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6张PPT)
廉颇蔺相如列传
(西汉)司马迁
学习重点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积累实词、虚词、句式
3概况大意,会叙述故事。
第一课时
正字正音
缪贤
遗赵王书
肉袒
(
mi
à
o
姓氏
)
(
tǎn
脱去上衣,露出肩膀
)
(
jù
傲慢
)
(nì斜看
)
可予不
列观
(guàn
建筑物的一种
)
(fǒu
同“否”
)
甚倨
睨柱
(Wèi
送
给)
渑池
缪公
汤镬
孰计
盆缶
颈血
不怿
皆靡
(mù
同“穆”
即秦穆公)
(huò
古代煮食物的大
锅
)
(fǒu瓦制的打击乐器
)
(
miǎn地名
)
(mǐ
退却)
(yì
高兴
)
(jǐng
脖颈子
)
(shú
同“熟”仔细)
避匿
虽驽
案图
诈
佯
广成传
衣褐
(yì
hè
穿着粗布衣服
)
(nú
愚劣、无能
)
(àn
同“按”审察、察看)
(yáng
装作
)
(zhuàn招待宾客的馆舍)
(
nì
躲藏
)
蔺相如
燕王
夫赵强而燕弱
曲在赵
舍人
臣语曰
璧有瑕
奏瑟
间至赵
欲毋行
与王诀
度道里
yān
lìn
fú
qū
shè
yù
xiá
sè
jiàn
wú
jué
duó
判断句
为:担任。
伐:攻打
破:打败
拜:古代授予官职
拜为上卿:
句式
以勇气闻于诸侯:
句式
以:凭借
闻:闻名,出名
为:判断动词,是
舍人:门客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闻:听说
遗:送给
书:信
以:用
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请进。请坐。
易:交换
诸:众多
谋:商议
予:给
徒:白白地
见:被
即:则,就
患
:担心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计:主意
定语后置(求可使报秦人)
报:回复,答复
使:出使
何以知之?:
句式
尝:曾经
窃:私下
计:打算
亡:逃亡
走:奔向
止:阻止
君何以知燕王:宾语前置
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与你)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语:告诉
从:跟随
省略句(状语后置)
以此:凭借此
而:并且
表并列
而:并且
表递进
幸:宠幸
于:被
于:和,同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乃亡赵走燕:乃,却,竟然。亡赵走燕,亡(于)赵走(于)燕
其:他们。
势必:根据形势一定。势,
名词作状语。
而:反而
束:捆绑
归:送还
肉袒:解衣露体
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则:就
幸:侥幸
得:能够
脱:免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从:听从
幸:幸好
赦:免罪
窃:私下
以为:认为
其人勇士:
句式
宜:应该
使:出使
于是王召见(相如),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以:用
易:交换
“不”同“否”
而:表并列
许:答应
奈何:怎么办
而:如果
(转折)曲:理亏
而:假设(转折)
均:权衡,比较
之:这(指示代词)
以:来
负:使动用法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者:表疑问语气
必:实在;如果,假如。
“奉”同“捧”
而:就(承接)
完:使…完整无损
归:归还
遂:就
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
奏:进献
传以示:
传给…
看
以:连词,承接
美人:秦王的姬妾(今义美貌女子)
左右:
侍从人员
偿:补偿。
乃:
就,副词
前:走上前,名词作动词。
瑕:玉上的斑点或裂痕
指示:指给……看
授:交给
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于)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乃:就
何者:为什么呢?
庭:同“廷”,朝堂
严:尊重,敬畏,形容词作动词。
以:并列
修敬,致敬,表示敬意
礼节:名词作状语
倨:傲慢
以:来。
急:使动。使…发急,译为“逼迫”
碎:碰碎,形容词作动词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因:于是,副词
却:倒退
上:向上,名词---状语
悉:全
议:商议。
负:凭借,依仗
以为:认为。
布衣之交:平民之间的交往
尚:还。
以:因为。
逆:拂逆,触怒。
欢:欢心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之)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不要破璧),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睨nì:斜视。
以:用(介词)
破:使……破损
辞谢:婉言道歉。
固:坚决。
有司:职有专司的官吏。
案图:查明地图。同“按”
,审查
以:助词,表范围
都:城。
度:估计。
特:只是,不过
诈:欺骗的手段,动词作名词。
佯为:假装作
。
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
乃:才
所共传:共同传诵,公认。
所:助词,和动词结合,后面加名词性结构,所字结构作定语
宜:应该
设九宾于廷:
句式
乃:才。
上:献上,名词作动词。
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许:答应。
舍:安置,名---动
传:
(zhuàn)宾馆。
虽:即使
决:必定
负:违背
衣褐:穿上粗布衣服。衣,名词作动词。
怀:怀揣,名词作动词。
径道:便道,小道。
亡:逃
归:使……归还
于:到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乃:就,副词
乃设九宾礼于廷:
句式。
引:延请。
缪公:
“缪”,同“穆”。
坚明:坚决明确地遵守,形--动
约束:古义:信约,盟约,
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也:肯定语气
诚:确实,实在。
见…于:被,表被动
而:因而,
负:辜负
归:返回
间(jiàn)
:从小路,名词作状语。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且:况且
一介:一个。
之:音节助词,不译。
立:立即,马上。
以:凭借
而:假设(承接)
岂……乎:难道……呢?
