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孙
膑
司马迁
学习目标
壹
贰
叁
肆
通过古文了解历史人物
正史中对历史人物的介绍更加接近历史真相,我们看到的历史剧、小说、漫画……都是根据史书中的记载改编的文学作品。
通过阅读增强文言语感
学习文言文和学习英语一样,需要大量的阅读来增强语感,语感好了,理解能力也会增强。
积累文言词汇
词汇量是读懂文言文的基础。
知人论世,以史为鉴
了解历史人物的经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也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提供素材。
发生背景
战国形势图
魏国,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国亦称梁国。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
魏惠王:魏国第三代国君,姬姓,魏氏,名罃yīng。
孙膑(生卒年不详),本名不详(山东孙氏族谱称其为孙伯灵),是中国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华夏族。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人物简介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膑兵法》是中国古代的最著名军事著作之一,作者为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兵法》
刭(
)
而黥之(
)
说齐使(
)
窃载(
)
驷(
)
辎(
)
控捲
(
)
亢(
)
搏撠(
)
悍勇
(
)
趣利(
)
道陕
(
)
斫(
)
弩
(
)
qíng
sì
quán
hàn
zhuó
shuì
zī
zài
xiá
nǔ
jǐng
gāng
qū
jǐ
读准字音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
【原文第一段】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孙子死后,隔了一百多年又出了一个孙膑。孙膑出生在阿城和鄄城一带,也是孙武的后代子孙。
【翻译】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召孙膑。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足而黥qíng之,欲隐勿见。
【原文第二段】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释】
1.尝:曾经。
2.俱:一起。
3.既:……之后。
4.事:侍奉。
5.惠王:魏惠王。
6.阴:暗地里。
7.召:招致,找来。
8.疾:嫉妒,记恨。
9.以:凭借。
10.刑:刑罚。(名词作状语)
11.黥:以刀刻凿人面(体)再用墨涂在刀伤创口上,使其永不褪色。
12.隐:这里指“埋没”。
13.见:通“现”,显露于世。
翻译解析
孙膑曾经和庞涓一道学习兵法,庞涓侍奉魏国以后,当上了魏惠王的将军,他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就秘密地把孙膑找来。孙膑到来,庞涓害怕他比自己贤能,妒忌他,就假借罪名砍断他两只脚,并且在他脸上刺了字,想让他隐藏起来不敢抛头露面。
相传孙膑与庞涓同拜于隐士鬼谷子门下。鬼谷子,姓王名诩xǔ,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据说求学期间,孙膑的才能就超过庞涓。
【翻译】
疑难解析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膑,特指古代一种剔掉膝盖骨的酷刑。
孙膑本名孙伯灵,因受了膑刑,后人称他孙膑。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将其视为遭受苦难却大有作为的典范。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shuì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shuò与齐诸公子驰逐重zhòng射。孙子见其马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
【原文第三段】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释】
1.刑徒:服役的囚犯。
2.说:劝说,说服。
3.窃:偷偷地。
4.之:到……去。
5.客:宾客。(名状)
6.忌:田忌,战国时期齐国名将。
7.数:多次,常常。
8.诸:各个。
9.重射:以重金做赌注。
10.辈:等,类。
11.谓:对……说。
12.第:只管。
齐国的使臣来到大梁,孙膑以犯人的身份秘密地会见了齐使,进行游说。齐国的使臣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齐国将军田忌不仅赏识他而且还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田忌经常和齐国贵族子弟赛马,下很大的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孙膑对田忌说:“你尽管下大赌注,我能让你取胜。”
疑难解析
田忌与孙膑
田忌,战国时期齐国名将。孙膑逃亡到齐国时,田忌赏识孙膑的才能,收为门客。
门客:就是在古代达官贵人家中养的一些人,有的是有具有真才实学,能在关键时刻替主人办事的,但是也有一些是徒有虚名,骗吃骗喝的。他们的身份和家奴是不同的,平时没有固定的工作,不必干杂役,照样吃喝领工资。只是主人需要他们办什么事时,才给他们安排工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原文第三段】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释】
1.然:认为……是对的。
2.王:齐威王。
3.射:下赌注。
4.及:等到。
5.临质:临场比赛。
6.驷:驷马,拉同一辆车的四匹马。
7.
