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曲选读》第13课《望海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词的内容,体会柳永词的风格;
2、理解词创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掌握鉴赏诗歌的方式方法;
2、掌握知人论世的语文学习鉴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杭州之美,领略诗词之美。
2、体味大自然之美。
学情分析
高一下学期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柳永词。对鉴赏诗词的掌握有了初步的了解。有了一定鉴赏诗词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掌握鉴赏诗歌的方式方法
2、领略诗词之美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望海潮
???
播放视频(杭州宣传片)
???
刚刚课前我们看到的是哪个城市的宣传片?(杭州)
???
同样是与杭州的美有关,公元1158年的一天,当金代第四位皇帝完颜亮,读完一首赞美杭州的词作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一统天下的愿望更加迫切。隔年,便以60万大军南下功宋。熟悉汉文化的完颜亮读到的这首词,是那之前100多年的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写下的《望海潮》,这种说法虽然并不大可信,但是《望海潮》中,杭州的吸引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钱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城市,风景秀丽,经济繁荣,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
,柳永就是其中一位。
【讲授】作者介绍
柳永,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因为仕途坎坷,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歌女捐钱安葬。作为婉约派创始人,其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
【活动】诵读
看视频,听朗诵
找同学配乐朗读(两名)
齐读,感知意境
【活动】品读(讨论)
体会《望海潮》中所描绘的杭州之美,统一
一下观点,你们认为完颜亮最有可能读到那一句话而挥鞭南下攻打宋朝?
【讲授】分析
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开篇总写。词作开头即以这种鸟瞰的镜头,抓住了“形胜”和“繁华”两个特点,从地理和历史两个方面对杭州做出了高度的概括。“三吴”,吴兴、吴郡、会稽。杭州是一座历史古城,春秋时代就是吴越争霸之地,五代时,吴越国建都于此,发展为东南第一州。
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侧重繁华。湖堤柳色如烟,小河彩桥如画。写出了杭州城温柔安详,又兼繁华热闹的一面。尤其是街巷河桥中,隐藏的风流蕴藉之美,呼之欲出。
家家户户都垂挂着挡风的珠帘、绿色的帷幕,房屋错落密集,足有十万人家,百十万口。当时,最大的欧洲城市只有数万居民。杭州的繁华由此可见。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侧重“形胜”。视线从城内转到了郊野。钱塘江两岸,耸立着一排排高耸入云的大树,钱塘江波涛汹涌,浪花飞溅,江海浩淼,极目远眺,无边无际。
钱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而江身小,起潮时海水从宽达一百公里的江口涌入,受两旁渐窄的江岸约束,形成涌潮,涌潮后,又受江口拦门沙坎的阻拦,波涛后推前阻,涨成壁立江面的一道水岭。这便是无涯的天堑。
4、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侧重“繁华”,街市上珍奇物品琳琅满目,家家都穿着绫罗绸缎,争着享受奢华的生活。
《梦梁录》记载,当时杭州市民饮食起居非常讲究,光是平日所吃饭菜?就高达500余种。
上阕以写杭州城的豪奢作结,下阕则以写西湖的妩媚开始。
5、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里外西湖与重叠的山峦相映成趣,清秀美丽。秋季有山上的桂花飘香,沁人心脾;夏日有水中的荷花盛开,赏心悦目。
以白居易所修白堤为界,分为里湖外湖。湖中有湖,山外有山的清秀特色。
6、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生活状况。互文。优美的笛声和采莲姑娘的动人歌声、欢笑声不分昼夜的传来,不管是晴和的白天还是瑰丽的夜晚,到处都是快乐的垂钓老翁和嬉闹的采莲姑娘,真是一派昼夜笙歌的太平景象。
7、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什么成就了这番美景盛世呢?
众多骑士簇拥着巡查的长官归来,乘着醉意欣赏着古乐欢哥,笑傲于风景名胜,山水烟霞。三句赞美表现国泰民安,又是对上文繁华生活的烘托和旁证,更是赞颂孙河治理有方,与民同乐的政绩。
据说柳永的这首词是他去开封应试时,路过杭州,拜谒世谊前辈两浙转运使孙河而写的。
8、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由赞美转为祝福。他日被召入朝,一定要将这湖光美景绘成图画?,拿到皇帝的凤凰池中去夸耀这里的美景。
??????总结:《望海潮》把杭州描绘得这么美,难怪完颜亮会挥鞭南下了,而古代诗词的魅力也远远地超过了现代的宣传片,激发想象,魅力无穷。
?????
再读,体味诗词韵味。
【活动】再读
学生齐读
2名学生范读
【练习】拓展训练(意象分析))
忆江南(其二)
【宋】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两首诗歌当中哪些意象与《望海潮》相同?他们的特点一样吗?为什么?
解析:闲适vs壮观???????绚烂vs清秀
总结:情景不同,用词不同,意象则不同。
【作业】写作练习
撰写《望海潮
大连》,认真体味故乡大连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