而:承接关系
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当诛:应当被诛杀(被动句)
就汤镬huò
:接受烹刑。
就:接近。汤:沸水。
唯:希望。
孰:通“熟”,仔细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而:连词,表修饰
嘻:苦笑。
或:有人。
引:牵,拉。
去:离开。
因:就,副词。
终:终究,到底
也:肯定语气
而:反而,却。表转折
欢:友好关系。
因而厚遇之:趁机优厚地款待他。因,趁机;而,承接;厚,优厚的;遇,招待,款待
因而:古今异义
廷:在朝廷上,名词作状语。
毕、归:使……完毕,使……回去,动词的使动用法。而:表承接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既:已经,在……之后。
以为:即“以(之)为”,认为他是。(判断句)
于:被(被动句)
使不辱于诸侯:被动句。
拜:授予官职
以:把
第二课时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拔:攻取
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古今异义。
赵国形式严峻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为好:修好。
会于西河外渑池:(状语后置句)
欲毋行:想不去。
计:商量。
不行:古义:不前往,不去。今义:①不可以;②不中用;③不好。
古今异义。
示:显示。
赵王遂行,
相如从(之)。廉颇送(他们)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
诀:告别。
度:估计
道里:路程
会遇之礼:两国君主会面和会谈的礼节
毕:完成
不过:不超过。
今义转折连词,古今异义。
则:就
请:请允许我。
以:连词,表目的,来
绝秦望:断绝秦国胁迫赵国的念头
许:答应。
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
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遂:于是,就(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酣:酒喝得畅快
窃:私下。
好音:爱好音乐。
瑟:古代乐器,形似琴而较长大,通常有二十五弦。
鼓:弹奏,名作动
前:走上前,名词用作动词。
书:写。
会:相会
许:答应。
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缶(于)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
窃:私下。
善:擅长
为:演奏
秦声:秦国乡土乐曲。
请:请允许我。
奏:进献。
盆缶fǒu
:均为瓦器。缶,同缻。秦人敲打盆缶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以:来
相:互相
怒:发怒。形---动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承接连词。
前进:古义:走上前去献上。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
因:趁机
得以:能够用
刃:刀锋,用刀杀,名--动。
张:睁开。
叱:喝骂。
靡:倒下,这里指后退。
于是秦王不怿,为(赵王)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怿yì
:
愉快。
顾:回头
为:替
以:用,拿
为秦王寿:祝秦王长寿,向秦王献礼。为,介词,替
给
寿:献礼,动词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竟酒:酒宴完毕。竟:结束
加胜:超过。加,动词。胜,胜利。
于:在。-
盛设兵:多布置军队。
渑池会结束后,回到本国,(赵王)因为蔺相如功劳大,任命他做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我为赵将:
句式。
野:在野外
,名---状
而:可是,表转折。
徒:只
以:凭
口舌:言辞
为:立下。
而:可是,表转折。
居:处在
相如素贱人:蔺相如向来是微贱的人。素,素来,向来。判断句。
羞:感到羞耻,形----动。
为:居,处在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之),不肯与(之)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宣言:扬言。今义:表示政见的公告。
会:相会,见面。
朝:上朝,名词作动词。
与:介词,和、与
称:声称,推说。
争列:争位次的高下。
已而:过了些时候。
(
俄而
须臾
顷之)
望:远看
引车避匿:将车子调转躲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之)匿(于)之,恐惧殊甚。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
相与:一起
所以:…
…的原因,表原因。所以…者…也:…的原因是。
亲戚:父母兄弟,或统指家里亲人。今义:旁系亲属。
而:承接
事:侍奉
徒:只,只是。
高义:高尚品德。
列:位次
而:可是,表转折。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廉颇)不若(秦王)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且:连词
假设的让步,即使
尚:尚且。
羞:以……为羞,把……当作耻辱,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于:对于
不肖:不才,不中用
请:请允许我们。
辞:告辞
固:坚决。
止:使动,挽留
孰与:
…
…和…
…相比,哪个更…
…,固定格式。
以:按照。
而:转折
廷:名—状,在朝廷上
驽:愚笨,拙劣。
独…哉:难道…
…吗?固定格式
顾:只是。
之(所以):
…
…的原因,表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徒:仅仅,只是
以:因为
今:如果。
其势:那势必
俱生:都活着,同生存。
所以:
…
…的原因,表原因。
先:以…
…为先,名词的意动用法
急:急难,急务,形容词作名词。
后:以…
…为后,名词的意动用法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两人)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负:背着
因:经过,由,通过。
鄙贱:浅陋低贱
宽:宽容
之:我。
卒:终于。
相与:一起,彼此
为:成为,结为
刎颈之交:誓同生死的朋友。交,朋友,动词作名词。
第三课时
成语积累
完璧归赵
怒发冲冠
负荆请罪
布衣之交
刎颈之交
价值连城
你知道吗?
