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课件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复习课件(1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课件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复习课件(18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19 09:3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复习课件
易错盘点
易错点一:参照物的理解
易错现象:
1.没理解参照物,误认为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误认为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不同。
2.不能根据题意正确判断所选择的参照物。
【例1】下列关于参照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B.参照物不同,运动情况一定不同
C.研究地面上的物体,通常以地面为参照物
D.参照物应是唯一的
C
【错解】AB
【错因分析】对参照物没能真正理解。参照物的选择不是唯一的,而是任意的。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物体都可作为参照物,但以研究问题的方便为原则。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物体为参照物,运动情况也可能相同,如行驶的汽车,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树木为参照物仍是运动的。
【例2】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词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参照物分别是(  )
A.船和山       B.山和船
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
【错解】D
A
【错因分析】没仔细审清题意,而错选D。要判断所选择的参照物,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然后确定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最后根据研究对象相对位置的变化(相对什么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或没有发生变化),确定所选择的参照物。前一句“看山恰似走来迎”,这是描述诗人身在船上,船在航行,船和山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船为参照物,山是运动的;后一句“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仔细一看,山与山之间、山与地面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而船相对于山有位置的变化。对照题中所给的选项,A选项是正确的。
举一反三
1.坐在快速行驶的轿车上的小强看到前方一辆同向行驶的卡车向自己“倒退”而来,这是因为小强以______________作为参照物的缘故,由此现象可推断______的速度快。
轿车(或自己)
轿车
易错点二:相对运动的判断
易错现象:多个物体相对运动的判断易出错。
【例3】在2012年第十二届冬运会火炬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火炬一定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C.乙火炬一定静止
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D
【错解】A
【错因分析】片面的考虑问题,而导致选错。由图中旗帜的飘动可知风向左吹,因甲火炬火焰可能静止,可能向右运动,也可能向左运动但运动速度小于风速;乙火炬火焰飘动的方向与旗帜的相反,故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且运动速度大于风速。
举一反三
2.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架直升机。他们从自己乘坐的飞机里往外看:甲看见丙乘坐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乘坐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乘坐的飞机都匀速上升。你能判断甲、乙、丙三人乘坐的直升机相对地面都是怎样运动的吗?请说明理由。
解:以地面为参照物,楼房是静止不动的。丙以自己乘坐的飞机为参照物,看见楼房匀速上升,这样可以判定丙乘坐的飞机相对于地面是匀速下降的。甲以自己乘坐的飞机为参照物,看见丙乘坐的飞机匀速上升,但丙乘坐的飞机相对于地面正匀速下降,说明甲乘坐的飞机相对于地面以比丙更快的速度下降。乙以自己为参照物,无论相对地面是静止,还是以小于甲和丙的速度下降,或是匀速上升,都可能看到甲在匀速下降,丙都能看见乙乘坐的飞机在匀速上升,所以乙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不确定。 
易错点三:平均速度的计算
易错现象:
1.将平均速度误认为是速度的平均值。
2.应用平均速度公式解题时,易漏掉中途暂停时间。
3.不能准确地找到平均速度所对应的路程。
【例4】汽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上长60m的斜坡,经10s到达坡顶,接着又以10m/s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回,经6s到达坡底,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7.5m/s       B.8m/s
C.6.25m/s D.3.75m/s
【错解】B
A
举一反三
3.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B
【例5】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从起点同时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大觉。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经悄悄爬到了终点。在整个赛跑过程中(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错解】C
【错因分析】平均速度是指在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与中间运动状态无关。在整个赛跑过程中,乌龟先爬到终点,即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少,故其平均速度大。
D
举一反三
4.如图是某人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此人在运动过程中休息(静止)的时间是____h;他从出发至到达目的地,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km/h。
3
4.5
【例6】某同学坐火车外出。他用手表测1min内听到了97次轮与钢轨的撞击声,已知每根钢轨长12.5m,求火车的平均速度。
  
【错解】运动的路程s=nL=97×12.5m=1212.5m,故平均速度v=20.2m/s。
【错因分析】误认为听到了97次响声,火车就经过了97根钢轨。我们是从听到的第一次撞击声开始计时的,到第97次撞击声结束时,共经过了(97-1)根钢轨。
解:S=(97-1)× 12 .5m=1200m,故平均速度v=20m/s。
举一反三
5.一列长200m的列车以速度v=54km/h匀速通过一座铁桥,共用了2min,求这座铁桥的长度。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