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了解、明白
走进孙中山
孙中山:(1866—1925),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倡导者。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说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2.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自读课文
阅读提示
抓住重点来学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重点词词以及不理解的词语。
2. 读不通顺的词句要多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3.带着问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孙中山小时候一件什么事,说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自读课文
背诵
段落
戒尺
厉声
照例
圈出
吓呆
bèi sòng
quān
dāi
jiè
duàn
认读字词
lì
挨打
清楚
糊里糊涂
lì
ái
chǔ
hú tu
照例
厉声
段落
糊里糊涂
清楚
识字游戏
吓呆
背诵
多音字运用
背
bēi(背包)
bèi
凭记忆读出。
用背驮东西。
表示圆圈。
小姑娘背( )着妹妹走在稻田里。
花了一天时间,我把英文单词背( )
下来了。
bēi
bèi(后背)
多音字运用
夕阳西下,羊儿回到羊圈( )里。
juàn
水面泛起一圈圈( )涟漪。
表示圆圈。
表示养家畜的栅栏。
圈
quān(圆圈)
juàn(羊圈)
quān
识字妙方
加一加:口+卷=圈
加一加:口+木=呆
呆
圈
识字妙方
反义词识记:
糊涂—清楚
例—列
厉—历
诵—涌
比一比:
词义我理解
在课文中指知识。
照,按照;例:规定。按照一向的做法。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的状态。本课指对背诵内容不理解。
严厉的声音。
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整体感知
课文写了孙中山童年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__________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 的精神,教育我们养成 的学习习惯。
向先生提问
________
勤学好问的孙中山
__________
勤学好问
不懂就要问
探究课文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孙中山小时候在哪里读书?
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
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探究课文
那时候的私塾是怎样上课的呢?画出有关词句。
探究课文
拟声词,形容某些物体摩擦碰撞发出的声音,
或小孩子说话、低哭的声音。
那时侯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探究课文
现在的学习方法好。“只背不讲”,学生对背诵
的内容很难真正理解,背了也没有实际的用处。
你认为是现在的学习方法好还是过去那种“只背不讲”的做法好?为什么?
讨论
探究课文
反问句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什么用。
说明孙中山不满足于只能够流利地背诵,
要求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孙中山为什么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这说明什么?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探究课文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鼓起很大的 勇气
孙中山是怎样问的?找找重点语句。
你壮着胆子问老师时心情怎么样?
紧张害怕
突出孙中山的勇敢。
探究课文
当孙中山壮着胆子向先生提出请求时,同学们有什么表现?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一说。
形容自己感觉很有乐趣或自己认为很不差的样子。
时间短
形容非常安静。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探究课文
摇头晃脑、挤眉弄眼、目瞪口呆、眉飞色舞
抓耳挠腮、张牙舞爪、俯首帖耳、膀大腰圆
带有身体名称器官的词语。
词语积累
默读4—7自然段,思考:先生又是怎样对待孙中山的?
画出有关的词句。
探究课文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指声音严肃而厉害。
旧时私塾教师对学生施行
体罚时所用的板尺。
戒尺
探究课文
当孙中山壮着胆子向先生提出问题时,
同学们一个个都吓呆了,先生也发怒了,
说明在那个时候向先生提出这样的请求是
要准备挨打的。但孙中山仍然大胆地向先
生提问,由此可见,孙中山对待学习多么认真,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宁愿挨打,也要弄清。
探究课文
先生为什么改变了态度?
探究课文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学习认真
聪慧过人
孙中山已经完成所学内容,他渴望进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内容,而不是在课堂上无理取闹,所以先生才改变了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
默读8~9段,思考:难道孙中山不怕挨打嘛?
他为什么还要向先生提问呢?
探究课文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知识
真正的学问一定要多问,弄明白,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弄清楚书中的道理。
拓展阅读
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每次他都爱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哪儿的呢?”
拓展阅读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拓展阅读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相关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我的板书
不懂就要问
不懂就要问
先生从不讲解
孙中山大胆提问
勤学好问 读书求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课题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会认“诵、例”等11个字,掌握“背、圈”这两个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地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4.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地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理解孙中山回答学生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法与 学 法 讲授法、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个人加减
一、谈话导入。1.有那么一个人,身体力行为人民谋福祉;有那么一个人,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根基。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揭题:不懂就要问。理解题目的含义。3.学生介绍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教师补充。二、找“生字伙伴”,评“识字大王”。1.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提示的带领下,有目的地读文。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孙中山小时候一件什么事,说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课件出示词语,借助资料,正确认读生字。背诵 照例 圈出 段落 吓呆 戒尺 厉声 挨打 清楚 糊里糊涂师: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请“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生读生字,相互指正。3.识字游戏闯关,评选“识字大王”。4.学习多音字,出示“背”和“圈”。背:bēi (凭记忆读出) bèi(用背驮东西)①小姑娘背(bēi)着妹妹走在稻田里。②花了一天时间,我把英文单词背(bèi)下来了。圈:quān (表示圆圈) juàn(表示养家畜的栅栏。)③夕阳西下,羊儿回到羊圈(juàn)里。④水面泛起一圈圈(quān)涟漪。识字方法交流:加一加;比一比;反义词游戏。理解重点词语意思。三、整体感知。指名分读课文正音。(指导朗读:示范读、指名读、齐读)生自由读课文,想:课文写了孙中山童年时候的一件什么事?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座互相交流后,举手回答。(填空形式回答)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孙中山小时候在哪里读书?相机理解“私塾”的含义: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出示图片辅助理解)2.那时候的私塾是怎样上课的呢?画出有关词句。①句子: 那时侯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②理解私塾上课的情况以及拟声词“咿咿呀呀”的含义。③讨论:你认为是现在的学习方法好还是过去那种“只背不讲”的做法好?为什么?3 .学习课文部分:孙中山提问的相关段落。①孙中山为什么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这说明什么?句子: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结合反问句,理解孙中山勤学好问的品格。②孙中山是怎样问的?找找重点语句。句子: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从“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③当孙中山壮着胆子向先生提出请求时,同学们有什么表现?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一说。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教室环境又什么变化?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认真、执著的态度)相机积累关于身体器官的词语。④默读4—7自然段,思考:先生又是怎样对待孙中山的?理解先生态度的转变,相机理解“戒尺”。 ⑤默读8~9段,思考:难道孙中山不怕挨打嘛?他为什么还要向先生提问呢?(真正的学问一定要多问,弄明白,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弄清楚书中的道理。)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你体会到什么?(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同时,解决“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的意思。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提出来讨论交流。5.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四、拓展阅读,注重迁移。1.(出示PPT)阅读链接:《奇怪的大石头》2.(出示PPT)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②知而好问,然后能才。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先生从不讲解 孙中山大胆提问 不懂就要问 勤学好问 读书求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