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间隔排列苏教版(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间隔排列苏教版(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17 12:11:06

文档简介

《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间隔排列(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其中蕴含的简单数学规律。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比较、归纳是寻找和发现规律的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从数学角度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间隔排列的规律,为进一步学习周期规律作好准备。
教学难点:
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具和学具准备:课件、正方形、圆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出规律。
师:在森林里有一群小兔子它们要在天黑之前回到兔子乐园。
课件出示小白兔、小灰兔、小白兔、小灰兔、小白兔、小灰兔……
问: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一下,它们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小白兔、小灰兔、小白兔、小灰兔、小白兔、小灰兔……)那接下来出现的是谁?(小白兔、小灰兔)
课件展出乌龟、熊猫、乌龟、熊猫、乌龟、熊猫,苹果、梨子、苹果、梨子、苹果、梨子、苹果。
指出:当两种物体交替出现,也就是一个隔一个出现,在数学上称作一一间隔,这样的排列叫做一一间隔排列。
(板书课题)
师:小兔子排好队回到了兔子乐园,大家想去看看兔子乐园吗?(想)
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观察。
图片展示兔子乐园。
问:图中小兔与蘑菇,夹子与手帕,木桩与篱笆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2.探究。
师:仔细观察表格中每组两种物体的个数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预设:①小兔和蘑菇。
生:小兔个数比蘑菇块数多
1,蘑菇块数比小兔个数少
1。
师:8只小兔中间有几个蘑菇?9只小兔呢?10只小兔呢?
②夹子和手帕

生:夹子个数比手帕块数多
1。
师:反过来?
生:手帕块数比夹子个数少
1。
师:为什么夹子个数会比手帕块数多1,手帕块数比夹子个数少
1?
③木桩和篱笆。
生:树桩个数比篱笆个数多
1,篱笆个数比树桩个数少
1。
师说明:
我们把处于一一间隔排列成一行两头的物体叫两端物体。
追问1:每组中的两端物体相同吗?
追问2:反过来,手帕、蘑菇、篱笆处于中间,就叫中间物体。
3.小结。
两端物体有:兔子、木桩、夹子。
中间物体有:蘑菇、篱笆、手帕。
兔子8只、木桩13根、夹子10个。
蘑菇7个、篱笆12块、手帕9块。
三、回答问题:
1.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
请生回答。
20+1=21(个)
2.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20-1=19(个)
四、再探究。
1.问:是不是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时,两端物体相同的话,物体数量就一定相差1呢?(是)
2.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规律。
师:拿出你们手中的圆片和正方形,同桌合作,给圆片和正方形排排队,要求:圆片和正方形时一一间隔排列,6个圆片都要用上。
师巡视指导。
请学生上台展示。
○□○□○□○□○□○
□○□○□○□○□○□○□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师:在一一间隔排列里,两端物体相同,不管两端物体是圆片还是正方形,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之间都相差1。
板书:两端物体相同:两端物体的数量比中间物体的数量多1
师:6个圆片都用上,还有没有其他的摆发?
生练习,师巡视再展演。
□○□○□○□○□○□○
○□○□○□○□○□○□
师:在一一间隔排列里,两端物体不同,不管两端物体是圆片还是正方形,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之间都相等。
板书:两端物体不同:两端物体的数量
等于中间物体的数量
五、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游戏名称叫“男生女生来排队”。
A、老师要找三名男生、再请一名小同学根据指令排队,其余同学当小裁判,5秒内完成指令的话就给他们鼓掌。想上来玩游戏的小朋友赶紧报名哦!
B、指名学生上台后。
C、下指令。
第一个指令:两端相同,男生女生一一间隔排列。(自己找女生帮忙,人数不限)
女男女男女男女
男女男女男
第二个指令:两端不同,男生女生一一间隔排列。
女男女男女男
男女男女男女
2.还想继续玩游戏吗?老师这儿有五个男生,排成一排,现在最少来几个女生就可以和男生一一间隔排成一排?
