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第一章1.7静电现象的应用 同步课时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第一章1.7静电现象的应用 同步课时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17 21:0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1同步课时作业
(7)静电现象的应用
1.生活科技上处处存在静电现象,有些是静电的应用,有些是要防止静电;下列关于静电防止与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A.印染厂应保持空气干燥,避免静电积累带来的潜在危害
B.静电复印机的工作过程实际上和静电完全无关
C.在地毯中夹杂0.05~0.07mm的不锈钢丝导电纤维,是防止静电危害
D.小汽车的顶部露出一根小金属杆类同避雷针,是防止静电危害
2.下列哪些措施是为了防止静电产生的危害(
)
A.静电喷漆
B.在高大的烟囱中安装静电除尘器
C.静电复印
D.在高大的建筑物顶端装上避雷针
3.如图所示,一个不带电的枕形导体,固定在绝缘支架上,左端通过开关S接地,是导体内部的两点,当开关S断开时,将带正电的小球置于导体左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点的电场强度相等,且都不为零
B.两点的电场强度不相等
C.导体上的感应电荷在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
D.当开关S闭合时,电子沿导线从大地向导体移动
4.如图所示,运输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总有一条铁链拖在地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发出声音,引起路人注意
B.减缓车速,保证行车安全
C.把静电引入大地,避免因放电引起爆炸
D.与地面发生摩擦,在运输车上积累电荷
5.如图所示,小莉同学站在绝缘木板上将一只手搭在了一个大的带电金属球上,出现了“怒发冲冠”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现象是静电感应造成的
B.将另一只手也搭在带电球上,则这种现象消失
C.小莉的电势与带电球的电势相等
D.金属球内部的电场强度比头发附近的电场强度大
6.小强在加油站加油时,看到加油机上有如图所示的图标,关于图标涉及的物理知识及其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这些图标的依据是静电屏蔽原理
B.工作人员工作时间须穿绝缘性能良好的化纤服装
C.化纤手套与接触物容易摩擦起电存在安全隐患
D.用绝缘的塑料梳子梳头应该没有关系
7.如图所示为不带电空腔球形导休,现将一个带负电的小金属球A放入腔中,当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时,图中三点的电场强度E和电势的关系是(
)
A.,
B.,
C.,
D.,
8.如图所示,在绝缘板上放有一个不带电的验电器A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空腔导体B.下列实验方法中能使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是(
)
A.用取电棒C(带绝缘柄的导体棒)先跟B的内壁接触一下后再跟A接触
B.用取电棒C先跟B的外壁接触一下后再跟A接触
C.用绝缘导线把验电器跟取电棒C的导体部分相连,再把取电棒与B的内壁接触
D.使验电器A靠近B
9.如图所示,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C移近导体A时,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把C移近导体A,先把分开,然后移去C,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C.先把C移近导体A,用手接触B后,再移开C,金属箔片仍张开
D.把C移近导体A后,先把C移走,再把分开,A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10.如图所示,带负电的点电荷旁有一接地大金属板,A为金属板内的一点,B为金属板左侧外表面上的一点,下列关于金属板上感应电荷在A点和B点的场强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
A.感应电荷在A点的场强沿方向
B.感应电荷在A点的场强沿方向
C.感应电荷在B点的场强可能沿方向
D.感应电荷在B点的场强可能沿方向
11.如图所示,将悬在细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A放在不带电的金属空心球C内(不与球壁接触),另有一个悬挂在细线上的带负电小球B向C靠近,于是(??
