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应用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八:语言表达准确、简明、生动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应用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八:语言表达准确、简明、生动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18 10:3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应用一轮复习
专题八:语言表达准确、简明、生动
【知识详解】
一、怎样才能使语言准确?
1、符合特定的情境。
如: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其中“扶”“失”字用得相当准确。“扶”字把“轻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柔美之感。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用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2、符合事理及对象。即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尊称呼。
如: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台湾省某中学生旅行团所作的解说词,表述有不妥之处。请推敲一下,提出3点修改意见。
①先生们,女士们:欢迎大家第一次来中山陵游览!②今天我为大家导游,感到很荣幸。③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长眠之处,④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心中的圣地。⑤苍松翠柏环抱着它,⑥霞光丽日辉映着它,⑦青山绿水依傍着它。⑧去年连战先生曾来这里拜谒,⑨表达了对中山先生的缅怀敬仰之情。⑩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台阶,故地重游,⑾瞻仰中山先生的陵寝,⑿重温先生的教诲吧!
此题语段①处“先生们,女士们” 的称呼不合常情、不合常理,称呼与对象身份不合。对象是中学生,应改为“朋友们”或“同学们”。⑤⑥⑦三处语序不当,“苍松翠柏”“青山绿水”两句应放在一起才更符合观察顺序。故⑦处与⑥处对调,或⑥处与⑤处对调。⑩处“故地重游”与第一句“第一次”矛盾,用词不准确,不符合事理,应删去“故地重游”,或将其改换为合适的词语。
3、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书面语庄重典雅,口语则通俗易懂。它们并无优劣之分,只是使用的场合不同而已。口语书面语的转化,复述或转述的重点的转化,还要注意转述时间、地点、对象等具体情况。如:(2004高考江苏高考卷)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4分)
材料:①徐凡,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②系我国红学界后起之秀, ③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 ④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红楼梦>导读》(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要求:①内容适当。②表达得体。③符合口语特点。④将转述的话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学校邀请徐凡与学生座谈时,你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说:
此题要求将书面语改成口语。按照题中“用口语方式转述”的要求,转述的语言应符合口语的特征。因此,转述时要注意:①“徐凡”后应加称呼,不能介绍性别;②“系”、“后起之秀”可以转换为“是”、“研究专家”等;③“作者身世”应转换为“曹雪芹的身世”或“《红楼梦》作者身世”,“尤以……见长”用“尤其在……方面有专长”一类句子来转换;④括号中的内容必须转换到句中表述。我们细读材料不难发现,作为介绍性的语言“徐凡”后面应加称呼,而性别是不必介绍的,“系”、“后起之秀”、“尤以……见长”这些书面语必须转换成口语,“作者”应明确。
4、准确表达范围、程度及心理。
例(1)有一个贝壳迷花了近十年的心血,收集到几千种远东出产的贝壳。
分析:“收集”用得不准。句中有“花了几十年的心血”,找寻的程度应该很高,所以,用“搜集”才准确。例(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分析:“更”字用得准确,写出了诗人越走近家乡,越是担心家里的变故超乎想象的惶恐心理。能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
 此外,还要注意用词的规范、语序的顺畅、句子的完整等语法规范。
二、怎样才能使语言鲜明?
  1、精确选用词语。
在选用词语方面,尤其是对动词、形容词、副词的选用。不要使用诸如“可能”、“大概”、“也许”、“左右”等不确定的词来表明态度与观点。多使用“坚决反对”、“完全错误”、“决不能这样”等的词语来表明自己所持的鲜明的态度。
感彩词语的选用。在表达时,自己不同的态度与感情,可以通过选择词义的褒贬来实现。感彩鲜明的褒贬义词语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那些感彩不鲜明的中性词,只要结合好语境,同样也可以具有强烈的效果,增加语言表达的鲜明特点。表达时如果能做到色彩鲜明,则可以突出所要表达的事物特征。因为颜色可以给人以最快的刺激,也是最富有感情的外在形象。如《忆江南》(唐·白居易)中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仅用两句就说明了朝霞出现在东方时,江边的花儿比火焰还红,春天到来后,江水就像草那样碧绿。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色彩鲜明的江南风景画面。
2、恰当选用句式。
在语言表达中,注意句式的变换,一定的句式表露一定的感情,句式变了,句意也会产生新的变化。如用肯定的语气来表明观点,还可以选用双重否定,反问句式来加强语气,使自己观点的表明更加鲜明而强烈。注意整句与散句的使用。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而鲜明的印象。另外,如能恰当地使用反问、排比、对偶,也能增强语言的鲜明感。
三、怎样才能使语言生动?
