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7-30 08:40:44

文档简介

初三语文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一、1、裁、zèng、yì、móu、睐
2、略 3、B 4、①在“使用”后加制度;④把“研发”和“生产”对调。
“集冒”为“贸”; “市场、集冒市场”重复;“一律不得提供”改为“一律不得免费提供”
“既”改为“即”。左右与大约重复,最后一句也需改。
5、不设统一答案,能答到要点即可。参考:读书需有方法。并用这些方法来指导阅读。如果只谈读书的读法,只能最多只能得2分。
6、“许多的味道”指的是送别时的依依不舍;父母疼惜儿子、殷殷嘱咐的深情;儿子关爱父母的拳拳之心等。
7、(1)深化文章的主题,突出了亲情的美好与温馨。(2)紧扣文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3)照应文章题目,使文章层次结构分明。(答两点给全分)
8、因为我们为儿子送行吃告别宴的场面特殊,临行密密缝一般的亲情与温馨,感染了小姑娘,引发了小姑娘对家人的思念,使小姑娘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9、喝土豆汤的这一刻,“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温暖了小姑娘和小姑娘的爸爸,弥漫了整个小餐馆,由此“我”想到尽管人与人之间相隔异地,离别时间久远,但亲情不会淡化,只会越来越浓,亲情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超越了个体家庭之间的限制,在人们中间传递。
10、略。
11、“怔怔地”“怏怏地”拟人化地表现出小鸟看到葡萄叶子全部落完,了无生气时发愣、不高兴、很失望的样子,表现“我”看到叶子全部凋零时的痛惜之情。
12、A ,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初春时节葡萄藤长出紫红叶芽的情态,写出葡萄藤叶的灵性,表达了作者对清新叶子的喜爱。
B,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清风吹指的状态,表达出作者看到如此美景的轻松愉悦的心情。或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阳光从叶缝间透出的状态,从侧面写出葡萄的茂盛。
13、在我眼里无论是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有自己的梦想、使命和灵魂,都值得崇敬和珍爱。
14、(1)如赞同,可从妻子喜爱清爽、怕麻烦,每天落叶影响院子卫生与情绪的角度谈。(2)如不赞同,可从妻子漠视生命,不尊重葡萄生长规律,欠缺生活情趣方面作答。
15、(1)都。(2)不用详,更不用说。(3)交错的样子(4)逃,逃跑⑸上前
16、略
17、世外桃源;与民同乐.
18、【甲】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丙】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19安居乐业,怡然自乐,丰衣足食,井然有序、民风淳朴。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调研试卷答卷纸。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2分)____、____、____、____、____、
2.(9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选( )
4.(4分)
国务院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市场、集冒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一律不得提供塑料购物袋。有资料显示,此规定将使塑料购物袋的总体使用量减少大约2/3左右,既每年可以减少使用塑料袋超过100万吨。专家认为,虽然要利用经济杠杆引导公众减少使用塑料袋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生产和研发相关替代品。
5.(4分)答:
二阅读理解(39分)
㈠阅读《喝得很慢的土豆汤》,完成6-10题(15分)
6.(3分)答:
7.(3分)答:
8.(4分)答:
9.(3分)答:
10.(2分)选做____答:
㈡阅读《生命之芯》,完成11-14题(12分)
11.(3分)
12.(3分)选( )句。赏析:
13.(3分)
14.(3分)答:
㈢阅读文言文,完成15-19题(12分)
15.(2分)(1)悉: (2)无论: (3)杂然:
⑷走: ⑸ 前:
16.(4分)⑴

17.(2分)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18.(2分)
19.(2分)
20.作文(40分)
题目: 幸 亏 有 你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班级 姓名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阅读下面文字,依次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根据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cái( )你以为带,我将赠( )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 )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 )善lài( )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2.默写。(9分)
