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认识更大的数
教学目标 经历认识更大的数的过程,体会更大的数的实际意义,培养数感。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认识含有三级的数位顺序表及计数单位。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含有三级的数位顺序表。
难点:明确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区别。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4页内容和第5页“练一练”的第1~4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计数器
2.学具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4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计数单位“十万”。
一万一万地数: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说一说……的大数”的内容,这些数都是由我们以前学过的数与万或亿组成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更大的数。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4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数一数……么关系”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1)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数一数。
让学生拿出计数器拨一拨,并指名上台演示:
①在计数器的十万位上拨1个珠子表示十万,接着拨第2个珠子、第3个珠子,一直拨到第10个珠子,这时十万位上是10个珠子,表示10个十万,十万位满十应向百万位进一,由此可知10个十万是一百万。
②在计数器的百万位上拨1个珠子,再拨出1个珠子,直到拨出10个珠子,表示10个一百万,百万位满十应向千万位进一,则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同理,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引导学生写出计数单位。
(3)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小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不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要看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有几个间隔,进率就是几个10相乘。
2.课件出示第4页“下面是……么发现”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数位、数级和数位顺序表。
(1)引导学生认识十进制数位顺序表。
数位顺序表是由数级、数位和计数单位三部分组成。
(2)引导学生认识数位和数级。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进行适当补充:
①数位:写数时,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
②数级: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亿级。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4分钟)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8分钟) 1.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3题。
4.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4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设计本节课时让学生借助实物进一步理解千、万、十万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借助计数器拨珠、数数,进一步理解了“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在建立了“十万、一亿”的表象后,再学习数位、计数单位、十进制记数法、数位分级等知识,让学生通过举例、交流等方式,加深对概念的理解。