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时 找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会用列举法、试除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难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81页内容和第82页“练一练”的第1~4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4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填空。
20以内2的倍数有( ),3的倍数有(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 )。
提问: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3的倍数呢?5的倍数呢?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呢?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我们前面学过了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等知识,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找最小公倍数。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81页上方的表格及“在上表……的倍数”的内容,引导学生找出4和6的倍数。
教师:动手算一算4和6的倍数。把它们标出来。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计算的结果。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2,36,40,44,48;6的倍数有6,12,18,24,30,36,42,48。
2.课件出示教材第81页“哪些数……什么特点”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提问:表中你们标记的数中,既有“△”又有“○”的数是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既有“△”,又标“○”的数有12,24,36,48。它们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也就是它们的公倍数,其中12最小,是4和6的最小公倍数。
3.课件出示教材第81页“认一认,填一填”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4和6的公倍数,发现公倍数的特征。
教师:继续算下去,找出100以内4和6的公倍数,它们有什么特征?
学生相互讨论,动手计算。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因此两个数或三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只有最小的公倍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2)几个数的公倍数是这几个数最小公倍数的倍数,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几个数的公倍数的因数。如:4和6的公倍数24是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的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是4和6的公倍数24的因数。
4.课件出示教材第81页“淘气……能看懂吗”的内容,引导学生用集合图表示公倍数。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淘气是用集合表示公倍数。图中左边的圈里是4的倍数,右边的圈里是6的倍数,两个圈重合的部分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是4和6的公倍数。
追问:为什么要在倍数的后面加上省略号?
学生回答: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在倍数后面加上“…”。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82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82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82页“练一练”第3题。
4.完成教材第82页“练一练”第4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当学生经历了用列举法找最小公倍数的过程后,在特殊情况下找最小公倍数的简便方法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真正展现出了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分析、归纳以及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