1、恰当选用词语。
(1)使用表现力强的词语。使用的词语具有生动传神的表现力,把词语用活。宋祈的《玉楼春》词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中运用了通感手法,一个“闹”字使视觉和听觉得到沟通,生动逼真地写出了枝头繁花竞放,蜂蝶纷飞,春意盎然,活灵活现的景象。
(2)使用色彩浓重的词语。这里主要指词语的感彩和词语的语体色彩。例如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中,屈原的女侍婵娟有一段痛斥宋玉投靠南后,背叛老师的话。台词本来是:“宋玉,我特别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演出后有人建议郭老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成“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郭老拍手叫好。好在哪里?原稿是不带感情的判断句,“是”改成了“这”与“你”“没骨气的文人”组句后便带上婵娟强烈的感彩,骂得痛快淋漓,感情的抒发却较原来强烈得多了。
2、恰当选用句式。
语言表达中,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就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在句式的选择中,应注意特殊句式、常用句式、长句短句、排句偶句、陈述句与疑问句的穿插交错,注意语句的整散、错综变化、语气、倒装等方面。
如: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
第三分句本可写成“写文章做演说也要看读者看听众”,但作者却换用反问句式,形成整散结合,同中见异的修辞效果,使语言显得活泼多姿。
再如中央电视台“2004年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给女排的颁奖词:是她们,让最后的希望攀缘着意志的臂膀上升,直到最后一记重扣敲响欢庆的锣鼓。金牌唤回曾经的光荣,胜利开启崭新的梦想!
这是一个倒装句,通过倒装,既强调了女排姑娘们,又使句式生动而不呆板。
3、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语言表达生动就应该选择那些具体的、形象的、新鲜的、内涵丰富的和能够调动人的感官体验的词语。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生动、准确、鲜明,增强语势。如比喻是为更形象生动;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使描绘对象色彩鲜明、生动形象,表意丰富;排比可加强语势,充实内容,加重感情;反问为了强调;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以加强语气,烘托气氛,增强联想,增强表达效果;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
一张枯叶飘落在苏比的膝头,这是杰克·弗洛斯特的名片。杰克对麦迪生广场的老住户很客气,每年光临之前,总要先打个招呼。 (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
语段中把“枯叶”比作“名片”,生动新颖,把冬天拟人化,使它具有人情味,富有幽默感,正好体现出苏比早就想好了自己的冬季寓所而并不畏惧冬天的心情。
【对点专项训练】
1.根据下面的材料,可以推出的一项是( )
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大问题。科学家和环保组织不断发出警告:如果我们不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那么人类总有一天会毁灭地球,无法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
A.只要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就能阻止气候变暖,人类就能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
B.如果人类不能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必定是因为没有立刻开始保护环境。
C.要想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自身,就必须阻止气候变暖。
D.如果人类想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
【答案】D
【解析】
在解答此题时,考生根据选项可以确定材料关键语句为冒号后面的句子,关联词是“如果……,那么……”,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条件是“我们不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结果是“人类总有一天会毁灭地球,无法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然后,辨析选项。A项和C项都割裂了条件和结果,可以排除。B项,“必定”表示必然判断或推理,根据材料,“没有立刻开始保护环境”只是“人类不能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下去”的充分条件,不是绝对唯一的条件,故排除。D项,这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由题干可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不立即行动起来保护地球就不能继续生存下去。根据推理规则(否定后件必否定前件)可知,要继续生存下去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保护地球正确。故选D。
