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多种多样的动物
第七节:两栖类和爬行类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青蛙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对蜥蜴图片的观察,阐述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及与环境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青蛙的结构示意图以及生殖发育过程,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对蜥蜴和龟的图片观察,概述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活环境,提升爱护野生动物的情感。
2、理解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义,学会辩证的看待生物与环境。
二、重难点分析
重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1)青蛙的呼吸。
(2)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区别。
三、学习过程
(一)新知预习
一、两栖类的典型代表为青蛙:1、体色黄绿色,间有黑色斑纹,腹面白色。
2、体形:前肢较短,后肢较强大,肌肉很发达,是陆上跳跃健将,后足宽而趾长,趾间有蹼,是游泳的能手。
3、呼吸器官幼体是鰓,成体是肺皮肤辅助。青蛙是变温动物。
二、其它的两栖类还有:蟾蜍、大鲵和蝾螈。
三、
两栖类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多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少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湿润,有辅助呼吸的作用;体温不恒定。
四、两栖类与人类的关系:青蛙以农业害虫为食,蟾蜍毒液能制成中药蟾酥。
五、爬行类的典型代表为蜥蜴:头部感觉器官发达,颈部灵活转动,利于捕食和逃避敌害。皮肤干燥而粗糙,表面有角质鳞片,可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呼吸器官是肺。龟体表没有角质鳞片,但有坚硬的甲。蛇四肢退化。
六、
爬行类的主要特征是:皮肤表面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骨质的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四肢短小或无四肢;爬行。
七、爬行类与人类的关系:蜥蜴捕昆虫和蜘蛛、蛇捕鼠。
补充:了解青蛙身体特征以后阅读课本回答青蛙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
(1)体色:草绿色,与环境颜色相似,有利于觅食和躲避敌害。
(2)体表:皮肤裸露有粘液(湿润)适应陆地干燥环境。
(3)感觉:头部前端有一对眼睛,可形成一定视角;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
(4)运动: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适于跳跃和划水。
(5)呼吸:空气通过鼻孔进入结构简单的肺,进行气体交换;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辅助呼吸。
四、自我测评
1、某同学捉到一只活青蛙,把它放到较多水的鱼缸中,准备精心饲养,观察蛙的活动,可第二天青蛙就死掉了。青蛙死亡的原因是(
)
A、缺氧
B、饥饿
C、惊吓
D、水质有问题
2、下列各项特征不是青蛙所具有的的是(
)
A、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B、幼体营水生生活,成体水陆两栖
C、个体发育是变态发育
D、体温恒定,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
3、蜥蜴的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这有利于(
)
A、适应水生生活
B、利用皮肤呼吸
C、适应陆地生活
D、自由活动
4、爬行动物是指(
)
A、能在陆地上爬着行走的动物
B、体表有鳞片,用肺呼吸,心室有不完全隔膜的一类脊椎动物
C、体表有鳞片或硬壳的动物
D、四肢短小,行动缓慢的动物
5、在下列有关两栖动物的描述中,有错误的是(
)
A、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是两栖动物。
B、两栖动物变态发育;幼体呈蝌蚪形,成体具有四肢。
C、两栖动物心脏为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
D、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一般在陆地生活。
6、在冬季冬眠时,青蛙的呼吸(
)
A、完全停止
B、正常进行
C、完全依赖肺的活动
D、完全依靠皮肤
7、下列有关两栖动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B、两栖动物的成体主要靠肺呼吸,体温不恒定。
C、青蛙是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
D、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
8、两栖类动物的受精方式和发育特点分别是( )
A.体外受精
变态发育
B.体内受精
非变态发育
C.体内受精
变态发育
D.体外受精
非变态发育
9、爬行类动物冬眠的主要原因是( )
A、怕冷
B、食物不足
C、体温不恒定
D、气候干燥
10、爬行类皮肤最大特点是( )
A、干燥、被骨鳞
B、缺乏皮脂腺、被骨板
C、干燥、具角质鳞
D、缺乏皮服腺;被盾鳞
11、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主要原因是(
)
A.幼体只能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
B.在水中生殖,在陆地上发育
C.幼体在陆地上生活,成体既能在陆地上生活,又能在水中生活
D.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
12、禁止捕杀农田中的青蛙是因为(
)
A.青蛙能传授花粉
B.青蛙是害虫的天敌
C.青蛙是鼠类的天敌
D.青蛙是鸟类的天敌
13、下列动物中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
A.虾和蟹
B.青蛙和蟾蜍
C.虾和青蛙
D.蟾蜍和蟹
14、两栖动物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
A.两栖动物在水中产卵、水中完成受精过程
B.两栖动物的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
C.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均离不开水
D.以上答案全对
15、下列不是蜥蜴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是(
)
A.头部的感觉器官发达
B.有了明显的颈部
C.皮肤干燥,覆盖角质鳞片
D.四肢退化
16、某生物小组在探究生物皮肤的呼吸时,做了如下实验:在A,B两个玻璃瓶里面铺上潮湿的棉花,将两只大小、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青蛙分别放入两个瓶中观察,然后将A瓶中的青蛙体表涂上凡士林(一种无害的膏状物)再放回A瓶中,观察A,B瓶中的青蛙的生存状态.
(1)青蛙是两栖动物,幼体在水中生活,用
呼吸,成体可在陆地上生活,靠
呼吸,同时
辅助呼吸.
(2)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瓶.
(3)生物小组对该实验做出的假设是
.
(4)选择的青蛙必须大小、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原因是
.
(5)实验完毕,青蛙应该如何处理.
答案:
1、A
2、D
3、C
4、B
5、A
6、D
7、A
8、A
解析: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为: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雌蛙将卵细胞排在水中,雄蛙将精子产在卵块上,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水中发育,这种受精方式叫水中体外受精.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属于变态发育.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9、C
解析:哺乳动物和鸟类,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如家兔属于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在寒冷冬季也能保持体温恒定,因此没有冬眠现象.而爬行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寒冷冬季,外界环境的温度很低,爬行类动物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避免冻伤冻死,有冬眠现象.
10、C
11、D
12、B
13、B
14、D
15、D
16、解:(1)青蛙是两栖动物,其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变态发育.
(2)对照实验中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因此实验装置中,起对照作用的是B瓶.
(3)生物小组对该实验做出的假设是青蛙的呼吸要靠皮肤呼吸.
(4)选择的青蛙必须大小、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原因是控制单一变量.
(5)要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青蛙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故答案为:(1)鳃;肺;皮肤;(2)B;(3)青蛙的呼吸要靠皮肤呼吸;(4)控制单一变量;(5)放回原地
1、鱼类的特征: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2、蛙的幼体在水中生活,用腮呼吸,称为蝌蚪,蝌蚪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称为幼蛙,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称为变态发育.
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注意变量的唯一性还要注意多统计次数,计算平均值,减少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