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建立周长的观念,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周长含义的形成过程,体验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知识内在的美,陶冶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来突破。
难点:周长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突破方法:情景教学与直观演示的方法。
【教学准备】
若干平面图形、多媒体课件、绳子,学生准备尺子、剪刀、彩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周长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几个图形。请大家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正方形、圆形、五角星形、月牙形。
制作成这种形状的相框,请孩子自己设计相框,并剪下来
展示(选不规则图形)
用木料做相框,怎样做不浪费?先要知道什么?
生:要先知道这些图形的一周有多长。
板书“一周”
什么叫“一周”呢?
以正方形为例
表扬,提出周长(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知识,认识一个新的名词叫“周长”)
揭示课题
1、指出黑板上各图形的周长。
黑板上这些图形虽然形状不同,但是它们都有周长。同学们,你认为什么是它们的周长,谁能上来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在哪里?
(从起点开始,再回到起点就是它的周长。)
2、引导学生概括什么是周长。
刚才同学们都能指出这些图形的周长。那么,你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什么是周长呢?
生1:周长就是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
生2:周长就是一个图形周边的长度。
生3: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它的周长。
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练习:描一描
红线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3、出示例题
儿童游泳池的周长
4、数学书封面、课桌面和三角尺的周长
二、测量周长
1、探究各种方法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平面图形的周长。那么,我们回到开始的话题。要想知道给这些相框准备多长的木料,就要先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那么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它们的周长是多少呢?谁来说一说?
生1:可以用尺子量,然后把每条边的长加起来。
像月牙形,树叶形,不好用尺子直接量,怎么办?
生:可以借助绳子来量。先在图形的某一处作一个标记,然后用绳子去围一圈,再拉直绳子,用尺子量出绳子的长就可以了。
请学生示范
提出圆形,是否还有好方法?
学生可能会说,先在圆形上作一个记号,然后把记号对准○刻度,再沿着尺子滚一圈就量出了它的周长。
师课件示范
2、总结各种方法。
①直边的图形,像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形等可以用尺子直接量它的边,然后再把各边加起来。
如果各边是相等的图形,可以只量一条边,再用乘法计算。
②月牙形、树叶形这些不规则的图形可以借助绳子进行测量。
③圆形的图形可以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周长。
师黑板图形归类
三、计算周长
1、试一试
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
我们可以怎么做?
生作业,书上
交流
2、练习: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各图形的周长吗?(单位:厘米)
生作业,书上
3、练习: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吗?
正方形、长方形口答
不规则图形生先作业,书上
交流
四、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准备的教学进程是:感知周长——测量周长——计算周长。
感知,是让孩子具有一种表象,形成周长的概念,从实物中自己体会,而不是教者灌输定义概念。做相框,从生活经验出发,孩子能知道,因此用它引出周长还算自然。要求孩子设计不同的相框,是为底下测量物体周长提供种类齐全的教材。以正方形为例解释“一周”的含义,进而提出周长,过程比较朴素,或许也稍显抽象。接着让孩子指出图形一周边线,自己定义周长。再正式提出周长含义,孩子继续描图形边线,强化周长概念。上课时此间过渡有些生硬。接下来的,例题出示和找一找生活中的周长(数学书封面、课桌面、三角尺)教学时忘记了。未能让孩子在身边找到周长,实属缺憾。
测量周长,也是从做相框说起,需要知道周长有多长,因此需要测量,不同种类的图形给不同测量方法的小结提供了充分的探究材料,孩子很容易想到,直边图形可以用直尺量,然后把长度相加。对于不规则的曲边图形,另想办法,孩子也能根据生活经验知道用卷尺,有了卷尺就很容易想到绳子,于是化曲为直的办法就产生了,请学生示范,而课堂上没有出示“化曲为直”的板书,没有提炼,不过这种办法在这里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孩子心里应该有印记。对于圆形图这一特殊的例子,个别孩子能想到滚一滚的办法,教师接着实物演示,再接着课件演示,更清楚。这一环节,教师引导不够到位,致使环节不充实而很单薄。