谁来说一说,你想怎么排列?为什么只需要4个女生就够了?最多需要几个女生呢?怎么排?你能说一说吗?除了这两种方法,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你来说说来5个女生怎么排?
出示:女男女男女男女男??或者???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还可以怎么排?(出示另一种)这两种排列方法和前面的排列方法有什么不同吗?
3.回顾反思。
在什么情况下,女生的人数比男生少1?(两端都是男生)
在什么情况下,女生的人数比男生多1?(两端都是女生)
在什么情况下,女生的人数和男生同样多?(两端不同,一端是男生另一端是女生的时候)
六、总结。
师:这节课很快就结束了,回忆一下,你在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这些规律都经过我们的观察分析、实验验证过。可以说,有规律的现象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一定能发现更多规律,解决更多问题。
板书设计:
间隔排列
——
一一间隔排列
两端物体相同:
两端物体的数量比中间物体的数量多1
两端物体不同:
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第78~79页“间隔排列”
教学要求: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一一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规律(3分钟)
1、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怎么样?生:(…)
2、师:看看那个同学最先发现游戏规律?(老师两根手指之间夹一支彩色笔,请问一只手能夹几支彩色笔?)
生答:4只。
师:不错,又请问,这只手有几根手指头?(5根)
师:手指头多,还是彩色笔多?
生:手指头多。
师:谁能用谁比谁多多少或者谁比谁少多少来描述一下吗?
生:手指头比彩色笔多一,彩色笔比手指头少一。
师:真棒。
师:谁来说说手指和彩色笔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生:手指头和彩色笔一个隔一个的排列。
师:我们发现每两根手指头之间夹着一支彩色笔,彩色笔和手指头一个间隔一个的排着,你看,手指——彩色笔、手指——彩色笔…很有规律。
师:对,像这样手指和彩色笔(板书1
两种物体
一个隔一个的排列)
叫什么呢?
(幻灯1)叫一一间隔排列。(板书1
一一间隔排列)

观察比较,探究规律(4分钟)
师:同学们的聪明智慧吸引了我,我都忘记作自我介绍了,同学知道我的名字吗?
生:知道,李娜。
师:你从那发现的?
生:大屏幕上。
师:我叫李娜,你们可以叫我李老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幻灯2)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上的物体是怎么排列的?他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1、学生观察交流发现。
生:…
师:提示谁和谁一一间隔排列,排列时一个隔着一个。
师:小朋友们真细心,我们继续来观察一下每一组中排在两端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幻灯3)
师:请同学观察每组一一间隔排列物体两端,有什么发现?
生:…
师:我们发现每一组中排在两端的物体都相同。
(板书2:两端相同)
师:既然是排在两端的物体,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板书2两端物体),那么排在中间的物体就叫——(板书2中间物体)
三、动手操作,总结规律(26分钟)
1、圈一圈(6分钟)
师:下面我们来挑战一下谁的动手能力最强?并且善于发现。
(幻灯4)
请同学拿出课桌上的作业纸,按课件演示的方法把一个夹子和一块手帕看成一组,并用一个圆圈圈起来,像屏幕上这样一直圈下去,你会发现什么呢?看谁圈得又快又好,开始。
师:圈好了吗?来看看你们圈的和老师圈的一样吗?(点击)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发现还剩一个夹子
生2:发现夹子逼手帕多一
生3:发现两端都是夹子
师:也就是说(点击)两端都是夹子时,两端夹子的数量比中间手帕的数量(多1)齐读一遍,预备读。
引导:两端都是夹子(两端相同),两端夹子(两端物体)比中间手帕(中间物体)多1.
(幻灯5)按刚才的方法继续把一个兔子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并用圆圈全部圈出来,你会发现什么?
生1:发现还剩一只兔子
生2:发现兔子比蘑菇多1
师:也可以说成蘑菇比兔子少1
生3:还发现两端都是兔子
师:所以我们说,两端都是兔子是,中间蘑菇的数量比两端兔子的数量(少1)
引导:两端都是兔子(两端相同),中间蘑菇(中间物体)比两端兔子(两端物体)少1.
