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土地改革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土地改革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7-30 09:0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1,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1)沉重打击了 的侵略气焰。
(2)保卫了朝鲜和中国的安全,提高了中国的 。
(3)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 。
2,抗美援朝的目的是: 、 。
3,1953年7月, 标志着中朝人民
取得朝鲜战争的胜利。
4,参战部队是: ,司令员是: 。
5,战斗英雄: 、 。
美帝国主义
国际威望
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邱少云
黄继光
彭德怀
中国人民志愿军
本课知识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二、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完成
三、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目的:
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时间:
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至1952年完成土地改革。
内容:
结果:
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土改,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真正获得了解放。
意义:
(在课文P13页,分三小点理解)
原因:
1、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了。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土地改革的原因:
1、旧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
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土地改革前我国广大农民的生活十分贫困。
这幅图所反映的正是当时四川一个农民贫苦
生活的情形。身后的草棚就是他们的住处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颁布,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
划分阶级成份是土改的主要步骤之一,
这是江苏省林隐乡第5村公布的阶级划分榜
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完成 注意:是在新解放区内开展
1、开始的时间:1950年冬,分期、分批进行。
2、与以往土地改革的不同之处:
注意保护富农经济,对地主由过去没收其一切财产改为没收土地、农具、耕畜、多余的粮食及房屋,保护民族工商业等。
3、完成: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结束。
在土改中,农民拔掉地主立的界碑
土地改革-烧地契.
分得土地的农民兴高采烈.
一、土地改革的目的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改革法>的公布 三、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完成四、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本课知识点回顾
巩固练习
1、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B、A、C、D)
1950.10
1951.5
1952.12
1953.7
3、我国彻底废除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
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封建剥削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到----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1952
5、动脑筋: 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提示:旧的封建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总根子,它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6、列举: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了。(2)、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3)、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课后活动:
观看或阅读<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和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