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一、从木工尺到米原器
米原器:1888年科学家制造了一个国际通用的长度基准--米原器,作为各国测量1米的基准。
1.从木工尺到米原器
木工尺:古代鲁班为了解决没有一个统一测量的标准,做了一个精致的木工尺。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为m。
2.长度的单位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3 m 1dm=10-1 m
1 cm =10-2 m 1mm 10-3 m
1μm=10-6 m 1nm=10-9 m
练习:
(1)2.5 m= cm = μm
(2)15nm= mm= km
250
2.5×106
1.5×10-5
1.5×10-11
3.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刻度尺上1dm、1 cm、1mm的长度。
(2)请一个同学用手比划一下1m的长度。
m
cm
dm
mm
4.感受长度单位
练习:在下面的数字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
(1)教室的高度大约是4 ;
(2)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5 ;
(3)一个中学生的高大约是15.5 ;
(4)一个一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2 。
二、实验:测量长度
1.分度值: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叫做分度值。
2.量程: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叫做量程。
3.观察:认识刻度尺
(1)思考: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它的量程是多少?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2)正确使用刻度尺
观察:
单位
零刻度线
量程
观察:
8cm
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观察:
分度值
选尺:
例如:现有卷尺(分度值1cm)和卡尺(分度值0.1mm)根据需要选择测量下述物体所用的工具:
1.测量跳远长度需用_________。
2.测量铜丝的直径需用_________。
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尺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卷尺
卡尺
放对:
错的
放对:
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看对:
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读对:
2.78 cm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对:
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2.78 cm
(3)测量长度应注意的问题
1.估:估计物体的长度。
2.选:选择不同规格的刻度尺。
3.放:(1)一端与零刻度线对齐;(2)与待测长度平行(放正);(3)紧靠被测量的物体。
4.读:(1)视线正对刻度线;(2)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5.记: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1)累积法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辅助工具法)
如:测量硬币的直径
(3)替代法
如:测量一条曲线的长度
(4)滚轮法
如:测量操场的长度
(5)实验探究:测量教科书长度
和同学一起,用分度值是1毫米的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本物理教科书的长和宽,并比较你们的测量值,分析这些数据中的哪部分是准确的。
{93296810-A885-4BE3-A3E7-6D5BEEA58F35}
小聪
小明
长/mm
260.5
宽/mm
184.3
(6)误差
(1)误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叫做误差。
(2)误差的来源:
a.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b.仪器本身不准确。
c.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b.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3)注意:
a.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4)减小误差的方法
a.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来减小误差;
b.改进测量方法减小误差;
c.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7)活动:测量身高和腰围
和同学用三角板、盒尺相互测量身高、腰围。按所给的表格记录测量结果。
{93296810-A885-4BE3-A3E7-6D5BEEA58F35}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
身高/m
腰围/m
三、实验:测量时间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其他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1 h=60 min,1 min=60 s
(1)观察:认识停表
停表的操作:按动转柄,停表能方便地启动和停止;按复位键则回零。
观察并思考:
(1)它的量程是多少?
(2)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3)怎样开始计时?怎样停止计时?
(2)活动:测量心率
心率是指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它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请用停表测量你的心率。
{93296810-A885-4BE3-A3E7-6D5BEEA58F35}测量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小聪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