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教学
重难点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壹
1.积累词中重要的词语、句式等基础知识。
贰
弎
肆
3.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以及诗词鉴赏能力。
4.背诵整首词;体味词人爱国情感和战斗精神。
一、知人论世
辛弃疾(1140—1207)字
,号
,济南历城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术风格以
为主,与苏轼并称为“
”,传世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其词抒发
,倾诉
的悲愤,乃“
”。
幼安
稼轩
豪放
苏辛
强烈的爱国热情
壮志难酬
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作者简介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今南京)。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得到朝廷重用,只给他一些地方官职,不肯让他带兵抗金复国。因此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写作背景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zān
jì
kuài
qìng
wèn
辛弃疾
二、整体感知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文白对译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向天边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那群山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文白对译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羞见才气双全的刘备。借时光如水忧愁国势如风雨,树犹如此倩人谁能去换来啊!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通过译文解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下阙分别写了什么?
整体感知
上阕写了词人登临所见所为所感。
下阕写了词人登临所想(历史人物)。
三、文本欣赏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上阙
分析词的上阙,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心弦的景物?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断鸿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浑,显得空寂苍凉。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
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因飘零的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
江天
群山
落日
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
浩渺壮阔气势雄浑苍茫悲凉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
作者用了哪几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
看
拍
会登
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吴钩”
,后也泛指利剑。“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下阙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结合这些历史人物,说说作者的思想倾向、人生选择。
季鹰
求田问舍
刘郎才气
树犹如此
晋朝吴地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于是,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季鹰
《三国志·陈登传》记载:许汜向刘备诉说自己去拜访陈登时,陈登不理睬他,自己上大床躺下,让许汜睡下床。刘备说:当今天下大乱,你没有救世之意,只知道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果是我,我就睡在百尺楼上,而让你睡在地上。这里是指那些只知道谋求私利而不关心国家安危的人。
在这里他要说明的是: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追求享受,他决定要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词人的雄心壮志。
求田问舍
购买田地和房舍。
刘郎才气
指有雄才大略的刘备。
语出《世说新语》。晋朝的桓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年栽种的柳树已经粗过十围,便叹息道:“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此处借以抒发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徒然虚度光阴的感慨。
树犹如此
jyq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叹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寂。抒发作者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思考
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以文为词”的特色。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归纳总结
“辛稼轩,词中之龙也,气魄极雄大,意境却极沉郁。”
——《白雨斋诗话》
①
从写景入手,意境开阔,情景交融。
②通过历史典故,层层推进,自然而贴切,深沉而含蓄。
③采用白描、反衬的手法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艺术特色
词到苏轼手里进一步扩大了题材和意境,建立起豪放的词风。但豪放词到辛弃疾手里才臻于完善而达到高潮。
苏轼的词:具有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襟,形成了豪放而飘逸的风格。
辛弃疾的词:既表现出慷慨激昂的感情,跃跃欲试的雄心,又表现出深沉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悲愤,形成了豪放而沉郁的风格。
苏辛词比较
课后作业
1、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完成课后作业【限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