)
A.A往左偏离竖直方向,B往右偏离竖直方向
B.A的位置不变,B往右偏离竖直方向
C.A往左偏离竖直方向,B的位置不变
D.A和B的位置都不变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印刷车间中,纸张间摩擦产生大量静电,所以印刷车间中保持适当的湿度,及时把静电导走,避免静电造成的危害,故A错误;静电复印机是利用静电工作的,与静电有关,故B错误;不锈钢丝的作用是把鞋底与地毯摩擦产生的电荷传到大地上,以免发生静电危害,属于防止静电危害,故C正确;小汽车的顶部露出的一根小金属杆是天线,接受无线电信号用,不属于防止静电危害,故D错误。
2.答案:D
解析:A.喷枪喷出的油漆微粒带正电,因相互排斥而散开,形成雾状,被喷涂的物体带负电,对雾状油漆产生引力,把油漆吸到表面,属于静电应用,不符合题意。
B.静电除尘时除尘器中的空气被电离,烟雾颗粒吸附电子而带负电,颗粒向电源正极运动,属于静电应用,不符合题意;
C.静电复印是利用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而使碳粉吸附在纸上,属于静电应用,不符合题意;
D.当打雷的时候,由于静电的感应,在高大的建筑物顶端积累了很多的静电,容易导致雷击事故,所以在高大的建筑物顶端安装避雷针可以把雷电引入地下,保护建筑物的安全,属于静电防止,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D
解析:枕形导体在带电小球附近,出观静电感应现象,导致导体内电荷重新分布,因此在枕形导体内部出现感应电荷的电场,与带电小球的电场叠加,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电势相等,故A、B错误.在枕形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是带电小球产生电场的场强与感应电荷产生电场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引起的,带电小球产生电场在A点的场强大于在B点的场强,所以感应电荷在A点产生的场强较大,故C错误.当开关S闭合时,大地相当于远端,电子从大地向导体移动,使导体带负电,故D正确.
4.答案:C
解析:油罐车上的搭地铁链是为了把产生的静电导走,属于静电的防止.
解:汽车行驶时,油罐中的汽油随车的振动摩擦起电,如果不及时的将这些静电倒走,一旦出现放电现象,就会发生爆炸事故.拖地铁链使油罐表面与大地相连,使油罐罐体中的电荷不断地中和,不致造成放电产生火花引起油罐爆炸.
故选:C.
5.答案:C
解析:人体也是导体,与金属球接触时带电,头发末端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头发竖起,若另一只手也搭上去,现象不会消失,A、B错误.金属球和人体可看成一个大导体,为等势体,故C正确.金属球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小于头发附近的电场强度,D错误.
6.答案:C
解析:
7.答案:A
解析:当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时,空腔球形导体内表面感应出正电荷,外表面感应出负电荷,根据电场线的分布可知,由于a处电场线较密,c处电场线较疏,b处场强为零,则.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整个空腔球形导体是一个等势体,表面是一个等势,分析可知电势关系是.故选A.
8.答案:BCD
解析:用取电棒C先跟B的内壁接触,由于正电荷只分布在B的外壁上,所以不能使C带上电荷,所以移出C与A的金属小球接触,无论操作多少次,都不能使A带电,故A错误;用取电棒C先跟B的外壁接触一下后再跟A接触,由于正电荷只分布在B的外壁上,所以能使C带上电荷,C再与A接触后A带电,使金属箔片张开,故B正确;用绝缘导线把验电器跟取电棒C的导体部分相连,再把取电棒与B的内壁接触后三者组成新的等势体,电荷将传递到A,使金属箔片张开,故C正确;使验电器A靠近B,A将由于静电感应,使金属球处带上负电荷,而金属箔片处带上正电荷,使金属箔片张开,故D正确.
9.答案:ABC
解析:金属导体处在正电荷的电场中,由于静电感应现象,导体B的右端带正电荷,导体A的左端带负电荷,所以导体两端的金属箔片都张开,把A和B分开后移去C,A带负电,B带正电,金属箔片仍张开,故A、B正确;先把C移近导体A,用手接触B后,再移开C,导体将整体带上负电荷,则箔片仍张开,故C正确;先把C移走,的电荷分布恢复原状,若再把分开,上的金属箔片不会张开,故D错误.
10.答案:BC
解析:金属板内部场强为零,点电荷在A点产生的场强方向为,感应电荷产生的场强为,二者叠加后才能为零,故A错误,B正确.B点为金属板左侧外表面上的一点,B点的合场强方向应垂直金属板表面向左,而点电荷引起的分场强指向负电荷,将合场强分解,一个方向指向负电荷,一个方向可能为题目所给的方向,故C正确,D错误.
11.答案:B
解析:A在空心金属球内,由于静电感应,使得C外表面带正电,B
C相互吸引,所以B向右偏
而金属空腔可以屏蔽外部电场,所以B
的电荷对空腔C
的内部无影响,所以
A
位置不变.
B靠近C时,改变的是
C
表面的电荷分布,但对于
C
内部空间的电场可认为没有影响,这也就是平时说的静电屏蔽.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