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间隔排列苏教版 (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间隔排列苏教版 (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17 12:01:34

文档简介

间隔排列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其中蕴含的简单数学规律。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比较、归纳是寻找和发现规律的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的能力,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3.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从数学角度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和能力,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能用“一一对应”的思想解释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
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一串彩珠,一起来看一看各是什么颜色的球,(课件依次呈现红、绿两种颜色的球),猜一猜下一个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
再次出示:梨
苹果

苹果

苹果
提问:有什么规律?
小结:像这样一个隔一个排列的现象,在数学上称为“一一间隔排列”。
(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二、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1、出示主题图
说一说图中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兔子与蘑菇、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
问:图中的兔子与蘑菇是怎样排列的?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呢?
这三组物体,它们在排列上首尾物体都相同。这两种物体的数量有什么关系呢?
2、填表
数一数,独立填表。
比一比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说一说你的发现。你是怎么发现的?
学生交流。
(兔子比蘑菇多1,木桩与篱笆多1、夹子与手帕多1、两种物体相差1个)
你是怎么发现的?引导学生圈一圈的方法。
小结:两种物体2个一组,2个一组,一个对一个,最后余一个。
你能像刚才那样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圈一圈木桩和篱笆、夹子和手帕吗?
3、出示图二
独立圈一圈。
小组内说说你的发现。
全班交流。(两种数量相等)
4、比较小结
思考:比较两种图的排列,怎样排列相差1,怎样排列相等?
全班交流小结。
教师板书。
三、联系实际,运用规律
1、判断。
判断是不是间隔排列,说说两种数量的关系。
2、解决问题。
(1)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呢?
(2)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几段?
(3)把三角形和圆形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三角形有5个,圆形有几个?
学生独立画一画。
男生女生排队演示。
3、欣赏生活中的间隔排列。
课件播放。
四、总结评价,延伸规律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
师:这些规律都经过我们的观察分析、实验验证的。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无处不在,课后探究围成圆形的间隔排列。
?
板书设计:
一一间隔排列
两端相同
相差1
两端不同
相等第五课时:间隔排列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79页探索规律“间隔排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并能根据间隔排列的特点,由一种物体的个数知道另一种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感悟一一对应的思想及其作用,并能用其解释间隔排列物体的规律,发展比较、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以及探索规律、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体验发现规律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体验数学的奇妙,发展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能力,逐步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
教学重点:
探究并发现间隔排列中物体个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发现和概括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1.出示篮球、足球实物图和几何图形。
猜一猜:仔细观察每组中排列的物体或图形,能说一说括号里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吗?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像篮球和足球、三角形和正方形这样一个隔着一个地排列,叫作一一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
2.引发探究动机。
谈话:小朋友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这里两组物体的排列规律。如果你再进一步观察,是不是会发现更有价值的规律呢?它是什么规律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索间隔排列问题里有什么规律。(在“间隔排列”下板书:找规律)
二、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1.初步观察,发现特点。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说有哪几组排列。
引导:请大家先观察兔子和蘑菇的排列,再观察其他两组,看看每组排列上都有什么特点。
提问:图中每组的两种物体在排列上都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发现)
小结:每组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而且两端的物体相同。
2.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引导观察,初步感受。
引导:请进一步观察,每组排列中各有哪两种物体,这两种物体的个数有怎样的关系?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找一找、比一比,把你的方法和发现在练习纸上表示出来,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相互交流,发现规律。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说说你的方法和结果。
结合交流,引导学生理解发现规律的不同方法:数一数每排里的个数,或两个两个地圈一圈,发现每排两种物体个数相差1,排在两端的这种物体多1个。
数一数:那大家再数一数,把每排的两种物体个数填在课本的表格里,看看大家的发现对不对。
交流数数结果。
小结:这样的间隔排列,排在两端的这种物体比另一种物体的个数多1,也就是每组里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
3.深入思考,加深认识。
质疑: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你能想办法说明这个问题吗?看图想想看。
交流:你有办法说明为什么个数相差1吗?
