艺品之所以有独特的美,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个特征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要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的内容。
二、操作感悟,认识新知
1.认识物体对称。
出示:其实,上面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我们经常看到。现在请大家看这里的几个物体,(出示例3主题图:蝴蝶、天坛、飞机图片)看看它们分别是什么,找找这些物体的特点,再同桌互相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教师巡视、交流)
交流: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能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吗?
指出:我们观察这些物体的两边,经过比较,发现它们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就说这样的物体是对称的。(板书:对称)生活里许多物体是对称的,这些是生活里的对称现象。(板书:生活里的对称现象)
观察:(再投影、观察课始的景点建筑、工艺品图片)请观察开始看到的这些物体,它们都具有什么特征?
你能说说还有哪些物体也具有对称的特征吗?
小结:只要物体的两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我们就说它是——(对称的)。
2.认识轴对称图形。
引导:我们把蝴蝶、天坛和飞机沿着轮廓画下来,可以得到这样的3个图形。(出示相应的图形)
请同学们拿出我们准备的这几个图形对折一下,比一比、看一看,想想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学生操作,同桌互相说一说)
反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给全班同学听?
结合反馈,演示三个图形对折,先让学生看到每个图形的两边都重叠在一起,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并呈现相应的图片(见教材第83页)。
提问:图中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两部分,是以什么为界线的?
指出:像这样对折后,折痕两边重叠在一起,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就可以说成是图形的两边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让学生齐读:完全重合)
揭示: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板书: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集体说一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说明:这样的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内容,它是——(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3.操作深化。
出示例4,明确要求。
(1)让学生用一张纸对折,再照样子画一画、剪一剪。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提问:你剪出的是什么,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
图形里完全重合的两部分是以哪条线为界线的?
指出:像这样对折以后剪出的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2)让学生按上面的方法再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先想好准备剪什么,再剪一剪。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剪成的是什么?和同桌小朋友说一说,互相看一看。
追问: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4.判断轴对称。
我们从第109页上剪下了几个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呢?请小朋友折一折、找一找,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请小朋友说一说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说你的理由。(学生用图形演示对折后完全重合说明理由,可以演示不同的折法;平行四边形可以由不同意见的学生对话,说明理由、折图形演示)
引导:现在知道了长方形、大三角形和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小三角形和这个平行四边形不是。那想一想:为什么都是三角形,大的这个是轴对称图形,小的这个不是?
这个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也不是轴对称图形?(无论沿哪里折,都不能使两边完全重合)
那长方形有几种对折方法?正方形呢?
指出:看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只要看能不能沿一条线对折,让图形两边完全重合。无论怎样对折,只要两边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三、观察判断,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像这样的轴对称图形我们身边有很多。请小朋友观察“想想做做”第1题里的图案,看看哪些是轴对称的。自己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交流:哪几个是轴对称的?节水标志和香港紫荆花标志图案为什么不是轴对称的?(如果学生对紫荆花图案不是轴对称的理解有困难,可以让其折一折、看一看、说一说)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讨论、确认,再交流,并且要求说明理由。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上面一行图案都是怎样剪出来的?那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呢,能用线连一连吗?
交流怎样连的,并选择1~2个图案说说怎样想的。(看图案的一半)
4.猜汉字游戏。
引导:下面是每个汉字的一半.你能猜出各是哪个字吗?
出示后面汉字的一半:日





分别出示,(可以用课件演示,也可以刻字后对折出示)让学生猜一猜。
5.做“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讨论确定,再派代表交流、说明。
四、总结欣赏,动手实践
1.总结欣赏。
(1)总结。
提问:通过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回顾学习过程,你有哪些体会?
观察生活里对称的物体和轴对称图形,你有什么感受?
(2)欣赏。
学生阅读“你知道吗”,说说知道了哪些对称现象。
呈现自然界的对称现象和著名的对称建筑,学生欣赏,交流观察的感受,体会对称美。
2.完成“动手做”。
指导学生阅读“动手做”的材料,说说这些图案是怎样做出来的。
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剪出图案,展示作品,欣赏哪个图案最美。
3.布置课后活动。
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轴对称的标志、图案或对称物体的图片,和同学一起欣赏,交流感受。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剪刀、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认识对称现象
1.
