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3 8《古诗二首》教学课件(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3 8《古诗二首》教学课件(5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19 07:3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教学课件
古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
小学语文
二年级上册










第一节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祖国的壮美河山令人流连忘返,古代的诗人为记录下这些美丽的景色,创作了不少美丽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登鹳雀楼》。




第二节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认识“楼、依、尽、欲、穷、层”6个生字,会写“楼、依、尽、黄、层”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登鹳雀楼》;
3.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lóu


qióng
整体感知——
我会读




jǐn
céng








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jìn
整体感知——
我会写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我会写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注意笔画穿插。“衣”的长撇从横笔中部起笔,撇至“亻”侧。

上宽下窄。“尺”罩住下方两点,前两笔居上偏左,末笔捺穿过田字格中心,尽量写得舒展;下方两点斜向平行,都收笔于竖中线。

上部扁、宽,中下部长、窄。横、竖笔画较多,注意间距均匀。

半包围结构,全字上窄下宽。“云”两横上短下长,上横在横中线上,撇折起笔在竖中线上。
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诗歌主要讲了哪些景色?围绕什么展开的?
2.诗歌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第三节
深入探究——品读诗歌,想象画面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白日依山尽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依”通常表示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亲密的感情,如“依靠、依偎”,诗中就用“依”写出了太阳依着群山慢慢落下的情景。
深入探究——品读诗歌,想象画面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黄河入海流
滔滔黄河水,
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
鹳雀楼和黄河入海口相隔千里,诗人是不可能看到的。这里是诗人想象的,黄河从此处经过,一直奔流到大海。
深入探究——品读诗歌,想象画面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这两句诗中都藏着画面。我们仿佛看到夕阳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落下去,这就是——白日依山尽。我们还看到奔腾、浩荡的黄河水滚滚地流向大海,这就是——黄河入海流。
深入探究——品读诗歌,想象画面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看着这么美的风景,诗人会想些什么呢?如果要看到更远的地方、更美的风景,就要再往高处爬。诗人说: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深入探究——品读诗歌,想象画面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第四节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营造了辽阔、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第五节
王之涣的其他诗歌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六节
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登楼所见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登楼所思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融情于景
寓理于事




第七节
布置作业——课堂练习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穷尽
层叠
烟云
山川
山穷水尽
层林叠翠
烟消云散
名山大川











第一节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上节课,我们随着王之涣登上鹳雀楼,欣赏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辽远壮观之景。这节课,我们依然要踏上赏景之旅,去观赏一道奇异的景观。




第二节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会认“瀑、布、炉、烟、遥、川”6个生字,会写“照、炉、烟、挂、川”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y?o
chuān
整体感知——
我会读



yān







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我会写
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生字正音
书写指导。
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照“日”窄“召”宽。上方的“口”上宽下窄,竖笔在竖中线右侧,顶部在横中线上;下方四点上合下开。
炉烟左窄右宽。“火”首笔点在横中线上。
挂左窄右宽。“圭”的竖笔垂直对齐,上“土”的底部在横中线上。
川三笔分立,间距相等,第二笔竖在竖中线上。
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诗歌主要讲了哪些景色?围绕什么展开的?
2.诗歌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第三节
深入探究——品读诗歌,想象画面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日照香炉生紫烟
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汽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
深入探究——品读诗歌,想象画面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遥看瀑布挂前川
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丝带高挂在山川之间。
河流是平向流淌的,而瀑布却由上而下地高悬,“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深入探究——品读诗歌,想象画面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这气势磅礴的瀑布,迅猛地流下、飞溅,令诗人想到了什么?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深入探究——品读诗歌,想象画面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深入探究——小组合作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假如你就是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你最想说什么呢?小组内交流一下。
示例:
大自然是多么神奇啊!它创造出这样壮观的美景,人在它面前,显得多么渺小!
大自然的美景真是无穷无尽啊!我还要欣赏更多壮观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第四节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庐山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第五节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的其他诗歌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六节
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望庐山瀑布
实景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想象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磅礴壮丽




第七节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再读古诗,学生自己试着背一背全诗,再背给同桌听。
除了在朗读中品赏古诗,我们还可以在画中赏,在写中赏。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诗人笔下的瀑布是什么样子。喜欢写作的同学,可以写一写你眼中的瀑布像什么,可以是几句话,也可以是一两句诗。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