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数较大数的过程,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培养数感。
2.借助方块图和计数器认识“十万”这个较大的计数单位,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主动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十万”。
难点:结合生活实际感知十万的大小。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2页内容和第3页“练一练”的第1~4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计数器
2.学具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4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万及万以内的数位及其计数单位。
10个一是( ),10个一百是( ),10个一千是(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我们把它叫( )。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更大的数。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4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数一数,认一认”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
小组交流讨论,汇报数法:
在数小正方体时,一个一个地数,10个是一竖行,即十;一行一行地数,10行是一层,即百;一层一层地数,10层是一个大正方体,即千;10个大正方体摆成一行,这一行中小正方体的个数是10个一千,即一万;10行大正方体也就是10个一万,即十万。
2.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拨一拨,数一数”的内容,引导学生借助计数器拨一拨,数一数。
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器上的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提问:拿出你的计数器,看看上面的数位,哪些是你认识的?你能拨出5吗?再拨出1000呢?你会读这个数吗?
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操作交流。
提问:你们能完成“拨一拨,数一数”吗?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汇报,教师归纳总结:
①一个一个地数,从一万零三数到一万零一十,在万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上拨3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7个珠子是10个珠子,满十向十位进1,即一万零一十。
②一千一千地数,从四万八千数到五万三千,在万位上拨4个珠子,在千位上拨8个珠子,再在千位上拨2个珠子是10个珠子,满十向万位进1,把千位上的10个珠子退掉,向万位进1,再在千位上拨3个珠子,即五万三千;下面两个依此类推。
在拨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确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10个千是一万、10个万是十万。
3.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你知道……十万呢”的内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知十万。
(1)体育场的环形跑道长400米,在跑道上绕25圈是一万米,绕250圈就是十万米。
(2)每个班级大约有40名学生,2500个班级大约有十万名学生。
(3)钟表上秒针走十万下大约需要28时。
(4)十万天大约是274年。
……
由此可见,“十万”是较大的数。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4分钟)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8分钟)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3题。
4.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设计本节课,尽量从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变,让学生学习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自主探索知识规律,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征,让课堂上的数学尽量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扎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