教材最终需要孩子回到图形的周长,并且学会计算周长,因此我们进行了各种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也就是暂且只研究直边图形。根据教材要求,有量一量再计算,有不同方法计算。孩子都能想到乘法是加法的简算,因此,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没有大问题。孩子明白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就是每条边的长度和。最后一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我们课上只来得及讲了数一数的办法,和每条边相加的办法。课后有补充了平移的办法。
听了评课老师们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我的处理是不够细腻的,我只站在了宏观的角度上对教材进行了很理性的分层,我从图形入手,因此缺少了平面图形和实物之间的联系。
另外,由于教师个人的原因,课堂没有起来,孩子闷了。总体设计事前已经满意,然而没有达到设想的效果。教师掌控有误,对师生都不利。《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测量、计算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并能将周长的含义应用于生活。
2.使学生在认识周长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4.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
在学习周长之前学生的认知基础有:一是在学会了测量图形的长度;二是在已对长方形、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这些基础都是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充分利用,并且进行测量计算周长。而对于周长的认识应该说只有初步的体验,具体周长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显得比较抽象。在本节课中应注意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实践、探索、交流等活动中理解周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各种物体和图形的周长。
解决措施:
1.使学生通过手动、脑想、眼看等多种感观的协调活动积累感性认识;
2.为学生创建感知、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周长的概念,并且尝试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3.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感知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的规律,探究事物的本质。
教学过程:
观察操作,感知周长——火眼金睛
1.动画引入,初步感知“一周边线”
师:动物城要召开运动会了。兔朱迪为了取得好成绩,给自己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每天围着操场跑一圈。我们来看看它做到了吗?
第一天完成的怎么样?(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运动轨迹)
指出:这条黑色的线就是操场的边线。(板贴:边线)
(2)
第二天呢?(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运动轨迹)
(3)
第三天它做到了吗?追问:它是怎样跑的?
指出:从一点出发,沿着边线又回到了这点上,这样才叫围着操场跑一圈。这一圈在数学上也叫一周。(板贴:一周)
2.丰富表象,充分感知“一周边线”
(1)指一指
师:其实,在生活中物体的表面都有它的边线。你能指出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吗?
师:谁来当个小老师指给大家看一看。(学生指空)
思考:他是从哪儿开始指的,到哪儿结束?(生答)
思考:一定要从这儿开始指吗?还可以呢?(生答)
师:从这里、这里,都可以吗?你有什么想法?(师指生答)
小结:从任意一点出发绕一圈再回到这一点,都是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
(2)找一找
师: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周围物体表面的一周边线。
学生活动:同桌合作找一找,相互说一说周围物体表面的一周边线。
3.完整感知,认识周长
(1)给出“周长”解释。
指出:我们把一周边线的长度叫做周长。(板贴:周长)
(2)迁移类推,巩固对周长含义的认识。
师: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指出:数学书封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师:你能像这样介绍它们的周长吗?(生选择回答)
(3)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完善周长定义。
指出: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板贴:物体表面)
师:如果沿着物体表面的边线画下来,就可以得到一些平面图形。
指出:
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板贴:平面图形)
(4)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师:你能描出平面图形的一周边线吗?(教师巡视指导,QQ上传错误作品)
学生活动:生拿出作业纸,选择其中两个最喜欢的图形,描出它们的一周边线。(师指导)
师:咱们来欣赏一下这几位同学的作品,谁来评价一下?(师根据学生汇报)
追问:这个图形有周长吗?
师:(师笔补上)这样有周长了吗?
强调:描图形时,一周边线必须是连贯的。
师:真好,看来大家可都是火眼金睛啊!那画时怎样描得准,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生答,相互补充)
小结:边线的长度要从一点出发再回到这一点。不能多一笔,少一笔,更不能空着一段。(师出示正确答案)
师:你们画对了吗?现在谁能完整的说说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板贴:封闭)
(5)拓展延伸
师:现在我把这两个图形组合起来,请问这个组合图形有周长吗?