2.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找出另外两处并修改。
读罢“香菱学诗”的故事,我不禁惊叹于黛玉的深厚学识和教育艺术。她高屋建瓴,先向香菱道明学诗的规律要领,继而提出具体的指导方法。对待香菱,黛玉主动、率真,乐为人师。同时,我也感动于香菱的虚心好学、刻苦勤勉她认真听取黛玉指导并及时消化,为作得一首好诗,废寝忘食,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因为沦落异乡、身份低微,所以香菱立志学诗,并写出了好诗,这种精神令我感佩。作品的这部分内容对提高我们的读诗写诗能力也有极大帮助,我建议大家好好阅读!只要阅读,我们就能领悟到读诗与写诗的精髓,而领悟到其精髓,我们就能写出好诗。
①并非沦落异乡、身份低微,就一定会立志学诗,写出好诗。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并非通过阅读,就能领悟到读诗与写诗的精髓。 ③并非领悟到精髓,就能写出好诗。
【解析】
本题的推断问题在最后三句,其中“因为沦落异乡、身份低微,所以香菱立志学诗,并写出了好诗,这种精神令我感佩”是例句。“只要阅读,我们就能领悟到读诗与写诗的精髓,而领悟到其精髓,我们就能写出好诗”存在两处逻辑错误,第一处是“只要阅读,我们就能领悟到读诗与写诗的精髓”,第二处是“领悟到其精髓,我们就能写出好诗”,这两句表述过于绝对,将必要条件说成充分条件。根据例句应改为:并非通过阅读,就能领悟到读诗与写诗的精髓;并非领悟到精髓,就能写出好诗。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天山峰峦的高处,常常出现有巨大的天然湖,就像美女晨妆时开启的明净的镜面。湖面平静,水清见底,(1) ,把湖山天影融为晶莹的一体。在这幽静的湖中,惟一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人家说山色多变,(2) ,如果你站立高处了望湖面,眼前是一片爽心悦目的碧水茫茫,如果你再留意一看,接近你的视线的是鳞光闪闪,像干万条银鱼在游动,而远处平展如镜,绝少纤尘的侵扰。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及远,是银白、是淡蓝、是深青、是墨绿,界线非常分明。传说中有这么一个湖是古代一个不幸的哈萨克少女滴下的眼泪,湖色的多变正是象征着那个古代少女的万种哀愁。就在这个湖边,传说中的少女的后代子孙们现在已在放牧着羊群。湖水滋润着湖边的青草,青草喂胖了羊群,羊奶哺育着少女的后代子孙。山高爽朗,湖边清净,日里披满阳光,夜里缀满星辰,牧民们的蒙古包随着羊群环湖周游,他们的羊群一年年繁殖。他们恋爱、生育,他们弹琴歌唱自己幸福的生活。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顶针 比喻 夸张 B.比喻 借代 排比
C.比喻 顶针 对偶 D.对偶 借代 夸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这幽静的湖中有一群天鹅,它们让湖更显得明净和幽静。”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1.C
2.(1)原文将湖面的静和天鹅的动形成对比,以动衬静,动静结合。(2)原文“洁白增添明净,叫声增添幽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写天鹅的美,细致具体。(3)句式整齐,具有韵律美。
3.(1)事实上湖色也是多变的(2)白云和雪峰倒映水中
【解析】
1.从“在天山峰峦的高处,常常出现有巨大的天然湖,就像美女晨妆时开启的明净的镜面”等可判断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湖水滋润着湖边的青草,青草喂胖了羊群,羊奶哺育着少女的后代子孙” 采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日里披满阳光,夜里缀满星辰”“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故选C。
2. “幽静的湖”和“活动的”“天鹅”,在描写时既写动态的“天鹅”,又有静态的“湖”的描写,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使文章活泼生动,给静态的“湖”以生命和活力,活灵活现,直观形象地给读者以栩栩如生的印象;“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以“天鹅的叫声”来衬托“湖面”的安静,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洁白”“明净”从视觉描写的角度,描绘出天鹅和湖的颜色,给读者以直观的感受和想象的空间; “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使“天鹅”和“湖”互相补充和映衬,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3.根据“就像美女晨妆时开启的明净的镜面”“把湖山天影融为晶莹的一体”,可以推断出“白云和雪峰倒映水中”;根据“人家说山色多变”“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及远,是银白、是淡蓝、是深青、是墨绿,界线非常分明”,可以推断出“事实上湖色也是多变的”。
4.综合分析一以下材料,推出的结论最恰当的一项是