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师:我们的家乡福鼎是个旅游胜地,现在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欣赏福鼎的美丽风光。瞧:这是鬼斧神工的太姥山,风光旖旎的台山列岛,风景如画的九鲤溪,雄伟厚重的鼎。我们福鼎不仅风景美,而且物产丰富,盛产各种山珍海味。
为了便于研究老师把其中的一些物体定格在我们的画面上.(分别是槟郎芋、青蟹、鸡翅膀、蝴蝶、鼎)现在把它的轮廓画下来,就得到这样的一些图形,如果要你根据它的外形特点分分类,你要怎么分呢?别急,其实老师已经把这些图形呀,悄悄的藏在你们桌面的信封里了。
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认识轴对称图形
(1)对折
师:等会老师说开始,同桌把图形拿出来,两个的同学一起来分分类,咱们呀,要比一比哪两同桌分快又好。开始,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分?
师:我们来听听上面的同学说这样分的理由是什么?
你们是怎么分的?你也来说说理由。两边完全一样也就是两边形状、大小都一样的,师:刚才我们是用眼睛观察它是对称的,用什么办法验证呢?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折,量)
1师:量也是一种好方法。
2师:折的?这个方法听起来不错,(板书:对折),我们动手折一折,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同学说说。
(2)
重合
完全重合
预设:生:对折后图形两边大小一样,形状一样。
师:这样的图形我们就称为对称图形
生1:剩一半。还有一半在哪儿呢?
生2:没有多余。师:说的都很对,刚同学说的“没有多余,剩一半。”就是表示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请大家观察手中的作品对折后是不是也是这样,举起来一起来说一说: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老师把你们说的这么重要的发现写在黑板上(板书)。
生3:“合在一起,重叠”。你们说的都很对,“合在一起,重叠”也就是对折
发现它们能重合了(板书重合)。
那现在咱们再来折一折不对称的图形,看看这回又有什么发现?折后两边不能完全重合。
(3)折痕
轴对称图形
师:现在我们把它(折过的对称图形)轻轻打开来,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多了什么?(折痕,剩一半)
师:孩子,你很有发现的眼光(赞),这条折痕你有吗?你有吗?看来对折后都会留下一条折痕,这条折痕太重要了。(那不对称的图形折后有留下折痕吗,比较:这两种折痕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吗?)
小结:像这样沿着这条折痕对折后(蝴蝶),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边对折蝴蝶边让学生描述)蝴蝶的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那这个蝴蝶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那鼎和大螃蟹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课件)
2、例4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
(1)、做出轴对称图形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同学们想不想动手创造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别忙着动,先想一想怎么做出轴对称图形?
我们规定个时间,给你两分钟创作一个与众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做一个轴对称图形)。想好了就动手吧!倒计时开始(钟表画面,播放音乐)。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谁已经创作好作品了,就把自己作品贴在黑板上吧。时间到!
黑板上的贴了同学们创作的图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
谁是它的创作者?
你是怎么创作的(生上台说做法)?剪,撕,你们太了不起了,不仅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而且有一双灵巧的双手,这么短的时间能创作出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3、欣赏剪纸
其实剪纸大师也是这样创造出精美的作品。下面请欣赏剪猴子的视频-。还想欣赏吗?请把目光聚焦大屏幕。师:一个个作品真是巧夺天工。你发现了吗?这些剪纸作品有个共同点。
三、判断轴对称图形
师:其实说起轴对称图形,在咱们认识的平面图形中,也有轴对称图形呢,咱们一起来看看。
1试一试,判断以下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点子图)
认真看哦,它们就藏在这点子图里面,咱们班平时判断一般用什么手势吗?那我们就用你们的方式,这两种手势,是,不是,(教师准备菱形、梯形)
这是。。(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1,2,3请判断。你是怎么想的?怎么折,其他孩子还有不同的折法吗?请看大屏幕:斜着折也可以。
仔细看好了,现在我把它向右拉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还是轴对称图形吗?1,2,3请判断。(请用手势告诉我,不用说出来)有几种折法呢?拿出课前剪的长方形,举起来都是长方形吗?现在动手折折看,直接斜着折,两边能完全重合吗?
