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2 认识吨 苏教版 (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2 认识吨 苏教版 (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18 12:02:04

文档简介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的例题,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感受认识吨的过程。
2.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
能力目标:能正确换算质量单位。
情感目标:
感受“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设计理念:
生活是这节课的载体。《课标》提倡学生的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获得发展。因此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力图体现这一理念。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
发现生活中的吨,能借助其它物体或质量单位描述吨的大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20千克的一桶矿泉水。
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请看这些图片,你们会填出合适的单位名称吗?
(媒体出示苹果、猴子、草莓、西瓜等图片)让学生分别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媒体依次出示大型轮船、石料、大象图片)边出示边提问:那么这些物品我们可以用学过的单位名称吗?
师又问:计量这些比较重或大宗物品一般用什么作单位呢?(吨)
老师小结:(课件出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来作单位。
师:看来吨与我们以前所使用的质量单位有所不同,它和我们以往学过的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吨可以用t来表示。(边说明边补充课题)
二、
课件出示课题:吨的认识
1、情景导入新课:
在一个阳光明媚,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到河边玩。它们走到一座小桥边,小马提议:“这里有桥,咱们一起过吧。”小熊说:“等等,这里有个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呢!”
启发学生思考: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
有什么关系?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2、我们来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
看一袋大米有多重?2袋?3袋呢?……10袋呢?(依次数下去)
10袋这样的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1吨=1000千克
(板书)
3、现在我们看看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计算得出不能)同学们真好帮他们解决了一个问题,如果他们4个一起过桥那可就危险了。
4、1吨到底有多重呢?
(1)看一看
请看看这四个小朋友抬50千克的大米抬的是满头大汗,1吨有多少个50千克呢?(生回答后板书),那抬1吨大米需要多少个小朋友呀?(80个小朋友)
(2)拎一拎
再看一桶矿泉水,谁能抱的起来,抱起来时感觉怎么样,如果一桶矿泉水重20千克,大家推算一下50桶矿泉水重多少呢?同学们非常聪明,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3)说一说
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吨的知识,可以和你周围的同学互相说说。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个()的重量大约是1吨。
学生口答。
2、“想想做做”第四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空,全班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想想做做”第五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空,指名口答。
4、请看大屏幕,大货车能否装6000千克的机械,是否能顺利从桥上行驶。
学生判断,说理由。
5、小淘气在学习了《认识吨》一课后,回家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学生修改后进行德育教育)生活中我们要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重量。
四、布置作业
必做题:
“想想做做”第1、2、3、6、题。
选做题:小调查:
你知道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吗?
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
你准备用哪些方法来节约用水?
板书设计:
吨(
t
)的认识
1吨=1000千克
400千克+300千克+500千克+100千克=1300千克
1300千克>1吨
(20)个50千克是1吨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结合具体实例,经历和感受认识吨的过程,从而认识新的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并感受“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三点:
首先,利用主题画创设问题情境。围绕“能否同时过桥”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迫切想知道1吨有多重。其次,在感受1吨的过程中,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知道1吨=1000千克,然后让学生用眼睛去看,还要亲身去体会,动脑去想象,如让学生来抱一抱这个环节,通过学生亲身去体验、感受20千克的重量,再想象一吨有多重,更容易理解1吨的实际含义,来加深对吨的认识。再次,在了解吨在生活中的应用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练习,丰富了学生对吨的感受和认识。
当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亲历认识“吨”的过程中,如果让学生之间相互背一背,说一说也许更好,还有就是给学生的时间不是太充裕,学生的展示也不太充分。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多学习、多完善,为了学生学习的需求而不懈的努力!《认识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2-23页。
教学目标:
1.
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使学生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2.
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3.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数学的兴趣。学会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吨重的概念。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小明逛动物园,记录下部分动物的体重:
一只小白鼠大约重20
一只兔子大约重2
一头河马大约重3000
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怎么办?
小结:计量比较轻的物体有多重,用“克”作单位。计量一般物体有多重,用“千克”作单位。
2.再来看一些动物的体重。
一头大象重5000千克,一头鲸鱼重72000千克。
表示这些动物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你有什么感觉?怎样能更简单地记录呢?