他画的准确吗?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
小结:他说到了关键,周长是图形一周边线的长,中间的部分不是边线,就不能算作周长。
(6)分类游戏
下列图形哪些能表示物体的周长?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具体事物出发,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摸一摸、找一找、说一说、描一描等活动感知
“一周边线”,积累“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周长”这一数学知识经验。
操作测量,再识周长——能工巧匠
1.明确要求
师:动物城的跑道可有趣了!走!我们跟兔朱迪去看一看。这里有四边形跑道和月牙形跑道。猜想一下:觉得哪一个跑道长?怎么样去证明你猜的是对的呢?
(学生猜想结论讨论验证方法)
明确:比较跑道长实际就是比较跑道的周长。
(教师给出测量工具与材料,出示测量要求。)
2.测量四边形跑道的周长
师:我们来测量四边形跑道的周长。想一想,在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四边形跑道的周长,填写测量任务单。
师:谁来报告一下你们小组的测量结果?你们是怎样测量四边形的?
(小组汇报)
师:答案跟他一样吗?
预设1:若答案相同,追问:在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预设2:若答案不同,追问:造成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师出示直尺)强调:在测量的过程中,端点一定要对准尺的0刻度线。
3.测量月牙形跑道的周长
(1)探索方法
师:再来看看月牙形跑道,要想知道它的周长应该选用什么测量工具合适呢?说说你的想法。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你来说说,他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他们的方法很聪明,可以先用线绳沿着月牙的边线围一圈,把围到的线拉直,放到直尺上量一量,围到的线长就是月牙的周长。
(2)操作测量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小组测量月牙跑道的周长。(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学生测量月牙形跑道的周长,填写测量任务单。
师引导:你们在测量的过程中觉得比较困难的地方在哪里?(生答)
这些都是造成测量误差的原因。有没有好的方法减少误差?
指出:围时:紧贴边线围一圈、掐住终点;量时:要注意拉直、对准0刻度)
4.FLASH动画演示“化曲为直”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用的方法在我们数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叫做化曲为直。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用这种思想测量树叶、钟表等物体的周长。FLASH动画演示:树叶;钟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中再次理解周长的含义,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操作活动经验。让学生将数学知识经验提升为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巩固练习,识记周长——奇思妙想
1.
基础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师:你能算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吗?谁来汇报一下自己的答案?
(强调:周长是长度带单位。)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上台板说)
师:谁能总结下怎样求三角形的周长?
小结:三角形周长是三条边的和。
师:正方形的周长又该怎样求?
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就是四条边长的总和。
师:谁跟他的想法一样吗?同学们真聪明。谁来算算梯形的周长?
小结:梯形的周长就是这四条边长的总和。
师:正方形和梯形都是四边形,四边形的周长该怎样求呢?
师:五边形的周长呢,六边形呢?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怎么求几边形的周长。
小结:老师理解你的意思了,你的意思是说(拖词条)几边形的周长就是几条边长的总和。你们觉得对吗?
2.提高练习。——神机妙算
师:运动会预赛上,兔朱迪和狐尼克被分到了这两个赛道,用这两个赛道比赛公平吗?(生猜)有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同桌相互说一说。
预设:如无平移方法,师引导:有没有更巧妙的办法,不用计算!比如说我可以把线动一动…
师:他的意思是把这条边移过去,再把这条边移上去。狐尼克的跑道变成了长方形,和兔朱迪的一样长。(师组合移动比较)
这种方法是不是很巧妙!
小结:我们在比周长的时候不一定要用测量的方法,还可以用移一移、补一补的方法把复杂的图形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图形来比较,是不是?所以他们的比赛很公平。
3.拓展练习。——神机妙算
师:决赛中,他们要分别从起点开始沿着动物中心公园,中间通过弯曲的小径跑一周,它们的比赛又公不公平呢?
