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19 06:2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2,5的倍数的特征》。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2,5的倍数的特征》是在学生学习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与因数,找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探索2,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同时又为以后要学习的公倍数和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教材内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确立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2,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了解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非零自然数是奇数或偶数。
2. 让学生经历探索2,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讨论、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定为: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难点为:灵活的运用2,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行判断。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找2,5的倍数来得出它们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展开,使他们听有所思,做有所获。为了突出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我采用多媒体(图片、图形、具体实物)辅助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的展示在学生眼前。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主体,教师要交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的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理解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乐学。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巩固应用---课堂总结”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具体过程如下: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你可以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马上就能判断出这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如果有疑问,还可以用计算器进行验证。学生纷纷提出很多数,我依依进行判断。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这样设计,通过游戏导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新知的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猜测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学生的猜测是各种各样的。“那么5到底有怎样的特征呢?请同学们在教科书第33页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5的倍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好记号。”然后,学生汇报5的倍数有哪些,“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做好标记数,你能发现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学生交流讨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5的倍数的特征,我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出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板书)得出特征后,我提出一个数,让学生尝试判断是不是5的倍数。以便于对这一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我们已经知道了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2的倍数又会有怎样的特征呢?请同学们独立探究。”学生会发现: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板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2的倍数的特征,我提出几个数让学生判断。
(这样设计,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补充,归纳出2,5的倍数的特征,及时加以巩固,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新知识及时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
“同学们,2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2、4、6、8这样的数。我们把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板书)”“偶数就是我们以前常说的双数,奇数就是我们以前常说的单数。”在学生理解偶数奇数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材“你说我答的练习”
(这样设计,在学生理解了2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揭示偶数奇数的含义,并进行“你说我答”的练习,巩固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最后,新授小结
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交流,讨论,我们归纳出2,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了解了偶数奇数的含义。”
(这一环节,教师及时总结本课重点内容:2,5的倍数的特征,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这一特征,使知识及时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
(三)巩固练习
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教材第34页“练一练”的第1、2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巩固对知识的掌握。
2、变式练习:教材第34页“练一练”的第4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体订正。进一步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综合练习:教材第34页“练一练”的第5题。让学生先说说想法,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指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收获,教师适时总结。
(这样设计,让学生先总结,梳理思路,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分数基本性质有一个整体感知,便于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解决了教学难点。使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2,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从数学研究方法这个方面着手,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数学研究的过程。一堂课的知识目标是很容易达成的,但是如果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或科学的研究方法,往往会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很多困难。在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结论”三个流程进行研究,最后得到正确的数学结果,并进行应用。
1、渗透“范围”意识。
当我们说要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想当然地会认为只要一个数一个数的研究就可以了。如果让他们实际操作,他们很可能会写了几个数后,就下结论,当然这时候他们下的结论也很可能是正确的。大部分老师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肯定学生的结论,然后进行练习巩固。
但是教师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抱着科学严谨的态度。仅仅几个数就能得出结论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一项结论的得出不是这样草率的。如果教师如此这般教学,一次两次不要紧,长久以来,学生也会形成草率的态度,以偏概全,缺乏一种科学的严谨,这是很可怕的。
所以我们看到,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了“小范围”的意识,在数据比较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个范围,在有限的时间里研究这个范围中的数的特征,得到在1-100这个范围内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这时候教师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1-100这个小范围,是不是在所有不等于0的自然数中都使用呢?还需要研究。所以接下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认识到还要继续拓展范围,研究大于100的自然数中所有5的倍数是不是也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只有进行了研究,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最后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应用。
2、感受“猜想”与“结论”的不同。
在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之前,教师找了几个学生访谈,想了解学生学习的前在状态,当然所找的学生是各种层次都有的。对于2、5的倍数的特征,应该说比较简单,所以中等学生和优等生都已经知道了它们的特征——2的倍数肯定是双数,5的倍数末尾是5或0,只有个别学困生一无所知。同时有个奇怪的现象,所有知道这个结论的同学都认为这个结论非常正确,以后就能用这个结论来进行判断,不需要进行验证,当然他们的结论获得也仅仅是“知道”的过程,没有经历“探究”过程。如果长此以往,学生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不是知识的探究者,以后将只习惯于被动接受,而不会主动发现。
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找到1-100内2和5的倍数特征时,教师追问学生,“是不是比100大的自然数中,也有这个特征呢?”学生异口同声地都认为是。这里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我们看到,教师告诉学生是不是有这个特征,我们没有研究过,所以只是我们的猜想。当教师一点拨后,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认可的。确实,没有经过研究,怎么能知道是呢?
有了这样的猜想,最后通过举例的方法验证后,学生没有找到反例,这时教师才告诉学生,一开始的猜想现在变成了结论。虽然同样是一句话,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界定,没有经过验证前,只是猜想;只有研究后,猜想才可能变成结论。 相信学生不断经历这种过程后,他们才会具备科学的态度,才会学会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才不会贸然下结论,当然我们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用适当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要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能力目标,只有从小培养,从小渗透,那么我们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才会更深刻,也才会在数学上有更大的造诣。
我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