只有2种对折法。
请孩子看大屏幕: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1,2,3判断。
该如何验证我们的想法呢?请大家拿出平行四边形,还有其他折法吗?换个方向折折。请认为是的孩子:你现在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动手呈现不同折法)现在把图形放旁边不动,做好。眼睛看大屏幕。
师:接着老师会变出什么呢?猜一猜,这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1,2,3判断。那么这个三角形呢?看来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不是轴对称图形,要根据三角形的特征认真判断。
现在来了个朋友----长方形,瞧,它们组合在一起还是轴对称图形吗?1,2,3判断。你看!三角形移动了,这个呢?(惊讶)现在他们的组合图形还是轴对称图形?看来,我们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既要看部分,也要看整体。
看来孩子们对轴对称图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敢不敢再次接受挑战呢?有信心真好!太喜欢我们班的孩子。
2、下面的图案,哪些可以看成轴对称图形?
这些交通标识都表示什么意思呢?第一个,哪些是?哪些不是?同桌商量商量再说说理由,直行,向前向右,向左向右,环岛绕行标志(如果从中间对折,左右两边或上下会重合吗?是否轴对称图形既要看外面的图形,也要看里面的图案。)直行标志是,禁止符号是,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为什么它不是轴对称图形?尺
看来我们判断一个图形它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不能只看部分,更要看整体。这个标志什么意思知道吗?那我们能直行吗?我们只有遵守交通规则,才能健康、安全的成长。
四、课末欣赏感受对称美:
生活中的对称无处不在,欣赏舞蹈天鹅湖(杭州G20峰会文艺晚会天鹅湖表演视频)我们来找找其中的对称现象,也许它根本不是轴对称图形,但如果你用心体会一定感受到了对称的味道。
其实呀,对称不仅给人美的感受,它还有一定的科学性呢?你知道吗?眼睛的对称,让我们看物体更准确,耳朵的对称,让我们听声音更加清晰,有立体感,蜻蜓的对称是为了平衡的需要,我们受到的启发,设计出来的飞机才能够平稳的飞翔在蓝天。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3~8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结合媒体,认识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观察讨论、操作感知、小组讨论验证总结。
3、情感与价值观:在认识轴对称图形过程中,感受对称美,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剪刀、彩纸、尺子、图片。
教学过程:
一、
比一比——情景导入
1、出示:一张两只眼睛都在左侧的人脸画,引起学生的兴趣。
2、出示:一幅春景图,动画演示蝴蝶飞舞。
二、
观察、操作——探究特征。
1、观察,初步感知。
电脑出示:蝴蝶、天坛、飞机图片。
1
观察这些物体图片,你能发现他们的共同特点吗?
2
小结出它们都是对称的。
2、操作,体会特征。
学生动手将蝴蝶、飞机、天坛的图形对折。
(1)小组说一说:通过对折,你发现了什么?(电脑动画演示对折)
(2)老师小结
(3)老师介绍对称轴。
3、教学例4
创造轴对称图形的方法。(电脑演示过程)
(1)说一说电脑是分几步做出这个轴对称图形的?
(2)电脑是从纸的哪边开始剪的?为什么要从这边开始剪呢?
(3)小组合作:学生动手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课件配乐)
(4)展示评比。
3、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完成第84页的想想做做第1题.
(2)抢答游戏:第84页第2题。(电脑展示对称轴)
(3)出示:第84页第4题。
4、全课总结。
5、欣赏,拓展延伸。
电脑配乐欣赏:著名的建筑图片、剪纸艺术、中国脸谱艺术、
交通标志等。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和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
(?http:?/??/?www.xj-zx.com?/?Article?/?shuxuezhuanlan?/?"
\t
"_blank?)学习
(?http:?/??/?action.vogate.com?/?c?/?c.php?r=http%3A?/??/?www.baidu.com?/?s%3Fie%3Dgb2312%26bs%3D%25D6%25E1%25B6%25D4%25B3%25C6%25CD%25BC%25D0%25CE%25BD%25CC%25B0%25B8%26sr%3D%26z%3D%26cl%3D3%26f%3D8%26wd%3D%25C8%25FD%25C4%25EA%25BC%25B6%25D6%25E1%25B6%25D4%25B3%25C6%25CD%25BC%25D0%25CE%25BD%25CC%25B0%25B8%26ct%3D0&aid=5936&sid=6235007045035828&click=1&url=http%3A?/??/?www.shgamecollege.com?/?News_View.asp%3Fnewsid%3D187&v=0&k=%u5B66%u4E60&s=http%3A?/??/?www.xj-zx.com?/?Article?/?shuxuejiaoanNo3?/?010012585.html&rn=325017"
\o
"学游戏开发?向刘翔那样起跑
@Vogate.com"
\t
"_blank?)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操作活动中发现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不过只有一部分,你能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吗?
