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勃朗峰》
基础锤炼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翌日(
)
穹顶(
)
打嗝(
)
纷至tà来(
)
chán峻(
)
拾级(
)
2.解释下列词语。
(1)轻歌曼舞:
(2)纷至沓来:
(3)名副其实:
3.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家以立法形式把9月3日确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树立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将“树立”换成“表明”)
B.智能手机都内置了新版软件移动视窗操作系统,并拥有通话、上网冲浪和观看视频等。(将“并拥有”改为“和”)
C.青海一位代表在“两会”上提出,能否加大中西部和边远贫困地区的公共教育投入力度,是促进公平教育的关键所在。(删去“能否”)
D.1月17日,赛尔教育“十年沉淀,璀璨升华——开启新纪元”2017年国际教育论坛暨十周年答谢会隆重在北京举行。(将“隆重”调至“在北京”后面)
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对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平衡问题。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课内精读[]
1.全文按游踪可分为哪两个部分,分别是什么?
2.全文扣着“奇”来写,文章围绕这个字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3.作者是怎样在游记中运用略带戏剧性的记事技法的?请结合文章简要谈谈。
4.结合以下句子,体味文章幽默的语言风格。
每当我们险遭不测时,他总是面不改色,和颜悦色地说:“只当是种乐趣吧,先生们,这种情况不常见,很不寻常——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正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
拓展阅读
月在青草榻上
简
媜[]
歇宿在叠叠的岩石边,暮色看起来像一张稀薄的渔网,网住了几颗幽微的远星、一个游动的人。
蛇藤盘绕于树干间,我采来柔嫩的青草,铺设于地,今夜就结巢于此吧!
白日里拾阶而上,几经蜿蜒,倒看出这山的走势:山势如一条游龙,峦与峦结合又相互推动,我藏身的这山便被另一座更浑厚的大山所怀抱,形成转弯的姿态。两山之间的空隙就由瀑布来弥补。我必须登临得更高,才能亲闻瀑布的呼啸,此时在我不远之处,只是化身为山涧而已。也许明晨,唤我醒来的,会是涧水那温柔的声音吧!
那么晨间两位洗衣的姑娘,也与我共饮一涧水了。山底的村落已到吹灯时刻,她们已将心事折叠了,连同今日的衣裳放进柜子里了吧?村落在我眼下,已被深蓝的夜色拥抱着,偶有孤灯缓缓前进,那该是迟归的夜行者!他以为自己最晚了,怎能测知还有更晚的人正目送他回归?
山的黑夜,让我分外沉静。从来不曾发现在完全的沉静里有一丝甘美,那味道不在舌,不在耳畔,也不在眼睛,仿佛是从我躺卧的青草茎里漫溢出来的,又像从遥远而又接近的地方而来。水溅在岩石上传来一种回音,引起了我甘美的想象。但当我刻意去追索,青草与水声又失去原先的甘美了。
我被自己蒙蔽了吧?
沉静之所以甘美,是因为我的心与山悄悄结合了;而山何尝停滞过?夜色的浓淡、星空里星子的移动、山涧的流畅、花树的翻覆,以及不知憩息于何处洞穴的兽的鼾声,共同和弦才能完成山的笙歌——所有的生灵放弃了它们的武装,才得以如此静好。
我所体会的甘美,便是在无所欲求的心境下,成全了山又分享了山的馨香。
姑娘们窗前的桂花会在夜间飘落吗?若我已经呼吸了远村飘来的桂香,我也要欣然同意,她们也与我分享这一份静美了。
至于追来的月与惊呼的乌啼,就让山涧安抚它们吧!山的笙歌不押韵,更能容纳弦外之音。
但那羞愧的月亮似乎为自己的莽撞感到不安,悄声地走了。春山夜静,待我翻身,原来她已睡在我的青草塌上,忘了将灯吹熄。
1.本篇游记的写作顺序是什么?作者是按这顺序怎样行文的?请简要概括。
(温馨提示:寻找关于时间的词语,概括即可)
2.品析句子。(温馨提示:从修辞的角度或者关键词入手)
(1)暮色看起来像一张稀薄的渔网,网住了几颗幽微的远星、一个游动的人。
(2)春山夜静,待我翻身,原来她已睡在我的青草塌上,忘了将灯吹熄。
3.作者写山村洗衣姑娘,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温馨提示:山村洗衣姑娘并非作者亲见)
《登勃朗峰》
基础锤练
1.yì
qióng
gé
沓
巉
shè
2.(1)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2)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3)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3.B(成分残缺,在“视频等”后面加上“功能”。)
4.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创新、文明之路。
课内精读
1.第一部分(1-6),写登山的见闻与感悟;第二部分(7-11),写乘车的经历与感悟。[]
2.黑首道上风景奇美;勃朗峰主峰奇伟;旁边的群峰奇险;峰巅云朵奇幻;车夫是奇人;乘车的经历堪称奇遇。
3.作者在记录事件过程之始设置悬念:后发能否先至?随着颠簸、危险的行程在笔下展开,接着悬念迭起——能否安全到达?插入“勃朗队长”的半醒半醉的话,越发让人担心,最后将两重悬念一起揭开,读来引人入胜。[]
4.“我们险遭不测”与车夫“面不改色,和颜悦色”形成反差,形成带有揶揄讽刺的幽默效果,车夫夸张的语言幽默地活现了人物的自信自得,热情洒脱。
拓展阅读
1.时间顺序。暮色稀薄,“我”结巢于山中;夜色深蓝,“我”看见孤灯缓进;山的黑夜,让“我”分外沉静;春山夜静,“我”与月同眠。
2.(1)本句使用了比喻修辞,将暮色比作渔网,形象地写出其稀薄的特点,“幽微的远星”和“一个游动的人”写出了傍晚时分,山中的幽静与闲适。(2)将月亮拟人化,“睡在我的青草榻上”生动地刻画了月落草间安适的样子,赋予月亮顽皮、冒失、质朴的情态。“忘了将灯吹熄”,则写出夜深了,月色渐弱,如灯。营造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境界。[]
3.联想与想象,“我”由山涧联想到洗衣的姑娘,美好而安宁。着意营造了乡村古朴、和谐、亲切的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