引导:那请小朋友看图,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这样一组一组地圈一圈,(演示圈圈,学生观察)最后余下的是什么?
把一根木桩和一块篱笆、一个夹子和一块手帕也分别看成一组呢?先圈一圈,再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你是怎样圈的,最后余下的是什么?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指出:像这样,两种物体一个对一个地观察,是一一对应。(板书:一一对应)利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我们可以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当两端的相同时,余下的就是排在另一端的这个物体。所以排在两端的这种物体就多1个。(板书:两端相同,排在两端的这种物体多1个)
4.回顾过程,突出思想。
回顾:刚才我们是怎样找到两端相同时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的?
我们用什么方法说明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个数相差1的?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比较、数一数、圈一圈等方法找到了两端物体相同时,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间的规律;还通过一一对应的思想,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
5.应用规律,巩固认识。
(1)
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相邻两只小兔中间有1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2)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
让学生说明结果,并说明是怎样想的。
指出:间隔排列中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端的这种物体多1个。根据这个规律,知道一种物体的个数,就可以知道另一种物体的个数。
三、应用思想,拓展规律
1.引导操作,拓展认识。
谈话: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规律,那间隔排列的物体还会有新的情况吗?现在看一个问题。
出示:如果把??和??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有10个,??可能有几个?
引导:先想一想??会有几个?再一个隔一个地摆一摆(也可以画图表示),数数??摆了几个,看看你想对了没有,等会儿交流。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是怎样摆的,??摆了多少个?
注意有序交流学生的摆法和结果,结合交流呈现不同摆法,看看每种摆法的??各有几个,并让学生说明理由。
追问:??和??间隔排列,??有10个,??最多有几个,最少有几个?各是怎样摆的?(用上面的规律说明理由)
为什么会有??和??个数相等,也是10个这个结果呢?(两端不同,一一对应正好都对上,没有多余的)
那一一间隔排列的??与??,它们的个数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如果两端相同,??和??相差1个,所以??可能有9个,也可能有11个;如果两端不同,??和??的个数一样,也就是两种物体个数相等。(板书:两端不同,两种物体个数相等)
四、回顾反思,交流体会
引导:今天是我们第一次专题学习探索规律,从一个生活情境中寻找、发现了数学规律,那你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让学生说说: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两端相同时个数相差1,两端不同时个数相等)
回顾一下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比如,你从哪里观察的,怎样观察的,用什么方法发现规律的,发现了什么规律?等等。
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归纳体会。
指出:我们平时看到的许多情境里,经常会有一些数学规律。只要同学们做个有心人,平时注意观察、分析身边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常常思考一些为什么,就可以通过合适的方法发现一些数学规律。第五课时:间隔排列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79页探索规律“间隔排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并能根据间隔排列的特点,由一种物体的个数知道另一种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感悟一一对应的思想及其作用,并能用其解释间隔排列物体的规律,发展比较、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以及探索规律、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体验发现规律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体验数学的奇妙,发展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能力,逐步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
教学重点:
探究并发现间隔排列中物体个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发现和概括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1.出示篮球、足球实物图和几何图形。
猜一猜:仔细观察每组中排列的物体或图形,能说一说括号里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吗?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像篮球和足球、三角形和正方形这样一个隔着一个地排列,叫作一一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
2.引发探究动机。
谈话:小朋友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这里两组物体的排列规律。如果你再进一步观察,是不是会发现更有价值的规律呢?它是什么规律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索间隔排列问题里有什么规律。(在“间隔排列”下板书:找规律)
二、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1.初步观察,发现特点。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说有哪几组排列。
引导:请大家先观察兔子和蘑菇的排列,再观察其他两组,看看每组排列上都有什么特点。
提问:图中每组的两种物体在排列上都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发现)
小结:每组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而且两端的物体相同。
2.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引导观察,初步感受。
引导:请进一步观察,每组排列中各有哪两种物体,这两种物体的个数有怎样的关系?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找一找、比一比,把你的方法和发现在练习纸上表示出来,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相互交流,发现规律。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说说你的方法和结果。
结合交流,引导学生理解发现规律的不同方法:数一数每排里的个数,或两个两个地圈一圈,发现每排两种物体个数相差1,排在两端的这种物体多1个。
数一数:那大家再数一数,把每排的两种物体个数填在课本的表格里,看看大家的发现对不对。
交流数数结果。
小结:这样的间隔排列,排在两端的这种物体比另一种物体的个数多1,也就是每组里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
3.深入思考,加深认识。
质疑: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你能想办法说明这个问题吗?看图想想看。
交流:你有办法说明为什么个数相差1吗?
