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下册1.2 往水中加点东西 (课件19张+教案+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科学下册1.2 往水中加点东西 (课件19张+教案+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8-18 09:39:17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2
往水中加点东西
第一课时
第1单元
水和空气
一、导入新课
“小毛驴过河”。
二、往水中加盐
①倒一杯水。
②取一小勺盐,放进水里。
③观察。
“把盐‘化’到水里”研究计划
三、都能溶解吗
在三杯水中分别加入一些白糖、沙和食用油,它们能溶解吗?
三、都能溶解吗
糖和盐能溶解在水中,盐粒均匀分散在水中,看不见了,水变咸了;糖粒均匀分散在水中看不见了,水变甜了,但水仍然是透明的。而沙子,则沉在水的底部;食用油浮在水面。
溶解是一种物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的过程。
三、都能溶解吗
“这是溶解吗”。
三、都能溶解吗
“醋、酒精、食用油在水中的溶解”。
四、了解生活中的溶解与不溶解现象
生活中哪些物质能在水中溶解,哪些物质不能在水中溶解?
2
往水中加点东西
第二课时
第1单元
水和空气
一、提出问题
巧克力豆溶解”。
一、提出问题
二、制定计划
“水能溶解哪些物质”研究计划
物质
猜想
验证
味精
沙子
食用油
红糖
食盐
三、实验
①倒四杯水。
②取适量沙子、食用油、白糖、红糖分别放入水中。
③观察。
三、实验
1.有序领取、归还实验器材。
2.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按照实验计划规范操作。
3.认真观察,填写实验活动记录单。
4.注意安全,一旦发生水杯翻撒,请及时用毛巾清理。
5.实验结束时,请将实验器材收回实验盒中。
实验要求:
三、实验
此图片是视频缩略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视频“醋、酒精、食用油在水中的溶解”。
三、实验
汇报交流
放进水之前,是这样的

放进水之后,最开始,我们看到
,过一段时间后看到
,最后(现在)我们看到

所以我认为它是被
溶解的。
四、得出结论
红糖
食盐
沙子
味精
食用油
四、得出结论
“水能溶解哪些物质”研究计划
物质
猜想
验证
味精
沙子
食用油
红糖
食盐
能溶解
能溶解
不能溶解
能溶解
不能溶解
五、拓展活动
动物生存离不开氧气,小鱼需要的氧气从哪里来?
氧气也能溶解在水里。
五、拓展活动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

