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
语基达标训练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佃农(
) 劳lù(
) 私塾(
) 和ǎi(
)
溺死(
)
wèi(
)勉
妯娌(
)
和睦(
)
2.请从所给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
(勤劳 勤奋)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2)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
(艰苦 贫苦)的。
(3)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
(隔离 隔绝)了。
(4)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
(吓倒 吓到)。
3.在下面句中的方框处,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基础提升】
4.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耕种(gēng) 勉强(qiáng) 祖籍(jí) 任劳任怨(rèn)
B.衙门(yá)
挑粪(fèn)
差役(chāi)
无可奈何(nài)
C.管束(shù)
和蔼(ǎi)
辍学(zhuì)
节衣缩食(suō)
D.豌豆(wān)
聊叙(liáo)
蛮横(héng)
为富不仁(wéi)
5.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和睦 周济 毫绅 外甥 B.强建 私塾 榨油 聊叙
C.劳碌 马鞍 耕种 蔚勉
D.高粱 妯娌 竭力 富裕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朋友的误会,他百口莫辩,只能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B.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最讨厌的就是有人在这里成群结队影响团结!
C.他尽管坐拥金山,却为富不仁。
D.张凡做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大家喜爱的生活委员。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父母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B.能否落实农村中小学营养餐,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大举措。
C.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8.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岳母刺字,孟母三迁,______________;乌鸦反哺,羔羊跪乳,______________;游子远行,万水千山,______________。伟大的母爱,永远流淌在我们的心中,激励一生,相伴终生。
①恩情似海,永铭心间 ②母爱如山,亘古不变 ③慈母心牵,春晖延绵
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9.下面情境中,小航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小航和小朋约好周末一起去遵义市博物馆参观。小航去小朋家结伴走,小朋的奶奶开了门。小航说:____________________。
A.我要找一下小朋,我和他去博物馆参观。
B.您是谁呀?小朋在家吗?我找他有事。
C.您好!是奶奶吧?我是小航,和小朋约好去博物馆,他在家吗?
D.我想找小朋去博物馆,你让他马上出来。
二、课内精彩阅读
阅读“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完成后面的题目。
10.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11.选文第一、二两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12.“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能不能改为“这是我一定能做到的”?为什么?
13.“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三、课外类文阅读[
十毫升母爱
邓 琴
①这半年,我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疲惫不堪,吃不好睡不好,身体慢慢变差。虽已立春,但春寒料峭,凛冽的风仍不时从门缝中往里吹。瘦弱的我受了风寒,终于熬不住,病倒了。
②丈夫建议:“要不把孩子的姥姥接过来吧?帮忙带带孩子!”我却犹豫了。
③我从小就怕母亲。记忆中,母亲脾气暴躁,一直以凶神恶煞的面目出现。我有丝毫让她不满意的地方,她便会严厉地指责我,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浓浓的阴影。
④母亲几乎没有夸奖过我,也许是没有文化的缘故,她甚至不懂得在我难过之际给予一点安慰。高考结束,我的成绩不太理想,母亲却没有安慰我,只是忙着做自己的事。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递给母亲看,她没有接,低着头冷冷地说:“叫你不要报这么差的大学。”我默默收回了通知书,流着泪转身离去。
⑤这些年,我们母女的关系一直淡淡的,交流很少,彼此都习惯了对方的淡漠。
⑥丈夫瞒着我给母亲打了电话。没想到,她竟然很快从千里之外坐车赶来了。打开门,看见母亲扶着墙壁站在我面前时,我竟有些不知所措。母亲晕车厉害,一上车便开始吐。等到下车,虚弱得像丢了半条命。
⑦我赶紧把母亲迎进门,母亲顾不上自己身体不适,一个劲盯着我看,说:“就你逞能,都累成这样了!”语气一如既往的不中听。我已经习惯了,无声地笑了笑。
⑧母亲来了,我的担子被她分去一部分,顿感轻松多了。我的病却很奇怪,药吃了一周,不见好。尽管穿着厚厚的棉服,还是咬着牙关瑟瑟发抖。晚上我早早地躲进被窝,母亲则在客厅打电话。连续几个晚上,她都在电话里和她的老姐妹拉家常。
⑨一天早上,母亲从外面回来,放下包便进了厨房。许久,她从厨房猫着腰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递给我,催促我快点喝完。看着她期待的眼神,我忍着怪味把那碗汤水一饮而尽。和小时候一样,看到我乖乖的表现,母亲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⑩连续几天,母亲都会做一碗这样的汤水让我喝。我实在忍不住,问这是什么东西。母亲说是一位老姐妹提供的秘方,专治体虚怕冷的毛病。听了这话,我感觉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原来那些天,她和老姐妹们煲电话粥,是在帮我找药方。
?病假结束了,我得赶早上班。早上七点,母亲已不在家,她每天早早去买菜,按她的说法,早晨的菜新鲜。我从小都在服从她,自然无法说服她多睡一会儿。
?我骑车赶往单位。风直往衣服里钻,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路上,有个声音夹杂着风声钻进了我的耳朵:“阿姨,今天又这么早来接露水啊!”我好奇地循声望去,一片树丛中,蹲着一个人,竟是母亲!
?我远远地站着,听着那人和母亲的对话。
?“阿姨,你在这接了一周了吧?每次一个多小时吧?这露水真的能入药吗?”