3.问:生活中,你知道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吨作单位吗?欣赏图片。像这样的一些物品就叫大宗物品。计量这些大宗物品有多重,你会选择谁做单位呢?
4.
小结: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对于“吨”,你想知道什么?
二、感知体验,认识1吨。
1.搬一搬
出示10千克的大米。学生搬一搬。说感受。
一袋一袋往上加,让孩子搬。说感受。
想象:4袋这样的大米重多少?5袋呢?10袋呢?100袋呢?
小结:100袋大米,重1000千克,也可以写1吨,因为1吨就等于1000千克,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
小结:1袋大米重10千克,100袋这样的大米堆放在一起,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继续感受1吨有多重吧!
2.分组活动。
第一组:1千克的甜瓜
第二组:2千克的饮料
第三组:5千克的油
第四组:15千克的水
第五组:25千克的大米
第六组:同学们的平均体重大约是30千克,指名1人抱抱。
活动要求:(1)按组号每人搬一次,搬离地面,坚持2秒钟,在小组内说说感受。
(2)独立填写表格,算一算多少个这么重的物体是1吨,并把结果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小组合作。汇报。
小结:第一组:1000颗1千克的甜瓜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第二组:
40袋25千克的大米,重1吨。这一吨米大概可以供20个同学吃一年。
第三组:100桶水重1吨。出示浴缸,30桶水能把它装满,30桶水才是300千克,1吨水大概几个能装满几个这样的浴缸?如果让一个普通的自来水龙头像这样开1个小时,流出的水大约就是1吨水。一般洗一辆车要5分钟,用去200千克水,洗5辆车差不多流失1吨水。看到这些大量流失的水,你们有什么想法?
第四组:200桶油堆放在一起是1吨。
第五、六小组汇报。
一吨孩子一起跳,感受力量。
说说你对1吨的感受。
3.想想做做2。
出示后,学生互相说一说。
4.小结“克”“千克”“吨”之间的关系。
回忆研究“克”“千克”时的方法。让学生说出1吨我们是如何体验的。
5.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识
填上合适的单位。
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1吨有多重。
四、检测反馈
完成想想做做3、5两题。完成后同桌互说。
五、课堂总结。《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吨的认识
教材解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吨”
,对于千克和克这类较小的质量单位,学生可以通过拎一拎,称一称来感知,但“吨”
是一个较大的很难直接感知的质量单位,不可能让学生直接去体验,只能借助间接体验和想象去理解。学生对于“吨”
这样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观念的建立是比较困难的,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难点。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是一吨的质量,这个有些困难,误差较大。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前预设中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学生举出的例子作出准确的评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
??
??
??
??
??
??
??
??
??
??
??
?
2、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1吨是多少千克的简单换算,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星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难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游戏(猜猜老师的体重),谁猜的最准确!
2,请几位同学猜疑猜.(预设,同学们为什么都用千克而不用克呢?生:因为用克作单位数字太大,读起来容易错,又麻烦.)
3,课件展示情景图:
(1)本校操场上大堆石沙子.
(2)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
学生观看场景图,教师说明这些土中堆放或者运输的都是些很重或大宗的物品.
提问:如果我们现在用克或千克作单位来表示这些对象的重量,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用时方便吗?
学生交流:预设,不方便,麻烦等。
4,揭示课题:如果用克或千克作单位来表示上面物品的重量,用起来比较麻烦,因此计量这些比较重的物品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可以用符号“t”表示(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二,参加实践,充分体验
1,感知25千克重的一袋大米的重量,让学生亲自抬一抬25千克的大米,感知其重量;找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直观感知1吨的实际重量
(1)谈话:刚才同学们在搬25千克米袋时,感觉很重,那么40袋大米有多重呢?
(2)多媒体出示天平课件
一端放1吨的大石头,从另一端不断加25千克的大米,学生按老师说大米数说出相应的千克数。当天平平衡时,大米有多少袋和多少千克?