(幻灯6)总结一下,就是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且两端相同时,(点击)——两端物体的数量比中间物体的数量多1
或者说中间物体的数量比两端物体的数量少1
也就是说它们的数量相差几?(相差1)
(板书3:数量相差1)
2、摆一摆(15分钟)
(幻灯7)现在我们来动动手,动动脑,边做边思考,怎么样?
师:有10个正方形,如果把正方形和圆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圆最少需要几个?最多需要几个?请你动手摆一摆。
要求:两人为一组,从信封里拿出10个正方形像老师这样摆好,再按要求合作操作摆圆。开始。
(1)
师巡视并小声指导,点拨。
师:做完的同学举手,我们请一名同学代表你们小组把你们摆的图片上台来贴出来,(你说,老师帮你贴)
贴之前同学们快速的默数一下老师摆的正方形是10个吗?
师:请同学们观察他们组摆的图片有什么特点?
生:(两端相同)
师:谁是两端物体?谁是中间物体?(点名说)
师:两端的正方形与中间的圆之间有什么关系?(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
生:两端的正方形比中间的圆(多1个),圆有(9个)。
(2)
师:还有同学有不同的摆法吗?请这组的这名同学上台展示你们小组的摆法。同学们先默数老师摆出的是10个正方形吗?
师:请同学们观察他们组摆的图片有什么特点?
生:(两端相同)
师:谁是两端物体?谁是中间物体?
师:两端的圆与中间的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有发现了什么?
生:
两端都是圆时,圆的个数比正方形多一个,即圆有11个。
(3)
师:还有同学又不同的摆法吗?请同学上台摆,先数正方形,再摆。你发现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
生:两端不同
师:数一数它们的个数,一正一圆,两正两圆…十正十圆。
师:十正十圆说明它们怎么样?
生:数量相同。
师:也就是说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且两端不同时,数量相同。
(板书4:两端不同,数量相同)
3、小实验(5分钟)
师:我们来做个小实验,谁愿意来当老师的小助手?(点两名同学上台)
师:仔细观察老师的乒乓球有几种颜色,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师:数一下黄球有几个?
师:你们知道了黄球的个数,能不能不数白球猜猜白球有几个?
师:生活中的设计师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把它们做成项链等饰品,把两端合拢封闭起来,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观察回答:不是一一间隔排列了
两个黄球挨在一起了
师:那要怎么办呢?
生1:在两个黄球之间再加一个白球。
生:取走一个黄球。
师:现在还是一一间隔排列吗?
生:是。
师:打开来数黄白球的个数(一黄一白…)
师:你发现了什么?(合拢)
生:(围成一圈,数量相同)
师:那么围成其他图形它们的数量相同吗?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生:相同。
师:不管怎样变,只要在封闭的图形里一一间隔排列,两种物体的数量就都相同。
(板书5:围成封闭图形
数量相同)
四、回顾课堂,归纳总结(3分钟)
师:同学们个个都是小小探索家,居然发现了那么多的规律,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吗?(幻灯8)
师:什么叫做间隔排列?
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有几种情况?
他们之间的数量分别有什么变化?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只要能说就行)
五、习题巩固,拓展延伸(3分钟)
1、师:同学们学到那么多有趣的规律,你能用它们来帮老师解决下面的难题吗?
(幻灯9)
(幻灯10)
(幻灯11)
2、拓展延伸:去生活中发现间隔排列的事物。(1分钟)
板书设计
间隔排列
两端相同————数量相差1
两种物体
两端不同
(一个隔一个的排列)
数量相同
两端物体
中间物体
围成封闭图形题名称:
间隔排列(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其中蕴含的简单数学规律。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比较、归纳是寻找和发现规律的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从数学角度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间隔排列的规律,为进一步学习周期规律作好准备。
教学难点:
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具和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想5根绳子能打几个结(课前游戏,引出规律
)
2:观察几幅有规的律图。
指出:当两种物体交替出现,也就是一个隔一个出现,在数学上称作一一间隔,这样的排列叫做一一间隔排列。
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图中夹子与手帕,小兔与蘑菇,木桩与篱笆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2.探究
师:这些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之间有没有像手指和吸管一样的规律存在呢?