许多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试图推行本土化的传播策略和营销方案,都期望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就是一种体现。这本是值得肯定的,但这种运用要与人们的文化习惯和感情倾向一致,如果仅仅在技术上简单的模仿和运用,缺乏文化上真正的尊重和理解,再美的“元素”也只会开出“恶之花”。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不同国家的消费者会有不同的审美取向
B.在广告中使用“中国元素”要适可而止
C.在广告中彰显文化特色是重要的营销策略
D.理解文化内涵是“中国元素”成功运用的前提
【答案】D
【解析】
通读文段,文段先讲述了许多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期望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然后指出这一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与人们的文化习惯和感情倾向一致,如果仅仅在技术上简单的模仿和运用,缺乏文化上真正的尊重和理解,再美的‘元素’也只会开出‘恶之花’”。这段话的关键在后半部,意思说如果要成功运用“中国元素”推广自己的商品,就必须理解中国文化内涵。选项中,A项,和文段内容无关,排除。B项,错在“适可而止”,文段没有讲“在广告中使用‘中国元素’要适可而止”,而是说广告中要想成功运用“中国元素”,要先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C项,强调的重点只是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内容相反。故选D。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据说,喜好长生不老术的汉武帝在东海求得一杯喝了能让人不死的酒,大臣东方朔为了让汉武帝明白世界上并没有让人不死的酒,就把这杯酒偷偷喝掉了。汉武帝知道后大怒,要杀死东方朔。
假如你是东方朔,你该说一段怎样的话来证明自己喝下的这杯酒根本不能让人不死。要求:①所写语言要有明确、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②字数在30-60之间。
【答案】陛下(大王、圣上、万岁……):①如果这杯酒真能让人不死,您就杀不死我;②如果您能杀死我,就证明这杯酒不能让人不死。
【解析】
这段话主要表述的是东方朔偷喝汉武帝让人不死的酒,汉武帝要杀死他,要求考生写一段逻辑推理的话证明汉武帝不能杀死或杀不死自己的话。东方朔要说的话必须紧扣“让人不死”和“杀死”两个方面进行推理论证,可以采用假设的方式,即从酒能让人不死、自己喝了酒还能被汉武帝杀死两个方面判断即可。比如从东方朔还能被汉武帝杀死的角度分析,就证明这酒是假的,不能让人长生不老,那么喝了这样普通的酒,就罪不至死的。
6.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答案】②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 ③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解析】
题目中所给①句是针对“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而言,另外两处有问题的语句分别是“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然后仿照照第①句“……不一定……”的句式组织语言仿写,即可得出“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和“限制燃放也不一定能避免环境污染”或者“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7.(2018山东省实验中学二诊,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每年进入6月,都会看到很多高考生“撕书”宣泄的新闻。尽管很多学校都会在高考前专门下发禁令,严禁“撕书”,但禁绝并无可能。这是因为,在高中生普遍缺乏压力疏导途径的背景下,仅仅从行为上限制即将离校的学生“撕书”,并非治本之策。笔者认为只要创新毕业仪式,就能让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只要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了,毕业情感就能得到全部释放;毕业情感释放了,学生们就不会在“撕书”中感受毕业的滋味了。
①创新毕业仪式不一定能让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
②  。?
③  。?
答案 ②毕业需求得到满足不一定能让学生的毕业情感得到全部释放 ③毕业情感释放了,学生们不一定不会在“撕书”中感受毕业的滋味了
8.(2018广东“百校联盟”二联,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不同的方言对应的是多元化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最典型的是一些地方曲艺,如花鼓戏、相声等,往往依托于方言的背景,方能展现其特色与魅力。那么①        ,其对应的文化表现形式也将随之凋零。所以,仅从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层面出发,我们也需要保护方言。不过,在主张“共同语言”的现代社会,②          ,仍然存在不同意见的交锋。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如语言学家周有光曾指出的“大都会必然是用全国的各种语言甚至是世界的各种语言”。言下之意,③        。但保护难度大,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任由方言消逝,如何保护才是关键。?