①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父亲叮嘱刚开始创业的儿子,今后无论事业成败,都应拥有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不因外部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或忧伤。
③晏殊的《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会发生值得玩味的情趣。
④请写出古诗词中有关“绿”的诗句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请写出诗词中有关“思乡”的诗句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法国作家斯威夫特,小说以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险的经历为线索,一共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游历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
B.在慧骃国。马是该国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而“耶胡”则是马所豢养和役使的畜生。“耶胡”暗指人。在慧骃国的马民看来格列佛是一只有理性的“耶胡”。
C.飞岛又叫飘浮岛。飞岛国人的外衣上都饰有太阳、月亮和星辰的图案,中间夹杂着许多乐器如笛子、喇叭、萨克斯等。飞岛上的臣民与国王在音乐与物理方面有精深的造诣。
D.小说运用反语进行讥讽。例如作者本来是反对设计家废除口语、以物示意的办法的,但是他却以愤慨的心情谈到了妇女怎样和俗人、文盲联合起来反对取消日常的语言。再如,对于绳上跳舞这件事作者持反对态度,他却说“有许多不幸事件都有记录”。
4. 下列文字有错别字,有病句等,请用规定的符号在原文上(见答卷纸)直接修改(修改不得超过五处)。(4分)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5、在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的每一单元前都有“单元要求”,请你阅读下列材料,说说你的发现。(4分)
第一单元:“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吟哦讽诵”就是要放声读,读得正确、流畅,沉浸其中,读出文章的味道来。“得”就是读了以后能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品味出作品的妙处。
第三单元:“学会牛吃草”。牛能大量进食,它不断地咀嚼,以助消化吸收,牛的雄健与善于反刍很有关系。我们读书应当比牛更聪明。因为我们会思考,读书要讲求智慧,对于有智慧的经典作品我们就得深读精思,反复品味,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髓。
第四单元:“阅读要有独特的感受”。读文章,最重要的是要全身心地投入,善于独立思考,有不拘于前说的精神。从中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独到的见解。
第六单元:“读书动笔”。读书动笔,就是在书本的字里行间进行圈点,在文旁、文后或笔记本上写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评论。所有这些都是在读书过程中完成的,是思考和感悟的结果。
二阅读理解(39分)
㈠阅读肖复兴《喝得很慢的土豆汤》,完成6-10题(15分)
那天下午,我和妻子路过北大,因为还没有吃午饭,忽然想起儿子曾经特意带我们去过的一家生意很红火的朝鲜小饭馆,便去了这家小饭馆。
因为不是饭点儿,小馆里空荡荡的,一个胖乎乎的小姑娘笑着问我们吃点什么。我想起上次儿子带我们来,点了一个土豆汤,非常好吃,很浓的汤,却很润滑细腻,特殊的清香味儿,撩人胃口。不过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我忘记是用鸡块炖的,还是用牛肉炖的,便对妻子嘀咕:“你还记得吗?” 妻子也忘记了。
没想到,小姑娘这时对我们说道:“上次你们是不是和你们的儿子一起来的,就坐在里面那个位子?”
我和妻子都惊住了。她居然记得这样清楚!更没想到的是,她接着用一种很肯定的口气对我们说:“那次你们要的是鸡块炖土豆汤。”我还是开玩笑地对她说:“你就这么肯定?”
她笑了:“没错,你们要的就是鸡块炖土豆汤。”我也笑了:“那就要鸡块炖土豆汤。”
刚才和小姑娘的对话,让我在那一瞬间都想起了儿子。思念,一下子变得那么近,近得可触可摸,仿佛一伸手就能够抓到。两个多月前,儿子要离开我们回美国读书的时候,特意带我们来到这家小馆,特别推荐这个鸡块炖土豆汤,所以,那一次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很慢,临行密密缝一般,彼此嘱咐着,一直从中午喝到了黄昏。许多的味道,浓浓的,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
事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这个小姑娘居然还能够如此清楚地记得我们坐的具体位置,而且还记得人们喝的是鸡块炖土豆汤,这确实让我百思不解。汤上来了,我问小姑娘,她笑笑,望望我和妻子,没有说话,转身离开。 我抿了一小口,两个多月前的味道和情景立刻又回到了眼前,熟悉而亲切,仿佛儿子就坐在面前。
那一天下午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
临走的时候,我忍不住又问小姑娘,还是那样抿着嘴微微笑着,没有回答。
又过了好几个月,树叶都渐渐变黄了,天都渐渐地冷了。那天下午,还是两点多钟,我去中关村办事,那家小馆,那个小姑娘,和那锅鸡块炖土豆汤,立刻又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似的,闯进我心头。离这不远,干吗不去那里再喝一喝鸡块炖土豆汤?