再:两次
8、进:推荐
9.以为:把……当作
田忌信以为然,与齐王和贵族子弟们比赛下了千金的赌注。到临场比赛,孙膑对田忌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让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三次比赛完了,田忌败了一次,胜了两次,终于赢得了齐王千金赌注。于是田忌就把孙子推荐给齐威王。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后,就把他当作老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原文第四段】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释】
1.将:使……为将。
2.辞谢:推辞拒绝。
3.以:把。
4.辎车:有篷盖的车。
5.控捲:握紧拳头。控,攥紧。捲,通“拳”,拳头。意思是劝解纠纷的人不能攥紧拳头。
6.斗:打斗。
7.搏撠:指动手打人。撠,击刺。
8.批亢捣虚:攻击其要害和虚弱之处。批亢,指攻击要害。亢,咽喉。
9.形格势禁:被形势所阻止。格,阻碍,阻止
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打算任用孙膑为将军,孙膑辞谢说:“我是受过刑的人,不可做将军。”于是就让田忌做将军,让孙子做军师,坐在带篷盖的车里,暗中谋划。田忌想要率领救兵直奔赵国,孙膑说:“想解开乱丝的人,不能紧握双拳;解救斗殴的人,不能卷进去胡乱搏击。要扼住争斗者的要害,争斗者因形势限制,问题自然解开。
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原文第四段】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释】
1.罢:通“疲”。
2.街路:指交通要道
3.冲其方虚:冲击它正当空虚的地方。
4.彼:指魏国。
5.收弊:收服疲惫的敌人。弊,疲惫,困乏。
如今魏赵两国互相攻打,魏国的精锐部队必定在国外精疲力竭,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你不如率领军队火速向大梁挺进,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正当空虚的地方,魏国肯定会放弃赵国而回兵自救。这样,我们一举解救了赵国之围,而又可坐收魏国自行挫败的效果。”田忌听从了孙膑的意见。魏军果然离开邯郸回师,与齐军在桂陵地方交战,魏军被打得大败。
疑难解析
围魏救赵:战国时(公元前353年)
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
,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日:“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原文第五段】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释】
1.后十三岁:又过了13年。
2.将:率领
3.号:号称
4.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成语“因势利导”出于此。
5..趣:趋向,奔赴。
6.蹶:挫败。
7.半至:只有一半军队到达,指损失了一半兵力
十三年后,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王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径直进军大梁。魏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率师撤离韩国救魏,而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了。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军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兵被称作胆小怯懦,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应着这样的趋势而加以引导。兵法上说:用急行军走百里和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折损上将军;用急行军走五十里和敌人争利的,可能有一半士兵到达。命令军队进入魏境先砌十万人做饭的灶,第二天砌五万人做饭的灶,第三天砌三万人做饭的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原文第五段】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释】
1.轻锐:轻装精锐的部队。
2.倍日并行逐之;日夜兼程地追逐齐军。
3.马陵:地名,在今河南范县西南,一说在今河北大名东南。
4.陕:通“狭”。
5.白:露出白的地方。
6.期:约定,商量好。
庞涓行军三日,特别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国境才三天,开小差的就超过了半数啊!”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锐的部队,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当晚可以赶到马陵。马陵的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适合埋伏军队。孙膑就叫人砍去树皮,露出白木,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在此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边,约定说:“晚上看见树下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发。”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原文第五段】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释】
1.烛:照,照亮。
2.因:于是
3.以;而
4.以:因为
5.世传其兵法:世上流传他的兵法。孙膑兵法后来一度失传,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被发现。
庞涓当晚果然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白木上写着字,就点火照树干上的字,上边的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互不接应。庞涓自知无计可施,败成定局,就拔剑自刎,临死,说:“最终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齐军就乘胜追击,把魏军彻底击溃,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回国。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世上流传着他的兵法。
马陵
①
②
③
①第一计:直走大梁
后院起火
去韩而归
②第二计:孙膑减灶
麻痹敌人
骑兵紧追
③第三计:马陵伏兵
以逸待劳
兵败自刭
进攻
求救
大梁
精研文本
精研文本
1.课文主要讲了显示孙膑军事才华的哪几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
1.田忌赛马:劣势中寻找优势
,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2.围魏救赵:分析形势,避实击虚。
3.马陵之战:洞悉对方弱点,正确分析形势。善用计谋,周密部署,诱敌就范。不要被事物的表象迷惑。
2.“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孙膑是怎样来导势的?
势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
导势
齐军:导弱势“怯”为“假怯”从而麻痹敌人,成为优势
魏军:导优势“悍勇”为劣势“轻齐”
结果
庞涓
“我固知齐军怯。”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精研文本
3.为什么要选择在马陵伏兵?
精研文本
4.马陵之战孙膑取胜的原因:
精研文本
人物
表现
形象
孙膑
田忌赛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避开对方的优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围魏救赵:避实击虚。马陵之战中:洞悉敌军弱点,故作假象,巧设伏兵,造成庞涓错觉,诱敌就范,战而胜之。
足智多谋,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庞涓
当他看到孙膑设计的假象时,即轻易大喜,还自得的说:“我固知齐军怯”;对孙膑施以酷刑。
骄傲自大,残忍、嫉妒心强
田忌
作为齐国大将,礼贤下士,对“刑余之人”孙膑“善而客待之”。善于使用人才,从善如流。通过赛马事件了解到孙膑智谋,立即“进孙子于威王”。
爱才、用才、荐才
精研文本
6.从孙膑的人生经历中你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
精研文本
请大家为孙膑写一则颁奖词,用你的笔来展现一下这位著名军事家的风采。
颁奖词
身在辎车之中,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意坚志强,以超凡的大智慧驰骋疆场:围魏救赵,铸其盛名;计诛庞涓,尽显其智;以病残之躯,保齐千秋,以超凡智慧,威震四方。自古英雄多磨难,是你的真实写照,虽天妒英才,但你却流芳百世。
颁奖词
没有泪水的人,他的眼睛是干涸的;没有梦想的人,他的夜晚是黑暗的。孙膑带着梦想出发,却不幸被人挖去膝盖骨,但他没有自暴自弃,凭借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围魏救赵,运筹帷幄
;马陵之战,名显天下。
是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永远活在华夏子孙的心中。
通假字
欲隐勿见( “见”通“现”;出现 )
夫解杂乱纷叫者不控捲( “捲”通“拳” )
老弱罢于内( “罢”通“疲”)
文言积累
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遂以为师
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
(2)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
古义:
杂乱,纷扰
今义:争执的事情。
(3)明日为五万灶
古义:
第二天。
今义:明天。
文言积累
老弱残兵
疲弊的人
轻装的、精锐的部队
使……隐藏、埋没
使……为将
使……挫败
文言积累
用刀砍
往西
照,照亮
像客人那样
在夜里
认为……对
行程
轻视
文言积累
孙膑也是孙武的后代子孙。
与齐军在桂陵交战。
庞涓害怕他比自己贤能。
魏国的精锐部队必定在国外精疲力竭,
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
文言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