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圆 练习课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圆 练习课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17 17:0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能根据实际情况解决与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有关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结果和方案。
3.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经验,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公式、圆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难点:能根据圆的周长、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18~20页“练习一”的第1、2、6、8、9、11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4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1)提问:已知半径,怎么求面积?
(2)提问:已知周长,怎么求面积?
指名学生回答,集体交流订正。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圆”的学习马上就要结束,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3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内容。
提问:关于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汇报:
①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了在同一个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②知道了圆的圆心用字母O表示,半径用字母r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同一个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用字母表示是r=
③了解了圆周率的历史,还知道了圆的周长公式是C=πd或C=2πr。
④可以把圆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πr?。
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
2.结合“练习一”中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第8题,引导学生探究面积相等的情况。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指名回答:因为“两个面积相等”,所以圆的面积就是长方形的面积。首先我们根据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算出圆的面积是3.14×(16÷2)?=200.96(cm?),这也是长方形的面积,其次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宽,计算出长方形的宽是200.96÷16=12.56(cm)。
(2)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第9题,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相等的情况。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辅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根据学生解答情况板书:
正方形的边长:
62.8÷4=15.7(cm)
正方形的面积:
15.7×15.7=246.49(cm?)
圆的半径:
62.8÷3.14÷2=10(cm)
圆的面积:
3.14×10?=314(cm?)
246.49<314,所以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比较大,正方形的面积比较小。
教师总结: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正方形的面积次之,长方形的面积最小。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3分钟)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一”第1题。
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一”第2题。
3.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一”第6题。
4.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一”第11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探索环境。把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用激励的语言对学生的思考和发言给予积极的评价,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愿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