1
誓同生死的朋友叫____________。
2
不拘身份、形迹的知心朋友叫____________。
3
自幼相交的朋友叫____________
。
4
年岁差别大、辈分悬殊结成的朋友叫
______ 。
5
意气相投的朋友叫____________ .
刎颈之交
忘形之交
竹马之交
忘年之交
莫逆之交。莫逆:没有抵触
知识拓展
6
不以势位骄人,平等相处的友谊叫_________。
7
异姓结为兄弟叫____________。
8
旧称两家世代有交情者为____________。
9
友谊最深的朋友叫____________。
10
从道义上相互支持而结交的朋友__________。
11
交情不深,仅见见面,点点头的朋友叫
____________。
布衣之交
八拜之交
世交
至交
君子之交
点头之交
古今异义
1、窃计欲亡走燕
(古义:跑;今义:行走)
2、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古义:尊重;今义:严格)
3、相如奉璧奏秦王
(古义:呈献;今义:演奏或取得)
4、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5、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给……看;今义:上级给下级的命令)
6、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扬言(动词;今义:表明立场观点的文告)
7、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古义:妃嫔;今义:美貌的女子)
8、位在廉颇之右
(古义:上;今义:与左相对)
9、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亲,指内亲,父母兄弟姐妹等;
戚,外戚,母系或妻系的亲属。“亲戚”一般
指内亲,有时也指外戚。今义:指跟自己的
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还包括
父母和兄弟姐妹。)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
②左右欲刃相如
③乃使从者衣褐
④相如前进缶
安置住宿
用刀杀
穿
走向前
①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②相如廷斥之
③怒发上冲冠
④卒廷见相如
在朝廷上
从小路
向上
在朝廷上
⑴名词活用为动词
⑵名词作状语
词类活用
①完璧归赵
②秦王恐其破璧
③宁许以负秦曲
④毕礼而归之
使……完整
使……破,撞破
使……承担
使……回去
羞,以……为羞耻
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①且庸人尚羞之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⑶使动用法
⑷意动用法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表判断)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也,表判断)
③我为赵将。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为……表判断)
④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也,表判断)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
①而君幸于赵王.
(“于”表被动)
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表被动)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表被动)
2.被动句:
(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传(之)以(之),省略宾语“之”
(2)大王见臣列观
臣(于)列观,省略介词“于”
(3)遂与秦王会渑池。
会(于)渑池。省略介词“于”
(4)不如因而厚遇之。
(我们)不如。省略主语“我们”
3、省略句:
(1)以勇气闻于诸侯。
以勇气于诸侯闻
(2)故燕王欲结于君
故燕王欲于君结
(3)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臣头今与璧俱于柱碎矣
(4)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镜上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镜上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于)镜上会
4、状语后置句:
(5)乃设九宾于庭。
乃于庭设九宾。
(1)何以知之。
以何知之(以:凭借)
(2)君何以知燕王。
君以何知燕王(以:凭借)
5、宾语前置句:
6、定语后置句:
(1)求人可使报秦者
求可使报秦者人
1、以
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用)
(相当于“用来”)
(同“而”,相当于用来)
(凭着,凭借)
(把)
文言虚词:
2、而
①
夫秦强而赵弱
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
④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表假设,如果)
(表转折,但是)
(表承接)
(表并列)
3、因
①
相如因持璧却立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④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趁机)
(沿袭)
(通过,经由)
(于是,就。副)
4、之
①
伐齐,大破之
②秦昭王闻之
③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⑤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这件事)
(这)
(取消句子独立性)
(指代齐国)
(我)
6、于
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而君幸于赵王
③故燕王欲结于君
④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
⑤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被)
(对,向)
(与)
(在)
(对于)
整体感知:
【思考1】本文以写谁为主,写了哪几个故事?全文按怎样的思路展开叙述的?