师:仔细观察表格中每组两种物体的个数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预设:①夹子和手帕
生:夹子个数比手帕块数多
1。
师:反过来?
生:手帕块数比夹子个数少
1。
师:为什么夹子个数会比手帕块数多1,手帕块数比夹子个数少
1?
②小兔和蘑菇
生:小兔个数比蘑菇块数多
1,蘑菇块数比小兔个数个数少
1。
师:8只小兔中间有几个蘑菇?9只小兔呢?10只小兔呢?
师:为什么说得这么快?
生:根据规律说就快了。
③木桩和篱笆
生:树桩个数比篱笆个数多
1,篱笆个数比树桩个数少
1。
3.猜想
提问:从位置上看,夹子、小兔、木桩在每组的排列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说明:我们把处于一一间隔排列成一行两头的物体叫两端物体。(课件出示)
追问1:每组中的两端物体相同吗?
追问2:反过来,手帕、蘑菇、篱笆处于中间,就叫?
中间物体。
三、圈一圈,明确规律
1.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我们来圈一圈,看谁说得最清楚。
指明:把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一组一组地圈一圈,最后多余的是那种物体,该物体的个数就比另一种物体多1。
2.回答问题:
(1)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2)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
四、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规律。
1.如果把口与Ο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口有10个,Ο最少有几个?最多呢?
四:
活动要求
同桌两人合作,坐在左边的同学负责画长方形,右边的同学负责画圆形。要求长方形和圆一一间隔排列。
画一画:同桌轮流当组长,轮到谁当组长,就由谁决定开头画什么图形,结尾画什么图形。两人比一比看谁当组长时创造的间隔排列方法多,画得又整洁。
数一数:分别数一数每一种排列方法中长方形与圆的个数
填入表格中。
议一议:每种排列中长方形的个数与圆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你们有什么发现?
五、总结。
师:这节课很快就结束了,回忆一下,你在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这些规律都经过我们的观察分析、实验验证过。可以说,有规律的现象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一定能发现更多规律,解决更多问题。
板书设计:
间隔排列(探索规律)
当两种物体交替出现,也就是一个隔一个出现,在数学上称作一一间隔,这样的排列叫做一一间隔排列。间隔排列(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间隔排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排列现象,经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初步体会其中蕴含的简单教学规律。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比较、归纳是寻找和发现规律的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教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关系中蕴含的规律。
教学难点:
发现和概括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每人5个小方块和若干圆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做小游戏。
情境导入。
师:在神秘的大森林里,有一处美丽的兔子乐园,那里小兔子们晒完了手帕,正在一排篱笆前快乐地跳舞。小兔子也喜欢做游戏,很希望小朋友们去做客,你们看,它们都打出了欢迎标语,让我们一起进入兔子乐园,去发现其中的数学奥秘吧。
观察探究,发现规律
1.认识一
一间隔排列现象
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你们在图上看到了几排物体,分别是什么?
生答。
提问:小兔和蘑菇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木桩与篱笆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呢?夹子与手帕呢?
分别指名回答。
师: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图里每排的两种物体在排列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点吗?
指名说一说,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像图中每排两种物体的排列方式就是一
一间隔排列。(出示课题)
提问:如果一个小兔后面是两个蘑菇,或者两只小兔中间隔着一个蘑菇,能说是一
一间隔排列吗?
学生讨论回答后,强调一
一间隔排列必须是一个物体隔着一个物体进行排列的。
(设计说明:通过观察认识一
一间隔排列的现象,以及举一反三的问题和回答,加深对这一现象的准确认识)。
2、发现规律
(1)填表,找规律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讨论了每排物体的排列方式,那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谁多谁少?你能通过观察得到吗?