(蝴蝶、奖杯、奔驰车标的一半)
出示3张图片
师:观察这三张图片,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它们都是对称的。
(板书:对称)
追问:你是怎样理解对称的?
二、实践操作,得出概念
1、初步感知
出示6个剪纸(松树
爱心
房子
雨伞
热带鱼
衣服)
师:这是我们班小朋友撕出的一些图片,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是对称的?
生:松树
爱心
热带鱼
衣服
2.动手探索
师:那你们想不想也动手做一个这样对称的图形?先请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好办法能够很方便地做出一个两边对称的图形?
生:先对折,然后一撕
追问:这样对折有什么好处?
生:对折后再撕出来的图形两边是对称的(一模一样)
师示范
边做边说:先对折,再从折痕处撕下去,注意,撕的时候稍微慢一点。
学生动手操作
展示作品
师:同学们真有创意,创造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对称的作品。
3.揭示概念
师:如果把这些纸看作一个个图形的话,你觉得这些图形折痕的两边有什么特点?(对称)
师:如果把这个图形再一次对折,你会发现左右两边怎么样?
生:两边一样、两边相同
师:我们也来对折了试试看
(师边折边说)
看看这边(然后转)再看看这边
我们再来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边重合在一起了
师:他说到了重合,看一看,有点感觉了吗?
拿起手中的纸,对折,感觉一下,两边怎样了?
生:两边重合在一起了
师:像这样,我们就说两边完全重合。
板书:完全重合
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zhou
跟老师齐读一遍: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刚才我们对折后从折痕处撕下的图形就是
(轴对称图形)
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对称轴可以这样表示。(师画对称轴)
指对称轴
4.深入理解概念
师出示一个图形
师:老师这儿也做了一个图形,一起来看,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追问:为什么这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两边不同
师:也就是两边没有完全重合。(完全重合)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轴对称图形。知道了:像这样对折以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停顿)(轴对称图形)。
3、巩固练习
1.辨析
师:老师从生活中也搜集了几个图案,你能辨别出哪些图案是轴对称的吗?
师: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个图案对折,两边能完全重合吗?
师:那么这个图形的对称轴在哪里呢?你能用手势比划比划吗?(电脑画出对称轴)
2.教学“试一试”
谈话:同学们,其实说起这轴对称图形,大家并不陌生。在我们认识的一些平面图形当中,有一些就是轴对称图形。电脑出示长方形、直角不等腰三角形、菱形、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
(1)学生初步判断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看一看,下列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你会用手势表示表示吗?
谈话:那么我们刚才的判断对不对呢?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
(2)再次判断
(电脑画出方格)
追问:我们刚才的判断对不对呢?还觉得图②是轴对称图形吗?
发现:图②一条边长4格,另一条边长3格,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
指出:之前判断它是轴对称图形,是因为没有方格,光靠眼睛观察,有时眼睛也会欺骗我们。但是有了方格,各条边有多长,我们就心中有“数”了。
追问:那么图⑤这个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呢?你是怎样判断的?
(3)指对称轴
师:下面我们一起用手势来比划比划每个图形对称轴在哪儿。
(4)延伸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想象,得出图①、图④、图③、图⑥是轴对称图形,图②、图⑤不是轴对称图形。其实,这些平面图形中还藏着许多奥秘,想不想继续探索?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这六个图形,就在桌上的信封里。下面,请你们轻轻打开信封,动手折一折、比一比,同桌说一说,看看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交流汇报
引导:图②和图④都是什么图形?为什么图②不是轴对称图形,图④是轴对称图形呢?你觉得怎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探索出了这么多新的想法,说明你们不但观察得很仔细,还用心思考了。真棒!
(5)画一画
师:下面我们放松一下,考考你的想象力,怎么样?这儿有两个轴对称图形,一起来看看,老师已经画出了一半,你能画出它们的另一半吗?
追问:画之前先说说这条红色的线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操作
师:谁来把你画的给大家展示展示?你是怎样画的?