见2往水中加点东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会流动。知道水广泛分布在自然界里。能说出在哪里见过水。
2.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清水,通过对比分析和排除的方法探究水的特征。观察和描述水的一些特征。初步学会搜集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实验记录。初步的口头设计实验(用什么方法怎么做)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和猜测、质疑能力。
3.发展学生对探究水的兴想及激发求知欲。通过观察实验,培养细心观察、实事求是描述的科学学习习惯。意识到小组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体会到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会流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如何用感觉器官观察水的特征:学会用扇闻法闻液体的气味。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只小毛驴,它要帮主人运是过河。走到河中间的时候,由于货物太重不小心滑倒了,货物都掉到水里了,当它起来后上岸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生:那些盐都没了
师:为什么盐会没有了呢?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来解开这个谜往水中加点东西(板书)
二、活动探究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盐?
生:炒菜、煲汤。
师:那为什么我们在汤里面看不到盐呢?
生:因为它溶在里面了
师:真的吗?我们来做个游戏。
师:看谁的火眼金睛最厉害.老师这里有三杯清水,我在其中一杯加了盐。你们能看出哪杯放了盐的吗?
生:看不到
师:为什么看不到?
生:因为它溶在水里了。
师: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到底是不是这样。
(活动一)往水中加盐
师:首先介绍一下实验材料食盐、一杯清水、一支搅拌棒和一个勺子。
师:实验步骤
1.用勺子取少量食盐放进水中
2、再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3、观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老师展示)开始实验并完成实验表格(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同学上来汇报一下他们小组的实验结果。
师:盐是不是一放进去就立或不见了?
生:不是.?师:那怎么样才消失不见的?
生:用搅拌棒搅拌之后就消失了
师:像食盐这样放入水中找不到了我们说物质溶解在水中
(活动二)都能溶解吗
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知道食盐能在水中溶解,那是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呢?
生:不是。
师:谁能举些例子?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看看你们认识这些物质吗?
生:沙子、白糖、食用油
师:同学们真聪明!都认识这些物质,那你们猜这些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吗?(请个别同学发言)
师:到底是不是像你们刚才的猜想那样呢?这个时候能我们要通过什么去验证啊?
生:实验。
师:是的,现在跟你们讲一下实验要求和步骤。在三杯水中分别加入一些沙、白糖和食用油。注意不要浪费实验材料,物质放进去以后可以使用搅拌棒轻轻搅拌观察物质在水中的变化现象。禁止用嘴巴尝试这些物质,确保安全和卫生。希望你们小组相互合作.并完成活动手册P2的实验记录表。
(教师巡回指导)
师:有哪个小组能把实验表拿上来分享一下?这个小组认为沙和食用油不能在水中溶解,而糖就可以。你们的实验结果跟他们小组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看来你们都是小小科学家。对啦!沙和食用油不能在水中溶解,而糖能在水中溶解.那怎么出来沙和食用油不能在水中溶解的?
生:那个沙子沉到水底了。
师:哦,沉到水底让我们看见了是吧?那食用油呢?
生:那些食用油飘在水上面。
师:食用油也让我们看见飘在水上了,刚才我们说了怎么叫溶解呢?
生:物质在水中看不见了。
(三)拓展
问题:大米、味精能在水中溶解吗?
任务:课后将生活中的其他物质,如大米、味精等加入水中,观察它们是否能在水中溶解。
2往水中加点东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几种常见物质,如白糖、味精等能溶解到水里,有的物质食用油、沙子等很难溶解到水里。
2.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3.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教学难点】
经历“问题一一猜想一一计划一一实验一一结论”的完整探究过程。
课前准备
烧杯、味精、白糖、红糖、食用油、沙子、水,同时准备已放入味精、白糖、红糖、食用油、沙子的溶液各一杯。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展示】播放视频“巧克力豆溶解”。学生观看视频,通过视频聚焦学生注意力。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盐可以溶解在水里,谁能说说看,盐是怎么溶解到水里的?
【学生回答】盐放进水里后,颗粒变得越来越小,盐也变得越来越少,直到最后全部消失了。
【教师提问】盐消失不见了吗?去了哪里?
【学生回答】溶解在水里了。
【教师提问】对,盐均匀分布在水里了,只是我们肉眼看不见了,我们把这种现象叫溶解。那你知道还有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里吗?
【教师提问】老师这里有味精、沙子、白糖、红糖、食用油,你认为哪些能溶解在水里,哪些不能溶解在水里呢?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为什么你认为……能溶解在水里?为什么你认为……不能溶解在水里?
(二)制定计划
【教师提问】科学需要用事实说话,我还是一起做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吧。同样的,做实验时,我们要先有什么?
【学生回答】计划。
【教师提问】对了!有计划的研究可以保证我们实践有序、准确、科学。(出示“水能溶解哪些物质”研究计划,讲解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同样要注意对比观察物质放入水前后的变化,要找到能物质能被水溶解的证据。
“水能溶解哪些物质”研究计划
物质
猜想
验证
味精
沙子
食用油
白糖
(三)实验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教师活动】(拍手提醒)停止实验。同学们坐好,看老师这边。老师看到大家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了。(夸奖组做的好)。我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观察到的实验结果。
(PPT出示:__________放进水之前,是这样的:___________;放进水之后,最开始,我们看到________,过一段时间后看到___________,最后(现在)我们看到__________。所以我认为它是被__________溶解的。)
【教师活动】(拍手叫停)大家的交流的意见都一样吗?谁愿意来说说看?
【学生回答】味精放进水之前是白色的,一粒粒长条的,放进水之后,我们看到一粒粒长条慢慢变小了,过一段时间后看到有几粒味精已经化了,最后味精全部都化到水里看不见了。所以我认为味精是可以被溶解的。
【教师提问】其他同学也都这样认为吗?(板书味精能溶解)还有其他物质能被水溶解吗?
【学生回答】白糖、红糖也可以。
【学生回答】红糖不行,红糖放进水里后,水的颜色变了。
【教师提问】我们来对比一下,红糖放进水之前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赤褐色的粉末
【教师提问】放进水里以后呢?
【学生回答】粉未慢慢变少了,水的颜色变深了。
【教师提问】现在还能看到粉末吗?
【学生回答】看不到了。
【教师提问】那红糖粉末去哪了?
【学生回答】化到水里了。
【教师提问】我们可以说也是均匀分布到水里了,但是红糖带有颜色,所以把水也染变色了。既然是均匀分布到水里,已经看不到粉末了,我们可说红糖被水溶解了吗?
【学生回答】可以。
【教师提问】(板书:白糖、红糖能溶解)还有哪些能溶解?
【学生回答】沙子有一部分可以溶解,颗粒大的不能溶解。颗粒小的可以均匀分布到水里,水变浑浊了。
【学生回答】不对,颗粒小的也不能溶解,等放一段时间后,颗粒小的又会沉到水底,水还会变清的。
【教师提问】真的吗?你们现在再看看桌面上的沙子溶液,水比之前变清了吗?
【学生回答】好像是变清了。
【教师提问】(出示提前准备好的沙子、红糖溶液)。这是老师提前做好的沙子和红糖溶液,你觉得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沙子全部沉到水底了,水还是没有颜色、透明的;红糖没有沉到水底,水变了颜色了。
【教师讲解】对,有些颗粒比较小的物质不能溶解到水里,但是一开始可能会在水里漂浮,等放一段时间后又会全部沉到水底,我们认为这种物质是不能被水溶解的。有些物质像白糖,虽然会让水的变色,但放很长时间后,也不会沉在水底,还是均匀分布到水中的,我们说它是能被水溶解的。(板书:沙子不能溶解)那么食用油能被水溶解吗?
【学生回答】不能,它始终浮在水上面。
【教师讲解】对,我们平时喝汤的时候也会发现,汤上面漂着一层油,油是不能溶解的(板书:油不能溶解)。
(四)得出结论
【教师讲解】现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量,如食盐、味精、白糖、红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子、食用油等。如果我们在一杯水里放很多很多的味精、糖,全部都能被溶解吗?
【学生回答】只能溶解一部分。
【教师讲解】对,准确的说,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并不是一点水能溶解很多的物质。我们要学会尽可能科学、准确得出结论。
(五)拓展活动
【教师提问】除了我们做实验的这些材料,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
【学生回答】洗衣服里洗衣液溶解到水里了;打针时几种药溶解到一起了;煮菜时,盐溶解到菜里了
【教师讲解】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溶解现象,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你知道吗?空气也能溶解在水里呢!我们一起来阅读课本第13页的“阅读”材料。原来氧气也能溶解到水里啊!怪不得水里还有那么多的小动物呢!
【教师讲述】今天我们又发现了几种能被水溶解和不能被水溶解的物质,回家以后,请你继续观察,看还能发现哪些能被水溶解和不能被水溶解的物质,我们下节课进行交流。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知道了,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