以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全文写了三个故事。
①第1段:
廉蔺简介
②第2--5段:
完璧归赵
③第6--7段:
渑池之会
④第8段:将相和(负荆请罪)
以时间为序展开叙述
廉颇与蔺相如
司马迁
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4)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评价司马迁的?
屈原
欧阳修
司马迁
杜甫
司马迁
字子长,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
记述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
鲁迅: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史
记
12本纪
30世家
70列传
10
表
8
书
按年代记叙帝王言行和政绩。
记叙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物的事迹。
记叙各类名人的生平和事迹。
按年代谱列各时期重大事件。
记录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
《史记》的体例
“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
“世家”是记载诸侯王国之事的。“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表”,所以列记事件,使之纲举而目张,以简御繁,一目了然,便于观览、检索;“书”,是记载历代朝章国典,以明古今制度沿革的专章,非是熟悉掌故的史家,是无法撰写成书的.
课文所写事件发生在战国后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纷争,其中,秦的势力最强。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东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然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二、时代背景简介:
学习目标:
1、熟读、翻译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2、指出文中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的特点;
3、指出文中倒装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式;
4、概述故事情节,总结廉颇与蔺相如主要
性格特点。
自主学习:
【思考1】本文以写谁为主,写了哪几个故事?全文按怎样的思路展开叙述的?
以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全文写了三个故事。
①第1段:
廉蔺简介
②第2--5段:
完璧归赵
③第6--7段:
渑池之会
④第8段:将相和(负荆请罪)
以时间为序展开叙述
自主学习:
【思考2】这三件事充满了矛盾冲突,能说说每件事各围绕什么矛盾展开的吗?
完璧归赵
——诈璧与存璧的斗争
渑池相会
——辱赵与尊赵的矛盾
廉蔺交欢
——私怨与国事的矛盾
【思考3】文章是在矛盾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总体来说,全文贯串了怎样的矛盾?
一种是赵国与秦国的矛盾
一种是廉颇与蔺相如的矛盾。
课文分析
内容分析
课文可分为四部分:
1、
1段,简介(
)的身份和地位;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蔺相如者,缪贤舍人
廉颇与蔺相如
阅读第1段,思考问题
(尽量用课文直译回答)
1.廉颇蔺相如各是什么身份?
2.把这部分内容放在开头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第一部分(1)简介身份
既是对人物出身情况作必要交待。这是史传文章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对后文作了铺垫。
1、介绍廉颇,突出他的武功,
“以勇气闻于诸侯”。秦求赵璧,秦赵渑池会,秦国虽无礼,终不敢对赵用强,其原因之一就有忌惮廉颇之勇。同时又为廉颇居功自傲作了铺垫。
2、介绍蔺相如,则显出他出身低贱,为他的大智大勇的精神,他的扶危爱国的品质作了反衬:出身低贱,但品格崇高,才能出众。
2、2-5段,完璧归赵;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阅读2段,翻译以下句子,注意加线的词句
1、使人遗赵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2、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定语后置句,应为:
求可使报秦人。
被动名,白白地被欺骗;
阅读第2段,思考问题
尽量用课文直译回答
1.
秦王用什么代价换取赵国的和氏璧?而赵国为什么却犹豫不决?
2.
缪贤讲述了蔺相如怎样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说明蔺相如怎样的性格?
3.
蔺相如是如何回答赵王的询问的?
1、秦以城易璧,矛盾突起;赵王君臣谋议,予,不予,两难,就显出两国的实力悬殊,秦的贪暴的面目立见.解决这样的困难并非易事,欲扬先抑.为蔺相如的出现蓄势,情节陡然紧张起来.
2、宦者令缪贤说的一件往事,借人物的话,体现了蔺相如的性格,见识卓越,胆量超人,插叙从一个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起烘托、铺垫作用.
3、蔺相如出使前初显胆识
“宁许以负秦曲”
赵王召见蔺相如,表明蔺相如对秦赵形势早就成竹在胸,对秦国的阴谋也看得明白,并指出予璧、弗予的利害.当赵王问“谁可使者”时,相如表示愿往使秦,因为他有非凡的见识,所以也有大勇.并对此表示决心完璧归赵,从他的坚定的口气和条理的分析不仅可以看出相如具有忠于赵国的思想,还具有大智大勇,于是博得了赵王的倚重.