答案 ①一旦方言衰败 ②是否有必要保护方言 ③保护方言其实是很难的
9.(2019辽宁鞍山质检,21)阅读下面两段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2018年9月,贵州德江的老张脑溢血突发住院,治疗期间,四名子女轮流照顾。出院后,老张生活不能自理,在社区工作人员的调解和见证下,四名子女达成协议,协议写明老张随小女儿生活,费用等由老张名下资金支付,不足部分由小女儿一人承担,如老张去世后有剩余财产由小女儿一人继承等内容。11月22日,老张病情恶化去世,小女儿依照协议继承遗产。2018年12月中旬,老张的其他三名子女提出诉讼称已尽赡养义务,主张调解协议无效,请求法院依法平均分割遗产。
子女赡养老人既是美德,也是我国《继承法》明文规定的应尽义务。此案涉及伦理亲情,即便协议表述真实,但因为放弃继承遗产而不赡养或以继承遗产为目的而赡养,有违公序良俗,不应倡导和支持。《继承法》规定,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法院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释法明理,从亲情、道德角度加以引导,让双方珍惜亲情,互作让步,最终达成和解。
根据你的理解,推断双方和解所达成的大致结果,并简要陈述推断理由,然后用一个对偶句对此事做出简要评价。
(1)和解结果:                        (不超过25个字)?
(2)推断理由:                        (不超过50个字)?
(3)简要评价:                        (不超过20个字)?
答案 (1)小女儿适当多分财产,其他三名子女适当少分财产。 (2)不赡养不继承,赡养即继承的协议均不获法律和道德的支持,而且另三名子女也履行了一定的赡养义务。
(3)(示例1)唯有手足情谊浓胜血,方可金钱利益淡如烟。(示例2)孝老爱亲循天理,推功让利顺人情。
10.(2018广东五校联考,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逆境往往造就人才。一是因为人的钢铁意志都是在逆境中锻造出来的,例如霍金,罹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之后才成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二是因为逆境往往催生拼搏动力,比如,穷人家的孩子,饱尝饥寒之苦,若能得到读书的机会,极有可能悬梁刺股,搏出一片新天地来,正所谓“寒门方出贵子”。
①人的钢铁意志不见得都是在逆境中锻造出来的。
②  。?
③  。?
答案 ②霍金成为天体物理学家不见得非要经历疾病 ③“贵子”不见得只能出自“寒门”
11.(2018河南南阳期末,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近年来,老年人投资被骗的案例时有发生。所以,对老年人要进行金融、法律、投资知识的宣传普及,①                。要告诉老年人,高利润、低风险的投资是不存在的,②                  ,尤其是签订相关书面协议时,③                ,必要时可委托律师对投资做出风险提示,以免上当受骗。?
答案 ①帮助老年人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②投资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③务必要认真阅读各项条款
12.(2019宁大附中一模,20)下面是五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每则有一处表达不当。请根据文体特点,分别找出其不当之处并做修改。(5分)
(1)校团委决定5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校团委通知)
(2)我社向广大师生征稿,稿件要求内容积极向上,文体形式不限,提倡抒写个性。有疑问请质询我社。(文学社征稿启事)
(3)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5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
(4)有位同学于11月7日上午拾得皮包一个,内有人民币500元、公交卡、手机、钥匙等,请失主到政教处找李主任认领。(招领启事)
(5)本人爱好文学,曾获新概念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并有多篇作品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希望能得到贵校文学院的垂怜。(自荐信)
答案 (1)“莅临现场”改为“踊跃参加”;(2)“质询”改为“咨询”;(3)“全部”改为“全都”;(4)“500元”改为“若干”;(5)“垂怜”改为“垂青”。
13.(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小明是我的高足,已跟随我学习多年,此次在大赛中斩获头奖,确实是他不懈努力的结果。
B.这次他不揣冒昧地毛遂自荐,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因为机会往往属于那些善于把握的人。
C.看完电影《无问西东》,他提笔写了篇影评发给编剧,并附短信说:“拙作一篇,敬请斧正。”
D.你若想得到我们三个的抬爱,就得拿出实际行动来,不要只在口头上说对我们如何如何好。
答案 C 

_21?????????è?????(www.21cnjy.com)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