学生说一说。要验证大家的观察,该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仔细地数一数,将他们的数量分别填写在书78页的表格里。
学生填表,师巡视。
师:从表格中,你有什么发现?请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师:仔细观察表格中的三组数据,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每排两种物体在数量关系上有什么共同点吗?
指名回答。
小结: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
(设计说明:让学生在观察后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分析,在比较中学会总结和归纳。)
(2)质疑,理解规律
提问: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和它们的排列方式有没有关系呢?
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互相说一说,比一比,谁说得好。
小组讨论后,组织全班交流。
师:你能想办法找出这个相差的1吗?
引导:我们以木桩和篱笆为例,把一根木桩和一个篱笆看成一组,这样一组一组地圈一圈(课件演示),最后余下的是什么?
师:你能结合刚才圈一圈的过程,说一说为什么木桩和篱笆相差1吗?余下的木桩比谁多1?
再让学生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把一个夹子和一块手帕看成一组圈一圈,再说一说。
师:你能根据我们刚才圈一圈的结果,用一句话说一说你的发现吗?
引导学生明确: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一组一组地圈一圈,最后余下的是哪种物体,该物体的个数就比另一种物体多1。
(设计说明:通过圈一圈,让学生从更直观的层面上理解规律的本质。)
3、练习,加深体验。
(1)师:刚才我们找出了图中一
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都相差1这个规律,而且还用圈一圈的方法说明了为什么相差1,那你能根据刚才的发现,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指名读题,说结果,并说明是怎样想的。
师:如果这两题不是前面图上这样的排列方式,能不能说它们相差1?。
抢答游戏:
如果有50只兔子,那么有多少个蘑菇?如果有100块手帕,那么有多少个夹子?如果有99块篱笆,那么有多少根木桩?
(2)师:间隔排列的物体有时在排列方式也会有一些变化,在数量关系上也会有一些变化,现在来看一个问题。
出示:如果把□和○一个隔地排成一行,□有5个,○最少有几个?最多有几个?
让学生拿出事先发的□和○,按要求摆一摆,指一生上黑板摆一摆。
师:你是怎样摆的?○最少摆了多少个?你能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少吗?最多呢?
师:再想一想,这样一
一间隔排列,□和○之间还可能还会有什么关系?试着摆一摆,为什么它们会相等呢?如果圈一圈,有没有多余的?
师:□和○一
一间隔排列时在数量关系上可能会有几种情况?
学生回答后,再出示练习。
(设计说明:学是为了用,练习是对知识进行内化的重要方法,通过回答一组问题和操作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和体验。)
四.回顾总结,交流体会。
师: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上可能存在怎样的规律?
我们用什么方法得出一
一间隔排列的物体间的数量关系的?
你还有什么体会?
发现、欣赏。
师:间隔排列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你能说说你在哪里见过这种现象吗?
指名说一说后,出示一组有关间隔排列的图片让学生欣赏。《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以及其中的简单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一一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引出规律
游戏1:拍手互动
×
×┃××
×┃×
×┃××
×┃×
×┃××
×┃
×
×┃××
×┃×
×┃××
×┃×
×┃××
×‖
师生一起拍手,发现规律。
指出:当两种物体交替出现,也就是一个隔一个出现,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作一一间隔,这样的排列叫做(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带领学生理解一一间隔的概念:一一间隔排列是指两种物体一种隔着一种出现。
(二)初步找规律
课间出现一串蓝黄相间的珠子,要求学生确认是否为一一间隔排列。并提问学生起立回答:谁和谁一一间隔排列
接着让学生猜下一个出现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珠子,然后把珠子往外扯出一颗,再继续猜。然后让学生找出并说出珠子的规律。
继续展示男女图片、水果图片,让学生猜测下一个出现的是什么物体。(并解释什么是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
师:像这样两种物体一种隔一种出现,我们把它叫做?(指向屏幕,学生回答)
生:一一间隔排列。
师:同学们,这样的排列看起来非常有秩序,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对不对?接下来让我们带着礼物一起到兔子庄园看看!