因为不是饭点儿,小馆依然很清净,不过里面已经有了客人,一男一女正面对面坐着吃饭,蒸腾的热气弥漫在他们的头顶。背对着我坐着是一个年龄颇大的男子,走近了,我发现那个女的,就是那个胖乎乎的小姑娘。她也看见了我,向我笑笑,算是打了招呼。那男的模样长得和小姑娘很像,不用说,一定是她父亲。
我要的还是鸡块炖土豆汤。因为炖汤要一些时间,我走过去和小姑娘聊天,看见他们父女俩要的也是鸡块炖土豆汤。我笑了,她也笑了。
我问:“这位是你父亲?” 她点点头,有些兴奋地说:“刚刚从老家来。我都和我爸爸好几年没有见了。”
“想你爸爸了!”她笑了,她的父亲也很憨厚地笑着。
难得父女相见,我能想象得出,一定是女儿跑到了北京打工好几年了,终于有了一次父女见面的机会。我不想打搅他们,但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我忽然明白了,这个小姑娘当初为什么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和儿子,记住了我们要的土豆汤……
那一个下午,我的土豆汤喝得很慢。我看见,小姑娘和她的爸爸那一锅土豆汤也喝得很慢。亲情,在这一刻流淌着,浸润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
6.作者写到“许多的味道,浓浓的,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根据上下文,请你具体说出其中有哪些味道。(3分)
7.文中多处出现土豆汤“喝得很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8.小姑娘当初为什么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和儿子,记住了我们的土豆汤?请简要说明。(4分)
9.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句“亲情,在这一刻流淌着,浸润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理解。(3分)
10.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2分想象合乎情理,描写生动形象,语言准确流畅,最多可加2分。不超过60个字。若两题都答,只批阅第①题)
①他们一家在吃告别饭时,作者写到“我们喝得很慢很慢,临行密密缝一般,彼此嘱咐着”,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出他们“彼此嘱咐”的话语
②“我看见,小姑娘和她的爸爸那一锅土豆汤也喝得很慢。”请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出小姑娘与她的爸爸在慢慢喝汤时的神态。
㈡阅读李雪峰《生命之芯》,完成11-14题(13分)
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A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B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②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张扬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
③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凋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④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⑤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论有没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
⑥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夜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
⑦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
⑧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 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⑨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来临了。
⑩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青青的葡萄,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⑾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灵魂的。
(选自《时文选粹.精品散文》,南方出版社。有改动)
11.联系上文,体会第⑦段中“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一句中加点字的妙处。(2分)
12.本文语言优美,韵味悠长,请从第①段划线句中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3分)
13.文中第⑩段中写到“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请结合上下文谈谈“我”充满了怎样的“敬意”。(3分)
14.你是否赞同文中“妻子”摘尽所有葡萄,让叶子尽快落完的做法,请说明理由(3分),见解深刻独到,语言简洁流畅)
㈢阅读文言文,完成15-19题(10分)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丙】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悉如外人 悉:(2)无论魏晋 无论:(3)杂然前陈者 杂然:
⑷老翁逾墙走 走:⑸听妇前致词 前:
16.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17.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2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18.请你找出【甲】【丙】两段文字中涉及到战争灾难的具体句子分别是____(2分)
19.【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______(2分)
三作文(40分)
20.题目:幸亏有你。提示:“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一个人,一本书,一次经历,一份追求。要求: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能出现学校名和本人真实姓名。(40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