?“我老姐妹说,不同叶子上的露水有不同功效,不管它有没有用,总要试试。药方所需露水不多,每次只要这么一小瓶。”
?母亲扬了扬手中的瓶子。那是一个口服液的瓶子,容量为十毫升。母亲腰椎间盘突出,不能久坐,为了十毫升露水,却在呼啸的冷风中不知疲倦地蹲着。
?母亲捶打着腰,蹒跚着往家的方向走去。我站在风中,看着母亲瘦小的背影,不禁潸然泪下。有些爱很微小,微小到只能用毫升衡量。即便十毫升的瓶子,里面装的也是满满的母爱——是我从未靠近却真实存在的亲情。
14.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赏析重点句子】
(1)许久,她从厨房猫着腰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递给我,催促我快点喝完。
(2)风直往衣服里钻,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
15.文章第③④两段有何作用?【分析文段作用】
16.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把握人物形象】
17.“十毫升母爱”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分析标题作用】
四、习作表达训练
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以“感受母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8.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线条奔放,笔力雄健
B.错落有致,收放有度
C.气韵贯通,展现书者胸襟
D.采用隶书书体,方正典雅
19.“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朋友圈。”这两天很多网友都有此感受。因为母亲节的缘故,不少网友选择在网上“晒妈”,赞颂母亲的诗句、和老妈的合照让人应接不暇,不少网友感叹“朋友圈被各种妈妈占领了”。母亲节网上“晒妈”行为是虚荣还是孝顺?请发表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20.本文作者选取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形象,突出了母亲的可贵品质。请运用这种写法写一段话,表达真情实感。(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diàn、碌、shú、蔼、nì、慰、zhòu、mù
2.勤劳
贫苦
隔绝
吓倒
3.
?
,
——
,
。
,
。
4.B(解析:A.“强”应读作“qiǎng”;C.“辍”应读作“chuò”;D.“横”应读作“hèng”。)
5.D(解析:A.“毫”应写作“豪”;B.“建”应写作“健”;C.“蔚”应写作“慰”。)[6.B(解析:B.“成群结队”形容一群人集合在一起,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拉帮结派”。)
7.A(解析:B.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可删掉“能否”;C.否定不当,“防止”和“不要”删掉其一;D.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的号召”。)
8.A
9.C
10.①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②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③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11.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不仅高度评价了母亲对“我”的教育与影响,而且抒发了“我”对母亲的爱。
12.不能。原句用“能”“一定能”反复强调,强有力地表达自己无比坚定的信心,收束有力。改后句子中的“一定”程度较轻,不足以表达自己的信心和决心。
13.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了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到赞颂劳动人民,感情得到了升华,主题得到了深化。
14.(1)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猫”“端”“递”“催促”等一系列动词突出母亲重视手里的汤水,把母亲对“我”的悉心呵护生动地刻画了出来。反映出母亲对“我”的关爱。
(2)这句话既点出了天气寒冷,为母亲出场准备了典型环境,又以“我”的表现为母亲冒寒接露水做了铺垫,渲染了母爱的伟大。
15.回忆母亲对“我”的要求严格,与后文母亲大清早为“我”接露水治病形成对比,更突出母爱的深沉。其次,文章先抑后扬,增加了文章的波澜,展现了作者由畏母到敬母的心路历程。
16.①从“我有丝毫让母亲不满意的地方,她便会严厉地指责我”,可看出母亲对子女严格要求。②从母亲强忍着身体不适,不远千里赶来帮“我”照顾孩子以及清晨起床接露水为“我”熬汤药等可看出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17.好。①标题中的“母爱”点明了文章的主题;②标题新颖,“十毫升”将母爱这一抽象不可见的东西具体化;③以小见大,用“十毫升”这极少的体积来表现深沉无边的母爱给“我”留下的强烈印象。(答出一两点即可)
18.D
19.【示例一】我认为这是虚荣行为。这些饱含亲情的照片、文字,到底有几位母亲能看到呢?如果母亲年龄偏大,又不善于接受新事物,那么她很可能没有微信。那么网上分享照片、美文就和孝顺无关,而是为了向朋友展示自己多么孝顺,说到底还是一种虚荣。【示例二】我认为这是孝顺行为。现在的父母很多都会用微信了,而且,就算父母一开始不会用微信,借这个机会教教他们,既增进了和父母的感情,又让父母跟上了时代的脚步,岂不是一举两得?
20.【课文片段在线】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写法分析】选段运用具体的事例来表现母亲勤劳的品质,流露出作者对母亲的赞美和崇敬之情。写人叙事的文章,在刻画人物时,可借助于具体可感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揭示其内心世界。这样就能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鲜明。
【例文】表弟不仅饭量大,对家乡的一些特色食品,更是百吃不厌。每年春节前,姥姥都要做一大盆糯米子糕。子糕蒸熟后,姥姥总要先切一大盘,让表弟饱餐一顿。切好的子糕一上桌,表弟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很快,一大盘子糕就被他风卷残云般一扫而光。要知道,这子糕,大人一次也不过吃四五块。吃饱了,表弟打着嗝,摸着圆滚滚的肚子,慢条斯理地说:“嗯,太香了,太好吃了!”每年姥姥做的子糕,至少有一大半都进了他的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