(三)观看图画,自主探究
课件展示课本上的图片,让学生在图中寻找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
师:我们看到兔子在列队欢迎我们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庄园看看。
师:仔细观察表格中每组两种物体的个数,把你的发现填在表格下面的横线上,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其中的规律所在。
1
夹子和手帕
由学生数出夹子手帕的数量,并发现其特点(夹子个数比手帕块数多
1)
师:为什么夹子个数会比手帕块数多1?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接着分享讨论的观点。
②小兔和蘑菇
生:小兔个数比蘑菇块数多
1,蘑菇块数比小兔个数个数少
1。
师:8只小兔中间有几个蘑菇?9只小兔呢?10只小兔呢?
师:为什么说得这么快?
生:根据规律说就快了。
③木桩和篱笆
生:树桩个数也比篱笆个数多
1。
抛出问题: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学生组内讨论)
(四)动手操作,寻找规律
师:老师发现有些同学特别聪明,能把两样物体作为一组圈起来进行规律的探索。那么我们全班同学也一起来学习这种巧妙的方法好不好?
要求学生动笔在课本上把每组物体圈起来,看看剩余的物体是什么。
学生圈完之后找规律,并向全班分享。
(五)助学引导,总结规律
按一朵紫花隔着一朵白花的排列方式在黑板上张贴花朵(末尾是紫花),指引学生回答这种排列叫做?
生:一一间隔排列。
示意学生寻找两头物体的规律。
发现规律:紫花比白花多一朵,两边的物体相同,都是紫花。
老师在紫花后面再添加一朵白花,示意学生继续发现规律。
指名学生站起来分享规律:紫花和白花一样多,两边物体不相同。
教师利用紫花白花排列图对“中间物体”和“两端物体”的含义进行讲解。接着全体进行规律总结:
1.
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端物体数量比中间物体多1。
2.
两端物体不同时,两端物体数量和中间物体相同。.
板书:
两端相同
两端物体多1
两端不同
两种物体相等
根据规律,延续练习:
1
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相邻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2
把20块手帕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
3
如果把

一个隔一个排列,
有4个,怎样排列

数量一样?怎样排列

多1?
(六)联系实际,巩固规律
1.寻找周围环境中的一一间隔排列物体。
2.展示PPT图片,学生欣赏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
3.同桌间合作创作间隔排列作品。(创作完成后进行展示汇报)
(七
)互动探究,拓展规律
1互动扮演小动物:
道具:兔子头套、熊猫头套、猴子头套。
师:接着老师想让同学们来扮演一下小动物们,谁愿意?
选出三男三女,男生佩戴猴子头套,女生佩戴兔子头套。
条件一:要求台上三男三女自行排列成一一间隔排列(底下学生也思考如何排列成一一间隔排列)。
再选一个男生,给他佩戴熊猫头套,将其安排排列进队伍里。提问底下学生是否为一一间隔排列。
条件二:要求全班同学一起帮助这个男生进入到动物的队伍中(学生要求给他替换成猴子头套。)
再选一个女生,佩戴兔子头套。由其自行找位置排列成一一间隔排列。
条件三:要求排列成男生左右两边是女生,女生左右也是男生。
若台下学生思考不出,则进行提示。让所有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请台下同学找出规律。接着展开成一行确认规律。
提问:这样围成一个圈是不是一一间隔排列呢?(学生回答七嘴八舌)
师:围成一个圈我们也叫作一一间隔排列,但是它是封闭图形的一一间隔排列。这个内容是我们课本内容上的一个拓展,我们将留到下节课进行探讨。
(八)巩固练习
填一填: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
(九)总结评价,延伸规律
师:这节课很快就结束了,回忆一下,你在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师:能具体说一说吗?
师:这些规律都经过我们的观察分析、实验验证过。可以说,有规律的现象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一定能发现更多规律,解决更多问题。
板书设计:
间隔排列
两端相同
两端物体多1
两端不同
两种物体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