小结:1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重1000千克,1千克就是1吨。板书:
1吨=1000千克
1t=1000千克
(3)让学生根据“1吨=1000千克”说出:
3吨=(
)千克
8吨=(
)千克
5000千克=(
)吨
7000千克=(
)吨
三,扩展运用
师:有几只小动物也想来参加我们的学习,课件出示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1,?谁能说一说这段动画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事?你们能帮小动物们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谁来说一说?
2,在学生说故事的时候,注意从“限重1吨”“1吨有多重呢?”的讨论中,引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3,围绕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动物们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作比较。400
+300+500+100=1300(千克)内容来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吨重,从而得出结论。
4,师生一起将故事收尾。
5,继续看教材,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勾画出来。
6,汇报:小动物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你还知道了什么?
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共同说说书中提供的几例。可以说“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学生的体重就是1吨”
,也可以说“两头牛大约重1吨”
,还可以说“两匹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
2
7,
完成“做一做”
的第2题。
读题,理解题意。理解“超载”
的意思。
(2)
你能解决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巩固练习
出示:7吨=(??)
千克
5000千克=(??)

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
千克
独立完成,指名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用来计量较重物体的质量单位—吨。它是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是:“吨”
换算方法是;“吨”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吨数末尾添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就是在千克数末尾去掉3个0。
板书设计
?
??
??
??
?
吨的认识
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一般用“吨”(t)作单位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2000斤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吨”的概念比较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比较远,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获得充分的体验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建立数学概念,要尽量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过程中建立表象。为让学生体验“1吨”到底有多重,让学生搬一搬一袋重25千克的大米,说说感受,然后推算40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也就是“吨”。?吨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吨”
,对于千克和克这类较小的质量单位,学生可以通过拎一拎,称一称来感知,但“吨”
是一个较大的很难直接感知的质量单位,不可能让学生直接去体验,只能借助间接体验和想象去理解。学生对于“吨”
这样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观念的建立是比较困难的,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难点。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是一吨的质量,这个有些困难,误差较大。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前查查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学生举出的例子做出准确的评价。
课时目标
1、借助生活实例,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初步学会用吨作单位估计物体有多重。
2、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重、难点
重点:建立吨的质量观念,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难点: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1袋重100千克的沙子。
学生:常规的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千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设疑,引入课题。
在(
)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
)小兰体重约25(
)一个鸡蛋约重50(
)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
作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教师说: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作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质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_____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三、
新授
1、教学例6
测量
(1)课件出示例6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2)
谁能说一说这段动画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事?你们能帮小动物们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谁来说一说?
(3)
在学生说故事的时候,注意从“限重1吨”“1吨有多重呢?”的讨论中,引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4)
围绕小精灵“能同时过桥吗?”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动物们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作比较。
400
+300+500+100=1300(千克)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吨重,从而得出结论。
(5)师生一起将故事收尾。
(6)继续看教材,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勾画出来。
(7)汇报:
1、小精灵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你还知道了什么?
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共同说说书中提供的几例。可以说“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学生的体重就是1吨”
,也可以说“两头牛大约重1吨”
,还可以说“两匹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
2.
充分感受吨。
学生抬沙子感受1吨(一袋重100千克的沙子)

(1)请班级中力气最大的两个学生来搬沙子;再请两个学生搬,直到沙袋能离地为止。
(2)猜一猜这袋沙子大约有多重。
(3)100千克的沙子很重,10袋这样的沙子质量才是1吨。
3、完成“做一做”
的第1题。
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你能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例子吗?
4、教学例7
(1)出示例7
(2)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然后集体说理、说方法。
想:1吨=1000千克,3吨就是3个1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6000千克里有6个1000千克,所以6000千克是6吨。
5、完成“做一做”
的第2题。
(1)读题,理解题意。理解“超载”
的意思。
(2)你能解决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巩固练习
1、出示:7吨=(
)千克
5000千克=(
)吨
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
)千克
2、独立完成,指名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用来计量较重物体的质量单位—吨。它是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是:“吨”
换算方法是;“吨”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吨数末尾添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就是在千克数末尾去掉3个0。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3吨=(3000)千克
6000千克=(6)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