引导:那请小朋友看图,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这样一组一组地圈一圈,(演示圈圈,学生观察)最后余下的是什么?
把一根木桩和一块篱笆、一个夹子和一块手帕也分别看成一组呢?先圈一圈,再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你是怎样圈的,最后余下的是什么?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指出:像这样,两种物体一个对一个地观察,是一一对应。(板书:一一对应)利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我们可以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当两端的相同时,余下的就是排在另一端的这个物体。所以排在两端的这种物体就多1个。(板书:两端相同,排在两端的这种物体多1个)
4.回顾过程,突出思想。
回顾:刚才我们是怎样找到两端相同时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的?
我们用什么方法说明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个数相差1的?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比较、数一数、圈一圈等方法找到了两端物体相同时,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间的规律;还通过一一对应的思想,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
5.应用规律,巩固认识。
(1)
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相邻两只小兔中间有1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2)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
让学生说明结果,并说明是怎样想的。
指出:间隔排列中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端的这种物体多1个。根据这个规律,知道一种物体的个数,就可以知道另一种物体的个数。
三、应用思想,拓展规律
1.引导操作,拓展认识。
谈话: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规律,那间隔排列的物体还会有新的情况吗?现在看一个问题。
出示:如果把??和??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有10个,??可能有几个?
引导:先想一想??会有几个?再一个隔一个地摆一摆(也可以画图表示),数数??摆了几个,看看你想对了没有,等会儿交流。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是怎样摆的,??摆了多少个?
注意有序交流学生的摆法和结果,结合交流呈现不同摆法,看看每种摆法的??各有几个,并让学生说明理由。
追问:??和??间隔排列,??有10个,??最多有几个,最少有几个?各是怎样摆的?(用上面的规律说明理由)
为什么会有??和??个数相等,也是10个这个结果呢?(两端不同,一一对应正好都对上,没有多余的)
那一一间隔排列的??与??,它们的个数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如果两端相同,??和??相差1个,所以??可能有9个,也可能有11个;如果两端不同,??和??的个数一样,也就是两种物体个数相等。(板书:两端不同,两种物体个数相等)
四、回顾反思,交流体会
引导:今天是我们第一次专题学习探索规律,从一个生活情境中寻找、发现了数学规律,那你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让学生说说: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两端相同时个数相差1,两端不同时个数相等)
回顾一下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比如,你从哪里观察的,怎样观察的,用什么方法发现规律的,发现了什么规律?等等。
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归纳体会。
指出:我们平时看到的许多情境里,经常会有一些数学规律。只要同学们做个有心人,平时注意观察、分析身边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常常思考一些为什么,就可以通过合适的方法发现一些数学规律。第五课时:间隔排列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79页探索规律“间隔排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并能根据间隔排列的特点,由一种物体的个数知道另一种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感悟一一对应的思想及其作用,并能用其解释间隔排列物体的规律,发展比较、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以及探索规律、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体验发现规律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体验数学的奇妙,发展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能力,逐步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
教学重点:
探究并发现间隔排列中物体个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发现和概括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1.出示篮球、足球实物图和几何图形。
猜一猜:仔细观察每组中排列的物体或图形,能说一说括号里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吗?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像篮球和足球、三角形和正方形这样一个隔着一个地排列,叫作一一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
2.引发探究动机。
谈话:小朋友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这里两组物体的排列规律。如果你再进一步观察,是不是会发现更有价值的规律呢?它是什么规律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索间隔排列问题里有什么规律。(在“间隔排列”下板书:找规律)