师:现在这两个完整了,第一题是一个长方形,第二题是一个正方形。
3.连一连
师:同学们很会想象,这在数学学习中也是很重要的。可是,有这样一位小“马虎”,在一次剪纸活动中,不小心将剪下来的图案弄乱了,不知道图案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吗?拿出作业纸,连一连。
四、课件欣赏
讲述:同学们,其实,在自然界中也有许多对称的现象,你们瞧,(课件出示“你知道吗”中的图片
那横跨天空的彩虹、火红艳丽的枫叶,还有庄严的天安门、雄伟的故宫、高耸的埃菲尔铁塔,这些宏伟的建筑中也处处存在着对称。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对称现象中的轴对称图形。
六、布置课后作业
老师课前特地制作了几个轴对称图形,看,漂亮吗?那你们想不想自己也做一个?课后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所学的新知识,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做一个漂亮的轴对称图形。课题: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3-85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我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或设计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出简单的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判断对称图形,做出轴对称图形。动手活动,感受对称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学具袋、卡纸。
教学过程
1、
学生活动,感受对称
1、师:老师给每位同学们都准备了一张白纸,你想用这张白纸做点玩点什么?
学生回答
2、师:你会折纸飞机吗?会折小船吗?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你也可以折一折其他的东西。
教师巡视,挑选两个学生折的纸玩具(对称的)。
2、认识对称物体
1、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纸玩具,想一想他们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的两边形状和大小都怎样呢?
学生回答
2、师:像这样两边形状、大小都完全相同的物体,我们就说它是对称的。(板书:对称)像这样对称的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吗?
3、认识对称图形
1、师:这些对称的物体,我们把它画在纸上,就得到这样一些平面图形,(出示图片)
师:这些图形还是对称的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对称图形
2、师: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呢?他们又是怎样对称的呢?我们又怎样来证明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为了更好的研究这些问题,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平面图形(出示图形)
师;这些图形都是对称图形吗?
师:你们想一想来分一分哪些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的?
2、师:每个小组里有一个学具袋,里面就有这些图形,现在请小组长把图形拿出来,小组同学一起来分一分、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分的最快。
3、学生汇报结果。
4、师:你们怎么知道这些图形是对称图形?你什么有办法来证明吗?(折)
师:这个方法不错,你能不能折给大家看一看?
5、指名演示折的方法。
师:刚才这位同学用对折的方法(板书:对折)证明了这个图形是对称图形。那我们也来试一试,用这个方法吧对称图形来折一折,看一看会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6、学生小组操作,讨论。
师:哪位同学愿意带着你折好的图形上来说说你的发现?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重合
7、师:同学们,刚才你们通过吧这些对称图形对折,发现对折后两边重合了。那现在我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再来折一折不对称的图形,看看这次又有什么发现?
8、学生分小组折、讨论。
9、师:那他们重合了吗?一点点重合都没有嘛?
师拿一个学生折过的对称图形,和台上折过的不对称图形比较
10、师:这个图形对折后重合了,这个也重合了,那这两种重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师:这些对称图形对折后全部重合了,也就是完全重合了。
板书:完全
11、师:大家的表现很出色,来鼓励一下自己,拍拍手,一二停,我们的手现在是(完全重合)
4、认识对称轴
1、师:现在把我们折过的对称图形打开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老师也想折一折,请注意看,我这样折出一条折痕(教师演示不对称的折法留下的折痕),这条折痕和你们折出的折痕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结: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
板书:轴
师:这些图形,通过对折,发现他们能完全重合,我们就把他们叫做轴对称图形”“。
5、判断
1、出示:正方形、长方形、正三角形、等腰梯形、圆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
这里有没有我们今天认识的轴对称图形呢?
研究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觉得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时候,什么最重要?
3、课件出示英文字母,看一看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6、做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想自己动手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吗?你打算怎么做呢?先和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如果有困难,可以看84页的课本。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辅导。
7、生活中的对称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有的是大自然的对称现象,有的是人们受到这些对称现象的启发,设计出具有对称性的东西,现在我们一起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
(课件出示生活中对称的建筑、物体等)

八、全课总结
面对生活中的这些美丽的图片,你是否强烈的感受的美就在我们身边?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请你谈谈你的感想。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