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第1节 平均数(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86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平均数的产生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运用生活经验对“平均数”做出解释。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上课前我想考考大家。
一次数学测验中,班级平均分是90分,你猜猜这个班的马莉莉同学可能会得多少分?为什么?(小组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师:班级平均分是马莉莉的实际分数吗?如果不是,你知道“班级平均分是90分”是什么意思吗?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播放例子)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怎样求平均数呢?(板书:平均数)
二、探究新知
1.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
师:全班同学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每组各派4名代表,限时30秒,每人有10次机会,两队同时进行。
请2名学生在黑板上分别记数。
师:比赛完毕,哪一组投得准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男生组投得准!男生组4名队员一共投中的球比女生组多。
师:比总数,同学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男生组,获胜!
师:女生组不要灰心,老师加入你们组好不好?
老师现场投球。
师:同学们快算算,这回我们女生组投球的总数是多少?
师:女生组获胜!
生:女生组有5个人,而我们男生组只有4个人,这样不公平!
师:看来人数不相等,就没法用比较总数的办法来比较哪队投球水平高,这可怎么办呢?
生1:去掉多的一个人。
生2:男生队再添一个人。
生3:每队选投中数最多的一个人比。
生4:可以算出每队平均每人投了多少个球。
讨论总结:计算“每队平均每人投中了多少个球”最合理。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受平均数产生的价值。
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师:平均每人投中了多少个球呢?
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汇报。
生1:把多的移给少的。生边指边说。
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法。
(板书:移多补少)
设计意图:指一指,说一说,直观形象的“移多补少”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师:谁能用“移多补少”这种方法,找到女生组平均每人投中几个球?
生2:可以算一算。
生说算式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师:一共投中的球也就是投中的“总数”,有4个人就是平均分成4份,得出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叫做“平均数”。
总结并板书:总数÷份数=平均数。
师:你能算出女生组的平均数吗?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师:为什么求出投球的总个数后男生组是把总数除以4,而女生组却是除以5呢?
生:男生有4个人投球,女生有5个人投球。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平均数能代表某一队的整体水平,通过比较平均数就能得出“男生组”为胜方。
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生1:“移多补少”法,因为这种方法很容易理解。
生2,“算一算”的方法,因为“移多补少”法不适合,数目较大而且各个数之间差别大的情况。
师小结:请同学们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师:我们来看男生组的平均数和每位队员实际的投中数,求出的“平均数”是每个队员实际投中的个数吗?
生:平均数不是每位队员实际投中的数,是“移多补少”后得到的。
师: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有的队员投中的比平均数多,有的队员投中的比平均数少……
师小结:平均数,它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代表一组数的平均值,一组数的平均数在这组数的最小数和最大数之间。
引出并板书课题:平均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4.生活中的平均数。
师: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也会用到平均数?
学生举例。
教师用电脑出示下面平均数的例子,并让学生说说这些平均数表示的意义。
(1)四(1)班的同学上学期期末测试的平均成绩是92分。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
(3)某小学学生向四川灾区捐款,平均每人捐3元。
设计意图:体会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
1.环保小卫士。
师:刚才我们用的是求平均数的方法决出了获胜队,小伙伴王亮想请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帮帮他。(出示例2)
生独立做,一人板演,汇报交流。
生:先算出一个星期丢弃垃圾袋的总数再除以7算出平均每天丢弃垃圾袋的个数。
师:平均数是3,那这是不是表示妈妈每天都丢弃了3个塑料袋呢?
师:如果你是亮亮,你会怎样用真实的数据来说服妈妈保护环境呢?
生自由发言师小结。
设计意图:进一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材86页练一练第1、2题。
3.议一议。
小军身高是1米40厘米,他在一个平均水深1米20厘米的游泳池中,会不会有危险?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拓展应用。这一过程是学生对新知内化的过程,同时也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调查自己家1~4月份水费、电费平均每月要交多少元?
【板书设计】
平均数(一)
“移多补少”法
“先总后分”法:总数÷份数=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