二、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1.初步观察,发现特点。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说有哪几组排列。
引导:请大家先观察兔子和蘑菇的排列,再观察其他两组,看看每组排列上都有什么特点。
提问:图中每组的两种物体在排列上都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发现)
小结:每组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而且两端的物体相同。
2.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引导观察,初步感受。
引导:请进一步观察,每组排列中各有哪两种物体,这两种物体的个数有怎样的关系?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找一找、比一比,把你的方法和发现在练习纸上表示出来,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相互交流,发现规律。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说说你的方法和结果。
结合交流,引导学生理解发现规律的不同方法:数一数每排里的个数,或两个两个地圈一圈,发现每排两种物体个数相差1,排在两端的这种物体多1个。
数一数:那大家再数一数,把每排的两种物体个数填在课本的表格里,看看大家的发现对不对。
交流数数结果。
小结:这样的间隔排列,排在两端的这种物体比另一种物体的个数多1,也就是每组里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
3.深入思考,加深认识。
质疑: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你能想办法说明这个问题吗?看图想想看。
交流:你有办法说明为什么个数相差1吗?
引导:那请小朋友看图,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这样一组一组地圈一圈,(演示圈圈,学生观察)最后余下的是什么?
把一根木桩和一块篱笆、一个夹子和一块手帕也分别看成一组呢?先圈一圈,再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你是怎样圈的,最后余下的是什么?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指出:像这样,两种物体一个对一个地观察,是一一对应。(板书:一一对应)利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我们可以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当两端的相同时,余下的就是排在另一端的这个物体。所以排在两端的这种物体就多1个。(板书:两端相同,排在两端的这种物体多1个)
4.回顾过程,突出思想。
回顾:刚才我们是怎样找到两端相同时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的?
我们用什么方法说明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个数相差1的?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比较、数一数、圈一圈等方法找到了两端物体相同时,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间的规律;还通过一一对应的思想,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
5.应用规律,巩固认识。
(1)
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相邻两只小兔中间有1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2)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
让学生说明结果,并说明是怎样想的。
指出:间隔排列中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端的这种物体多1个。根据这个规律,知道一种物体的个数,就可以知道另一种物体的个数。
三、应用思想,拓展规律
1.引导操作,拓展认识。
谈话: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规律,那间隔排列的物体还会有新的情况吗?现在看一个问题。
出示:如果把??和??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有10个,??可能有几个?
引导:先想一想??会有几个?再一个隔一个地摆一摆(也可以画图表示),数数??摆了几个,看看你想对了没有,等会儿交流。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是怎样摆的,??摆了多少个?
注意有序交流学生的摆法和结果,结合交流呈现不同摆法,看看每种摆法的??各有几个,并让学生说明理由。
追问:??和??间隔排列,??有10个,??最多有几个,最少有几个?各是怎样摆的?(用上面的规律说明理由)
为什么会有??和??个数相等,也是10个这个结果呢?(两端不同,一一对应正好都对上,没有多余的)
那一一间隔排列的??与??,它们的个数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如果两端相同,??和??相差1个,所以??可能有9个,也可能有11个;如果两端不同,??和??的个数一样,也就是两种物体个数相等。(板书:两端不同,两种物体个数相等)
四、回顾反思,交流体会
引导:今天是我们第一次专题学习探索规律,从一个生活情境中寻找、发现了数学规律,那你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让学生说说: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两端相同时个数相差1,两端不同时个数相等)
回顾一下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比如,你从哪里观察的,怎样观察的,用什么方法发现规律的,发现了什么规律?等等。
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归纳体会。
指出:我们平时看到的许多情境里,经常会有一些数学规律。只要同学们做个有心人,平时注意观察、分析身边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常常思考一些为什么,就可以通过合适的方法发现一些数学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