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难忘的泼水节 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难忘的泼水节 课件(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18 12:3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教学课件
难忘的泼水节
人教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二年级上册
锺庆




第一节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961年的泼水节,因为一个特别人物的到来,而显得格外令人难忘。这个人是谁呢?让我们从今天要学习的《难忘的泼水节》中寻找答案。




第二节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
2.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图文对照,积累描写周总理外貌特征的句子,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泼水节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mín
qiāo
lóng
shǐ
整体感知——
我会读






róng









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cǎi
wǎn
jiàn
shòu
整体感知——
我会读


寿

zhù
kāng








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我会读
多音字
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pū(铺路)(铺垫)
pù(床铺)(当铺)

shèng(茂盛)(盛大)
chéng(盛饭)(盛满)
整体感知——
我会写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穿

整体感知——
我会写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忘]
“忘”上窄下宽,下边“心”字宽扁,稳稳托住“亡”。
[穿][令]上下结构。
“穿、令”上宽下窄。“穿”的穴宝盖覆盖“牙”;“令”上部的“人”写扁阔,撇、捺舒展,覆盖下部。
整体感知——
我会写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泼][炮]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泼”要注意左右部件穿插,右边是“发”,不要写成“友”;“炮”右边“包”里面的“巳”要与“已”区别。
[度][向]半包围结构。书写“度”时,“广”的长撇向左下伸展,给下边的部件让出足够空间;“向”的外框写宽阔,“口”稍收紧。
[龙]独体字。书写时横短撇长,末笔点勿丢掉。
朗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并完成以下任务:
1.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围绕什么展开的?
2.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怎样划分?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日子。
第二部分
(第3自然段)
傣族人民热烈欢迎周总理的盛况。
第三部分
(第4~6自然段)
周总理身穿傣族服装,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互相泼水祝福的热闹场面。
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
直抒胸臆,表达了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永远难忘。
难忘的泼水节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第三节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阅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用“火红的”替换“火红火红的”,好吗?
不好,“火红的”不能突出凤凰花开得十分旺盛、艳丽。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人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敲鼓?“四面八方”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人们为什么不是“走来”,而是“赶来”?
“敲起象脚鼓”表现了人们喜悦的心情,“四面八方”突出了人多,“赶来”则体现了傣族人民急切、激动的心情。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人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铺地毯?
这里“鲜红的地毯”指的是什么?
通过这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非常隆重的场合或欢迎尊贵的客人时。
地上撒满的凤凰花的花瓣。
傣族人民的热情,他们迎接周总理时的快乐心情,他们的欢迎方式很特别。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文章运用准确生动的外貌描写使我们在人群中一眼就认出了周总理。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可以看出周总理非常平易近人,此时他就是节日里的一个普通人,他非常自然地融入傣族人民当中。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阅读第5、6自然段,思考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么过泼水节的?找出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
端、拿、蘸、泼洒。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这两句话表达了人们什么心情?
“多么幸福啊”“多么令人难忘啊”是傣族人民对1961年的泼水节最直接、最具体、最真实的感受。即使多年以后,人们想起1961年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依然感觉幸福无比。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比较句子,说说哪组句子更好。
①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②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幸福啊!
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
第①组句子更好,这里是将“幸福”“难忘”的感受提前,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表明这个泼水节令傣族人民永远难忘。
深入探究——小组交流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想想周总理都对傣族人民们送出了什么祝福?小组交流一下。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福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
周总理把水泼到年青人身上,祝福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福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
寿比南山
年少有为
开心成长
深入探究——小组交流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大家说说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令人难忘?
1.因为周总理来到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2.因为周总理和他们穿一样的衣服,一起敲鼓,一起跳舞,一起泼水。
3.因为他们在那一天得到了周总理的祝福,感到很开心。




第四节
本文讲述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与热情,体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怀,也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
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第五节
周总理陪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背景知识。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当时,周总理每天都忙于处理党和国家许许多多重要的事情,为了和傣族人民共同庆祝泼水节,周总理从百忙之中抽出空来。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当时傣族人民所在的景洪地区交通非常不方便,周总理乘飞机后又改乘汽车,最后又乘渡船过江。他不辞辛苦,不远千里,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傣族人民生活的小城,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




第六节
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周总理
平易近人
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心连心、深情厚谊
难忘的泼水节




第七节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平时什么时候能听到祝福语,试着给别人也送出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