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方程的意义
X克
牛奶和盒共275克
现在倒出一些奶给小朋友喝
现在将剩下的牛奶放回天平,天平会怎样呢?
小组交流时,要求先说按什么标准分,再进行分类,写在学习卡上。
1
2
3
275-χ
<
200
100+100
=200
275-χ
>
200
30+30
<200
60+χ=200
275-χ=200
275>
200
等式
不等式
继续
1
2
3
275-χ
<
200
100+100
=200
275-χ
>
200
30+30
<200
60+χ=200
275-χ=200
275>
200
1
2
3
继续
275-χ
<
200
100+100
=200
275-χ
>
200
30+30
<200
60+χ=200
275-χ=200
275>
200
1
2
3
继续
什么是方程?
含有
未知数的
等式
叫方程。
一
那么一个方程必须具备的条件有什么呢?
√
X
X
X
X
√
做一做
1
1
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
35+65=100
(
)
y+24
(
)
28<16+14
(
)
χ-14>72
(
)
5χ+32=47
(
)
6(a+2)=42
(
)
2
2
3
3
4
4
5
5
6
6
强强也列了两了式子,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猜猜他原来列的是不是方程?
(1)
6X
+
=78
(2)
36
+
=42
一定是方程
不一定是方程
说一说: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等
式
方程
方程一定是等式;
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数学门诊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2)4X+5和6
X=8都是方程。(
)
(3)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
(
)
X
X
√
X+
0.5=
2.5
2.你会根据下面的图列出方程吗?
3X=
36
200
cm
60
cm
X
cm
60+x=200
年龄差
小明的年龄
爸爸的年龄
1
2
3
年龄差
小明的年龄
爸爸的年龄
小明的年龄+年龄差=爸爸的年龄
1
2
3
继续
年龄差
小明的年龄
爸爸的年龄
爸爸的年龄-小明的年龄=年龄差
1
2
3
继续
年龄差
小明的年龄
爸爸的年龄
爸爸的年龄-年龄差=小明的年龄
1
2
3
继续
请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小明的年龄+年龄差=爸爸的年龄
爸爸的年龄-小明的年龄=年龄差
爸爸的年龄-年龄差=小明的年龄
X+28=40
40-x=28
40-28=x
请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小明的年龄+年龄差=爸爸的年龄
爸爸的年龄-小明的年龄=年龄差
X+28=40
40-x=28
1
2
y+5=152
继续
1
2
152-y=5
1
2
继续
1
2
7s=2.8
继续
1
2
2.8÷s=7
1
2
继续
1
2
平均分给25个小朋友,
每人得3颗,正好分完。
a颗
a÷25=3
1
2
继续
平均分给25个小朋友,
每人得3颗,正好分完。
a颗
a÷3=25
1
2
继续
平均分给25个小朋友,
每人得3颗,正好分完。
a颗
你知道吗?
方程历史的第一页是由古代埃及人和巴比伦人揭开的。据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数学文献——埃及的《林特草卷》记载,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
你知道吗?
中国人对方程的研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有专门以“方程”命名的一章,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这不但是我国古代数学中的伟大成就,而且是世界数学史上一份非常宝贵的遗产。
你知道吗?
在很长时间内,方程没有专门的表达形式,而是使用一般的语言文字来描述它们。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尔第一个提倡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笛卡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