师: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老师给你们点赞!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感知周长这一概念后,通过指一指周长,数一数周长,算一算周长,在小组交流中,学生再次理解周长,并体会要知道一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关键是要看围成这个图形一周边线的长,从而获得一些数学思考的经验,并能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求出周长。
评价总结,寻觅周长——大开眼界
1.教师根据学生所谈的收获,呈现重点知识点。
2.图片欣赏:生活中的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反思学习过程和结果,查漏补缺;在欣赏的活动中感知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物体表面
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封闭
教学反思
一、以活动为基础来理解周长的含义
新课开始,让学生观察动画,初步感知边线,使学生体会图形一周的长度必须从起点开始绕边线一圈再回到起点,这样就把握住了周长概念的基本点。再通过学生动手指一指、说一说、找一找、描一描具体物体某一个面一周的长度从而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准确的理解,进而让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有周长使学生体会到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封闭”观念,学生通过动手做悉心理解,加强感受,把生活中对边线的零星感受进行再现和体验。事实也证明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很多学生能充分理解周长所蕴含的真实意义。
二、以周长测量策略探究来内化周长的意义.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准备的学具——尺子、线想办法量算出四边形和月牙形跑道的周长,然后汇报演示。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图形的边是直线时可以用量、算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二是图形的边是曲线时可以用绕,量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深刻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特殊问题有特殊的解决办法,让他们充分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另外,汇报演示时的师生交流,生生互动虽然还没有做到很好,但还算达到了预期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同步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知道周长的含义,会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
2.通过量、围、算等操作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在自主建构周长的概念和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图形与几何的数学活动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4.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到学习周长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周长概念的建立。
突破方法:在操作中感受物体表面、平面图形的边线及边线的长;在具体情境中鼓励学生将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相结合理解物体表面、平面图形的周长。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指一指、找一找、描一描、量一量、比一比,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测量周长的方法,初步体会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本课突出:重操作,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操作、体验;重探索,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实践;重交流,争取组内、全班等多种交流形式,使学生积累初步的图形与几何的活动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笔、树叶、三角形、长方形、直尺、线。
教学过程:
课前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浏览学案。
一、创设情境,感知周长
1.观看蚂蚁和甲虫运动的路线,引出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周长。
【设计意图: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本环节,利用多媒体创设了有趣、形象的蚂蚁与甲虫运动的情境,把周长的含义融入其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彰显了情境的设计直接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宗旨。】
二、创设活动,认识周长
1.通过指一指、找一找认识物体表面的周长。
(1)指出池口一周的边线
明确:池口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2)找黑板的周长
明确:黑板表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3)找身边其他物体表面的周长,和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周围物体表面的周长,丰富素材,鼓励学生将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相结合,更好地理解物体表面的周长。】
2.通过描一描,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
(1)
用彩色笔描出平面图形的边线。
(2)指半圆、长方形的周长。
填一填:平面图形(
)的长就是平面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描多种平面图形的边线,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就是它的周长。从物体的表面抽象到平面图形,完善周长的概念。】
三、测量周长
1.测量三角形、长方形的周长。
2.测量树叶的周长。
【设计意图: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操作,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等数学活动,感受测量周长方法和策略的多样化,巩固对周长的认识;同时为后继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好学习准备。】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不用测量,你能知道下面图形的周长。
2.比一比下面图形的周长
(1)
(2)比较甲乙两地的周长
【设计意图:圆、正方形等图形都是周长越大面积越大,所以部分学生造成误解。设计练习时有意识的通过展示面积一样大但周长不同、周长相同面积不同,使学生更明确周长的实际意义。练习由易到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比较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发展了空间观念,实现了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四、全课小结、回归生活
1.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课件播放周长的应用。
作业布置:课后想办法量出大树干的周长。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对所学的抽象知识通过积极主动的物化活动获得“真正的理解”。】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物体表面
一周边线的长是它的周长
平面图形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词语,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在课堂上,首先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呈现一只蚂蚁爬树叶边线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长"这两个词语;再让学生用彩笔描出自己喜欢的树叶及课本上习题上的图形,进一步直观地感知周长,从而使学生得到图形的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接着让学生找身边的例子来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并且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长,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最后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让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及知识的拓展延伸。
???