小结第2段
虽然有了这些先决条件,但捧一璧西入虎狼之秦,乃是一场九死一生的搏斗,相如只能凭着自身的才智勇气和赵秦国力的对比,抓住有利形势。叙事至此,情节为之又一紧,造成悬念,吉凶未卜。
蔺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
秦国不合礼数有三:
1.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
2.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
3.左右侍从狂喜不尊重外臣。
相如发现秦
“无意偿城”后怎么办
1.设计智取:璧有瑕,请指示王。
2.说理斗争: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3.誓死捍卫: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佯予赵城,相如有何对策
1.使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
2.私下派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归璧于赵,相如如何对秦王交代?
①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干脆说明璧已经归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②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说明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
③表示自己知道有罪:“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④提出希望:“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暗示秦王杀使者不是好办法。
出使结果如何?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两国僵持,进入对立状态(矛盾暂缓)。
概括“完璧归赵”
如何表现相如大智大勇
表现方法:
①直接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等);
②间接描写(以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
3、6-7段,渑池之会;
杀二万人
请
奏
瑟
请
击
缶
缶
相如请以颈血溅大王
渑池之会
1.会前计议
相如主行并从,廉送至境与诀
2.会上斗争
迫使秦王击缶,反请咸阳为寿
3.斗争结果
会上终不胜赵,会后秦不敢动
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东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是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
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
—利用有利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
4、第8段,将相交欢。
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相如引车蔽匿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
1.廉颇自傲、相如退避
廉颇——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不肯与会、不欲争列、引车避匿
2.相如解说避让原因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3.廉颇悔过,将相和好
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蔺相如:大智大勇、不畏强暴、胸怀坦荡、热爱祖国、能言善辩、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外交家和政治家(苏轼:“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2.廉
颇:自高自大、心胸狭窄、目光长远、有勇有谋、以国为重、勇于改过(有一定政治头脑,知错能改、坦率真诚的将军形象)。
四.总结廉颇与蔺相如主要性格特点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将相交欢
本文通过对比体现人物性格:
缪贤
——蔺
秦王、群臣——蔺
廉
——蔺
有智谋
大智大勇
国家为重
介绍
斗争
冲突
结
构
概
要
本文写了三个故事,以蔺相如为主,以廉颇为宾,三件事都是突出蔺相如的性格,廉颇后又有传。
完璧归赵?
渑池相会?????
廉蔺交欢(负荆请罪)
文章写的是合传。两个人物一生事迹很多,在纷繁庞杂的素材中,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的??
作者紧紧围绕主旨,从廉蔺二人一生纷繁的材料中,从不同的侧面选取了既分别突出两人功绩又与两人相互关联的三件事。这三件事既有独立性,又有连贯性,情节相当完整,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最具代表性。前两件反映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后一件反映国内矛盾,人物性格就在矛盾的发展中得以体现。选材是相当典型的。?
《廉颇蔺相如列传》塑造人物的方法
——高度的概括性和生动的形象性
①侧面描写。如缪贤推荐蔺相如,从他的推荐中,可见蔺相如的胆识与智谋。?
②正面描写。如直接描写蔺相如的语言、行动、表情和神态。在正面描写时,有时集中笔力写一个人;有时同时写两个人,通过对照,表现蔺相如;有时用环境气氛烘托,如蔺相如献璧时,秦王“传以示美人及其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显示了秦廷的威严气氛,烘托出蔺相如不为威势所慑的机智勇敢的性格。?
③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以“完璧归赵”为例,出使秦国之前,摆在赵国面前的是“予璧”和“勿予”的矛盾。在赵国君臣一筹莫展、久计不决的情况下,蔺相如一番诚恳有礼的分析点醒了赵王,表现了蔺相如处事果断机智的性格特征。出使秦国后,强秦和弱赵之间“夺璧”和“保璧”,“杀蔺”和“保蔺”的矛盾更加尖锐突出。在秦廷之上,蔺相如审时度势,巧设妙计保住和氏璧。并能慷慨陈词,怒斥秦国君臣不守信用。在这场斗智斗勇的较量中,蔺相如最终以他有礼有节,机智勇敢的个性魅力征服了秦王。在这一个又一个以弱对强、困难重重、险象环生的矛盾冲突中,蔺相如机智勇敢的个性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廉颇蔺相如列传》塑造人物的方法
对比阅读
《刺客列传》中的《荆轲刺秦王》
分析:蔺相如和荆轲同是门客,同是面对暴虐的秦王,同是处理非常事件,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呢?你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