这节课虽说重视知识的形成与获取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今后教学的改进。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是学生通过看一看,围一围,指一指,量一量等活动充分感知“周长”
2.通过讨论,动手操作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并计算出一些图形周长,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联系一些常见的物体和图形建立周长概念
教学难点:怎样计算曲线型图形周长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设计理念:
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索“什么是周长”,设计时充分运用直观手段,特别是加强课件演示及学具操作,让学生眼看、脑想、手动,使学生在多种感观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所以我注重:一是重情境,“活跃”教材及学生;二是重探索,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实践;三是重交流,争取组内、全班等多种形式。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小明围着操场跑了一周,小华围着操场跑了三周。
圈出“周”问:“一周是什么意思?”
教师问: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点出课题:今天我们研究与周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探讨新知
1.认识边线
(1)初步感知边线
谈话:春天到了,森林里举行春季运动会,小蚂蚁报名参加了跑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蚂蚁是怎样跑的?(多媒体演示:小蚂蚁沿边线跑一圈)指名同学说。(图片在互联网上搜一搜)
【设计意图】引入一只蚂蚁绕树叶爬,增加了一定的趣味性。也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理解“一周”的含义,从而初步建立周长的表象。
(2)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边线。
谈话:我们给动物们准备了一些奖品,请同学拿出奖品图任选一样把它剪下来。
学生展示问:“你是怎样剪的?”(沿着边上线剪下来)
老师指出:边上的线就是边线。(板书边线)
(3)屏幕显示三幅图,指名学生找边线。
(4)老师指出: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有边线,你能举个例子吗?(指名学生举例,并用手比划)
再说明:物体上有边线,平面图形上也有边线。描P62题边线。
2.由边线引出周长。
指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描边线(P62),其余学生仔细观察。通过观察发现要把边线一周的长度全部描出。
师小结:刚才我们描的这些图形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什么是周长”,而且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
.
练习再次感知周长。判断下面图形红线是不是它们周长。
练习完谈话:判断是不是周长你认为应该注意哪几点?
学生归纳总结:①要找边线②看是不是一周长度。
三、拓展练习
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
(1)谈话:同学们已经认识周长了,那森林运动会也正式开始了。大象是发令员,参加跑步的还有蜗牛和小甲虫,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它们的比赛吧。
(2)多媒体播放课件。
大象发令:各就各位,预备,跑!突然蜗牛说:“不行,不行,太不公平了。”
停止播放,问:“蜗牛感到不公平,你觉得呢?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说明:由此看来周长有长短之分。
(3)动手操作,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
学生拿出课前发的三种跑道图,小组合作想办法测量周长。汇报结果,重点汇报圆形跑道测量方法。
根据汇报师说明:直线型图形可以直接用直尺量出周长,曲线型图形要想办法把曲线化成直线再用直尺测量。
1.练习(用不同方法算图形周长)
2.比较下面两个图形周长长短。
【设计意图】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比较有一定的难度,我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在合作的过程中体验成功,通过不规则图形,进一步巩固升华规则图形的周长。
3.小结: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周长。
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4.生活应用——活化“周长”知识
提出:日常生活中常用到周长,显示下图
帽子
上衣
裤子
问:以上图片哪儿需要周长?(腰围、胸围)生活中还有哪儿需要周长的?学生举例。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结评价,回归生活。
1.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自己哪方面表现的比较好?
2.实践作业
教后反思
???《认识周长》?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我觉得只有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所以,我首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小蚂蚁跑步,剪一剪”,让学生初步感知“边线”和“周长"”这两个词语;再让学生用彩笔描出图形边线的长度,进一步直观地感知周长,从而使学生得到图形的周长就是一周边线的长度;接着让学生找身边的例子来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并且用手指一指它的周长,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然后设计小游戏“蚂蚁、蜗牛、小甲虫”进行比赛;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再让学生通过算一算、量一量,让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及知识的拓展延伸,并回归生活。使“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及时渗透给学生。我觉得一节好课它是有生命活力的,而这种生命活力来自来自于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我想在我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